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开放、综合及设计实验 实验一综合实验—氯化铵的提纯 一、实验内容 L.自拟捉纯粗NH:C固体制备试剂级NH4C1的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 操作条件。 2.称取20g粗NHC固体(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Ca,Mg2+,F2,K,SO2-等可溶性杂质), 按照 师审阅后的自拟方案进行提纯。 3.成品中Fe和S02,的限量分析。 (1)Fe3的限量分析。称取2.00gNHC1样品,放入25ml比色管中,加10ml蒸馏水溶解, 再加2.00ml10%磺基水杨酸溶液和200ml10%NH,·比0,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标 准比色溶液(准备室给出)进行比色,确定NH,C试样的等级。 S0,2-的限量分析。称取1.00gNH4C样品,放入25ml比色管中,加10ml蒸馏水溶解 再加5.00ml95%乙醇和1.00ml3mol·LHC溶液,在不断振荡下滴加3.00ml25%BaC, 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标准比浊液(准备室给出)进行比浊,确定试样等级。 二、提示 1方案应有计划、有步暖地除去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可以从形成难溶性物质来考虑除去 可溶性杂质,同时根据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数据,选择适当的沉淀剂。杂质除尽后,要作必 婴的“中间控制 2.为使沉淀颗粒较大,便于分离,可在溶液处于较高温度时逐滴加入沉淀剂,当加足沉淀 剂后要让溶液温热一段时间(陈化)。 3.磺基水杨酸在微碱性溶液中(pH=9.11.5氨性溶液)与F+生成黄色的磺基水杨酸铁配合 、标准色阶的配制 1.比色用标准色阶的配制。分别准确量取0.40,1.00,200ml浓度为0.01mg·m1的Fe 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照本实验三中的用量加入10%磺基水杨酸和10%NH·O,并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上述标准溶液内Fe+含量依次为:0.0002%0.0005%,0.001%。 各级NHC1中所允许的F最高含量为:优级纯不大于0.0002%:分极纯不大于0.0005%: 化学纯不大于0.01 2.比浊用标准色阶的配制。分别量取020、050m浓度为Q1mg·m1的s02-离子溶液于 25ml的比色管中,照本实验32)中的用量加入95%乙醇3mol·L1和25%BaC1.溶液,用蒸 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 上述溶液内S042·含量依次为:0002%0005%。各级NHC1中所允许S02-最高含量为: 优级纯不大于0.002%:分析纯不大于0.005%:化学纯不大于0.005%。 实验二综合实验—一溶液、溶解、溶解度、浓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溶液、溶解、溶解度及浓度等概念的理解。 (2)熟练配制缓冲溶液、测定溶解度、控制反应条件、实现指定条件下反应等实验技术。 实哈内 1.配制下列缓冲溶液 (I)用圈NH4CI和NaOH配制50ml含NH4CI和NH各1mol·L-的缓冲溶液. (2)用周体NaAc和6mol·LHCI溶液配制50ml含NaAc和HAc各0.5mol·L的缓冲溶 液。用精密H试纸测定H值
第三部分 开放、综合及设计实验 实验一 综合实验——氯化铵的提纯 一、实验内容 1. 自拟提纯粗 NH4Cl 固体制备试剂级 NH4Cl 的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 操作条件。 2. 称取20g粗NH4Cl固体(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Ca2+ , Mg2+ , Fe2+ , K+ , SO4 2-等可溶性杂质), 按照教师审阅后的自拟方案进行提纯。 3. 成品中 Fe3+和 SO2- 4 的限量分析。 (1) Fe3+的限量分析。称取 2.00gNH4Cl 样品,放入 25ml 比色管中,加 10ml 蒸馏水溶解, 再加 2.00ml 10%磺基水杨酸溶液和 2.00ml 10%NH3·H2O,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标 准比色溶液(准备室给出)进行比色,确定 NH4Cl 试样的等级。 (2) SO4 2-的限量分析。称取 1.00gNH4Cl 样品,放入 25ml 比色管中,加 10ml 蒸馏水溶解, 再加 5.00ml 95%乙醇和 1.00ml 3mol·L -1HCl 溶液,在不断振荡下滴加 3.00ml 25%BaCl2 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标准比浊液(准备室给出)进行比浊,确定试样等级。 二、提示 1. 方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除去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可以从形成难溶性物质来考虑除去 可溶性杂质,同时根据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数据,选择适当的沉淀剂。杂质除尽后,要作必 要的“中间控制”检验。 2. 为使沉淀颗粒较大,便于分离,可在溶液处于较高温度时逐滴加入沉淀剂,当加足沉淀 剂后要让溶液温热一段时间(陈化)。 3. 磺基水杨酸在微碱性溶液中(pH=9-11.5 氨性溶液)与 Fe3+生成黄色的磺基水杨酸铁配合 物。 三、标准色阶的配制 1. 比色用标准色阶的配制。分别准确量取 0.40,1.00,2.00ml 浓度为 0.01mg·ml-1 的 Fe3+ 溶液于 25ml 比色管中,照本实验三中的用量加入 10%磺基水杨酸和 10%NH3·H2O,并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上述标准溶液内 Fe3+含量依次为:0.0002%, 0.0005%,0.001%。 各级 NH4Cl 中所允许的 Fe3+最高含量为:优级纯不大于 0.0002%;分极纯不大于 0.0005 %; 化学纯不大于 0.01% 。 2. 比浊用标准色阶的配制。分别量取 0.20、0.50ml 浓度为 0.1mg·ml-1 的 SO4 2-离子溶液于 25ml 的比色管中,照本实验 3(2)中的用量加入 95%乙醇 3mol·L -1 和 25%BaCl2 溶液,用蒸 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 上述溶液内 SO4 2-含量依次为:0.002%,0.005%。各级 NH4Cl 中所允许 SO4 2-最高含量为: 优级纯不大于 0.002%;分析纯不大于 0.005%;化学纯不大于 0.005%。 实验二 综合实验——溶液、溶解、溶解度、浓度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溶液、溶解、溶解度及浓度等概念的理解。 (2) 熟练配制缓冲溶液、测定溶解度、控制反应条件、实现指定条件下反应等实验技术。 二、实验内容 1. 配制下列缓冲溶液 (1) 用固 NH4Cl 和 NaOH 配制 50ml 含 NH4Cl 和 NH3 各 1mol·L -1 的缓冲溶液。 (2) 用固体 NaAc 和 6mol·L -1HCl 溶液配制 50m1 含 NaAc 和 HAc 各 0.5mol·L -1 的缓冲溶 液。用精密 pH 试纸测定 pH 值
2.制备并用适当方法使下述各难溶化合物溶解 ①Cs ②AaBr ③MhS ④SrsO. 3.用实验方法证明浓度、温度对下列平衡的影 4KBr=K2 LCuBr4」+K2SO 4.通过实验完成下列反应(注意实现反应的条件) ①CrCl.+NaS ②NahCo3+KCSO4,- 5.选择适当沉淀剂, 与的湿用实验将下列溶液中的各离子分开,并检查分离效界 (2) Pb2,Ba2 和A*的混合液。 6.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 准确称取不同重量的干燥KNO:品体,分别溶解在10ml水中,加热,授拌使之全部溶 保。握学洛却至都一种溶减中有不作折出。分定下溶凉的温度椅所有溶流中都新出 再将各溶液缓性 ,分别测 定各溶液中品体刚 度。 果该温度与溶液冷却过程中刚析出晶体的温度一致,这时溶液的浓度(以每100g水中所溶解 的溶质克数表示)就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自拟实验步骤,测定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4一5个实验点)。根据测得的数据,绘 制KNO3的溶解曲线。 实验三设计实验 一塑料表面镀金属 非金属材料电镀技术,早在100多年前就为人们所了解。1835年,利佰格(Liebig)用 醛还原银时,发现了银镜反应 一玻璃上沉积银。1884年,罗伯Rober)和阿稳雷格(Amu 把石墨涂在非金属材料表面,使它们导电,然后,经过电沉积得到铜的雕刻板。从此以后 非金属材料电镀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近20年以来,随着塑料工业和电子工业的高速 发展,非金属材料电镀技术也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新型的独特的专门技术。 金属电镀是用电化学方法,在基体金属的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以达到防护、装 饰或获得某些新性能的目的,也称为常规电镀。非金属材料电镀一般是先通过化学镀的方法, 在非金属材料表面上形成导电膜,然后进行常规电镀,以加厚膜层,使之具有非金属和金属 材料两者的优点 非金属材料电镀中,塑料电镀占的比重最大,其中又以ABS塑料为主。塑料电镀件因 具有耐蚀、耐磨、导电、美观、轻便等性能,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由日用品和家用电器,延 伸到各个工业部们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其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1)日常生活用品。目前,塑料电能件广泛用作日常生活用品,如手提包上的装饰件、衣那 钮扣、厨房用具、洗手 间设冬 、纪念章】 2电子和电气工业。塑料电装件在电子和电气工业中,已普使用,知电视机、电冰箱 洗衣机、音响等家用电器上的各种旋钮、按钮、换向开关、装饰板、装饰框,以及各种仪器 设备上的铭牌、印刷线路板、仪器内部的小型结构件、屏蔽罩等。在聚酯薄膜上镀以磁性镀 层,如镍钴或镍铁合金镜层之后,可用来制作印刷线路板、静电扩音器、电子计算机中的慰 性“记忆”元件等。 (3)汽车工业。 塑料电镀件用于汽车工业的目的,主要是减轻质量、增加运载能力,其次是 替换某些金属装饰件,提高装饰件的耐蚀性,保持其长久美观,如可用作空调装置外壳、挡 泥板、扶手、仪表板、反射镜、门柄等等。 (4)军事工业和空间技术领域。塑料电镀件的特殊用途主要是指在军事工业、空间技术领域
2. 制备并用适当方法使下述各难溶化合物溶解 ① CuS ②AgBr ③MnS ④SrSO4 3. 用实验方法证明浓度、温度对下列平衡的影响 CuSO4 + 4KBr = K2[CuBr4]+ K2SO4 4. 通过实验完成下列反应(注意实现反应的条件) ①CrCl3 + Na2S → ②NaHCO3 + KCr(SO4)2→ 5. 选择适当沉淀剂,用实验将下列溶液中的各离子分开,并检查分离效果 (1) Ag+与 Mg2+的混合液。 (2) Pb2+,Ba2+ 和 Al3+的混合液。 6.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 准确称取不同重量的干燥 KNO3 晶体,分别溶解在 10ml 水中,加热,搅拌使之全部溶 解。缓慢冷却至每一种溶液中刚有晶体析出,分别记下溶液的温度。待所有溶液中都析出晶 体后,再将各溶液缓慢加热,同时不断搅拌,分别测定各溶液中晶体刚完全消失的温度。如 果该温度与溶液冷却过程中刚析出晶体的温度一致,这时溶液的浓度(以每 100g 水中所溶解 的溶质克数表示)就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自拟实验步骤,测定不同温度下 KNO3 的溶解度(4~5 个实验点)。根据测得的数据,绘 制 KNO3 的溶解曲线。 实验三 设计实验——塑料表面镀金属 非金属材料电镀技术,早在 100 多年前就为人们所了解。1835 年,利佰格 (Liebig)用 醛还原银时,发现了银镜反应——玻璃上沉积银。1884 年,罗伯(Rober)和阿穆雷格(Amurrag) 把石墨涂在非金属材料表面,使它们导电,然后,经过电沉积得到铜的雕刻板。从此以后, 非金属材料电镀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近 20 年以来,随着塑料工业和电子工业的高速 发展,非金属材料电镀技术也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新型的独特的专门技术。 金属电镀是用电化学方法,在基体金属的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以达到防护、装 饰或获得某些新性能的目的,也称为常规电镀。非金属材料电镀一般是先通过化学镀的方法, 在非金属材料表面上形成导电膜,然后进行常规电镀,以加厚膜层,使之具有非金属和金属 材料两者的优点。 非金属材料电镀中,塑料电镀占的比重最大,其中又以 ABS 塑料为主。塑料电镀件因 具有耐蚀、耐磨、导电、美观、轻便等性能,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由日用品和家用电器,延 伸到各个工业部门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其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1) 日常生活用品。目前,塑料电镀件广泛用作日常生活用品,如手提包上的装饰件、衣服 钮扣、厨房用具、洗手间设备、纪念章,等等。 (2) 电子和电气工业。塑料电镀件在电子和电气工业中,已普遍使用,如电视机、电冰箱、 洗衣机、音响等家用电器上的各种旋钮、按钮、换向开关、装饰板、装饰框,以及各种仪器、 设备上的铭牌、印刷线路板、仪器内部的小型结构件、屏蔽罩等。在聚酯薄膜上镀以磁性镀 层,如镍钴或镍铁合金镀层之后,可用来制作印刷线路板、静电扩音器、电子计算机中的磁 性“记忆”元件等。 (3) 汽车工业。塑料电镀件用于汽车工业的目的,主要是减轻质量、增加运载能力,其次是 替换某些金属装饰件,提高装饰件的耐蚀性,保持其长久美观,如可用作空调装置外壳、挡 泥板、扶手、仪表板、反射镜、门柄等等。 (4) 军事工业和空间技术领域。塑料电镀件的特殊用途主要是指在军事工业、空间技术领域
中的应用。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愤银或其它金属后,可制作轻型波导管和天线。聚四氟乙 烯电镀铜、锡、铅、银以及其它合金后,可制作火箭中所需的密封圈。尼龙电镀后,不易受 潮变形,可制作火箭、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等的一些零部件 一、塑料制品的镀前处理 塑料制品电镀前,必须经过化学除油、化学粗化、敏化、活化、还原、化学镀等处理, 在其表面形成导电层,然后再通过该导电层与金属制品一样进行电镀。 1,化学粗化。化学粗化是通过强酸性氧化剂的腐蚀、氧化作用,使塑料制品表面由憎水性 变为亲水性 并在其表面形成 当的粗糙度,以保证镀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一般来说, 度高,粗化效果好,但温度过高,塑料制品容易变形,所以,粗化温度要受到塑料制品变形 温度的限制。 2.敏化。经过粗化后,塑料制品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然后进行敏化处理。敏化是使 塑料制品在敏化液中吸附一层易氧化的还原性物质,为后续处理提供条件。常用的敏化剂是 SnC或TCl溶液 活化。塑料制品经敏化处理后,表面吸附有还原剂,迅速将它浸入含有贵金属盐的活化 液中,还原剂就会将贵金属盐还原成金属,吸附于制品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国 膜。化学镀铜时,活化液常为AgNO溶液,当敏化处理是用SCh,时活化处理,发生如下 反应: Sn+2Ag Sn++2Ag 反应析出的银微粒具有催化活性,它既是化学镀的催化剂,又是化学镀的结晶核心。 4.还原。塑料制品经过活化处理后,表面会吸附有活化剂,如Ag,将它带入化学镀液中 会影响镀液的稳定性。所以,化学镀之前,要用一定浓度的化学镀液中的还原剂溶液浸渍制 品,将活化剂除去。化学镀铜时,还原处理用稀甲醛溶液。 5.化学镀。化学镀是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可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沉积的过 程。化学镀液的成分包括金属盐 还原剂、络合剂、 pH 节剂、稳定剂、润湿剂和光亮剂 等。经过化学镀,塑料制品表面形成金属层,它是塑料制品进一步电镀金属的导电层 化学镀铜通常用甲醛作还原剂,但甲醛在碱性条件下(H值为11~13),才有足够的还 原性,因此,含C2的溶液中必须使用络合剂,如酒石酸盐、乙二胺四乙酸钠等。同时, 为了改善镀液和层性能,要在镀液中加入话当的添加剂。甲醛为还原剂时,名种液申发 生的主要反应为 2HCHO 40H +2H0 由于化学镀铜液极易分解,故先配为(A)、(B)两种溶液,使用时再混合。(A) 液含有铜盐、络合剂、缓冲剂、pH调节剂等,(B)液为甲醛溶液。 二、电镀镍 申接糗时,塑料制品为阴极,金属懊为阳极,镍盐溶液为电镜液。电镀时,N2+在阴极 上被还原成金属镍,沉积在阴极表面,形成镀镍层。为了使镀层平整、光亮,还要在电镀液 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电镀过程中主要的电极反应如下: 阴极N2++2e→Ni 2Ht+2e·H2 阳极Ni·N2++2G 实哈内室 1,镀前处理 将镀件依次放入下列溶液中进行预处理,操作顶序如后所示。 2.化学镀铜 将经过上述各类处理后的塑料制品在20-30℃下,放入刚混合好的化学镀铜液中,浸泡
中的应用。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镀银或其它金属后,可制作轻型波导管和天线。聚四氟乙 烯电镀铜、锡、铅、银以及其它合金后,可制作火箭中所需的密封圈。尼龙电镀后,不易受 潮变形,可制作火箭、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等的一些零部件。 一、塑料制品的镀前处理 塑料制品电镀前,必须经过化学除油、化学粗化、敏化、活化、还原、化学镀等处理, 在其表面形成导电层,然后再通过该导电层与金属制品一样进行电镀。 1. 化学粗化。化学粗化是通过强酸性氧化剂的腐蚀、氧化作用,使塑料制品表面由憎水性 变为亲水性,并在其表面形成适当的粗糙度,以保证镀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一般来说,温 度高,粗化效果好,但温度过高,塑料制品容易变形,所以,粗化温度要受到塑料制品变形 温度的限制。 2. 敏化。经过粗化后,塑料制品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然后进行敏化处理。敏化是使 塑料制品在敏化液中吸附一层易氧化的还原性物质,为后续处理提供条件。常用的敏化剂是 SnCl2 或 TiCl3 溶液。 3. 活化。塑料制品经敏化处理后,表面吸附有还原剂,迅速将它浸入含有贵金属盐的活化 液中,还原剂就会将贵金属盐还原成金属,吸附于制品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 膜。化学镀铜时,活化液常为 AgNO3 溶液,当敏化处理是用 SnCl2 时活化处理,发生如下 反应: Sn2+ + 2Ag ==== Sn4+ + 2Ag↓ 反应析出的银微粒具有催化活性,它既是化学镀的催化剂,又是化学镀的结晶核心。 4. 还原。塑料制品经过活化处理后,表面会吸附有活化剂,如 Ag+,将它带入化学镀液中, 会影响镀液的稳定性。所以,化学镀之前,要用一定浓度的化学镀液中的还原剂溶液浸渍制 品,将活化剂除去。化学镀铜时,还原处理用稀甲醛溶液。 5. 化学镀。化学镀是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可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沉积的过 程。化学镀液的成分包括金属盐、还原剂、络合剂、pH 调节剂、稳定剂、润湿剂和光亮剂 等。经过化学镀,塑料制品表面形成金属层,它是塑料制品进一步电镀金属的导电层。 化学镀铜通常用甲醛作还原剂,但甲醛在碱性条件下(pH 值为 11~13),才有足够的还 原性,因此,含 Cu2+的溶液中必须使用络合剂,如酒石酸盐、乙二胺四乙酸钠等。同时, 为了改善镀液和镀层性能,要在镀液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甲醛为还原剂时,各种镀液中发 生的主要反应为 Cu2+ + 2HCHO + 4OH- → Cu↓+2HCOO- + 2H2O + H2↑ 由于化学镀铜液极易分解,故先配为 (A)、(B) 两种溶液,使用时再混合。 (A) 液含有铜盐、络合剂、缓冲剂、pH 调节剂等,(B)液为甲醛溶液。 二、电镀镍 电镀镍时,塑料制品为阴极,金属镍为阳极,镍盐溶液为电镀液。电镀时,Ni2+在阴极 上被还原成金属镍,沉积在阴极表面,形成镀镍层。为了使镀层平整、光亮,还要在电镀液 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电镀过程中主要的电极反应如下: 阴极 Ni2+ +2e → Ni 2H+ + 2e → H2 阳极 Ni → Ni2+ + 2e 三、实验内容 1. 镀前处理 将镀件依次放入下列溶液中进行预处理,操作顺序如后所示。 2. 化学镀铜 将经过上述各类处理后的塑料制品在 20~30℃下,放入刚混合好的化学镀铜液中,浸泡
20-30min,并适当抖动。取出镀件后,用自来水冲洗。 塑料制品镀前预处理工艺: 序号 处理液名称 温度/℃ 浸泡时间/mi 处理后消洗方法 化学除油液 5070 3-10 热水洗→自来水沉 2 化学粗化液 50-70 1020 热水洗·自来水洗 3 铺化液 1-5 自来水洗一去离子水洗 自来水洗 5 室温 0.2~0.5 3.电镀镍 电镀槽的阳极(带有阳极套的镍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联,串联电流表。电镀槽的阴 极(塑料制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联,串联可调电阻 电镀工艺条件 温度:4050C 时间:20~30min pH值:4.0-4.6 阴极电流密度:153A·dm2 阳极面积与阴极面积比:231 四、预习思考题 (1)金属电镀与非金属电镀有何异同? (2)什么是化学镀?其原理和作用是什么? (3)敏化液中加入盐酸和锡条的目的是什么?敏化处理后,为什么用自来水冲洗后还需用去 离子水洗? 实验四设计实验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练无机物的实验室提取、制备、提纯、分析等方法与技能: (2)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 (3)了解废弃物中有效成分的回收利用方法 实验原理与材料准备 日常生活中用的干电池为锌锰干电池。负极为作为电池壳体的锌电极,正极是被MO2 (为增强导电能力,填充有炭粉)包围若的石墨电极,电解质是氯化铵的糊状物。其电池反 应为: Zn+2NHaCl+3MnO2 Zn(NHaCh+2MnOOH 在使用过程中,锌皮消耗最多,二氧化锰只起氧化作用,氯化铵作为电解质没有消耗,炭粉 是真料。因而回收处理废干电池可以获得多种物质,如铜、锌、二氧化锰、氯化铵和炭棒等 回收时,剥去电池外层包装纸,用蝶丝刀撬去顶盖,用小刀挖去盖下面的沥青层,即可 用钳子慢慢拔出炭棒(连同铜帽),可留者作电解食盐水等的电极用。 用剪刀(或钢锯片)把废电池外壳剥开,即可取出里面思色的物质,它为二氧化锰、炭 粉、氯化铵等的混合物。把这些黑色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按每节大电池加50m 水计算),搅拌,溶解,过滤 滤液用以提取氯化铵,滤渣用以制备MO及锰的化合物 电池的锌壳可用以制锌及锌盐。 剖开电池后(请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预先分解废干电池),按老师指导思想定从下列 三项中选做一项
20~30min,并适当抖动。取出镀件后,用自来水冲洗。 塑料制品镀前预处理工艺: 序 号 处理液名称 温度/℃ 浸泡时间/min 处理后消洗方法 1 化学除油液 50~70 3~10 热水洗→自来水洗 2 化学粗化液 50~70 10~20 热水洗→自来水洗 3 敏化液 室温 1~5 自来水洗→去离子水洗 4 活化液 室温 1~5 自来水洗 5 还原液 室温 0.2~0.5 无 3. 电镀镍 电镀槽的阳极(带有阳极套的镍板)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联,串联电流表。电镀槽的阴 极(塑料制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联,串联可调电阻。 电镀工艺条件: 温度:40~50℃ 时间:20~30min pH 值:4.0~4.6 阴极电流密度:1.5~3 A·dm-2 阳极面积与阴极面积比:2~3∶1 四、预习思考题 (1) 金属电镀与非金属电镀有何异同? (2) 什么是化学镀?其原理和作用是什么? (3) 敏化液中加入盐酸和锡条的目的是什么?敏化处理后,为什么用自来水冲洗后还需用去 离子水洗? 实验四 设计实验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练无机物的实验室提取、制备、提纯、分析等方法与技能; (2)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 (3)了解废弃物中有效成分的回收利用方法。 一、实验原理与材料准备 日常生活中用的干电池为锌锰干电池。负极为作为电池壳体的锌电极,正极是被 MnO2 (为增强导电能力,填充有炭粉)包围着的石墨电极,电解质是氯化铵的糊状物。其电池反 应为: Zn+2NH4Cl+3MnO2 = Zn(NH3)2Cl2 + 2MnOOH 在使用过程中,锌皮消耗最多,二氧化锰只起氧化作用,氯化铵作为电解质没有消耗,炭粉 是真料。因而回收处理废干电池可以获得多种物质,如铜、锌、二氧化锰、氯化铵和炭棒等。 回收时,剥去电池外层包装纸,用螺丝刀撬去顶盖,用小刀挖去盖下面的沥青层,即可 用钳子慢慢拔出炭棒(连同铜帽),可留着作电解食盐水等的电极用。 用剪刀(或钢锯片)把废电池外壳剥开,即可取出里面黑色的物质,它为二氧化锰、炭 粉、氯化铵等的混合物。把这些黑色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按每节大电池加 50ml 水计算),搅拌,溶解,过滤,滤液用以提取氯化铵,滤渣用以制备 MnO2 及锰的化合物。 电池的锌壳可用以制锌及锌盐。 剖开电池后(请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预先分解废干电池),按老师指导思想定从下列 三项中选做一项
三、从黑色混合物的滤液中提取氯化铵 1.要求 ()设计实验方案,提取并提纯氯化铵 (2)产品定性检验:a证实其为铵盐:b.证实其为氯化物:c判断有否杂质存在。 (3)测定产品中NHC的百分含量。 2.提示 已知滤液的主要成分为NHC1和ZnC,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I00g水)不同, 氯化铵在100℃时开始显著地挥发 338℃时离 ,350℃时升华 氯化铵与甲醛作用生成六次甲基四胺和盐酸,后者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便可求出 产品中氯化铵的含量。有关反应为: 4NH4CI +6HCHO =(CH)6N4+4HCI+6H2O 测定步骤如下: 雅确税 取约0.2g固体NH,C产品两分 ,分别置锥形瓶中,加蒸水 30ml、40%甲酯 2ml(以酚酞为指示剂,预先用0.lmol·LNaOH中和,以除去甲醛中含的甲酸),酚指万 剂3-4滴.摇匀,放置5min然后用0.1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红.30s不退色即 为终点。氯化铵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NH4C%=100X0.535CVW 式中,C,V分别为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及滴定时耗用的体积(ml),W为NH,C试样的 重量(g),0.05 5为 H,C式量除以1OO0的值, 用同样方法测定另一份试样,然后计算NH:C%平均值。 3.参考文献 (1)[苏]IOB.卡尔雅金等著,纯化学试剂高等教有出版社,1989.6。 (2)日本化学会编,无机化合物合成手册(第二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3 (3)李朝略主编.化工小商品生广 法 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Ⅱ (④)江体乾主编化工工艺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四、从黑色混合物的滤渣中提取MnOh 1要求 ①设计实验方案,结制一氧化锰」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③试验MnO,与盐酸、MnO2与KMnO,的作用 2.提示 黑色混合物的滤渣中含有二氧化锰、炭粉和其他少量有机物。将之用水冲洗滤干固体, 灼烧以除去炭粉和其他有机物。 粗二氧化锰中尚含有一些低价锰和少量其他金属氧化物,也应设法除去,以获得精制 氧化锰。纯=氧化锰密度503gcm,535℃分解,不溶于水、 硝酸、稀HSO,中 取精制二氧化锰作如下试验: ()催化作用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热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2)与浓HCI的作用二氧化锰与浓HC发生如下反应放出氯气,注意:所设计的实验方法 (或采用的装置)要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室气污染 (3)Mn0:2的生成及其歧化反应在大试管中加入5ml0.002mol·,KMn0:及 5ml2mol·LNaOH溶液,再加入少量所制备的MnO固体。验证所生成的MnO,2的歧化反 应。 3.参考文献 (1)李朝略主编,化工小商品生产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
三、从黑色混合物的滤液中提取氯化铵 1. 要求 (1) 设计实验方案,提取并提纯氯化铵。 (2) 产品定性检验:a.证实其为铵盐;b.证实其为氯化物;c.判断有否杂质存在。 (3) 测定产品中 NH4Cl 的百分含量。 2. 提示 已知滤液的主要成分为 NH4Cl 和 ZnCl2,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 水)不同, 氯化铵在 100℃时开始显著地挥发,338℃时离解,350℃时升华。 氯化铵与甲醛作用生成六次甲基四胺和盐酸,后者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便可求出 产品中氯化铵的含量。有关反应为: 4NH4Cl + 6HCHO = (CH2)6N4 + 4HCl + 6H2O 测定步骤如下: 准确称取约 0.2g 固体 NH4Cl 产品两分,分别置锥形瓶中,加蒸馏水 30ml、40%甲醛 2ml(以酚酞为指示剂,预先用 0.1mol·L -1NaOH 中和,以除去甲醛中含的甲酸),酚酞指示 剂 3~4 滴,摇匀,放置 5min,然后用 0.1mol·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红, 30s 不退色即 为终点。氯化铵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NH4Cl%=100×0.535CV/W 式中,C,V 分别为 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及滴定时耗用的体积(ml),W 为 NH4Cl 试样的 重量(g),0.0535 为 NH4Cl 式量除以 1000 的值。 用同样方法测定另一份试样,然后计算 NH4Cl%平均值。 3. 参考文献 (1) [苏]IO.B.卡尔雅金等著,纯化学试剂,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6。 (2) 日本化学会编,无机化合物合成手册(第二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3。 (3) 李朝略主编,化工小商品生产法(第一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 (4) 江体乾主编.化工工艺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四、从黑色混合物的滤渣中提取 MnO2 1. 要求 ①设计实验方案,精制二氧化锰。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③试验 MnO2 与盐酸、MnO2 与 KMnO4 的作用。 2. 提示 黑色混合物的滤渣中含有二氧化锰、炭粉和其他少量有机物。将之用水冲洗滤干固体, 灼烧以除去炭粉和其他有机物。 粗二氧化锰中尚含有一些低价锰和少量其他金属氧化物,也应设法除去,以获得精制二 氧化锰。纯二氧化锰密度 5.03g·cm-3 , 535℃分解,不溶于水、硝酸、稀 H2SO4 中。 取精制二氧化锰作如下试验: (1) 催化作用 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热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2) 与浓 HCl 的作用 二氧化锰与浓 HCl 发生如下反应放出氯气,注意:所设计的实验方法 (或采用的装置)要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室气污染。 (3) MnO4 2-的生成及其 歧化 反应 在大 试管中 加入 5ml0.002mol· L -1 ,KMnO4 及 5ml2mol·L -1NaOH 溶液,再加入少量所制备的 MnO2 固体。验证所生成的 MnO4 2-的歧化反 应。 3. 参考文献 (1) 李朝略主编,化工小商品生产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