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雪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3、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4、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教学重难点 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 此? 文本探究 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3、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1-3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_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ˆ 又不禁让人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 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1 6 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3、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4、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 些? 三、文本探究 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3、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 1-3 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 又不禁让人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 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 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 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 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 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又是怎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 ‘在日光中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 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 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文本探究和硏读 1、鲁迅对两种雪的态度怎样?(较难) 从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 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琢磨,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 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快决不 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资料佐证: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飞砂走石,乐则大笑, 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的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 血,觉得若有花纹"。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 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正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 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2、联系鲁迅的生平,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难点) 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 活力。因此,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 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 会和发现自己 3、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
2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 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 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 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 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又是怎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 4-6 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 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 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文本探究和研读 1、鲁迅对两种雪的态度怎样?(较难) 从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 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琢磨,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 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 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资料佐证: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飞砂走石,乐则大笑, 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的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 血,觉得若有花纹”。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 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正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 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2、联系鲁迅的生平,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难点) 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 活力。因此,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 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 会和发现自己。 3、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
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 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关键语句的品味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 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 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 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 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 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四、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对比阋读 《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六、板书设计 猫描绘江南雪野/(1)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1--3段)(2--3)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生活的 抒发渴望美 (4)描写朔方生飞雪的磅礴气势 描绘朔方飞雪 表现对冷酷现实 (4--6段) (5--6)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的不满和反抗
3 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 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关键语句的品味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 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 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 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 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 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四、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对比阅读 《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六、板书设计: 描绘江南雪野 (1)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抒发渴望美好 (1――3 段) 生活的感情 (2――3)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描绘朔方飞雪 (4――6 段) (4)描写朔方生飞雪的磅礴气势。 (5――6)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表现对冷酷现实 的不满和反抗 雪
7雷电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 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1、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 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髙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 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 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査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 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象、图片)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 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 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奷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 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 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 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
4 7 雷电颂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 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 2-3 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 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 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 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 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象、图片)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 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 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 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 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 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
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 掀起反共高潮 三、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 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 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 腐朽的当权者 第二课时 四、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 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 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 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 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 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 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 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 断的决心。 5
5 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 掀起反共高潮。 三、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 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 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 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 腐朽的当权者。 第二课时 四、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 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 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 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 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 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 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 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 断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