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 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 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 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 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 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 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 的诗意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 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 关于赋的特点: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 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 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 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 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 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 的诗意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renx10、酾酒③h) 2、桂棹(zhao)11、横槊(shuo) 3、余音袅袅(miao)12、渔樵qia0) 4、幽壑(he)13、扁舟qian) 5、嫠妇()14、匏尊(pao) 6、揪然(qia0)15、蜉蝣( quyou 7、山川相鏗(iao)16、无尽藏ang) 8、舳舻千里¢hul)17、狼籮( 9、旌旗(Jg)18、枕齄(jie)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尊(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第一段 泛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 舟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赤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壁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牛之间。自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通“凭”,凭 古:白茫茫的水汽古:越过 古:旷远的样 今:节气 今:欺辱」今:不知道的样子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古:越过 今:欺辱 通“凭”,凭 借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节气 古:旷远的样 今:不知道的样子 泛 舟 赤 壁
翻译与理解i如日既已农历每月 王戌之秋,七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 月既望,苏子为于赤壁之下游 与客泛舟游于兴起同风雨兴焉属:h通嘱 赤壁之下。清 意思是劝请 风徐来,水波玉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大日 不兴。举酒属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客,诵明月之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 诗,歌窈窕之劝客人们喝酒,朗颂吟唱“明 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翻译与理解 壬戌之秋,七 月既望,苏子 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清 风徐来,水波 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 章。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 劝客人们喝酒,朗颂吟唱“明 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 的十五日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 为:于赤壁之下游. 兴:起,同风雨兴焉 属:zhǔ,通嘱, 意思是劝,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