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E12、E13、D14、D15、A16、A17、D18、D19、C20、 E 第五章补体系统 1、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B、C1q最先活化,然后依次C1r、Cls C、激活物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D、一个C1q分子必须与二个以上IgG分子结合,才能启动经典途径 E、C1s具有酯酶活性 2、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 A、C3 bBbPB、C4b2aC、C3bBbD、C3bBb3bE、C5b~9 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4aB、C5aC、C3a D、C3bE、C5b 4、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A、C3~C9B、C5~C9C、C1~C9D、C1~C4E、C1、C2、C4 5、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三条途径的膜攻击复合物相同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C、经典途径从C1激活开始D、旁路途径从C3激活开始 E、MBL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C4b2b 6、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激活起始于MBL与病原体结合后B、MBL具有酶活性 C、其C3转化酶是C4b2aD、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 E、C反应蛋白可激活C1q 7、趋化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3bB、C2bC、C3aD、C4bE、C5a 8、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 A、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B、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 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D、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 E、MBL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 9、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11、E 12、E 13、D 14、D 15、A 16、A 17、D 18、D 19、C 20、 E 第五章 补体系统 1、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补体与 IgG 的结合部位在 CH1 B、C1q 最先活化,然后依次 C1r、Cls C、激活物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D、一个 C1q 分子必须与二个以上 IgG 分子结合,才能启动经典途径 E、C1s 具有酯酶活性 2、下列哪种成分是 C5 转化酶?( ) A、C3bBbP B、C4b2a C、C3bBb D、C3bBb3b E、C5b~9 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 A、C4a B、C5a C、C3a D、C3b E、C5b 4、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 A、C3~C9 B、C5~C9 C、C1~C9 D、C1~C4 E、C1、C2、C4 5、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三条途径的膜攻击复合物相同 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C、经典途径从 C1 激活开始 D、旁路途径从 C3 激活开始 E、MBL 途径中形成的 C3 转化酶是 C4b2b 6、关于补体活化的 MBL 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激活起始于 MBL 与病原体结合后 B、MBL 具有酶活性 C、其 C3 转化酶是 C4b2a D、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 E、C 反应蛋白可激活 C1q 7、趋化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 A、C3b B、C2b C、C3a D、C4b E、C5a 8、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 ) A、经典途径→MBL 途径→旁路途径 B、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 途径 C、旁路途径→MBL 途径→经典途径 D、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 途径 E、MBL 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 9、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 Ig 是( )
A、IgG4B、IgG2C、IgG3D、SIgA E、IgM 10、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A、C5b67B、C5b678C、C4b2a3bD、C3 bnBbP EC5b6789 11、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 A、IgM和IgEB、IgG和IgMC、IgA和IgGD、SIgA和IgGE、IgD和 IgE 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断是() A、C5bB、C2bC、C3bD、C3aE、C4a 13、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和红细胞 B、红细胞和血小板 C、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 D、巨噬细胞和血小板 E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14、补体活性片断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 A、调理作用 B、炎症介质作用 C、中和作用 D、免疫调节作用 E、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 15、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C3转化酶是( A、C4b2b B、C4b2b3b C、C3bnBb D、C3bBb E、C5b9 选择题答案: 1、A2、D3、D4、B5、B6、B7、E8、C9、E10、E 11、B12、C13、B14、C15、D 第六章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不具备的特性是 A.高效性 B.重叠性 C.特异性D拮抗性 E.网络性 2、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B、IFNC、CSFD、IL-2E、IL-8 3、TNF-a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 A、单核-巨噬细胞B、静止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 D、树突状细胞E、红细胞 4、能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gG4 B、IgG2 C、IgG3 D、SIgA E、IgM 10、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 A、C5b67 B、C5b678 C、C4b2a3b D、C3bnBbP EC5b6789 11、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 Ig 是( ) A、IgM 和 IgE B、IgG 和 IgM C、IgA 和 IgG D、SIgA 和 IgG E、IgD 和 IgE 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断是( ) A、C5b B、C2b C、C3b D、C3a E、C4a 13、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细胞是( ) A、单核细胞和红细胞 B、红细胞和血小板 C、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 D、巨噬细胞和血小板 E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14、补体活性片断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 ) A、调理作用 B、炎症介质作用 C、中和作用 D、免疫调节作用 E、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 15、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 C3 转化酶是( ) A、C4b2b B、C4b2b3b C、C3bnBb D、C3bBb E、C5b~9 选择题答案: 1、A 2、D 3、D 4、B 5、B 6、B 7、E 8、C 9、E 10、E 11、B 12、C 13、B 14、C 15、D 第六章 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不具备的特性是 A.高效性 B.重叠性 C.特异性 D.拮抗性 E.网络性 2、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 A、IL-1 B、IFN C、CSF D、IL-2 E、IL-8 3、TNF-α 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 ) A、单核-巨噬细胞 B、静止 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红细胞 4、能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
A、IL-1B、IL-2C、IL-4D、IFNE、EPO 5、在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的细胞因子是() A、IL-1B、IL-2C、IL-4D、IL-6E、TNF 6.抗病毒感染复制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FN C.L-12 D.TNF-a E.IL-18 7.关于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哪项是错误的? A.可作用于产生的局部 B.可作用于远处的细胞 C.可作用邻近的细 胞 D.可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 E可作用于不同种属细胞 8.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A.IL B.TNF C.IFN D.CSF E.趋化因子 9.以下哪种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A.Ab B.IL-1 C.L-2 D.IFN E.INF 10.干扰素的特点是 A.无种属特异性 B.可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 C.由感染机体的病毒合成 D.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E属于多糖类物质 11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B、IL-6C、IL-8 D、IL-12E、TNF-a 选择题答案: 1、C2、E3、A4、E5、C6.B7.E8.D9.A10.D11.E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LFA-1的配体是() A、LFA-2B、VLA-1C、FN D、LFA-3E、ICAM-1,2,3 2、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 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B、黏膜地址素C、血管地址素 D、L-选择素E、P选择素 3、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黏附的黏附分子是() A、L-选择素B、E选择素C、整和素 D、白细胞黏附受体E、P选择素
A、IL-1 B、IL-2 C、IL-4 D、IFN E、EPO 5、在 Ig 类别转换中,能促进 IgM 转换为 IgE 的细胞因子是( ) A、IL-1 B、IL-2 C、IL-4 D、IL-6 E、TNF 6.抗病毒感染复制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FN C.IL-12 D.TNF-α E.IL-18 7.关于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哪项是错误的? A.可作用于产生的局部 B.可作用于远处的细胞 C.可作用邻近的细 胞 D.可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 E.可作用于不同种属细胞 8.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A.IL B.TNF C.IFN D.CSF E.趋化因子 9.以下哪种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A.Ab B.IL-1 C.IL-2 D.IFN E.TNF 10.干扰素的特点是 A.无种属特异性 B.可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 C.由感染机体的病毒合成 D.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E.属于多糖类物质 11.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 A、IL-1 B、IL-6 C、IL-8 D、IL-12 E、TNF-α 选择题答案: 1、C 2、E 3、A 4、E 5、C 6.B 7.E 8.D 9.A 10.D 11.E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LFA-1 的配体是( ) A、LFA-2 B、VLA-1 C、FN D、LFA-3 E、ICAM-1,2,3 2、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 ) 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B、黏膜地址素 C、血管地址素 D、L-选择素 E、P-选择素 3、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黏附的黏附分子是( ) A、L-选择素 B、E-选择素 C、整和素 D、白细胞黏附受体 E、P-选择素
选择题答案: 1、E2、C3、E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 C、I类基因包括A、B、C三个座位 D、IⅡ类基因由DP、DQ、DR三个亚区组成 E、每个Ⅱ类基因亚区又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功能基因座位 2、不属于MHC经典I类和Ⅱ类基因的是() A、HLA-AB、HLA-BC、HLA-CD、HLA-DRE、HLA-E 3.关于MHC分子的功能,下述哪一项正确 A.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B.MHC限制性C.免疫调节 D.参与T细胞发育分化过程 E.以上都正确 4.下述哪种细胞不表达MHC-Ⅱ类分子 AB细胞B.巨噬细胞C精子D.血管内皮细胞E静止期T细胞 5.关于HLA单元型遗传,下述错误的是 A.HLA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组合称为单元型 B.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称为基因型 C.某一个体HLA抗原特异性型别称为表型 D.亲代与子代必然有一个单元型相同 E.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一个单元型相同的机率占25% 6.HLA分子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 D.I抗原 E.半抗原 7.MHCI类分子与Tc细胞表面( )分子结合 A.CD4 B.CD8 C.CD2 D.CD3 E.CD28 8.MHCⅡ类分子与Th细胞表面( )分子结合 A.CD4 B.CD8 C.CD2 2 D.CD3 E.CD28 9.关于MHC-I类分子,下列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红细胞上 B.只存在于白细胞上 C.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
选择题答案: 1、E 2、C 3、E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对 HLA 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 ) A、位于第 6 号染色体短臂 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 C、Ⅰ类基因包括 A、B、C 三个座位 D、Ⅱ类基因由 DP、DQ、DR 三个亚区组成 E、每个Ⅱ类基因亚区又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功能基因座位 2、不属于 MHC 经典Ⅰ类和Ⅱ类基因的是( ) A、HLA-A B、HLA-B C、HLA-C D、HLA-DR E、HLA-E 3.关于 MHC 分子的功能,下述哪一项正确 A.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 B.MHC 限制性 C.免疫调节 D.参与 T 细胞发育分化过程 E.以上都正确 4.下述哪种细胞不表达 MHC-Ⅱ类分子 A.B 细胞 B.巨噬细胞 C.精子 D.血管内皮细胞 E.静止期 T 细胞 5.关于 HLA 单元型遗传,下述错误的是 A.HLA 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组合称为单元型 B.HLA 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称为基因型 C.某一个体 HLA 抗原特异性型别称为表型 D.亲代与子代必然有一个单元型相同 E.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一个单元型相同的机率占 25% 6.HLA 分子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TI 抗原 E.半抗原 7.MHCⅠ类分子与 Tc 细胞表面( )分子结合 A.CD4 B.CD8 C.CD2 D.CD3 E.CD28 8.MHCⅡ类分子与 Th 细胞表面( )分子结合 A.CD4 B.CD8 C.CD2 D.CD3 E.CD28 9.关于 MHC-Ⅰ类分子,下列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红细胞上 B.只存在于白细胞上 C.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
D.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 E存在于各种有核细胞上,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10.HLA复合体位于人第几号染色体的短臂上 A第6号B.第7号C第8号D.第9号 E.第14号 选择题答案: 1、B2、E3.E4.E5.E6.B7.A8.E9E10.A 第九章B淋巴细胞 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B、骨髓C、法氏囊D、淋巴结E、脾 2、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 ) A、CD5B、CD19 C、CD22 D、CD21E、CD35 3、B细胞作为APC可藉其表面的BCR结合() A、可溶性抗原B、病毒抗原C、颗粒性抗原 D、各种抗原E、细菌抗原 4、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lg主要为() A、mIgA B、mIgM C、mlgD D、mIgG E、mlgE 选择题答案: 1、B2、D3、A4、B 第十章T淋巴细胞 1、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 A、BCRB、CD2C、CD4 D、CD8 E、TCR 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 A、CD8与MHC-I类分子作用B、CD4与MHC-IⅡI类分子作用 C、CD40与CD40L之间作用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 E、CD152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 3、CD4分子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 A、al功能区B、B1功能区C、2功能区 D、2功能区E、3功能区 4、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
D.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 E.存在于各种有核细胞上,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10.HLA 复合体位于人第几号染色体的短臂上 A.第 6 号 B.第 7 号 C.第 8 号 D.第 9 号 E.第 14 号 选择题答案: 1、B 2、E 3.E 4.E 5.E 6.B 7.A 8.E 9.E 10.A 第九章 B 淋巴细胞 1、人类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胸腺 B、骨髓 C、法氏囊 D、淋巴结 E、脾 2、B 细胞上的 EB 病毒受体是( ) A、CD5 B、CD19 C、CD22 D、CD21 E、CD35 3、B 细胞作为 APC 可藉其表面的 BCR 结合( ) A、可溶性抗原 B、病毒抗原 C、颗粒性抗原 D、各种抗原 E、细菌抗原 4、不成熟 B 细胞表达的 mIg 主要为( ) A、mIgA B、mIgM C、mIgD D、mIgG E、mIgE 选择题答案: 1、B 2、D 3、A 4、B 第十章 T 淋巴细胞 1、所有 T 细胞特征性标志是( ) A、BCR B、CD2 C、CD4 D、CD8 E、TCR 2、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 ) A、CD8 与 MHC-Ⅰ类分子作用 B、CD4 与 MHC-Ⅱ类分子作用 C、CD40 与 CD40L 之间作用 D、CD28 与 B7 分子之间的作用 E、CD152 与 B7 分子之间的作用 3、CD4 分子与 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 ) A、α1 功能区 B、β1 功能区 C、α2 功能区 D、β2 功能区 E、α3 功能区 4、T 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