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本卷共2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别: 姓名 、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溃退(gui)舀水(y0)白洋淀(ding)B.绥靖(su)脂粉(zh)蹿一蹿(cuon C.寒噤Gin)拂晓(fu)颤巍巍(chon)D.提防(t)惊骇(hoi)迫击炮(p)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安溪县荣获“全国百强县”的原因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坚持体育锻炼 C.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D.泉州农运会必将广泛地推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开展 3、古诗文默写。(6分) ①予独爱莲 ②《陋室铭》中的 ”一句总领全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老大徒伤悲。 由坐观垂钓者 4、下面是一组交通公益广告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2分) A.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B.平安才是离家最近的路 C.带着安全意识出门,载着幸福感觉回家。D.严禁超速,后果自负! 选项:(),理由: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本卷共 26 小题;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班别:———————— 姓名—————————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2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 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ì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 A.安溪县荣获“全国百强县”的原因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坚持体育锻炼。 C.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D.泉州农运会必将广泛地推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开展。 3、古诗文默写。(6 分) ○1 予独爱莲之 , 。 ○2 《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总领全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3 ,老大徒伤悲。 ○4 坐观垂钓者, 4、下面是一组交通公益广告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2 分) A.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B.平安才是离家最近的路。 C.带着安全意识出门,载着幸福感觉回家。 D.严禁超速,后果自负! 选项:( ),理由: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 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6、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没有愤怒 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一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荡然无存。 8、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 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9、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 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 的一朵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 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二、文言阅读(17分)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选段,完成10-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没有愤怒 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2 分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 ....,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 ....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荡然无存 ....。 8、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 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9、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 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 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 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 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二、文言阅读(17 分)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选段,完成 10-14 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 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渔人甚异之B.学而时习之C.莲,花之君子者也D.友人惭,下车引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欲穷其林 ②停数日,辞去() ③便要还家( ④后遂无问津者(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问所从来。具答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用原文语句作答:(4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与其表达的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14.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幸福安康的社会理想。 B.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勾画了“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 C.“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出了桃花林的奇美景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 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 分) A.渔人甚异之 B.学而时习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友人惭,下车引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欲穷.其林( ) ②停数日,辞去.( ) ③便要.还家 ( ) ④后遂无问津.者 (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问所从来。具答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用原文语句作答:(4 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与其表达的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14.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幸福安康的社会理想。 B.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勾画了“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 C.“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出了桃花林的奇美景色
D.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皆叹惋”是因为长时间困于洞中,与世隔绝。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①“她挂花了!”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 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⑧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 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匚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⑧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 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 她像央告那老头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 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 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 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5.“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2分) 16.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D.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皆叹惋”是因为长时间困于洞中,与世隔绝。 三、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 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⑧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 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⑧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 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 她像央告那老头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 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 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 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5.“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2 分) 答 16.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 分) 答: 17.“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 分) 答:
18.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 19.第⑧段中加“.”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4分)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 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 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 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騙过了 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 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 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 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 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 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 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 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 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 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20.“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分别是 12类词中的 词和 词。(2分)
18.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 分) 答: 19.第⑧段中加“.”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4 分) 答: (二)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 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 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 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 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 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 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 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 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 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 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 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 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 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20.“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分别是 12 类词中的 词和 词。(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