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一)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保护怀孕和产卵期的鸟兽 以利“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的法令。 孟子曾经批评过“竭泽而渔” 齐国名相管仲也曾经指出,"童山竭泽者,君智 不是也"(《管子·国准》)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 (一)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 ◼ 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保护怀孕和产卵期的鸟兽 以利“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的法令。 ◼ 孟子曾经批评过“竭泽而渔” ◼ 齐国名相管仲也曾经指出,"童山竭泽者,君智 不足也"(《管子·国准》)
」1975年,在我国湖北云梦的秦墓中发掘出 批竹简,其上记载的《田律》堪称世界上最 早的一部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法律,其中 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 不复月,毋敢业革为灰,取生荔,毋,毒鱼 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大意是 从春季二月起,不准进山砍伐树木,不准堵 塞林间水道。不到夏季,不准进山砍柴、烧 草木灰。不准捕捉幼兽、幼鸟或掏鸟蛋,不 准毒系鱼鳖,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和陷饼 等,这些禁令到七月才可以解除
◼ 1975年,在我国湖北云梦的秦墓中发掘出一 批竹简,其上记载的《田律》堪称世界上最 早的一部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法律,其中 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 不复月,毋敢业革为灰,取生荔,毋…毒鱼 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大意是, 从春季二月起,不准进山砍伐树木,不准堵 塞林间水道。不到夏季,不准进山砍柴、烧 草木灰。不准捕捉幼兽、幼鸟或掏鸟蛋,不 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和陷饼 等,这些禁令到七月才可以解除。)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1.《生存与发展》一国情报告中的分析 从8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通过10 年的研究,收集大量资料,对中国的人口、资源、 环境、能源、粮食和发展问题等进行了综合的、系 统的分析,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国情报告。 《国情第一号报告一生存与发展》在分析中国的基 本国情与面临的困境与危机之后,指出,在我国举 世瞩目的发展与变革过程中,至少有四大困境摆在 我们与子孙后代面前
(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 1.《生存与发展》--国情报告中的分析 ◼ 从8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通过10 年的研究,收集大量资料,对中国的人口、资源、 环境、能源、粮食和发展问题等进行了综合的、系 统的分析,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国情报告。 ◼ 《国情第一号报告--生存与发展》在分析中国的基 本国情与面临的困境与危机之后,指出,在我国举 世瞩目的发展与变革过程中,至少有四大困境摆在 我们与子孙后代面前
(1)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老化,就业负担严重 2)农业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3)环境污染的迅速蔓延与自然生态目趋恶化; (4)粮食需求迅速增加与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机遇也令人堪忧: 口(1)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其低下 (2)对外开放比日本晚了100年左右,国际市场已基 本被占领; (3)中国作为人口巨国的人口总数大大超过欧、美 日等国人口的总和; (4)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 不足
◼ (1)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老化,就业负担严重; (2)农业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3)环境污染的迅速蔓延与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4)粮食需求迅速增加与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 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机遇也令人堪忧: ◼ (1)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其低下; ◼ (2)对外开放比日本晚了100年左右,国际市场已基 本被占领; ◼ (3)中国作为人口巨国的人口总数大大超过欧、美、 日等国人口的总和; ◼ (4)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 不足
工业化国家曾经依靠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高消耗和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支撑和刺激经济髙速 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 展模式,中国不可能再采取这样的发展过程。 中国不得不寻求一种与外国不同的、非传统的现代 化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实行: (1)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 (2)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 (3)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体 系 口(4)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社会体系; (5)不断创新、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适 用技术体系; (6)促进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更加开放的贸易与非 贸易的国际经济体系; ■(7)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 工业化国家曾经依靠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高消耗和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支撑和刺激经济高速 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 展模式,中国不可能再采取这样的发展过程。 ◼ 中国不得不寻求一种与外国不同的、非传统的现代 化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实行: ◼ (1)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 ◼ (2)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 ◼ (3)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体 系; ◼ (4)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社会体系; ◼ (5)不断创新、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适 用技术体系; ◼ (6)促进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更加开放的贸易与非 贸易的国际经济体系; ◼ (7)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