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 翻译:凭什么作战呢?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解词: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 l1、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12、齐师败 攵绩。 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所以下 令追击。 (十二)《陈涉世家》 1、苟富贵,无相忘。 解词:苟:假使;无:同“毋”,不要 翻译:假使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 翻译:凭什么作战呢?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解词: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 11、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12、齐师败绩。 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所以下 令追击。 (十二)《陈涉世家》 1、苟富贵,无相忘。 解词:苟:假使;无:同“毋”,不要。 翻译:假使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解词:次:编次:为:担任,做。 翻译: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谪戍的队伍中,担任小队长,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解词:会:适逢;度:估计:失期:误期:法:依照法规 翻译:恰巧遇上下大雨,道路行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法规是要斩头的。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解词:亡:逃跑;举:发动;等:同样;死:为……而死。 翻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6、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长时间了。 7、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解词:以:因为:数:屡次:使:派;将:带领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边疆带兵。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解词:诚:果真;唱:同“倡”,倡导。 翻译: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装是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人的倡导,应该有许多响应 的人 9、固已怪之矣。 解词:固:本来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解词:间:暗中。 l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词:往往:到处:指目:指指点点:看着。 12、吴广素爱人。 解词:素:平时。 13、忿恚尉。 解词:忿恚:使……恼怒 14、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十六七 解词:借:即使。 翻译:即使侥幸不用杀头,但是戍守边防的人已经死去十分之六七 15、尉果笞之。 解词:笞:鞭打 16、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做出番大事业来 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8、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解词:被:同“披”,穿着 翻译:将军亲身穿着盔甲,手拿武器,攻打没有王道的人,诛伐残暴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 论功应当称王。 19、发闾左適守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解词:次:编次;为:担任,做。 翻译: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谪戍的队伍中,担任小队长。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解词:会:适逢;度:估计;失期:误期;法:依照法规。 翻译:恰巧遇上下大雨,道路行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法规是要斩头的。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解词:亡:逃跑;举:发动;等:同样;死:为……而死。 翻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6、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长时间了。 7、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解词:以:因为;数:屡次;使:派;将:带领。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边疆带兵。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解词:诚:果真;唱:同“倡”,倡导。 翻译: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装是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人的倡导,应该有许多响应 的人。 9、固已怪之矣。 解词:固:本来。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解词:间:暗中。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词:往往:到处;指目:指指点点;看着。 12、吴广素爱人。 解词:素:平时。 13、忿恚尉。 解词:忿恚:使……恼怒。 14、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十六七。 解词:借:即使。 翻译:即使侥幸不用杀头,但是戍守边防的人已经死去十分之六七。 15、尉果笞之。 解词:笞:鞭打。 16、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做出番大事业来。 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8、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解词:被:同“披”,穿着。 翻译:将军亲身穿着盔甲,手拿武器,攻打没有王道的人,诛伐残暴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 论功应当称王。 19、发闾左適守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解词:发:征发:適:同“谪;屯:驻扎 20、比至陈 解词:比:等到 21、皆来会计。 解词:会计:集会议事 (十三)《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词:崩殂:死亡:三分:分裂成三个国家;疲敝:贫困衰弱:秋:时刻 翻译:先帝(刘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 国,益州贫困衰弱,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解词:懈:懈怠:忘身:舍生忘死 翻译:侍卫大臣们在宫廷中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朝廷外舍生忘死 3、追先帝之殊遇 解词:追:追念。 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解词: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解词: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翻译:不应该轻易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而使得忠心进谏的道路阻塞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7、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解词:付:交给:论:评判:刑:罚:昭:显示。平明:公正严明 翻译:若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职分的人,应该交给主管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 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翻译:不应该偏袒或有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9、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行阵:军队。 翻译:军队上下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0、亲贤臣,远小人 解词:亲:亲近;远:疏远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ll、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2、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翻译:那么汉室的兴旺就为期不远了。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解词: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5、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解词: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感激:感奋、激动:驱驰:奔走效劳:值:遇到
解词:发:征发;適:同“谪;屯:驻扎。 20、比至陈。 解词:比:等到。 21、皆来会计。 解词:会计:集会议事。 (十三)《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词:崩殂:死亡;三分:分裂成三个国家;疲敝:贫困衰弱;秋:时刻。 翻译:先帝(刘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 国,益州贫困衰弱,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解词:懈:懈怠;忘身:舍生忘死。 翻译:侍卫大臣们在宫廷中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朝廷外舍生忘死。 3、追先帝之殊遇。 解词:追:追念。 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解词: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解词: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翻译:不应该轻易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而使得忠心进谏的道路阻塞。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7、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解词:付:交给;论:评判;刑:罚;昭:显示。平明:公正严明。 翻译:若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职分的人,应该交给主管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 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翻译:不应该偏袒或有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9、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行阵:军队。 翻译:军队上下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0、亲贤臣,远小人。 解词:亲:亲近;远:疏远。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2、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翻译:那么汉室的兴旺就为期不远了。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解词: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5、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解词: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感激:感奋、激动;驱驰:奔走效劳;值:遇到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7、先帝知臣谨慎 解词:谨慎:小心慎重。 1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深入不毛。 解词:效:实现;伤:损害:毛:草木 19、庶竭驽钝,攘锄奸凶。 解词:驽钝:平庸的才智;攘除:铲除。 20、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让我完成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不实现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的在 天之灵。 22、以彰其咎 解词:彰:表明、显扬 23、臣不胜受恩感激 翻译: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十五)《愚公移山》 1、年且九十 解词:且:将近。 2、面山而居 解词:面:面对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解词::惩:苦于:塞:阻塞:迁:曲折绕 翻译:苦于北山的阻塞,出入曲折迂回 4、聚室而谋 解词:谋:商量 5、指通豫南 解词:指:同“直”,一直 6、杂然相许 解词:许:赞同 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解词:以:凭:损:削减;如……何:把……怎么样。 9、且焉置土石? 解词:且:況且。 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0、投诸渤海之尾。 解词:诸:之于。 ll、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率领子孙中能够挑担子的三个人。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词:易:交换;始:才;反:同“返”,往返 翻译:冬夏换季(一年),才往返一次 13、甚矣,汝之不惠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7、先帝知臣谨慎 解词:谨慎:小心慎重。 1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深入不毛。 解词:效:实现;伤:损害;毛:草木。 19、庶竭驽钝,攘锄奸凶。 解词:驽钝:平庸的才智;攘除:铲除。 20、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让我完成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不实现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的在 天之灵。 22、以彰其咎 解词:彰:表明、显扬。 23、臣不胜受恩感激。 翻译: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十五)《愚公移山》 1、年且九十。 解词:且:将近。 2、面山而居 解词:面:面对。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解词::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翻译:苦于北山的阻塞,出入曲折迂回。 4、聚室而谋。 解词:谋:商量。 5、指通豫南。 解词:指:同“直”,一直。 6、杂然相许。 解词:许:赞同。 8、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解词:以:凭;损:削减;如……何:把……怎么样。 9、且焉置土石? 解词:且:况且。 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0、投诸渤海之尾。 解词:诸:之于。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率领子孙中能够挑担子的三个人。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词:易:交换;始:才;反:同“返”,往返。 翻译:冬夏换季(一年),才往返一次。 13、甚矣,汝之不惠
解词:惠:同“慧”,聪明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1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解词;固:顽固:彻:通达 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解词:穷匮:穷尽:苦:愁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会增高增大,何愁挖不平。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解词:亡:同“无”,没有。 17、帝感其诚 解词:诚:诚心 18、一厝朔东 解词:厝:同“措”,放置。 19、无陇断焉 解词:陇:同“垄”,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十六)《〈孟子)二章》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词:道:实行仁政:寡:少 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多人帮助支持: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少人帮助支持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词:天时:天气,时令;地利: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翻译: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3、环而攻之而不胜 解词:环:包围 4、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解词:城:内城:郭:外城 6、兵革非不坚利也 解词:兵:兵器:革:甲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7、委而去之。 解词:委:放弃;去:离开。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解词:域:限制。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词:威:震慑 翻译: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解词:至:极点;亲戚:父母兄弟:畔:同“叛”,背叛。 翻译:少人帮助到了极点,父母兄弟也会背叛他 l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词:顺;归顺
解词:惠:同“慧”,聪明。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1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解词;固:顽固;彻:通达。 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解词:穷匮:穷尽;苦:愁。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会增高增大,何愁挖不平。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解词:亡:同“无”,没有。 17、帝感其诚。 解词:诚:诚心。 18、一厝朔东。 解词:厝:同“措”,放置。 19、无陇断焉。 解词:陇:同“垄”,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十六)《〈孟子〉二章》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词:道:实行仁政;寡:少。 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多人帮助支持;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少人帮助支持。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词:天时:天气,时令;地利: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翻译: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3、环而攻之而不胜。 解词:环:包围。 4、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解词:城:内城;郭:外城。 6、兵革非不坚利也。 解词:兵:兵器;革:甲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7、委而去之。 解词:委:放弃;去:离开。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解词:域:限制。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限。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词:威:震慑。 翻译: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解词:至:极点;亲戚:父母兄弟;畔:同“叛”,背叛。 翻译:少人帮助到了极点,父母兄弟也会背叛他。 1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词:顺;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