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力目标:深入作品选中秦及西汉散文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政论文中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贾谊与晁错散文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董仲舒散文的特点及其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秦代散文及秦文学的成就 一、李斯及代表作 二、秦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西汉散文发展脉络及相关作品选讲 一、政论文概述 二、政论文的特点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贾谊、晁错等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二章西汉辞赋(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赋的类型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西汉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文体所体现的盛世之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司马相如与扬雄的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汉赋的三种主要类型。 【学习内容】 第一节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一、贾谊《吊屈原赋》及骚体赋创作 二、枚乘的《七发》 第二节汉武帝时期的赋作 一、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 二、其他辞赋创作 【课程思政要点】 从文体体会西汉盛世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6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3、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人格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史记》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司马迁人格的伟大,学习其坚韧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史记》的思想内容及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深入作品选中秦及西汉散文名篇。 3、素养目标: 感知政论文中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贾谊与晁错散文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董仲舒散文的特点及其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秦代散文及秦文学的成就 一、李斯及代表作 二、秦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西汉散文发展脉络及相关作品选讲 一、政论文概述 二、政论文的特点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贾谊、晁错等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二章 西汉辞赋(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赋的类型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西汉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文体所体现的盛世之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司马相如与扬雄的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汉赋的三种主要类型。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一、贾谊《吊屈原赋》及骚体赋创作 二、枚乘的《七发》 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的赋作 一、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 二、其他辞赋创作 【课程思政要点】 从文体体会西汉盛世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6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3、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人格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史记》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司马迁人格的伟大,学习其坚韧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史记》的思想内容及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史记》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一、司马光家学溯源 二、司马光与《史记》的创作 第二节了解《史记》 一、《史记》的思想内容和成书过程及体例 二、《史记》在文学史和史学上的成就 第三节延伸阅读 一、 《报任安书》司马迁李陵之祸的始末 二、《太史公序》深入了解司马迁的思想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司马迁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司马迁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第四章东汉辞赋(2学时) (支塔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握东汉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东汉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能正确客观的分析一种文体的兴衰和反映的时风士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抒情小赋产生及其文体特点。 2、教学难点:东汉京都赋创作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东汉散体赋的沿袭与京都赋主题 一、班固的辞赋观及其辞赋创作 二、张衡的京都赋与新抒情赋 第二节汉赋文体的兴衰 一、汉赋与政治的关系 二、汉赋对士大夫写作心态的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东汉在科学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 第五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能运用学握的文本信息及延伸阅读鉴赏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史家的职业精神及著名历史人物的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2、教学难点:《史记》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一、司马光家学溯源 二、司马光与《史记》的创作 第二节 了解《史记》 一、《史记》的思想内容和成书过程及体例 二、《史记》在文学史和史学上的成就 第三节 延伸阅读 一、《报任安书》司马迁李陵之祸的始末 二、《太史公序》深入了解司马迁的思想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司马迁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司马迁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第四章 东汉辞赋(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东汉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东汉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能正确客观的分析一种文体的兴衰和反映的时风士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抒情小赋产生及其文体特点。 2、教学难点:东汉京都赋创作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东汉散体赋的沿袭与京都赋主题 一、班固的辞赋观及其辞赋创作 二、张衡的京都赋与新抒情赋 第二节 汉赋文体的兴衰 一、汉赋与政治的关系 二、汉赋对士大夫写作心态的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东汉在科学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 第五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能运用掌握的文本信息及延伸阅读鉴赏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史家的职业精神及著名历史人物的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汉书》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东汉论说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汉书》概述 一、《汉书》的成书及体例 二、《汉书》的文学价值及影响 第二节《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 一、经典作品及历史人物分析 二、对比阅读《史记》和《汉书》相关篇目 【课程思政要点】 强调苏武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苏武的爱国情操。 第六章汉代乐府诗(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乐府思想内容及其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熟练学握和鉴赏作品选中的汉乐府名篇。 3、素养目标:了解汉乐府广阔的生活叙写,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汉乐府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汉乐府的分类及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关于乐府及乐府诗 一、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二、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汉代乐府的影响 一、缘事而发 二、汉乐府的相关研究 【课程思政要点】 体会艺术与文学的巨大关联,感知汉代乐府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操。 第七章汉代文人诗(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嬗变及《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熟练学握并鉴赏作品选《古诗十九首》名篇。 3、素养目标:理解汉代文人与政治的关联,正确解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代文人诗的文学溯源 一、楚声与西汉文人诗
1、教学重点:掌握《汉书》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东汉论说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汉书》概述 一、《汉书》的成书及体例 二、《汉书》的文学价值及影响 第二节 《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 一、经典作品及历史人物分析 二、对比阅读《史记》和《汉书》相关篇目 【课程思政要点】 强调苏武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苏武的爱国情操。 第六章 汉代乐府诗(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乐府思想内容及其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和鉴赏作品选中的汉乐府名篇。 3、素养目标: 了解汉乐府广阔的生活叙写,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汉乐府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汉乐府的分类及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关于乐府及乐府诗 一、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二、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汉代乐府的影响 一、缘事而发 二、汉乐府的相关研究 【课程思政要点】 体会艺术与文学的巨大关联,感知汉代乐府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操。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嬗变及《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并鉴赏作品选《古诗十九首》名篇。 3、素养目标:理解汉代文人与政治的关联,正确解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代文人诗的文学溯源 一、楚声与西汉文人诗
二、五言诗的形成与东汉文人诗 第二节《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编成。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汉代文人诗中的乡土情怀和普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了解汉代政治背景下的文人心态。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魏晋魏晋南北文学嬗变的历程。 2、能力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社会历史概况及文学发展基本情况。 3、素养目标:深入发掘本段历史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做大量延伸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魏晋南北动荡社会状况与文学发展情况的内在关联。 2、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学术、宗教发展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时期 一、这一时期的制度、政权状况 二、学术、士风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嬗变过程 一、几种重要的诗体及代表人物 二、作品背后反映的心态及社会思想变迁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对社会的巨大危害,珍惜难得的和平生活。 第一章三国文学(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握三曹、阮籍、嵇康等重要作家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三国时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熟悉三国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正确看待乱世,基于史实对人物进行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建安文学的特征及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 2、教学难点:正始文坛的状况及文学成就。 【学习内容】 第一节曹氏父子建安文学 一、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二、五言诗的形成与东汉文人诗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编成。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汉代文人诗中的乡土情怀和普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了解汉代政治背景下的文人心态。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魏晋魏晋南北文学嬗变的历程。 2、能力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社会历史概况及文学发展基本情况。 3、素养目标:深入发掘本段历史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做大量延伸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魏晋南北动荡社会状况与文学发展情况的内在关联。 2、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学术、宗教发展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时期 一、这一时期的制度、政权状况 二、学术、士风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嬗变过程 一、几种重要的诗体及代表人物 二、作品背后反映的心态及社会思想变迁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对社会的巨大危害,珍惜难得的和平生活。 第一章 三国文学(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三曹、阮籍、嵇康等重要作家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三国时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熟悉三国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正确看待乱世,基于史实对人物进行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建安文学的特征及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 2、教学难点:正始文坛的状况及文学成就。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曹氏父子建安文学 一、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二、曹植和曹不的文学活动 第二节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一、正始文学的社会背景 二、嵇康的思想价值 第三节吴、蜀文学及作品选读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建安文人曹操、曹植等人的天下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第二章两晋文学(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晋文坛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熟悉作品选中陆机、潘岳等人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继续提升这一时段文学素养,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陆机、潘岳、左思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 2、教学难点:玄言诗的文学特色及其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张华、傅玄与晋初之风 第二节陆机、潘岳、张协与太康文学 第三节左思与寒士文学 第四节东晋文学概况 【课程思政要点】 进一步了解地方文化,东晋著名诗人、学者郭璞是河东地区先贤。 第三章陶渊明(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其思想,掌握陶渊明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陶渊明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深刻感知陶渊明的政治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握陶渊明诗歌的独特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陶渊明诗文及其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学习内容】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一、如何理解陶诗中的自然 二、如何解读陶诗文中的真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二、曹植和曹丕的文学活动 第二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一、正始文学的社会背景 二、嵇康的思想价值 第三节 吴、蜀文学及作品选读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建安文人曹操、曹植等人的天下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第二章 两晋文学(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晋文坛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熟悉作品选中陆机、潘岳等人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继续提升这一时段文学素养,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陆机、潘岳、左思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 2、教学难点:玄言诗的文学特色及其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张华、傅玄与晋初之风 第二节 陆机、潘岳、张协与太康文学 第三节 左思与寒士文学 第四节 东晋文学概况 【课程思政要点】 进一步了解地方文化,东晋著名诗人、学者郭璞是河东地区先贤。 第三章 陶渊明(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其思想,掌握陶渊明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陶渊明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 深刻感知陶渊明的政治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陶渊明诗歌的独特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陶渊明诗文及其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学习内容】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一、如何理解陶诗中的自然 二、如何解读陶诗文中的真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