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年高考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 2017.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 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晩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 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 ①,直到整个村落(安然/欣然)眠睡,高枕无忧。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_② 盏灯火被陡然惊醒,起床声隐隐传来,开门声赫然响起,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猛烈 /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 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涮涮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却又好 像很远,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 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义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传诵)乡情的美丽记忆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左邻右舍(she)高枕无忧B.殆尽(dai)齐涮涮 C.吞噬(shi) 演义 D.苍苔(tai)万籁俱寂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安然猛烈传诵 B.欣然热烈传诵中/华-资*源%库 C.安然热烈传颂 D.欣然猛烈传颂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 ②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 B.①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
2017 年高考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 2017.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 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 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 ① ,直到整个村落(安然/欣然)眠睡,高枕无忧 ....。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 ...., ② ; 一盏灯火被陡然惊醒,起床声隐隐传来,开门声赫然响起,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猛烈 /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 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 ....的村落齐涮涮 ...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却又好 像很远,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 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义..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传诵)乡情的美丽记忆。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左邻右舍.(shě) 高枕无忧 B.殆.尽(dài) 齐涮涮 C.吞噬.(shì) 演义 D.苍苔.(tái) 万籁俱寂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安然 猛烈 传诵 B.欣然 热烈 传诵中/华-资*源%库 C.安然 热烈 传颂 D.欣然 猛烈 传颂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 ②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 B. ①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
一声突兀的狗吠很容易就刺破天地 C.①它们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相互欣赏着 ②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 D.①它们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相互欣赏着 一声突兀的狗吠很容易就刺破天地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初春时节,人们经常到公园或郊外春游,欣赏万物复苏、河清海晏的自然美景,放松心情, 愉悦身心 ②傍晚时分,某小区的一幢居民楼突然起火,火势之大,令人不可向迩,好在附近居民及时 报警,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③在《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深山女教师支月英的感人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回肠 荡气,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④很多时候,比屋漏更惨的是逢连夜雨;比受伤更痛的是被人伤口撒盐。骗子对家境贫困的 徐玉玉实施诈騙简直就是空前绝后 ⑤风雨飘摇的过去,它是摆渡到彼岸的一艘船。大国崛起的今天,它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 历史与未来的实现合作共赢的桥梁桥。 ⑥《安徽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玲珑剔透、谈吐不凡,靠着一档节目驰骋娱乐圈数十年却 依旧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图像情报卫星和广泛普及的手机照相,让人很难想象,美国海军怎样才能成功隐藏在港 口集结的部队或者需要在船坞进行修理的受损军舰 B.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尤 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C.城镇化自从采取了逐步扩展的方式,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需要从基层社 区的土壤中由下到上地建设 D.《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 在上的姿态,寓教于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②一声突兀的狗吠很容易就刺破天地 C. ①它们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相互欣赏着 ②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 D. ①它们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相互欣赏着 ②一声突兀的狗吠很容易就刺破天地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初春时节,人们经常到公园或郊外春游,欣赏万物复苏、河清海晏 ....的自然美景,放松心情, 愉悦身心。 ②傍晚时分,某小区的一幢居民楼突然起火,火势之大,令人不可向迩 ....,好在附近居民及时 报警,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③在《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深山女教师支月英的感人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回肠.. 荡气..,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④很多时候,比屋漏更惨的是逢连夜雨;比受伤更痛的是被人伤口撒盐。骗子对家境贫困的 徐玉玉实施诈骗简直就是空前绝后 ....。 ⑤风雨飘摇 ....的过去,它是摆渡到彼岸的一艘船。大国崛起的今天,它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 历史与未来的实现合作共赢的桥梁桥。 ⑥《安徽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玲珑剔透 ....、谈吐不凡,靠着一档节目驰骋娱乐圈数十年却 依旧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图像情报卫星和广泛普及的手机照相,让人很难想象,美国海军怎样才能成功隐藏在港 口集结的部队或者需要在船坞进行修理的受损军舰。 B.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尤 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C.城镇化自从采取了逐步扩展的方式,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需要从基层社 区的土壤中由下到上地建设。 D.《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 在上的姿态,寓教于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①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 彩的民族节日—一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 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约定俗 成的民间礼仪,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 思想精华。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值得弘扬的优秀民族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②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天地之间人为贵,以人为中心,人是主导,人追 求与万物的和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基调。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代代相 传的传统节日之中,人始终是节日的主体。节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满足人的需要、和谐天 人关系、展示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往为主的。 ③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对自己的祖先历来有着异常浓厚的感情, 《礼记》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仁义”与“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 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等。慎终追远的情怀成为中华 文明的一条重要根脉,每逢佳节都要度诚地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和怀念 ④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种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 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节庆文化中也有突出的显现。中国传统节日是人们展示勤 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⑤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是个重理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坚持正义的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不少节日是与民 族气节和爱国传统相关联的,尤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代表 ⑥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 美、团结和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节日 便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节 日中的各项娱乐活动、人际交往、饮食安排等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⑦正是由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民族精神,所以,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 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 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 彩的民族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 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约定俗 成的民间礼仪,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 思想精华。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值得弘扬的优秀民族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②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天地之间人为贵,以人为中心,人是主导,人追 求与万物的和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基调。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代代相 传的传统节日之中,人始终是节日的主体。节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满足人的需要、和谐天 人关系、展示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往为主的。 ③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对自己的祖先历来有着异常浓厚的感情, 《礼记》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仁义”与“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 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等。慎终追远的情怀成为中华 文明的一条重要根脉,每逢佳节都要度诚地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和怀念。 ④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种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 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节庆文化中也有突出的显现。中国传统节日是人们展示勤 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⑤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是个重理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坚持正义的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不少节日是与民 族气节和爱国传统相关联的,尤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代表。 ⑥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 美、团结和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节日 便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节 日中的各项娱乐活动、人际交往、饮食安排等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⑦正是由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民族精神,所以,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 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 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B.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多彩的娱乐形式和民间礼仪,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在节庆文化中展示勤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D.中国传统节日蕴含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民族心理、爱国情怀等,作用巨大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全家人守岁吃团圆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端午节赛龙舟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 C.清明节祭扫先人坟墓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情怀的体现。 D.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寒食节是坚持正义的民族气节的体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始终是人,活动内容以满足人的需求、展现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 往、和谐天人关系为主 B.为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从而形 成了各种节日 C.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提升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心理认同、维系民族团结、协调人与自然关 系的作用。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传统美德等方面,阐述了对中国 传统节日的认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 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辞 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 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 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 “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杈,而后万世之利也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 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不能存危不能家无 为贵賀太臣请试灒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A.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B.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多彩的娱乐形式和民间礼仪,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在节庆文化中展示勤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D.中国传统节日蕴含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民族心理、爱国情怀等,作用巨大。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全家人守岁吃团圆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端午节赛龙舟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 C.清明节祭扫先人坟墓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情怀的体现。 D.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寒食节是坚持正义的民族气节的体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始终是人,活动内容以满足人的需求、展现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 往、和谐天人关系为主。 B.为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从而形 成了各种节日。 C.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提升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心理认同、维系民族团结、协调人与自然关 系的作用。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传统美德等方面,阐述了对中国 传统节日的认识。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 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辞. 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 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 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 “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 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 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 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 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 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 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 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 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 厌:讨厌 B.辞咎犯,问雍季 辞:拒绝 C.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 遇:对待 D.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 亲:恩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无功而先举 唇亡而齿寒 B.君其正之而已矣 其孰能讥之乎 C.晋阳之存,张盂谈之功也 苟以天下之大 D.吾是以先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 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 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 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 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 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 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 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 厌:讨厌 B.辞.咎犯,问雍季 辞:拒绝 C.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 遇:对待 D.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 亲:恩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无功而.先举 唇亡而.齿寒 B.君其.正之而已矣 其.孰能讥之乎 C.晋阳之.存,张盂谈之功也 苟以天下之.大 D.吾是以.先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 “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 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