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簇新/蹙额发轫/坚韧寒伧沧海桑田B.桎梏纨绔拾掇/补裰菲薄/文采斐然 C.自诩/阿谀讴歌/怄气翩跹鲜为人知D.裨益/媲美联袂/诀别孱弱/蟾宫折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传文化系统发起的“爱的奉献”大型募捐活动,震憾人心,催人泪下,有效地凝聚了全 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B.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前往北川祭奠的人络绎不绝,面对废墟,他们沉痛地回想起去 年那一场噩梦,默默地为长眠于地下的遇难者祈祷。 C.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在城里蜇伏了一冬的人们,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沉醉在鸟儿欢 歌中,流连于烂漫山花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D.受信贷紧缩影响,美国居民逐步压缩消费,其中备受亲睐的耐用品消费成为压缩的重点, 这使得美国汽车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虽说技多不压人,但一个人本领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所谓一瓶不摇半瓶摇,生活中有 所作为的往往不是全才,而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B.在NBA西部半决赛中被休斯敦火箭队逼成大比分3:3之后,洛杉矶湖人队个个摩拳擦 掌,准备货真价实地与对手进行最后决战
浙江省桐乡一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簇新/蹙额 发轫/坚韧 寒伧/沧海桑田 B. 桎梏/纨绔 拾掇/补裰 菲薄/文采斐然 C. 自诩/阿谀 讴歌/怄气 翩跹/鲜为人知 D. 裨益/媲美 联袂/诀别 孱弱/蟾宫折 桂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宣传文化系统发起的“爱的奉献”大型募捐活动,震憾人心,催人泪下,有效地凝聚了全 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B.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前往北川祭奠的人络绎不绝,面对废墟,他们沉痛地回想起去 年那一场噩梦,默默地为长眠于地下的遇难者祈祷。 C.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在城里蜇伏了一冬的人们,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沉醉在鸟儿欢 歌中,流连于烂漫山花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D.受信贷紧缩影响,美国居民逐步压缩消费,其中备受亲睐的耐用品消费成为压缩的重点, 这使得美国汽车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虽说技多不压人,但一个人本领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所谓一瓶不摇半瓶摇,生活中有 所作为的往往不是全才,而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B. 在 NBA 西部半决赛中被休斯敦火箭队逼成大比分 3︰3 之后,洛杉矶湖人队个个摩拳擦 掌,准备货真价实地与对手进行最后决战
C.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改变公司的命运:众人拾柴火 焰高,只有同心协力,才能走出困境。 D.探索者在茕茕孑立,艰难地攀登一座座文化髙峰的时候,他是寂寞的:在率先到达山巅, 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他又是幸福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某大学经过慎重讨论,凡经查实确为抄袭的硕士论文,一律 予以撤消,并收回已颁发的学位证书。 B.废旧家电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情况,年限太久无法循环利用的产品将直接报废,对于一部 分仍有使用价值的零件将有可能被重新利用。 C.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中 国武协将之归功于武术界同仁齐心协力的结果。 D.专家认为,由于甲型HNⅠ流感病毒传播性很强,加上没有免疫药品,目前只能设法控 制感染范围,而要完全阻止这种病毒的传播是不可能的 5.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 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 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 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 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C.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改变公司的命运;众人拾柴火 焰高,只有同心协力,才能走出困境。 D. 探索者在茕茕孑立,艰难地攀登一座座文化高峰的时候,他是寂寞的;在率先到达山巅, 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他又是幸福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针对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某大学经过慎重讨论,凡经查实确为抄袭的硕士论文,一律 予以撤消,并收回已颁发的学位证书。 B. 废旧家电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情况,年限太久无法循环利用的产品将直接报废,对于一部 分仍有使用价值的零件将有可能被重新利用。 C. 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 2008 武术比赛”,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中 国武协将之归功于武术界同仁齐心协力的结果。 D. 专家认为,由于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传播性很强,加上没有免疫药品,目前只能设法控 制感染范围,而要完全阻止这种病毒的传播是不可能的。 5.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0 字)(3 分)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 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 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 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 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
6.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资料,为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 面内涵。(不少于50字)(4分) 陆松芳,一位卖煤饼的78岁老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万元。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 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图陆松芳老人的手 7.某风景区,游人发现一条水蛇正要吞吃一只小鸟。该不该救小鸟,大家意见不一。假设 你是游人,请就此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不少于6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 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此百科全书还特别注明:庄子认为,“道”是终极本原,是无 所不载、无所不覆、自生自化的宇宙本体。 这个说法或许会引起困惑,因为老子时期国人还不怎么讲世界或宇宙。没有关系,在老子这 里,叫天地或万物万象也行
6.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资料,为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 面内涵。(不少于 50 字)(4 分) 陆松芳,一位卖煤饼的 78 岁老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1.1 万元。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 50 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图 陆松芳老人的手 □□□□□□□□□□□□□□□□□□□□□□□□□□□□□□□□□□□□□□□□□□□□□□□□□□□□□□□□□□□□ 7.某风景区,游人发现一条水蛇正要吞吃一只小鸟。该不该救小鸟,大家意见不一。假设 你是游人,请就此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不少于 60 字)(5 分) □□□□□□□□□□□□□□□□□□□□□□□□□□□□□□□□□□□□□□□□□□□□□□□□□□□□□□□□□□□□□□□□□ □□□□□□□□□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 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此百科全书还特别注明:庄子认为,“道”是终极本原,是无 所不载、无所不覆、自生自化的宇宙本体。 这个说法或许会引起困惑,因为老子时期国人还不怎么讲世界或宇宙。没有关系,在老子这 里,叫天地或万物万象也行
当然,“道”这个词并非老子首创,《诗经》里有“道”字,指道路。孔子也讲“朝闻道夕死可 矣”,视“道”为价值之至尊。而老子还有庄子将“道”视为世界的终极本原、本质、本体,这 是他们的独特思路。 老子应该是从世界、天地、万物、万象的共同性出发来寻找“道”的。不是寻找神—一人,而 是寻找神性终极性概念——即“名”,是逐步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比如有了天、地、人的 概念,但是老子不满足,他上升到“有”与“无”的概念。不管是天是地是人还是什么都不是 反正不是“有”就是“无”。尤其是老子认定,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有”都生 于“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会生出“有”来。“无”是“有”的“无”,“有” 是“无”的“有”。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本来是无的人,压根没 有出现过出生过的人和物,也不存在“有”的概念与讨论。例如我们不会讨论某个从来没有过 的人什么时候会有,那么,在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人以前,或无天无地无人之后,这个世界还 有什么? 这又好比是寻找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最高的高度,最深的深度,最长的时间,最早的起源, 最远的距离一样。一个最大的数字是X,那么必须还有X+1或X+X存在,而X+1或X+X >X,那么X+1+1或X+X+X+X,一直相加下去或相乘下去,增加下去或积累下去,扩大下 去,肯定会产生出一个∞,即无限大或名无穷大来 那么这个先于“有”而存在,先于“无”而存在,先于神与上帝与世界而存在的无限大、无限远、 无限深、无限恒久、无限根本的本体、本质、本原、规律、道理、道路、方式是什么呢?老 子说了,这个东西不大好命名,但一定要给它命名的话,它就是“道”。 具体的事物生生灭灭,“道”却永存。具体万物好比树叶,都有萌芽、生长、发育、枯萎、凋 落,但大“道”是树,是树根,是看不见的、永远的与无限的大树。 这样的思路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没有“道”这样一个驱动程序的存在,“无”与“有”,“天”与“地” 与“人”,是永远也不会自行激活的。“无”是永远不会变成“有”的,“有”也是永远不会变成“无”, 也就是没有这个“有”与“无”的区别的了,从而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无”了 8.下列对“有”与“无”的关系说明最正确的一项是
当然,“道”这个词并非老子首创,《诗经》里有“道”字,指道路。孔子也讲“朝闻道夕死可 矣”,视“道”为价值之至尊。而老子还有庄子将“道”视为世界的终极本原、本质、本体,这 是他们的独特思路。 老子应该是从世界、天地、万物、万象的共同性出发来寻找“道”的。不是寻找神——人,而 是寻找神性终极性概念——即“名”,是逐步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比如有了天、地、人的 概念,但是老子不满足,他上升到“有”与“无”的概念。不管是天是地是人还是什么都不是, 反正不是“有”就是“无”。尤其是老子认定,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有”都生 于“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会生出“有”来。“无”是“有”的“无”,“有” 是“无”的“有”。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本来是无的人,压根没 有出现过出生过的人和物,也不存在“有”的概念与讨论。例如我们不会讨论某个从来没有过 的人什么时候会有,那么,在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人以前,或无天无地无人之后,这个世界还 有什么? 这又好比是寻找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最高的高度,最深的深度,最长的时间,最早的起源, 最远的距离一样。一个最大的数字是 X,那么必须还有 X+1 或 X+X 存在,而 X+1 或 X+X >X,那么 X+1+1 或 X+X+X+X,一直相加下去或相乘下去,增加下去或积累下去,扩大下 去,肯定会产生出一个∞,即无限大或名无穷大来。 那么这个先于“有”而存在,先于“无”而存在,先于神与上帝与世界而存在的无限大、无限远、 无限深、无限恒久、无限根本的本体、本质、本原、规律、道理、道路、方式是什么呢?老 子说了,这个东西不大好命名,但一定要给它命名的话,它就是“道”。 具体的事物生生灭灭,“道”却永存。具体万物好比树叶,都有萌芽、生长、发育、枯萎、凋 落,但大“道”是树,是树根,是看不见的、永远的与无限的大树。 这样的思路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没有“道”这样一个驱动程序的存在,“无”与“有”,“天”与“地” 与“人”,是永远也不会自行激活的。“无”是永远不会变成“有”的,“有”也是永远不会变成“无”, 也就是没有这个“有”与“无”的区别的了,从而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无”了。 8.下列对“有”与“无”的关系说明最正确的一项是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所以无所谓有“有”,也无所谓有“无” B.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即有人是问题讨论的前提。 C.“有”与“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宇宙本体 D.“有”与“无”的转化与区别,都是“道”的驱动使然,无“道”即无“有”无”。 9.根据本文的阐述,下列对道可道非常道”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的道是非常特殊的。 B.真正的道是难以言传的 C.循道而行是真正值得称道的 D.追求正义之道而非平常之道。 1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道”的学说并不是老子的首创,而是在总结前人特别是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B.老子在寻求“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并深入到世界的终极本原。 C.“道”不因人事的消逝而消逝,换言之,即使在无天无地无人之前或之后,仍然还有“道 的存在 D.我们难以找到最大的数字,因为在任何数字之上还有更大的数字,直到无穷大,其本质 即是“道”。 11.联系全文,理解画线句“大道是树,是树根”的涵义。(3分)(不超过25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A.“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所以无所谓有“有”,也无所谓有“无”。 B.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即有人是问题讨论的前提。 C.“有”与“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宇宙本体。 D.“有”与“无”的转化与区别,都是“道”的驱动使然,无“道”即无“有”“无”。 9.根据本文的阐述,下列对“道可道非常道”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的道是非常特殊的。 B.真正的道是难以言传的。 C.循道而行是真正值得称道的。 D.追求正义之道而非平常之道。 1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道”的学说并不是老子的首创,而是在总结前人特别是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B.老子在寻求“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并深入到世界的终极本原。 C.“道”不因人事的消逝而消逝,换言之,即使在无天无地无人之前或之后,仍然还有“道” 的存在。 D.我们难以找到最大的数字,因为在任何数字之上还有更大的数字,直到无穷大,其本质 即是“道”。 11.联系全文,理解画线句“大‘道’是树,是树根”的涵义。(3 分)(不超过 25 字)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