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末页 心前区隆起 2.正常人心尖搏动的中心点及搏动范围的直径:正常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3.心脏疾病时的心脏改变 (1)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范围 直径可>2cm,叩诊呈靴形心脏。 (2)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叩诊心 脏相对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向左更明显。 (3)心包炎、心包积液时:①粘连性心包炎一一负性心尖搏动②心包炎 心包磨擦感③心包大量积液时一一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叩诊心浊音 结界坐位时呈烧瓶形 (4)严重心肌病变:心尖搏动减弱并弥散,叩诊心界向两侧扩大。 (5)二尖瓣狭窄: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呈梨形。 心前区震颤 收缩期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 尖部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胸骨左缘第2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 1.请指出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及范围。 复习思考题,2.心脏震颤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作业题3.简述心脏叩诊方法,并用简图说明正常心浊音界 4.试说明左心室增大、心包积液及二尖瓣狭窄的心脏视、触、叩诊检査的 异常表现 下次教学预|1.心脏听诊的注意事项 习要点 2.心脏有哪些瓣膜听诊区,分别在哪些部位? 3.说出心脏听诊顺序。 实施情况及 分析 第6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1.心前区隆起: 2.正常人心尖搏动的中心点及搏动范围的直径;正常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3.心脏疾病时的心脏改变: (1)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范围 直径可﹥2cm ,叩诊呈靴形心脏。 (2)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叩诊心 脏相对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向左更明显。 (3)心包炎、心包积液时:①粘连性心包炎——负性心尖搏动②心包炎 ——心包磨擦感③心包大量积液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叩诊心浊音 界坐位时呈烧瓶形。 (4)严重心肌病变:心尖搏动减弱并弥散,叩诊心界向两侧扩大。 (5)二尖瓣狭窄: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呈梨形。 心前区震颤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 2 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 2 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 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 2 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请指出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及范围。 2.心脏震颤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3.简述心脏叩诊方法,并用简图说明正常心浊音界。 4.试说明左心室增大、心包积液及二尖瓣狭窄的心脏视、触、叩诊检查的 异常表现。 下次教学预 习要点 1.心脏听诊的注意事项。 2.心脏有哪些瓣膜听诊区,分别在哪些部位? 3.说出心脏听诊顺序。 实施情况及 分析 第 6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首页 教师 课程名称』诊断学专业名称_临床医疗授课序次_20授课类型理论 班级 授课日期 第五章胸部检查 第五节心脏听诊(一) 授课题目(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心脏听诊的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 音、心包磨擦音) 2.熟悉心率、心律、额外心音的听诊,杂音发生的常见机制。 3.掌握正常心率、心律、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听诊特点,舒张早期奔马律及临床意义与 第三心音的区别;开瓣音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1.正常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听诊特点及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强度改变的主要临床 意义。 2.心音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舒张早期奔马律的临床意义与生理性第三心音的区别。 3.开瓣音、心包叩击音、收缩期中、晚期喀喇音的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1.第一心间与第二心音的区别 2.舒张早期奔马律与生理性第三心音的区别及相应的临床实践 复习内容: 1.正常人心尖搏动的位置及范围? 2.心脏浊音界发生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1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临床医疗 授课序次 20 授课类型理 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五节 心脏 听诊(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心脏听诊的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 音、心包磨擦音)。 2.熟悉心率、心律、额外心音的听诊,杂音发生的常见机制。 3.掌握正常心率、心律、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听诊特点,舒张早期奔马律及临床意义与 第三心音的区别;开瓣音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1.正常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听诊特点及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强度改变的主要临床 意义。 2.心音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舒张早期奔马律的临床意义与生理性第三心音的区别。 3.开瓣音、心包叩击音、收缩期中、晚期喀喇音的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1.第一心间与第二心音的区别。 2.舒张早期奔马律与生理性第三心音的区别及相应的临床实践。 复习内容: 1.正常人心尖搏动的位置及范围? 2.心脏浊音界发生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 1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基本 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第五节心脏 四、听诊 心脏瓣膜听诊区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响传导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 5分钟 讲授) 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因受血流方向及其间传导介质特 理特性的影响) 瓣膜听诊区及听 诊顺序(采用幻灯 传统的心脏瓣膜听诊区有5个,分别是: 片教学) M区(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P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心脏瓣膜解剖 A区(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部位及瓣膜听诊 E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 T区(三尖瓣区):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5分钟 听诊顺序 (讲授 通常从心尖区开始按逆时钟主向,即二尖瓣区一一肺动脉瓣区一一主动 脉瓣区一一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一三尖瓣顺序听诊 亦可按瓣膜好发部位的顺序进行,即二尖瓣区一一主动脉瓣区一一主动 脉瓣第二听诊区一一肺动脉瓣区 尖瓣区 三、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5分钟 (一)心率:( heat rate)是指每分钟心搏次数 讲授) 正常范围:成人60~100次/分(女性稍快、老年人偏慢、儿童偏 快、<3岁儿童多在100次/分以上)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称窦性心 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缓 (二)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分钟 正常人心律规则整齐。部分青年人和儿童的心律可随呼吸改变,吸气快, 讲授 呼气慢,称窦性心律不齐。听诊所能发现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早搏和房 颤 早搏:是指在规则的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 长间歇,提前出现的心跳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难以听到,规 律出现时可形成二联律,三联律等。 第2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第五节 心脏 四、听诊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响传导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 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因受血流方向及其间传导介质特 理特性的影响)。 传统的心脏瓣膜听诊区有5个,分别是: M区(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P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A区(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E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 区 T区(三尖瓣区):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二、听诊顺序 通常从心尖区开始按逆时钟主向,即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 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顺序听诊。 亦可按瓣膜好发部位的顺序进行,即二尖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 脉瓣第二听诊区——肺动脉瓣区——三尖瓣区 三、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一)心率:(heat rate)是指每分钟心搏次数。 正常范围:成人60~100次/分(女性稍快、老年人偏慢、儿童偏 快、﹤3岁儿童多在100次/分以上)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称窦性心 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缓。 (二)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人心律规则整齐。部分青年人和儿童的心律可随呼吸改变,吸气快, 呼气慢,称窦性心律不齐。听诊所能发现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早搏和房 颤。 早搏:是指在规则的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 长间歇,提前出现的心跳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难以听到,规 律出现时可形成二联律,三联律等。 5 分钟 (讲授) 瓣膜听诊区及听 诊顺序(采用幻灯 片教学) 幻灯片 (心脏瓣膜解剖 部位及瓣膜听诊 区) 5 分钟 (讲授) 5 分钟 (讲授) 5 分钟 (讲授) 第 2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谷 房颤的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率慢于心率 (称脉搏短绌),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亢等 (三)心音 20分钟 共有四个,按其在心动周期中出现的先后依次命名为第一心音(S1)、 讲授 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第四心音(S4),正常情况下只能听 到第一、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可在青少年中闻及,而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 如能听到多属病理情况。 1、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形成机制:瓣膜起源学说。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瓣叶振动和房室 血流突然中断所引起(心音图上的第二、三部分)。 听诊特点:音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2、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形成机制:心室射血终止时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突然减速,半月瓣突 然关闭引起瓣膜振动所致。主动脉瓣关闭在前,形成第二心音的主动脉瓣 幻灯片 成分;肺动脉瓣关闭在后,形成第二心音的肺动脉瓣成分。 (心动周期图 听诊特点:音调较高且脆,强度较第一心音弱,历时较短(约持续008s) 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心底部最响 3、第三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早期,即快速充盈期末,故生理学上也 叫舒张早期音或快速充盈音,是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 发生机制:在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血流充盈减慢,流速突然改变(此 时心室肌处于被动舒张状态),心室肌纤维伸展延长,使房室瓣、腱索和乳 突肌突然紧张)心室肌产生紧张性振动所致, 听诊特点:音调低钝,持续时间短,心尖部及其内上方于仰卧位较清 楚,稍运动和抬高下肢可使其增强。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听到。 4、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晚期 发生机制:第四心音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心室收缩期前的振动 又叫心房音。正常心房收缩听不到声音,但在病理情况下,心房收缩使房 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突然紧张产生振动,故可闻及。 听诊特点:在S1开始前:调低且弱;在心尖部及其内侧较明显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 第3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房颤的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率慢于心率 (称脉搏短绌),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亢等。 (三)心音 共有四个,按其在心动周期中出现的先后依次命名为第一心音(S1)、 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第四心音(S4),正常情况下只能听 到第一、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可在青少年中闻及,而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 如能听到多属病理情况。 1、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形成机制:瓣膜起源学说。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瓣叶振动和房室 血流突然中断所引起(心音图上的第二、三部分)。 听诊特点:音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2、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形成机制:心室射血终止时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突然减速,半月瓣突 然关闭引起瓣膜振动所致。主动脉瓣关闭在前,形成第二心音的主动脉瓣 成分;肺动脉瓣关闭在后,形成第二心音的肺动脉瓣成分。 听诊特点:音调较高且脆,强度较第一心音弱,历时较短(约持续 0.08s) 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心底部最响。 3、第三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早期,即快速充盈期末,故生理学上也 叫舒张早期音或快速充盈音,是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 发生机制:在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血流充盈减慢,流速突然改变(此 时心室肌处于被动舒张状态),心室肌纤维伸展延长,使房室瓣、腱索和乳 突肌突然紧张)心室肌产生紧张性振动所致。 听诊特点:音调低钝,持续时间短,心尖部及其内上方于仰卧位较清 楚,稍运动和抬高下肢可使其增强。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听到。 4、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晚期 发生机制:第四心音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心室收缩期前的振动, 又叫心房音。正常心房收缩听不到声音,但在病理情况下,心房收缩使房 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突然紧张产生振动,故可闻及。 听诊特点:在 S1 开始前;调低且弱;在心尖部及其内侧较明显。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 20 分钟 (讲授) 幻灯片 (心动周期图)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