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方法点津: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包括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虚词的古今异义(很多虚词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了)。实词的古今 异义可以通过字的本义和意义引申的规律加以掌握,虚词的古今异义主要通过它们的用法来掌握其意义。 实词本义及其意义引申规律:汉字根据造字和用字法,分为“六书”。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 转注。初中阶段最常用的实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会意和形声字的表意部件来进行推测。所谓表意部件绝大多数就 是字的表形偏旁。如:王字旁的字基本都与“玉”有关,月字旁的字基本都与“肉”有关,“辶”的字基本与“到、 往、去的动作行为”有关……这个可以通过把相同偏旁的字归纳在一起整理记忆。现在查找某字的本义用百度字 典就能查到。引申规律:相关、相反。相关指的是由本义出发,发展出与之相关的意义:相反指的是由本义出发 发展出与之相反的意义。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改变等。以下我仅以“安”为例。如果孩子能够记住,就直 接记住,记不住可以用我的方法,既是对孩子文字修养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阅读课外文言文,懂得用本义去理 解,会有立竿见影的效 初中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汇总(按音序排列) 安 教材中出现过的义项 1、【虚词】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实词】安生,有“养”的意思。(衣食所安,所安指的是用来使生命得以安稳的东西,即 养生的东西) 慢 【助记】:安是房子下一个女,本义安全。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弱女子只有在房子里(家里) 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实词引申义的记忆方法:由此可以联系到生活安全那就是安定,衣食安全就是安逸,也就是生活有人供养、养活, 出行安全就要放慢速度(危险路段常有慢行标志)。等等。 安也是常用虚词之一,它的主要用法是疑问句的标志,或作为疑问副词表反问,相当于“岂”,如“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或作为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往往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沛公在安,就是沛公在哪里 的意思。) 【知识来源】(请使用http://www.zdic.net/来再现查阅): 会意。从“女”在 (深屋)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本义 形容词:安定、安全、安稳 引申:
- 1 - 掌握方法点津: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包括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虚词的古今异义(很多虚词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了)。实词的古今 异义可以通过字的本义和意义引申的规律加以掌握,虚词的古今异义主要通过它们的用法来掌握其意义。 实词本义及其意义引申规律:汉字根据造字和用字法,分为“六书”。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 转注。初中阶段最常用的实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会意和形声字的表意部件来进行推测。所谓表意部件绝大多数就 是字的表形偏旁。如:王字旁的字基本都与“玉”有关,月字旁的字基本都与“肉”有关,“辶”的字基本与“到、 往、去的动作行为”有关……这个可以通过把相同偏旁的字归纳在一起整理记忆。现在查找某字的本义用百度字 典就能查到。引申规律:相关、相反。相关指的是由本义出发,发展出与之相关的意义;相反指的是由本义出发, 发展出与之相反的意义。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改变等。以下我仅以“安”为例。如果孩子能够记住,就直 接记住,记不住可以用我的方法,既是对孩子文字修养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阅读课外文言文,懂得用本义去理 解,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初中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汇总(按音序排列) 安 教材中出现过的义项 1、【虚词】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实词】安生,有“养”的意思。(衣食所安,所安指的是用来使生命得以安稳的东西,即 养生的东西) 【助记】:安是房子下一个女,本义安全。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弱女子只有在房子里(家里) 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实词引申义的记忆方法:由此可以联系到生活安全那就是安定,衣食安全就是安逸,也就是生活有人供养、养活, 出行安全就要放慢速度(危险路段常有慢行标志)。等等。 安也是常用虚词之一,它的主要用法是疑问句的标志,或作为疑问副词表反问,相当于“岂”,如“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或作为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往往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沛公在安,就是沛公在哪里 的意思。) 【知识来源】(请使用 http://www.zdic.net/来再现查阅): 会意。从“女”在“宀”(深屋)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本义 形容词:安定、安全、安稳; 引申:
形容词:缓慢(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就当是坐车。) 动词:使安定、使安全、使安稳:安排(使各种事情稳稳当当就是把事情安排好);存着……心,怀有(安着什 么心) 副词:怎么,相当于“岂”,表疑问,用于反问句。 代词:谁?什么?哪里?,均为疑问代词,也用于疑问句。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来源:Z&xx&k.Com]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2 - 形容词:缓慢(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就当是坐车。) 动词:使安定、使安全、使安稳;安排(使各种事情稳稳当当就是把事情安排好);存着……心,怀有(安着什 么心) 副词:怎么,相当于“岂”,表疑问,用于反问句。 代词:谁?什么?哪里?,均为疑问代词,也用于疑问句。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 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来源:Z&xx&k.Com]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 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 1、诚心(帝感其诚)[来源:学§科§网Z§X§X§K]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 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 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 3 -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 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 1、诚心(帝感其诚)[来源:学§科§网 Z§X§X§K]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 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 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 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 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 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 4 - 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 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 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 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3、敌对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du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度以失期) 、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 1、行动、发动 2、发射(万箭齐发)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总共(凡三往) 见方(方七百里) 2、方向(北方有侮臣者) 3、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 4、将要(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分: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fen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 5 - 3、敌对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度: 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度以失期)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 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 1、行动、发动 2、发射(万箭齐发)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 1、总共(凡三往) 方: 1、见方(方七百里) 2、方向(北方有侮臣者) 3、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 4、将要(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分: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fēn 2、分配, 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