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②李白的《闻王吕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写景叙事中隐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 A卷100分 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撞折而垂头丧气,只有 保持一种 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 知识与积属(23分) 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1.下面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荇(xing)藻(han)菜胚(pei) 咸(hdn ④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 B慰藉(je) 河畔(ban) 打折(sh C赚(jin)钱名讳(hul) 呱(gud 边 D腌(a)臢 吮(shin)吸干瘪(b) 擀(gn)面杖 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8.根据例句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另外仿写句子。(2分) A断壁残垣 无原无故奄奄一息 虔信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D 知2手 天伦之乐异想天开荣膺 恰如其分乐此不疲阔绰 吹毛求痴 、闻该答题。(37分) 3.“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中“教”字正确的读音、解释是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9~15题。(16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Bjio教育 ji使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 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 B在团委的精心策划下,我校“五四”联欢晚会办得栩栩如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 c“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每到一个城市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吸引了数十万人抽于旁观.很额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回是现线,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 D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的动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遒,“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 人事迹。 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 5.删除一些词语,使下面的语段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从画线的词语中选出必须保留的项.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 (2分) 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国务院总理关于机构改革问题的电视讲话,引起了①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日以②来,北京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 ③、上海④、贵阻⑤、贵州⑥、广东⑦等省市的各级⑧领导认真学习这一讲话桶神⑨,并举行了各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 种座谈会。與论普遍⑩认为,精简机构势在必行 爬将起来,又拍了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 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黃泥,淋淋漓漓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 A.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 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 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 C.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 D.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7.默写填空(9分,每空1分) 9.甲、乙两文的体裁是 甲文出自《孔乙己》,选自《 》:乙文选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自 》,从语言特色上可以看出,它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
初三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 A 卷 100 分 一、 知识与积累(23 分) 1.下面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 荇(xìng)藻 荤(hūn)菜 胚(pēi)芽 咸(hán)亨酒店 B 慰藉(jiè) 驾驭(yù) 河畔(bàn) 打折(shé)了腿 C 赚(jiàn)钱 名讳(huì) 戏谑(nuè) 呱(guā)呱坠地 D 腌(ā)臜 吮(shǔn)吸 干瘪(biě) 擀(gǎn)面杖 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 断壁残垣 望眼欲穿 无原无故 奄奄一息 虔信 B 如坐针毡 不屑置辨 天伦之乐 异想天开 荣膺 C 海市蜃楼 妙手回春 恰如其分 乐此不疲 阔绰 D 沧海桑田 周道如砥 赔礼道歉 吹毛求痴 颤栗 3.“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中“教”字正确的读音、解释是 ( )(2 分) A jiāo 传授 B jiào 教育 C jiāo 让 D jiào 使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2 分) A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 B 在团委的精心策划下,我校“五四”联欢晚会办得栩栩如生 ....,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C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每到一个城市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吸引了数十万人袖手旁观 ....。 D 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 ....的动 人事迹。 5.删除一些词语,使下面的语段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从画线的词语中选出必须保留的项。 (2 分) 国务院总理关于机构改革问题的电视讲话,引起了①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日以②来,北京 ③、上海④、贵阳⑤、贵州⑥、广东⑦等省市的各级⑧领导认真学习这一讲话精神⑨,并举行了各 种座谈会。舆论普遍⑩认为,精简机构势在必行。 必须保留的有: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2 分) A.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 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C.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D.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7..默写填空(9 分,每空 1 分) ①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 ②李白的《 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写景叙事中隐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 是 , 。 ③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 保持一种“ , ”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 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的句子填空) ○4 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 名句: 1) 2) 8. 根据例句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另外仿写句子。(2 分)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 ; , 。 二、阅读答题。(37 分)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 9~15 题。(16 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 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 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 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 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 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 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 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 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 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 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 爬将起来,又拍了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 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 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 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 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 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 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9.甲、乙两文的体裁是 ,甲文出自《孔乙己》,选自《 》;乙文选 自《 》,从语言特色上可以看出,它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 艺术
的高峰。(4分) 翻译: 10.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故事情节都属于文章的 部分。(1分) (2)虽杀臣,不能绝也。 11.孔乙已和范进都是 的牺牲品,但结局不同:一 18.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12.甲、乙两文中,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是不同的,甲文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3分) 乙文作者对范进的态 19.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2分) (2分) 13.请在甲文中划出自然环境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的作用。(2分) 三)诗词鉴赏(8分) 14.甲、乙两文中,都有关于笑的描写,请分别写出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涯 中的“寐”?(2分)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穷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21.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句?(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6~19题。(14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 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2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 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三、写作能力考查。共4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深情关爱,同学朋友的无私帮助:需要热爱生活,珍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惜生命:需要憧憬未来,亲近自然……同时,我们也需要阅读父母,尊重他人,扶弱助困:也需要 (1)子墨子解带为城 善于探究创新,敢于实践体验:精诚团结协作,保持良好习惯:也需要学会感恩回报,学会承担责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图: 任,学会面对困难时乐观与坚韧,学会放眼世界、关心时事…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参考上面材料后,以“成长,也需要 写作提示:考生可以在材料中选取或自己确定所填内容,可以借助求异视角和辨证思维,独群 蹊径来诠释演绎或突出强调成长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某一重要精神元素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写作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4) 不准将所给材料抄进作文中,违者降低10分评分
的高峰。(4 分) 10.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故事情节都属于文章的 部分。(1 分) 11.孔乙己和范进都是 的牺牲品,但结局不同:一个 , 一个 。(3 分) 12 . 甲、乙两文中,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是不同的,甲文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 是 ,乙文作者对范进的态度 是 。(2 分) 13.请在甲文中划出自然环境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的作用。(2 分) 14.甲、乙两文中,都有关于笑的描写,请分别写出在文章中的作用。(2 分) 15.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说明孔乙己虽然贫穷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 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 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6~19 题。(14 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 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 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子.墨子解带为城。 子: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4)公输盘诎.。 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 分) (1)吾知所以距子矣。 翻译: (2)虽杀臣,不能绝也。 翻译: 18.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3 分) 19.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2 分) (三)诗词鉴赏(8 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2 分) 21.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句?(2 分) 2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三、写作能力考查。(共 40 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深情关爱,同学朋友的无私帮助;需要热爱生活,珍 惜生命;需要憧憬未来,亲近自然……同时,我们也需要阅读父母,尊重他人,扶弱助困;也需要 善于探究创新,敢于实践体验;精诚团结协作,保持良好习惯;也需要学会感恩回报,学会承担责 任,学会面对困难时乐观与坚韧,学会放眼世界、关心时事…… 参考上面材料后,以“成长,也需要 ”为题,写一篇 600—650 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考生可以在材料中选取或自己确定所填内容,可以借助求异视角和辨证思维,独辟 蹊径来诠释演绎或突出强调成长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某一重要精神元素。 写作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4) 不准将所给材料抄进作文中,违者降低 10 分评分
题 目 100 200 300 1 400 500 600 700
B卷50分 味汉语:(4分) 说:“发展你自己! 某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如下: 淡白的花 贡献你自己! 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9、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2分) 阿呆给者板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颜有意思 10、诗中用 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 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老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1、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1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老板:‘你这人直有意思。”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老板:"那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地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巧妙 我就不好意思了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地运动变化 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 B、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根据你的理解,试依次写出画线处词语的具体含义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议论文阅读,完成13-17题。(11分) 人贵敢说“吾不如 李隆汉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生才贵 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 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 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长处和短处,才有 二、名着与名家城空(8分): 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 )体小说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 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6.《格列佛游记》讲述主人公流落到小人国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 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 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 7.墨子,名 是_ 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 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三分(分 也称“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 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届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 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B 卷 50 分 一、趣味汉语:(4 分) 某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如下: 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 阿呆给老板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老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老板:“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老板:“那 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 根据你的理解,试依次写出画线处词语的具体含义: 1. 2. 3. 4. 二、名著与名家填空(8 分): 5.《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 )体小说。 6.《格列佛游记》讲述主人公流落到小人国、 、 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7.墨子,名 ,是 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也称“ ”。 三、扩展阅读(38 分) (一)诗歌阅读(8 分) 繁 星 冰心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9、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2 分) 10、诗中用 、 、 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 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 分) 11、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1 分)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地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巧妙 地运动变化。 B、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二)议论文阅读,完成 13-17 题。(11 分) 人贵敢说“吾不如” 李隆汉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 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 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 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 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 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 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 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 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 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 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不如图毛年枝志我不苏先中人车事,我不如色油下都赶在还老的和点的之电少数的使的图毫相更知活 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 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 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 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 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 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 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 13、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 些差别。 1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2分) 18、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1分) 15、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分) 9、文中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1分) 16、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20、结合语境,说说句中词语的作用。(1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 17、阅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为什么? 自弃”有无区别?(2分) 21、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 (三)说明文阅读,完成18-21题。(5分) 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30字)(2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忠思点代建筑的持点之一忌最敗于使用色彩也最于使思負彩这个持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 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 记叙文阅读 22-26题。(12分) 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 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 月是故乡明 可用人个人的个人们的大
⑥瞿秋白在 29 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 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 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 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 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 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 “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 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3、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2 分) 15、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 分) 16、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 分) 17、阅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 自弃”有无区别?(2 分) (三)说明文阅读,完成 18-21 题。(5 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 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 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 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 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 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 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 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 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 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 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 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 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 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 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 一些差别。 18、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1 分) 19、文中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1 分) 20、结合语境,说说句中词语的作用。(1 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 为什么? 21、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 30 字)(2 分) (四)记叙文阅读,完成 22-26 题。(12 分)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 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