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 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姓名: 得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蛰伏(zhe)顷刻(qTng)黝黑(ydu)翘首以待(qiao) B.狡黠(xid)祈求(qf) 炽热(chi)三年五载(zai) G.偌大(rua)恣睢(sui)贮藏(chu)相形见绌(chu) D.风靡(m「)虬枝(qiu)瞥见(pie)乳臭未干(xi山)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干部为什么热衷于群众给的“好名声”?一则这是贴近群众的表现;二则这是 干事儿的表现;三则群众的反映是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B.作者用一种“分段函数”思维,表述了这种观点: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前,收入提 高会增进幸福;在满足后,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减弱,直到忽略不计。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捧起骆俊诚小朋友的小脸,给了他轻轻一吻。这一举动今天 仍然让人眼眶湿润——平常人家遇到事情,长辈不就是这样安抚晩辈的吗 D.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 西,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B、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C、陈景润在数学家华罗庚关怀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报道:因支持韩美部署“萨徳”反导系统,韩国乐夭超市遭受中国人抵制,90%的 门店在中国已关停。(把“在中国”移到“90%的门店”之前) B.在国家批准建设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之日当天,大量“炒房客”蜂拥来到安新县、 雄县和容城县“炒房”,遭到有关部门痛斥。(将“蜂拥”和“来到”任意删除· 个) C.研究发现,在表明自己健康状况不佳的女性中,分别存在认为自己不开心和认为自 己幸福的两种相反情形。(删除“分别”) D.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等现象正在影响学校评价 教育的标准,这对回归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来说,无疑是巨大阻力。(将“学校 评价教育”改为“评价学校教育”) 5.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句是()(3分) A.“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文对下文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2019 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 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姓名: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蛰.伏(zhé) 顷.刻(qīng) 黝.黑(yǒu) 翘.首以待(qiáo) B.狡黠.(xiá) 祈.求(qí) 炽.热(chì) 三年五载.(zǎi) C.偌.大(ruò) 恣睢.(suī) 贮.藏(chǔ) 相形见绌.(chù) D.风靡.(mí) 虬枝(qiú) 瞥.见(piē) 乳臭.未干(xiù) 2.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3 分) A. 一些干部为什么热衷于群众给的“好名声”?一则这是贴近群众的表现;二则这是 干事儿的表现;三则群众的反映是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B. 作者用一种“分段函数”思维,表述了这种观点: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前,收入提 高会增进幸福;在满足后,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减弱,直到忽略不计。 C. 4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捧起骆俊诚小朋友的小脸,给了他轻轻一吻。这一举动今天 仍然让人眼眶湿润——平常人家遇到事情,长辈不就是这样安抚晚辈的吗? D.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 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 B、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 C、陈景润在数学家华罗庚关怀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D、“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据报道:因支持韩美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乐天超市遭受中国人抵制,90%的 门店在中国已关停。(把“在中国”移到“90%的门店”之前) B. 在国家批准建设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之日当天,大量“炒房客”蜂拥来到安新县、 雄县和容城县“炒房”,遭到有关部门痛斥。(将“蜂拥”和“来到”任意删除一 个) C. 研究发现,在表明自己健康状况不佳的女 性中,分别存在认为自己不开心和认为自 己幸福的两种相反情形。(删除“分别”) D.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等现象正在影响学校评价 教育的标准,这对回归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来说,无疑是巨大阻力。(将“学校 评价教育”改为“评价学校教育”) 5. 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句是( ) (3 分) A.“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文对下文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B.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 记》。 C.词又称“长短句”和“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D.“多么自豪、非常疲劳、美丽的风景、保持安静”都是偏正短语。 6.阅读《水浒传》连环画中的插图及文字,完成第(1)~(2)题。(共5分) 鲁智深揪住大王头巾 只见鲁智深右手向下, 鲁、林二人真是英雄识 下按在床边,那大王刚要挣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英雄,好汉识好汉,他们 扎,鲁智深抡起拳头,拳脚齐|住上截,把腰一撑,将那就在莱园中结为兄弟。 下,打得大王连叫“救命”。棵柳树连根拔起。 薛霸棍未落下,忽听松树丨郑屠挣不来,那把尖刀 长老因鲁智深前番闹 背后雷鸣似的大喝一声,一条也丢在了一边。鲁达抢前|了僧堂,这次又大醉,打 铁禅杖飞出来,把水火棍 步,踏住他的胸脯,提|坏了亭子、金刚……就叫 挡,那棍子早飞了出去。 起拳头,一面打一面喝鲁智深到方丈处歇了。 (1)上面六幅插图及文字是《水浒传》中鲁达的故事,请你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排列顺 序。(只填序号)(2分) (2)请从上面六幅插图及文字中选择一幅,概述其故事情节。(3分) 7.诗文默写(10分) (1)纷纷暮雪下辕门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望月怀远》)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 记》。 C.词又称“长短句”和“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D. “多么自豪、非常疲劳、美丽的风景、保持安静”都是偏正短语。 6. 阅读《水浒传》连环画中的插图及文字,完成第(1)~(2)题。(共 5 分) 鲁智深揪住大王头巾,一 下按在床边,那大王刚要挣 扎,鲁智深抡起拳头,拳脚齐 下,打得大王连叫“救命”。 ① 只见鲁智深右手向下, 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 住上截,把腰一撑,将那 棵柳树连根拔起。 ② 鲁、林二人真是英雄识 英雄,好汉识好汉,他们 就在菜园中结为兄弟。 ③ 薛霸棍未落下,忽听松树 背后雷鸣似的大喝一声,一条 铁禅杖飞出来,把水火棍一 挡,那棍子早飞了出去。 ④ 郑屠挣不来,那把尖刀 也丢在了一边。鲁达抢前 一步,踏住他的胸脯,提 起拳头,一面打一面喝 骂。 ⑤ 长老因鲁智深前番闹 了僧堂,这次又大醉,打 坏了亭子、金刚……就叫 鲁智深到方丈处歇了。 ⑥ (1)上面六幅插图及文字是《水浒传》中鲁达的故事,请你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排列顺 序。(只填序号)(2 分) (2)请从上面六幅插图及文字中选择一幅,概述其故事情节。(3 分) 7. 诗文默写(10 分) (1)纷纷暮雪下辕门, 。 (2)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望月怀远》)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4)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5)《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现美好事物不可阻挡的 在消逝,但同时仍有美妤事物再现的道理。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 也蕴含了同样的哲理。 (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俭以修身是良训,《朱子家训》联云 粥一饭,当思来之不 易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共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2分) 9.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14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②廷尉释之治 问曰:“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 “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 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 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 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 廷尉当是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②属:交付给。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 ④跸(bⅰ):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于是使骑捕之/上使外将兵 B.且方其时/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廷尉当是也/当是时,妇手拍儿声D.今法如是,更重之/是进亦忧,退亦忧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4)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5)《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现美好事物不可阻挡的 在消逝,但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的道理。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中 “ , ”也蕴含了同样的哲理。 (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 7 ) 俭 以 修 身 是 良 训 ,《 朱 子 家 训 》 联 云 :“ 一 粥 一 饭 , 当 思 来 之 不 易: , 。”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8~9 题。(共 4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2 分) 9.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10~14 题。(14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②廷尉释之治 问曰:“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 “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 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 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 重 , 民 安 所 措 其 手 足 ? 唯 陛 下 察 之 !” 上 良 久 曰 :“ 廷 尉 当 是 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 ②属:交付给。 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 ④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2 分) A. 于是使.骑捕之/上使.外将兵 B. 且方.其时/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 廷尉当.是也/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D.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进亦忧,退亦忧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那个外县人在桥下躲了一会儿,以为汉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出来时突然见到汉 文帝的车队,然后惊慌而逃,惊吓了文帝拉车的马,看来他是无心的。 B.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张释之认为外县人只违犯了行人回避的禁令,就严格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只对外 县人判处了罚金 D.张释之认为国家的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应该公平执法、严格执法,不能随 意改变,否则,国家的法律就很难取信于民。 12.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乘與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14.【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意图上有什么不同?(4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共12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 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 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 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 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 丢了。它们爱吃莱心儿,母亲便将蔬莱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 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噚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 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 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 们分明已经长大 后 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 亲总是摇头—一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
A. 那个外县人在桥下躲了一会儿,以为汉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出来时突然见到汉 文帝的车队,然后惊慌而逃,惊吓了文帝拉车的马,看来他是无心的。 B. 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 张释之认为外县人只违犯了行人回避的禁令,就严格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只对外 县人判处了罚金。 D. 张释之认为国家的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应该公平执法、严格执法,不能随 意改变,否则,国家的法律就很难取信于民。 12.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 分) 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 问 13. 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14.【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意图上有什么不同?(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共 12 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 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 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 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 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 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 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 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 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 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 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 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
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 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 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 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天晩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喟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 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 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 毎日将莱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 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 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5.“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2分) (1)① 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 波澜又起。 1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17.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 18.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1题(8分) ①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 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 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 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②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 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 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 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京都大 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 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 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
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 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 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 于奶奶的意 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 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 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 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 下。她依然 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 亲,见母亲满面异彩 。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 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5.“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2 分) (1)① ,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 ,波澜又起。 1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 分) 17.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 分) 18.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9~21 题(8 分) ①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 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 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 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②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 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 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 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 京都大 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 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 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