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提纲草案》和列宁的 修改意见(7月21日) ……………………………… 487—490 粮食估算(9月)………………………………………… 491—492 关于南方钢铁托拉斯的札记(不晚于10月11日) …… 493—494 《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提纲(10月14日以前) ……… 495—496 《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报告提纲 (10月17日以前)…………………………………… 497—498 同阿·马·高尔基谈话时记的要点(10月17日以前) ………… ……………………………………………………… 499—500 呈送劳动国防委员会的图表(10月21日) ……………… 501—504 《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 报告》提纲(10月29日以前) ……………………… 505—508 对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会议关于巩固党的 决议草案的修改意见(12月22日)………………………… 509 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 对外政策》的报告的提纲(不晚于12月23日)……… 510—521 《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 提纲草案》的要点(12月28—30日) ……………… 522—528 《政论家札记》一文的两个提纲(1922年1—2月) …… 529—534 对小人民委员会工作条例草案的意见(2月) ……………… 535 俄共(布)党员全国统计调查表(2月13日)…………… 536—541 注释 ……………………………………………………… 543—606 年表 ……………………………………………………… 607—663 目 录 15
《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提纲草案》和列宁的 修改意见(7月21日) ……………………………… 487—490 粮食估算(9月)………………………………………… 491—492 关于南方钢铁托拉斯的札记(不晚于10月11日) …… 493—494 《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提纲(10月14日以前) ……… 495—496 《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报告提纲 (10月17日以前)…………………………………… 497—498 同阿·马·高尔基谈话时记的要点(10月17日以前) ………… ……………………………………………………… 499—500 呈送劳动国防委员会的图表(10月21日) ……………… 501—504 《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 报告》提纲(10月29日以前) ……………………… 505—508 对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会议关于巩固党的 决议草案的修改意见(12月22日)………………………… 509 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 对外政策》的报告的提纲(不晚于12月23日)……… 510—521 《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 提纲草案》的要点(12月28—30日) ……………… 522—528 《政论家札记》一文的两个提纲(1922年1—2月) …… 529—534 对小人民委员会工作条例草案的意见(2月) ……………… 535 俄共(布)党员全国统计调查表(2月13日)…………… 536—541 注释 ……………………………………………………… 543—606 年表 ……………………………………………………… 607—663 目 录 15
插 图 弗·伊·列宁像(1921年)…………………………………… —1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手稿第1页 … 170—171 1921年12月列宁填写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 代表登记表 ……………………………………………… 316—317 1921年6月22日—7月12日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 大会上写的《笔记和发言提纲》手稿第5页471 16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二 卷
插 图 弗·伊·列宁像(1921年)…………………………………… —1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手稿第1页 … 170—171 1921年12月列宁填写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 代表登记表 ……………………………………………… 316—317 1921年6月22日—7月12日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 大会上写的《笔记和发言提纲》手稿第5页471 16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二 卷
前 言 本卷收载列宁1921年6月至1922年3月,即在新经济政策 实施第一年内写的著作。 苏维埃俄国取得国内战争胜利之后,进入了和平经济建设的 新时期。它的地位已经稳固,国际威望日益提高。在资产阶级国家 统治集团中,主张同苏维埃政府建立正常外交和经济关系的势力 渐渐占了上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同俄国通商。西方无产阶 级革命运动虽然进入低潮,但无产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东方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世界舞台上力量对比 的新变化造成了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某种均势,使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在资本主义包围的条件下生存和发 展。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情况好 转,农民扩大了播种面积,工人陆续回到工厂,工业已有复苏的迹 象。但是,新经济政策初期实行的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有计划的商 品交换没有成功,这种商品交换变成了自由买卖和现金交易。新的 情况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道路。本卷著作主要反映了列宁在探讨并解决俄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新问题和制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战略和 策略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本卷收载的《十月革命四周年》、《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
前 言 本卷收载列宁1921年6月至1922年3月,即在新经济政策 实施第一年内写的著作。 苏维埃俄国取得国内战争胜利之后,进入了和平经济建设的 新时期。它的地位已经稳固,国际威望日益提高。在资产阶级国家 统治集团中,主张同苏维埃政府建立正常外交和经济关系的势力 渐渐占了上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同俄国通商。西方无产阶 级革命运动虽然进入低潮,但无产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东方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世界舞台上力量对比 的新变化造成了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某种均势,使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在资本主义包围的条件下生存和发 展。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情况好 转,农民扩大了播种面积,工人陆续回到工厂,工业已有复苏的迹 象。但是,新经济政策初期实行的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有计划的商 品交换没有成功,这种商品交换变成了自由买卖和现金交易。新的 情况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道路。本卷著作主要反映了列宁在探讨并解决俄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新问题和制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战略和 策略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本卷收载的《十月革命四周年》、《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
会的任务》、《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 报告》、《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等著作, 总结了苏维埃俄国四年来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半 年多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讨适合俄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些文献中,列宁根 据俄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和面临的经济现实,反复论证对新经济政 策作进一步改变,即从国家资本主义再退却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 币流通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自1921年春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以 来,列宁始终提醒人们注意新经济政策同1918年春的政策之间的 继承关系,同时又说明了两者的区别。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所谓 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 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本卷第181页)1918年苏维 埃国家原打算实行一系列渐进的改变,比较慎重地过渡到新制度。 然而,严酷的斗争使实行慎重过渡的余地愈来愈小,以致不得不采 取殊死斗争的极端手段。尽管如此,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基本 原则早在1918年春第一个喘息时期就已经明确规定了。但是,这 并不意味着新经济政策只是1918年政策的简单重复。列宁反复强 调的是新经济政策同1918年政策的主要区别以及从过去的错误 中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 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列宁写道,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国家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从中得 出结论: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 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 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新经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二 卷
会的任务》、《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 报告》、《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等著作, 总结了苏维埃俄国四年来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半 年多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讨适合俄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些文献中,列宁根 据俄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和面临的经济现实,反复论证对新经济政 策作进一步改变,即从国家资本主义再退却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 币流通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自1921年春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以 来,列宁始终提醒人们注意新经济政策同1918年春的政策之间的 继承关系,同时又说明了两者的区别。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所谓 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 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本卷第181页)1918年苏维 埃国家原打算实行一系列渐进的改变,比较慎重地过渡到新制度。 然而,严酷的斗争使实行慎重过渡的余地愈来愈小,以致不得不采 取殊死斗争的极端手段。尽管如此,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基本 原则早在1918年春第一个喘息时期就已经明确规定了。但是,这 并不意味着新经济政策只是1918年政策的简单重复。列宁反复强 调的是新经济政策同1918年政策的主要区别以及从过去的错误 中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 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列宁写道,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国家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从中得 出结论: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 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 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新经 列 宁 全 集 第 四 十 二 卷
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这个报告中列宁把过去的经济 政策的错误表述得更加清楚:“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如果不能说 计划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一般很少进行计划),那么在一定程 度上也曾设想过(可以说是缺乏计划地设想),旧的俄国经济将直 接过渡到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生产和分配。”(本卷第181页) 在莫斯科省党的第七次代表会议上作的报告中,列宁又作了更加 详细的论述。他说,1918年“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 (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 设想出发的”,“我特意重新翻阅了过去写的东西,例如1918年3、 4月间所写的关于我国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任务的文章, 我确信当时我们真有过这样的设想”(本卷第220页)。列宁指出: “当时根本没有提出我们的经济同市场、同商业的关系问题。”(本 卷第221页)在这个报告的提纲中列宁写道:“我们知道,看到,说 过:需要向‘德国人’‘学习’,需要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劳动生产 率。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项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是 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本卷第506页)是否认 识到在俄国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恢复和发展经济必须以市场、商业 为基础,这是列宁在1921年10月才第一次明确指出的新经济政 策同先前政策的重要区别。在1921年春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时, 虽然明白了用强攻的办法,即直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 则的尝试已经失败,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 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但那时国家资本主义还没有直接同商业 的作用联系起来,而只是退到了“商品交换”。列宁指出,商品交换 实际上是“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还是要求)不通过商业而直接 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迈步”(本卷 前 言
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这个报告中列宁把过去的经济 政策的错误表述得更加清楚:“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如果不能说 计划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一般很少进行计划),那么在一定程 度上也曾设想过(可以说是缺乏计划地设想),旧的俄国经济将直 接过渡到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生产和分配。”(本卷第181页) 在莫斯科省党的第七次代表会议上作的报告中,列宁又作了更加 详细的论述。他说,1918年“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 (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 设想出发的”,“我特意重新翻阅了过去写的东西,例如1918年3、 4月间所写的关于我国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任务的文章, 我确信当时我们真有过这样的设想”(本卷第220页)。列宁指出: “当时根本没有提出我们的经济同市场、同商业的关系问题。”(本 卷第221页)在这个报告的提纲中列宁写道:“我们知道,看到,说 过:需要向‘德国人’‘学习’,需要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劳动生产 率。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项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是 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本卷第506页)是否认 识到在俄国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恢复和发展经济必须以市场、商业 为基础,这是列宁在1921年10月才第一次明确指出的新经济政 策同先前政策的重要区别。在1921年春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时, 虽然明白了用强攻的办法,即直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 则的尝试已经失败,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 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但那时国家资本主义还没有直接同商业 的作用联系起来,而只是退到了“商品交换”。列宁指出,商品交换 实际上是“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还是要求)不通过商业而直接 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迈步”(本卷 前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