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文言文回望复习整理 八下 (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一百许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窥谷忘反窥镜而自视 D、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 )流漂荡,何意东西( (2)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3、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文意理解: (1)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 (2)这篇文章通过写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完成下列各题 1、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期在必醉度已失期B、每有会意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家贫不能常得安得广厦干万间D、亲旧知其如此其如土石何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环堵萧然( )B、短褐穿结( C、造饮辄尽 )D、晏如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文意理解: (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2)、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不”,突出了作者怎样的 特点? (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 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三)、阅读《马说》(韩愈),完成下列各题
2009 文言文回望复习整理 八下: (一)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 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C、窥.谷忘反 窥.镜而自视 D、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 )流漂荡,何意东西..( ) (2)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 3、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文意理解: (1)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 (2)这篇文章通过写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完成下列各题。 1、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期.在必醉 度已失期. B、每有会.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家贫不能常得. 安得.广厦千万间 D、亲旧知其.如此 其.如土石何?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环堵萧然..( ) B、短褐穿结..( ) C、造.饮辄尽( ) D、晏如..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文意理解: (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2)、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不”,突出了作者怎样的 特点? (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 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三)、阅读《马说》(韩愈),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执策而临之( D、才美不外见(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理解:本文通篇运用的是_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既克,公问其故 B、益慕圣贤之道得道者多助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卒获有所闻卒皆夜惊恐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无从致( )书以观 B、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C、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D、俟( )其欣悦 3、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文意理解: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③ (2)、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读完全文,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坚守信用) (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流漂荡 B、闻水声闻寡人之耳者 C、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D、不可久居面山而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怡然不动( B、往来翕忽 C、悄怆幽邃(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骈.死于槽枥之间( )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C、执策.而临之( ) D、才美不外见.(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理解:本文通篇运用的是 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既.加冠 既.克,公问其故 B、益慕圣贤之道. 得道.者多助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卒.获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无从致.( )书以观 B、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C、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D、俟.( )其欣悦 3、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文意理解: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 ② ③ (2)、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读完全文,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坚守信用) (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流漂荡 B、闻.水声 闻.寡人之耳者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不可久居. 面山而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怡.然.不动( ) B、往来翕忽..( ) C、悄怆..幽邃( ) D、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翻译下列句子: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意理解: (1)、文中写小石潭的顺序是:由“发现小石潭”写到 再写到 再写到“潭中气氛”,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是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心境。 (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 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干古传诵 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4)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5)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先“心乐之”,后又觉“悄怆幽邃“? (小石潭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作者因改革失败而被贬,内 心苦闷抑郁,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因而见到景美而产生了暂时的“乐“,后 经凄凊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六)、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予观夫巴陵胜状 B、朝晖夕阴朝服衣冠 C、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属予作文以记之以中有足乐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横 )无际涯 B、薄( 暮冥冥 C、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翻译下列句子: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文意理解: (1)、读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 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 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 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 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4、文意理解: (1)、文中写小石潭的顺序是:由“发现小石潭”写到“ ”再写到“ ” 再写到“潭中气氛”,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是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心境。 (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 120 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 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 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4)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5)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先“心乐之”,后又觉“悄怆幽邃“? (小石潭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作者因改革失败而被贬,内 心苦闷抑郁,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因而见到景美而产生了暂时的“乐“,后 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六)、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 B、朝.晖夕阴 朝.服衣冠 C、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中有足乐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横.( )无际涯 B、 薄.( )暮冥冥 C、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 3、翻译下列句子: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文意理解: (1)、读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 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 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 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 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5)、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如:任长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她具有高度的 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 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 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7)、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理想抱负 (8)、《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9)、请有课文第三、四段中任意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答:如第三段内容——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之情;写法一一多用骈句, 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用了排比、对偶等恰当的修辞手法。) (10)、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 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 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七)、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C、朝而往暮而归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D、命夸娥氏二孑负二山负者歌于途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云归而岩穴暝( D、颓然乎其间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文意理解: (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 (3)、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 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如:任长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她具有高度的 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 (6)、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 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 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7)、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理想抱负。 (8)、《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 (9)、请有课文第三、四段中任意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答:如第三段内容——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之情;写法——多用骈句, 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用了排比、对偶等恰当的修辞手法。) (10)、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 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 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七)、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C、朝.而往暮而归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者歌于途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C、 云归.而岩穴暝( ) D、颓然..乎其间者( )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文意理解: (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 示。 (3)、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 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 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八)、阅读《满井游记》(袁宏道),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山峦为晴雪所洗酿泉为酒 B、冻风时作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呷浪之鳞 锦鳞游泳 D、余寒犹厉余之游将自此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娟然如拭( 泉而茗者 C、汗流浃背( D、柔梢披风( 3、翻译下列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文意理解: (1)、这篇游记抓住了初春景物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渗透了作者对 春回大地的 之情,表达了作者对 情怀。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 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作者在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 田用“浅”,在文中类似的词还有始、乍新。 九上: (九)阅读《陈涉世家》(司马迁)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时时而间 进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会天大雨 C、度已失期 D、夜篝火(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文意理解: (1)、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2)、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 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八)、阅读《满井游记》(袁宏道),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山峦为.晴雪所洗 酿泉为.酒 B、冻风时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呷浪之鳞. 锦鳞.游泳 D、余.寒犹厉 余.之游将自此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娟然..如拭 ( ) B、泉而茗.者( ) C、汗流浃.背( ) D、柔梢披.风( ) 3、翻译下列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文意理解: (1)、这篇游记抓住了初春景物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渗透了作者对 春回大地的 之情,表达了作者对 情怀。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 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作者在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 田用“浅”,在文中类似的词还有始、乍、新。 九上: (九)阅读《陈涉世家》(司马迁)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 进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B、会.天大雨 ( ) C、度.已失期( ) D、夜篝火..( )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文意理解: (1)、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2)、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