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2016届11月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光纤(xian)攻讦(jie)潜规则(qian)泥古不化(ni) B.窨井(yin)艄公(shao)炸酱面(zha)螳臂当车(dang) C.训诂(gu)胡诌(zou)节骨眼(jie)荷枪实弹(he) D.氛围(fen)发卡(qi百)不粘锅(zhan)曲突徙薪(q)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仰望星空,总是会有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的如金 钢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B.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我国政府立即起动人道主义援助,首批给尼泊尔灾 民提供了帐篷、毛毯、净水设备、医疗用品等灾区急需物资。 C.2015年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都应该保持清醒 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唯其如此,才能够凝聚意志,攻艰克难,实现项目管理目 标 D.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成正常, 它可以抚平伤痕,深化仇恨,磨损心态,销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 影坚如磐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以梁启超为核心的一批知识分子,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启蒙和民众教化的任务, 输入“新民”、“国民”等概念,促进国民觉醒,进而实现自治之“新中国”。 B.美国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疲弱,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或将推迟加息的预 期,欧美股市全面收涨,但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未来走势还很难琢磨 C.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 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附近大量房屋倒塌,不少住户毁家纾难,陷入困境 D.面对混乱不堪、陷阱密布的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商品,眼花缭乱、 机关算尽的营销,即使你是“久经沙场”的消费者,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坑蒙 拐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 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 级市场。 B.“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 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地为用户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 务 C.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 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当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男足的时候,队员和教练在此次亚洲杯出征仪式上却 流露出超强的自信心,这是他们为彻底改变男足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表露的基 本态度。 5.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概括其寓意。(不超过20个字) (3分) 一番怒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梨花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 2016 届 11 月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纤(xiān) 攻讦(jié) 潜规则(qiǎn) 泥古不化(nì) B.窨井(yìn) 艄公(shāo) 炸酱面(zhá) 螳臂当车(dāng) C.训诂(gǔ) 胡诌(zōu) 节骨眼(jiē) 荷枪实弹(hè) D.氛围(fēn) 发卡(qiǎ) 不粘锅(zhān) 曲突徙薪(qǔ)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仰望星空,总是会有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的如金 钢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B. 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我国政府立即起动人道主义援助,首批给尼泊尔灾 民提供了帐篷、毛毯、净水设备、医疗用品等灾区急需物资。 C. 2015 年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都应该保持清醒 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唯其如此,才能够凝聚意志,攻艰克难,实现项目管理目 标。 D. 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成正常, 它可以抚平伤痕,深化仇恨,磨损心态,销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 影坚如磐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梁启超为核心的一批知识分子,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启蒙和民众教化的任务, 输入“新民”、“国民”等概念,促进国民觉醒,进而实现自治之“新中国”。 B. 美国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疲弱,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或将推迟加息的预 期,欧美股市全面收涨,但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未来走势还很难琢磨。 C. 8 月 12 日 23 时 30 分许,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 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附近大量房屋倒塌,不少住户毁家纾难,陷入困境。 D. 面对混乱不堪、陷阱密布的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商品,眼花缭乱、 机关算尽的营销,即使你是“久经沙场”的消费者,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坑蒙 拐骗。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 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 级市场。 B.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 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地为用户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 务。 C.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 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 当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男足的时候,队员和教练在此次亚洲杯出征仪式上却 流露出超强的自信心,这是他们为彻底改变男足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表露的基 本态度。 5.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概括其寓意。(不超过 20 个字) (3 分) 一番怒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梨花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
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这种情景黯然神伤,对梨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那 朵朵美丽的花儿呢?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 “这个我完全知道,”梨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能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 现在的美丽可爱。”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要求合乎事理,结构、句式、手法与 示例相似,不得再选择“花园”“种”“繁花”“杂草”作为描述对象。(4分) 心是花园, 思想为种, 既可以繁花似锦, 也能杂草丛生 7.王建为父亲购得一款老年手机,但文化水平低、视力不佳的父亲看不明白手 机的使用说明书。参照下面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以王建的身份写一段话,向他 的父亲分别介绍手机的这两项功能。要求:语言简明扼要、得体,通俗易懂。(5 分) (1)一键求救:可先预设指定号码,如有紧急情况,长按该键即可直接呼叫所 设号码,同时发出预设语言信息,达到求救目的。 (2)语音短信:收到短信后无须翻页查看,按OK键即可通过内设语音功能直接 读取,再按再读,适合视力不佳者使用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 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 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矅》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 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 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 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 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 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 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 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 “‘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 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 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 “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 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 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
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这种情景黯然神伤,对梨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那一 朵朵美丽的花儿呢?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 “这个我完全知道,”梨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能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 现在的美丽可爱。” 6.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要求合乎事理,结构、句式、手法与 示例相似,不得再选择“花园”“种”“繁花”“杂草”作为描述对象。(4 分) 心是花园, 思想为种, 既可以繁花似锦, 也能杂草丛生。 7. 王建为父亲购得一款老年手机,但文化水平低、视力不佳的父亲看不明白手 机的使用说明书。参照下面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以王建的身份写一段话,向他 的父亲分别介绍手机的这两项功能。要求:语言简明扼要、得体,通俗易懂。(5 分) (1)一键求救:可先预设指定号码,如有紧急情况,长按该键即可直接呼叫所 设号码,同时发出预设语言信息,达到求救目的。 (2)语音短信:收到短信后无须翻页查看,按 OK 键即可通过内设语音功能直接 读取,再按再读,适合视力不佳者使用。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 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 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 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 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 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 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 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 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 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 “‘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 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 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 “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 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 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
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 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也许有读者认为, 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 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 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 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 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 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 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 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 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 人的关注。 B.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 实比较贵。 D.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 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 否认这一点。 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 品质不同。 C.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 墓和袭用。 D.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 宜的 10.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 史,它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囚绿记 陆蠡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2)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 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 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 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 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 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 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 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 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 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 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 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 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 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 人的关注。 B. 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 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 实比较贵。 D. 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 相隔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 否认这一点。 B. 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 品质不同。 C. 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 摹和袭用。 D. 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 宜的。 10. 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 史,它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囚绿记 陆蠡 ⑴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⑵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 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 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3)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 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 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 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4)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 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在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 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 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 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 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宜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5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 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 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 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 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 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 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 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6)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 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 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 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 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媺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 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8)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 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 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9)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 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 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 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 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0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 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 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 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⑶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 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 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 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⑷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 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在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 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 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 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⑸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 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 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 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 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 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 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 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⑹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 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 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⑺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 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 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 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⑻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 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 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⑼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 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 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 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 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⑽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 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 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 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0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 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 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Q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方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友”出牢 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Q3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 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 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 它繁茂苍绿。 09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 候,会和我面生吗? 11.文章开头四段有什么作用?(2分) 12.请赏析第四段画线语句的描写手法。(4分) 13.在写囚绿的过程中,作者为什么在第(9)段插叙朋友从我的草屋里拔去野草 事?(4分) 14.文中真正写“囚绿”的只有(8)到①这四段,但为什么仍要以“囚绿记”为 题?(5分) 15.有人认为“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是作者对心灵印痕的真实 回忆”。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 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 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 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目生变概不筌。卒有自容州戍逃 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 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 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 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 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 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 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 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
⑾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 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 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⑿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方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友”出牢 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⒀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 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 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 它繁茂苍绿。 ⒁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 候,会和我面生吗? 11. 文章开头四段有什么作用?(2 分) 12. 请赏析第四段画线语句的描写手法。(4 分) 13. 在写囚绿的过程中,作者为什么在第⑼段插叙朋友从我的草屋里拔去野草一 事?(4 分) 14. 文中真正写“囚绿”的只有⑻到⑾这四段,但为什么仍要以“囚绿记”为 题?(5 分) 15. 有人认为“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是作者对心灵印痕的真实 回忆”。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 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 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 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 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 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 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 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 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 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③罢,概至,首言 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 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