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貌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2.5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作为地理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地貌学的理论部分所 涉及的内容与地理学的各门分支学科均发生密切的关系。地貌学的知 识体系也有较为广泛的使用性,如在土地科学、城乡建设规划、水利、 交通和港口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地貌学的知识均可以发挥 相应的作用。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地貌学》的教学的 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 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学会在野外识别主要的地貌类 型,判断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一般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 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祖国各地 的自然面貌,如青藏高原的现代冰川、冰缘地貌形态,干旱地区的风 成沙丘和黄土堆积,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岩溶地貌形态、以及我国主要 河流不同河段的河床及冲积平原形态。在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地貌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初 步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貌类型,分析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掌握地貌发育过程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学习相关地理专业课程和讲授 22
22 《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貌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 2.5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作为地理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地貌学的理论部分所 涉及的内容与地理学的各门分支学科均发生密切的关系。地貌学的知 识体系也有较为广泛的使用性,如在土地科学、城乡建设规划、水利、 交通和港口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地貌学的知识均可以发挥 相应的作用。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地貌学》的教学的 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 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学会在野外识别主要的地貌类 型,判断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一般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 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祖国各地 的自然面貌,如青藏高原的现代冰川、冰缘地貌形态,干旱地区的风 成沙丘和黄土堆积,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岩溶地貌形态、以及我国主要 河流不同河段的河床及冲积平原形态。在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地貌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初 步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貌类型,分析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掌握地貌发育过程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学习相关地理专业课程和讲授
中学地理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 《地质学基础》、《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形成动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和发 育规律的研究、以及组成地貌沉积物等的研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将课堂讲授课、自学和讨论交流、模型及航 卫片判读、观看音像资料、野外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 (2)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 (3)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4)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地貌学的性质 (2)内外力、岩性及构造等因素对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3)理解地貌发育的时间因素 第二章风化作用(1学时) 1.教学内容 (1)风化作用 (2)风化壳 2.重、难点提示 (1)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2)风化壳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23
23 中学地理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 《地质学基础》、《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形成动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和发 育规律的研究、以及组成地貌沉积物等的研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将课堂讲授课、自学和讨论交流、模型及航 卫片判读、观看音像资料、野外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 (2) 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 (3) 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4) 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 地貌学的性质 (2) 内外力、岩性及构造等因素对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3) 理解地貌发育的时间因素 第二章 风化作用(1 学时) 1.教学内容 (1)风化作用 (2)风化壳 2. 重、难点提示 (1)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2)风化壳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第三章; 构造地貌7学时) 1.教学内容 (1)全球构造地貌 (2)海底构造地貌 (3)陆地构造地貌 2.重、难点提示 (1)板块构造学说对全球构造地貌成因之分析 (2)海底构造地貌类型 (3)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4)不同构造型式的地貌特征 第四章流水地貌(8学时) 1.教学内容 (1)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2)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3)河流作用 (4)河流地貌 (⑤)河口地貌 (6)流域地貌 2.重、难点提示 ①坡面径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 (2)沟谷水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3)河流地貌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其发育 (4)河口地貌与流域地貌 第五章喀斯特地貌(4学时) 1.教学内容 (1)喀斯特作用 (2)喀斯特地貌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2.重、难点提示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2)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 (3)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34
24 第三章 构造地貌(7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全球构造地貌 (2) 海底构造地貌 (3) 陆地构造地貌 2. 重、难点提示 (1)板块构造学说对全球构造地貌成因之分析 (2) 海底构造地貌类型 (3) 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4) 不同构造型式的地貌特征 第四章 流水地貌(8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2)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3) 河流作用 (4) 河流地貌 (5) 河口地貌 (6) 流域地貌 2.重、难点提示 (l) 坡面径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 (2) 沟谷水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3)河流地貌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其发育 (4)河口地貌与流域地貌 第五章 喀斯特地貌(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喀斯特作用 (2) 喀斯特地貌 (3)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2.重、难点提示 (1)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2)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 (3) 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第六章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4学时) 1.教学内容 (1)风沙流 (2)风蚀地貌 (3)风积地貌 (4)荒漠的类型 (5)黄土地貌 (6)黄土沉积旋回的气候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风积作用与风积地貌 (2)荒漠的类型 (3)黄土特性对黄土地貌发育的影响 (6)黄土中的气候标志 第七章冰川与冰缘地貌(4学时) 1.教学内容 (1)冰川的形成与演化 (2)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3)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 (4)第四纪冰期 (⑤)冰缘地貌 2.重、难点提示 (①雪线、冰川的运动及冰川的类型 (2)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3)第四纪冰期 第八章海岸地貌(2学时) 1.教学内容 (1)海岸的动力作用 (2)海平面变动 (3)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4)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⑤)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地貌 (6)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35
25 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风沙流 (2) 风蚀地貌 (3) 风积地貌 (4) 荒漠的类型 (5) 黄土地貌 (6) 黄土沉积旋回的气候意义 2.重、难点提示 (1) 风积作用与风积地貌 (2) 荒漠的类型 (3) 黄土特性对黄土地貌发育的影响 (6) 黄土中的气候标志 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冰川的形成与演化 (2)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3)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 (4) 第四纪冰期 (5) 冰缘地貌 2. 重、难点提示 (l) 雪线、冰川的运动及冰川的类型 (2) 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3) 第四纪冰期 第八章 海岸地貌(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海岸的动力作用 (2) 海平面变动 (3) 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4) 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5) 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地貌 (6) 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7)海岸分类 2.重、难点提示 (1)海岸带的组成 (2)海岸的动力作用 (3)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4)海岸类型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航片地貌的判读(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V选做a (2)项目性质:演示性V验证性和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航片原理、摄影的分类,并用反光立体镜熟 练地分辨出航片的地貌及地物特征,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图。 (4)主要仪器:反光立体镜 实验项目(二)卫片地貌判读(4时): (1)项目类别:必做V选做a (2)项目性质:演示性和验证性知设计性V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室学生熟练掌握观察步骤,并能辨认出卫片上各种地 貌特征和地物特征 (4)主要仪器:放大镜 实验项目(三)流水地貌的判读(4时): (1)项目类别:必做V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V验证性知设计性口综合性口 26
26 (7) 海岸分类 2. 重、难点提示 (1) 海岸带的组成 (2) 海岸的动力作用 (3) 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4) 海岸类型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航片地貌的判读(4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航片原理、摄影的分类,并用反光立体镜熟 练地分辨出航片的地貌及地物特征,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图。 (4)主要仪器:反光立体镜 实验项目(二) 卫片地貌判读(4 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室学生熟练掌握观察步骤,并能辨认出卫片上各种地 貌特征和地物特征 (4)主要仪器:放大镜 实验项目(三) 流水地貌的判读(4 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