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四、五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 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 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读音相同的一组是(3分) A.qoo翘首俏销愀然作色金蝉脱壳 B.jin劲头灰烬噤若寒蝉熏陶浸染 呼吁驾驭钟灵毓秀坚贞不渝 D.qie怯生切中感情契合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 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在伊丽莎白正式确认自己将不再回到中国执教之后,老帅商瑞华经南勇极力游说,临危授命 担任中国女足新任主帅 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 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D.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从来没有去招惹任何人,但是所谓“中 国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的清明节,是我国假日调整后迎来的首个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的回归在恢复与重构民族 节日文化的同时,也为现代人增加了度假休闲的新契机 B.宇航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神舟七号”宇航服的具体造价虽然还不清楚,但目前世界上 最贵宇航服的造价是150多万美元 C.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的正当诉求,推动各国共同分享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D.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体验过美国专家所说的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 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2008 年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8 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四、五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分为 160 分,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 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 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读音相同的一组是(3分) A.qiào 翘.首 俏.销 愀.然作色 金蝉脱壳. B.jìn 劲.头 灰烬. 噤.若寒蝉 熏陶浸.染 C.yù 呼吁. 驾驭. 钟灵毓.秀 坚贞不渝. D.qiè 怯.生 切.中 感情契.合 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 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在伊丽莎白正式确认自己将不再回到中国执教之后,老帅商瑞华经南勇极力游说,临危授命 ...., 担任中国女足新任主帅。 C.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 ....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 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D.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从来没有去招惹任何人,但是所谓“中 国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的清明节,是我国假日调整后迎来的首个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的回归在恢复与重构民族 节日文化的同时,也为现代人增加了度假休闲的新契机。 B.宇航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神舟七号”宇航服的具体造价虽然还不清楚,但目前世界上 最贵宇航服的造价是 150 多万美元。 C.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的正当诉求,推动各国共同分享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D.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体验过美国专家所说的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 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4.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诗句。(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4分)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5.5月22日,奥运火炬传递将通过苏通长江大桥。这一神圣的时刻,这一欢腾的场面,一定会令 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请你给这一镜头拟写一段画外音。(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 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5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 口,然要间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 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 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 公独异之日: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 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 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 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土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 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 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 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跞弛ρ自喜,于曹偶亡 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日:“若不苦朝夕耶?″先生 曰:“朝夕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日:“雨暂敝吾衣 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俞公顾日:“通此渠,若于堪舆③言, 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日:“吾欲通文生渠,奈何 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②訴弛:放荡。③曹偶:同辈。④沮洳:低湿。⑤堪舆:风水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妄言 B.以文贽庄昶郎中,庄公读而奇之 贽:诚意 C.先生固谢不受曰 谢:推辞 D.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 遗:馈赠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文徵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
4.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诗句。(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4 分)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5.5 月 22 日,奥运火炬传递将通过苏通长江大桥。这一神圣的时刻,这一欢腾的场面,一定会令 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请你给这一镜头拟写一段画外音。(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 富有文采,不少于 60 字)(5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 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 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 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 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 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 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 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 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 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 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 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先生 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 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④,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⑤言, 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 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④沮洳:低湿。⑤堪舆:风水。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妄言 B.以文贽.庄昶郎中,庄公读而奇之 贽:诚意 C.先生固谢.不受曰 谢:推辞 D.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 遗:馈赠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文徵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3 分)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 2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④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 ⑤先生佯为不悟者 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王世贞认为就像上天 不因为看着星辰而鄙薄雨露一样,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也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徴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 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 文徴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 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3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3)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4分) (2)有评论家认为后两句“不落众人窠臼,另翻新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诗经·氓》) (2)彼童子之师 (韩愈《师说》) (3)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左传》 (5)水至清则无鱼 (《礼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 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④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 ⑤先生佯为不悟者 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王世贞认为就像上天 不因为看着星辰而鄙薄雨露一样,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也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 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 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 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3 分) ▲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 分) ▲ (3)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3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4 分) ▲ (2)有评论家认为后两句“不落众人窠臼,另翻新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 ▲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 。 (《诗经·氓》) (2)彼童子之师, ▲ , ▲ (韩愈《师说》) (3) ▲ , ▲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4)言之无文, ▲ 。 (《左传》) (5)水至清则无鱼, ▲ 。 (《礼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 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 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 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 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 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 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 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 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未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 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歐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 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园里琤琮的器乐、画坊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 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 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 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 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 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 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 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⑦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 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 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 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場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 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 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唑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 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晩是多么让人留恋 ⑩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 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 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12.文中的竹林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13.请阐述第⑤节文字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 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 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 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 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 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 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 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 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 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 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园里琤琮的器乐、画坊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 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 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 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 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 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 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 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⑦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 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 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 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 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 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 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⑩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 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 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12.文中的竹林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 分) ▲ 13.请阐述第⑤节文字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 分) ▲
14.阅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在作者眼中,萤火虫意味着什么? (6分) 15.作者因为“迫切地想独处一会”而走进一片丛林,最后“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 对作者来说,这次游历有什么意义?你从作者的感悟中获得什么启示?(6分) 以下四、五两大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①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 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 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②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 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 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岀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 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 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 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③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 涵。 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 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部分是认识、理解、欣筼等等,这属于 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徳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个最 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⑤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 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 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干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 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⑥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 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 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 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 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 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 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岀 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 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14.阅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在作者眼中,萤火虫意味着什么? (6 分) ▲ 15.作者因为“迫切地想独处一会”而走进一片丛林,最后“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 对作者来说,这次游历有什么意义?你从作者的感悟中获得什么启示? (6 分) ▲ 以下四、五两大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①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 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 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②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 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 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 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 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 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③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 涵。 ④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 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 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 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⑤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 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 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 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⑥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 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 德方面的东西。 ⑦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 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 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 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 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 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 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