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 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 被征 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 样的皇帝?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1.B2.C3.D4.A 5.答案(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2700交流 培优促能 1.B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长期分 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B3.A 4.B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南北交 通,二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对于隋炀帝而言,加强统治才 是最根本的 第11页共
第 11 页 共 307 页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 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 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 样的皇帝?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1.B 2.C 3.D 4.A 5.答案 (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3)2 700 交流 培优促能 1.B 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长期分 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B 3.A 4.B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南北交 通,二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对于隋炀帝而言,加强统治才 是最根本的
5.D 6.A题干中诗句的意思是“都说隋朝因大运河而亡国,但是 到现在它还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由此可知,大运 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故选A项 7.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金榜”“一举成 名”,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最早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一一科 举制。 8.D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 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故选D 项 9.A在隋末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10.参考答案(1)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 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 式确立。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第12页共
第 12 页 共 307 页 5.D 6.A 题干中诗句的意思是“都说隋朝因大运河而亡国,但是 到现在它还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由此可知,大运 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故选 A 项。 7.C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金榜”“一举成 名”,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最早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 举制。 8.D 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 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故选 D 项。 9.A 在隋末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 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10.参考答案 (1)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 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 式确立。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11.参考答案(1)隋朝经济繁荣,生产获得大发展,人口有了 大幅度增长,并新建了一些大粮仓。 (2)隋炀帝。过度役使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 12.参考答案(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 望统一。 (2)原因: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 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 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 的几段古运河。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后作业·测评 ⑥基达俪 第13页共
第 13 页 共 307 页 11.参考答案 (1)隋朝经济繁荣,生产获得大发展, 人口有了 大幅度增长,并新建了一些大粮仓。 (2)隋炀帝。过度役使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 12.参考答案 (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 望统一。 (2)原因: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 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 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 的几段古运河。 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 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宋璟 2.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 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3.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 日”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 C.唐玄宗D.武则天 第14页共
第 14 页 共 307 页 1.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 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宋璟 2.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 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 日”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5.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面图1、图2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人们习惯上把图1及图3人物统治的时期(前期)称为什么?三 位人物的统治存在什么关系? (3)这三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 1优能。 1.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 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高祖④唐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第15页共
第 15 页 共 307 页 5.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面图 1、图 2 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人们习惯上把图 1 及图 3 人物统治的时期(前期)称为什么?三 位人物的统治存在什么关系? (3)这三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 1.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 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唐玄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