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2006年第6期ECONOMICREVIEWNo.62006论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从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关柏春摘要: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含义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也可以概括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问题的提出劳动价值论就必然会发展创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出发解决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却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必须把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说明“劳动具有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劳动力价值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具有价值近些年来,学术界一直就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一、劳动价值论的初创,古题进行着热烈的讨论,但是至今仍然没有解决现实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问题,这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英国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国家,也是劳含义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也可以概括为动价值论的发源地。我们讨论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题将从英国的经验谈起。17世纪初,英国社会开始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会提出新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新的社会问题劳动价值论就必然会发展创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工场手工业开始蓬勃发展,1760年开始工业革命,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命,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突问题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社内在矛盾也在逐步显露,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具有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逐步消失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经验表明,从劳动世界性影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就充分暴露出来了,随后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出发只能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无产阶级开始了独立的政治斗争,建立在大工业基问题,但却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础上的资本主义就陷入危机之中了。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出发解决不了个别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的计量问题,解威廉配第(1623-1687年)是古典经济学最初的代表性人物,发表了《赋税论》(1662年)等著作。决不了价值量的计量问题也就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个别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的计量问在配第生活的年代,英国的封建主义制度开始没落,题是一个新问题,没有理论创新是解决不了的。学资本主义工商业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但是,资产阶级的胜利还没有完全巩术界近些年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却没有解决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理论创新,没有解决价值量的计量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还很尖锐。配第一问题。我们认为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必须把劳动价反以往占据主流地位的重商学派的观点,肯定了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因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值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说明劳动具有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价值业的发展。他最早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这量的计量问题,才能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对于建立劳动价值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题。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期望和学术界同仁共同亚当斯密(1723-1790年)继配第之后,丰富和探讨。发展劳动价值论。当然他的价值论中也包含了3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righsreservedhup:/w.cnknet
经济评论 2006 年第 6 期 ECONOMIC REVIEW No16 2006 论劳动价值论的创新 ———从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问题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 关柏春 摘要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含义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也可以概括为“劳动创 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问题的提出劳 动价值论就必然会发展创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社 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出发解 决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但却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面对新的社 会问题必须把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 ,进行理论创新 ,说明“劳动具 有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 关键词 :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 劳动力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具有价值 近些年来 ,学术界一直就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 题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但是至今仍然没有解决现实 问题 ,这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 含义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也可以概括为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 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会提出新的社会问题 , 为了解决新的社会问题劳动价值论就必然会发展创 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 突问题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社 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逐步消失了 ,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经验表明 ,从劳动 创造价值的命题出发只能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问题 ,但却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 ,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出发 解决不了个别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的计量问题 ,解 决不了价值量的计量问题也就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 的利益差别问题。个别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的计量问 题是一个新问题 ,没有理论创新是解决不了的。学 术界近些年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却没有解决问题 ,其 原因就在于没有理论创新 ,没有解决价值量的计量 问题。我们认为 ,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必须把劳动价 值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 ,进行理论创 新 ,说明劳动具有价值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价值 量的计量问题 ,才能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 题。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期望和学术界同仁共同 探讨。 一、劳动价值论的初创 , 古 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国家 ,也是劳 动价值论的发源地。我们讨论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 题将从英国的经验谈起。17 世纪初 ,英国社会开始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 ,工场手工业开始蓬勃 发展 ,1760 年开始工业革命 ,1840 年完成了工业革 命 ,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 ,资本主义社会的 内在矛盾也在逐步显露 ,1825 年爆发了第一次具有 世界性影响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随后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 无产阶级开始了独立的政治斗争 ,建立在大工业基 础上的资本主义就陷入危机之中了。 威廉·配第 (1623 - 1687 年) 是古典经济学最初 的代表性人物 ,发表了《赋税论》(1662 年) 等著作。 在配第生活的年代 ,英国的封建主义制度开始没落 , 资本主义工商业有所发展 ,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政 治上的胜利。但是 ,资产阶级的胜利还没有完全巩 固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还很尖锐。配第一 反以往占据主流地位的重商学派的观点 ,肯定了生 产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 ,因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发展。他最早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 ,这 对于建立劳动价值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亚当·斯密(1723 - 1790 年) 继配第之后 ,丰富和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当然 ,他的价值论中也包含了 3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庸俗成分。不过,他第一次把当时所有的经济知识在斯密生活的年代,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正在蓬归结为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用新的研究成果丰富勃发展斯密主要描述了那个时期的经济关系。那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因而成为古典经济学的时的工场手工业虽然已经占据支配地位,但是规模集大成者。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还很有限,仅仅是手工作坊扩大了一些而已,独立的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发表在1776年小农、小手工业者和手工作坊还大量地存在着。在他的经济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70年代。这一时手工作坊中,很多师傅就是父亲,徒弟就是儿子,另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正在蓬勃发展斯密比较客观外招收学徒的数量很少。工具也比较简单,有些还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因而人们都说他是工是自制的,生产场所也很有限,甚至和普通家庭的生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斯密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活空间差不多;生产的主要因素在于劳动者的体力、明劳动创造价值,说明劳动是商品(并称工资为“劳动技能、劳动熟练程度、组织管理水平和自然条件。随价值”),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手工作坊就发展到了工场手工更有利于促进财富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他认为自业,但是雇员也不是很多,一般也就是十几个人,雇已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指出工场手工业的优越性,客观用很多工人的情况很少,即使在制造业,雇用45名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以上工人的情况也极其罕见。直到17世纪才零星地出现了上百人的企业。③之后,随着水力和蒸汽力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继承了斯密价值论中的科学成分,摒弃了其中的庸俗成分,对于古典的运用,生产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超过千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做出了贡献。在工业革命过程人的大规模工厂。但是,水力纺纱机在斯密出版《国中,英国的工业生产急剧增长,从1770-1820年大富论》时才刚刚出现,水力织布机则是以后才出现约增长了4倍,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至于蒸汽机的运用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都是工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英国资产业革命以后的事情了这些斯密都没有经历过。价级提供了大量成本低廉的商品并使它们能够扩大在工场手工业中师傅一般都是生产资料的所对外出口,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有者。但是,那时的生产资料非常简单,你有的我差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充分显示了其历史不多也有,所以占有生产资料并不具有垄断的性质,进步性。李嘉图1817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因而不可能凭着占有生产资料来占有他人的劳动;所有者只是管理生产资料,行使管理者的职能,管理原理》,他比较彻底地坚持厂劳动价值论客观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系统地说明了资本主义活动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凭经验管理活动还不能离制度的进步性,因而成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完开生产而成为独立的活动。帅傅当然是生产活动的成者。支配者,但他不是凭着占有生产资料而支配生产,他我们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它产生、发展支配生产主要是由于他掌握着生产的技艺。师傅管和消亡的过程,或者也可以叫做上升和下降的阶段,理着生产资料,负责经营活动,同时还为徒弟传授技资本主义社会也不能不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问题艺他是依靠经营活动、参加劳动和传授技艺而取得收入的。徒弟和帮工付出了劳动,师傅往往都供给的综合反映是普遍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广普遍性的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历史他们吃喝,此外帮工还有劳动收入,徒弟虽然没有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资本主义还在推动动收入,但在学徒期间也不交学费,实际上就等于收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之后,资本主义就阻入和学费相抵了。师傅和徒弟、帮工之间通过劳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下降阶段了。从上面的简交换而进行协作生产,本质上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单介绍可以看出,古典经济学的几个代表性人物出师傅支配着生产活动是劳动的购买者,徒弟和帮工生年代有先后之别,但是他们都处于资本主义的上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提供劳动。劳升阶段,他们的理论观点都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服动作为商品而平等地参与交换,斯密根据这样的事务的。实做出了劳动是商品的概括。商品交换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就发生了当然,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就开始有积累了。距今已有5000-7000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两于积累都是为场主所有的,而且积累越多分配就越少,多年前古希腊研究家亚里士多德才开始探索商品交所以积累与劳动者的现实利益相矛盾。但是,当时换关系的实质问题。“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独立劳动的手工业者还存在,小农也还存在,他们的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②。在存在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者的利益起了保护作用配第之前,人们都认为社会财富是由商业劳动创造(甚至有的工场手工业者本身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福的。配第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说明价值是由生产领和农业经济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雇工的收入至域的劳动创造的,这样就肯定了劳动的意义,对于建少不会少于独立手工业者或小农的收入,或许还会立劳动价值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高一些(如果过低他们就会退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41994-2009China Academie Jounal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llrighisreseredhtp:/hcnknet
庸俗成分。不过 ,他第一次把当时所有的经济知识 归结为统一和完整的体系 ,并用新的研究成果丰富 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因而成为古典经济学的 集大成者。斯密的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 发表在 1776 年 , 他的经济学说形成于 18 世纪 50 - 70 年代。这一时 期 ,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正在蓬勃发展 ,斯密比较客观 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 ,因而人们都说他是工 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①斯密在自己的著作中说 明劳动创造价值 ,说明劳动是商品(并称工资为“劳动 价值”)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更有利于促进财富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 ,他认为自 己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指出工场手工业的优越性 ,客观 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 大卫·李嘉图 (1772 - 1823 年) 继承了斯密价值 论中的科学成分 ,摒弃了其中的庸俗成分 ,对于古典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做出了贡献。在工业革命过程 中 ,英国的工业生产急剧增长 ,从 1770 - 1820 年大 约增长了 4 倍 ,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和工业中心。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给英国资产 阶级提供了大量成本低廉的商品并使它们能够扩大 对外出口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充分显示了其历史 进步性。李嘉图 1817 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他比较彻底地坚持了劳动价值论 ,客观地反 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系统地说明了资本主义 制度的进步性 ,因而成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完 成者。 我们认为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它产生、发展 和消亡的过程 ,或者也可以叫做上升和下降的阶段 , 资本主义社会也不能不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问题 的综合反映是普遍性的经济危机 ,1825 年资本主义 世界爆发了普遍性的经济危机 ,这是资本主义历史 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 ,资本主义还在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 ,处于上升阶段 ;之后 ,资本主义就阻 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处于下降阶段了。从上面的简 单介绍可以看出 ,古典经济学的几个代表性人物出 生年代有先后之别 ,但是他们都处于资本主义的上 升阶段 ,他们的理论观点都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服 务的。 商品交换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就发生了 , 距今已有 5 000 - 7 000 年的历史。但是 ,直到两千 多年前古希腊研究家亚里士多德才开始探索商品交 换关系的实质问题。“然而 ,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 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 ,并未得到什么结果”②。在 配第之前 ,人们都认为社会财富是由商业劳动创造 的。配第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说明价值是由生产领 域的劳动创造的 ,这样就肯定了劳动的意义 ,对于建 立劳动价值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斯密生活的年代 ,英国的工场手工业正在蓬 勃发展 ,斯密主要描述了那个时期的经济关系。那 时的工场手工业虽然已经占据支配地位 ,但是规模 还很有限 ,仅仅是手工作坊扩大了一些而已 ,独立的 小农、小手工业者和手工作坊还大量地存在着。在 手工作坊中 ,很多师傅就是父亲 ,徒弟就是儿子 ,另 外招收学徒的数量很少。工具也比较简单 ,有些还 是自制的 ,生产场所也很有限 ,甚至和普通家庭的生 活空间差不多 ;生产的主要因素在于劳动者的体力、 技能、劳动熟练程度、组织管理水平和自然条件。随 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手工作坊就发展到了工场手工 业 ,但是雇员也不是很多 ,一般也就是十几个人 ,雇 用很多工人的情况很少 ,即使在制造业 ,雇用 45 名 以上工人的情况也极其罕见。直到 17 世纪 ,才零星 地出现了上百人的企业。③之后 ,随着水力和蒸汽力 的运用 ,生产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陆续出现超过千 人的大规模工厂。但是 ,水力纺纱机在斯密出版《国 富论》时才刚刚出现 ,水力织布机则是以后才出现 的 ;至于蒸汽机的运用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都是工 业革命以后的事情了 ,这些斯密都没有经历过。 在工场手工业中 ,师傅一般都是生产资料的所 有者。但是 ,那时的生产资料非常简单 ,你有的我差 不多也有 ,所以占有生产资料并不具有垄断的性质 , 因而不可能凭着占有生产资料来占有他人的劳动 ; 所有者只是管理生产资料 ,行使管理者的职能 ,管理 活动也比较简单 ,主要是凭经验 ,管理活动还不能离 开生产而成为独立的活动。师傅当然是生产活动的 支配者 ,但他不是凭着占有生产资料而支配生产 ,他 支配生产主要是由于他掌握着生产的技艺。师傅管 理着生产资料 ,负责经营活动 ,同时还为徒弟传授技 艺 ,他是依靠经营活动、参加劳动和传授技艺而取得 收入的。徒弟和帮工付出了劳动 ,师傅往往都供给 他们吃喝 ,此外帮工还有劳动收入 ,徒弟虽然没有劳 动收入 ,但在学徒期间也不交学费 ,实际上就等于收 入和学费相抵了。师傅和徒弟、帮工之间通过劳动 交换而进行协作生产 ,本质上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 师傅支配着生产活动 ,是劳动的购买者 ,徒弟和帮工 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在生产过程中提供劳动。劳 动作为商品而平等地参与交换 ,斯密根据这样的事 实做出了劳动是商品的概括。 当然 ,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就开始有积累了。 积累都是为场主所有的 ,而且积累越多分配就越少 , 所以积累与劳动者的现实利益相矛盾。但是 ,当时 独立劳动的手工业者还存在 ,小农也还存在 ,他们的 存在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者的利益起了保护作用 (甚至有的工场手工业者本身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 , 和农业经济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雇工的收入至 少不会少于独立手工业者或小农的收入 ,或许还会 高一些(如果过低他们就会退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 4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去)。工场手工业比手工作坊有了更高的劳动生前就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羊吃人”的现象(《乌托产力,同样的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即使邦》发表于1516年)。但是那些问题当时还是个别有一定的积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不一定会下降,现象,远不是普遍的问题。而那些相反的声音似乎甚至还有可能会有所提高。同时,积累是扩大生产只是在诅咒现实,在发幻想,他们根本就不能解决规模的源泉,扩大生产规模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所现实问题,只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而已,远不具有科以积累有一般的必要性,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学的性质。这些声音多半又来自于上流社会文人工场手工业当中尽管存在矛盾但并不表现为对抗:客的头脑,所以远不能为下层民众所接受。那时候,作为业主的师傅和被雇而来的徒弟之间不可能是完或者说矛盾是存在的,但还不突出。当时工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进行了有力的斗争,但是这种斗全平等的,师傅自然会多得一些,但是对于这样的问争并不反对工场手工业的积累。“工场手工业内部题应当如何面对呢?恩格斯是这样说的,学徒和帮为工资而进行的斗争,是以工场手工业为前提的,根工除了工资之外还能得到别的报酬,所以与其说是本不反对它的存在。”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所为了吃饭和挣钱而劳动,还不如说是为了自已学成手艺当师傅而劳动。他的说法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有制形式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当时的矛盾仅仅是量的矛盾,而不存在质的矛盾(是积累多少的也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相反,如果当时指出存在问题,而不是为谁所有的问题,人们反对的仅仅是过剥削,并主张剥夺私人财产那样会引出怎样的后果高的积累率,而不反对积累本身)。也就是说,工场呢?我们相信,那时候如果剥夺私人财产不仅不利手工业中的积累具有一般的必要性,积累起来的生于生产力的发展,反倒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产资料在生产中发挥了生产的物质条件的作用,具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并召唤劳动人有社会性,至于为雇主所有那仅仅是为他管理而已民剥夺剥夺者,但是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他是在雇主仅仅承担了管理职能,他并不能凭着这种占有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才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前本质去占有他人的劳动。这里基本上还是平等的劳动交的,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1卷)比斯密发表《国富换关系,所以在工场手工业中说明劳动是商品符合论》差不多晚了一个世纪(91年),那时候揭露资本当时的实际。主义的剥削本质是科学的和合理的,对于这一点我劳动商品的观点是斯密思想理论中具有根本性们以后才能详细说明。的一个观点。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劳动大工业生产和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完全不同。工是商品就表明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劳动者付出劳场手工业的生产力以手工工具为标志而大工业的生产力则以蒸汽机为标志;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动之后义占有了自已的全部劳动,人与人之间基本上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进而表明了当时的经非常有限,而大工业生产的规模则越来越大:工场手济制度的合理性。在斯密生活的时代,工场手工业工业时期的生产资料相当分散,几乎所有的劳动者正在冲破封建羁蓬勃向前发展,工业革命已经开都和生产资料有关,而大工业时期的生产资料则集始,但还没有大规模展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在奠中到了少数资本家手里广大劳动者则与生产资料定基础,但还没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相分离了。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是生产力的革命,的经济制度正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所能容纳的它是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完成的。生产力还刚刚开始发挥,或者说还远远没有充分发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工业革命已经接近于完挥出来,它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那时候,劳动者和成,但还没有最后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资本家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还隐藏在他们和封建产力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主义的矛盾之后。封建主义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他机器的运用简化了劳动过程,行会制度中的职业灵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封建主义,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光被消蚀掉了,劳动者之间的等级差别也被消蚀掉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了,从而使资本家能够雇佣妇女和儿童进行生产,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出来的,样不仅使工资被压到了最低限度,而且还使更多的它已经成长起来,但还很脆弱。作为一种新兴的经男工被抛出工厂。机器生产彻底征服了整个社会生济制度,它需要巩固和发展,同时也需要思想理论方产无论在工业中,还是在农业中,小生产都遭受了面的肯定和支持斯密的经济理论反映了实际,顺应致命的打击大批破了产的小生产者和被机器排挤了时代的需要。了的工人形成了失业大军。“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当然,这也不是说当时社会上都是赞扬声,相反原始积累的典型形式它彻底地剥夺了劳动者的生的声音也是有的,就在斯密为资本主义大唱赞歌的存条件(羊吃人),劳动者除了通过出卖劳动力换取时候英国的经济学家就发现了社会上凭借资本占有生存资料别无任何出路。资本主义国家还颁布了他人劳动的不平等事实,尤其是法国那些社会预言压低工资的法律,使工资勉强能够维持工人的生存。家们的批判就更加尖锐了,而托马斯莫尔在很早以资本家积累了财富,劳动人民则积累了贫困,阶级矛5994-2009ChinaAcademicJ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sreseredhup:/w.cnkinet
中去) 。工场手工业比手工作坊有了更高的劳动生 产力 ,同样的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 ,即使 有一定的积累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不一定会下降 , 甚至还有可能会有所提高。同时 ,积累是扩大生产 规模的源泉 ,扩大生产规模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 ,所 以积累有一般的必要性 ,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工场手工业当中尽管存在矛盾 ,但并不表现为对抗 , 或者说矛盾是存在的 ,但还不突出。当时 ,工人为了 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进行了有力的斗争 ,但是这种斗 争并不反对工场手工业的积累。“工场手工业内部 为工资而进行的斗争 ,是以工场手工业为前提的 ,根 本不反对它的存在。”④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所 有制形式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当时的矛盾 仅仅是量的矛盾 ,而不存在质的矛盾(是积累多少的 问题 ,而不是为谁所有的问题 ,人们反对的仅仅是过 高的积累率 ,而不反对积累本身) 。也就是说 ,工场 手工业中的积累具有一般的必要性 ,积累起来的生 产资料在生产中发挥了生产的物质条件的作用 ,具 有社会性 ,至于为雇主所有那仅仅是为他管理而已 , 雇主仅仅承担了管理职能 ,他并不能凭着这种占有 去占有他人的劳动。这里基本上还是平等的劳动交 换关系 ,所以在工场手工业中说明劳动是商品符合 当时的实际。 劳动商品的观点是斯密思想理论中具有根本性 的一个观点。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劳动 是商品 ,就表明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劳动者付出劳 动之后又占有了自己的全部劳动 ,人与人之间基本 上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 ,进而表明了当时的经 济制度的合理性。在斯密生活的时代 ,工场手工业 正在冲破封建羁绊蓬勃向前发展 ,工业革命已经开 始 ,但还没有大规模展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在奠 定基础 ,但还没有充分发展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兴 的经济制度正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它所能容纳的 生产力还刚刚开始发挥 ,或者说还远远没有充分发 挥出来 ,它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那时候 ,劳动者和 资本家之间虽然也有矛盾 ,但还隐藏在他们和封建 主义的矛盾之后。封建主义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他 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封建主义 ,共同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出来的 , 它已经成长起来 ,但还很脆弱。作为一种新兴的经 济制度 ,它需要巩固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思想理论方 面的肯定和支持 ,斯密的经济理论反映了实际 ,顺应 了时代的需要。 当然 ,这也不是说当时社会上都是赞扬声 ,相反 的声音也是有的 ,就在斯密为资本主义大唱赞歌的 时候英国的经济学家就发现了社会上凭借资本占有 他人劳动的不平等事实 ,尤其是法国那些社会预言 家们的批判就更加尖锐了 ,而托马斯·莫尔在很早以 前就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羊吃人”的现象《( 乌托 邦》发表于 1516 年) 。但是 ,那些问题当时还是个别 现象 ,远不是普遍的问题。而那些相反的声音似乎 只是在诅咒现实 ,在抒发幻想 ,他们根本就不能解决 现实问题 ,只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而已 ,远不具有科 学的性质。这些声音多半又来自于上流社会文人墨 客的头脑 ,所以远不能为下层民众所接受。那时候 , 作为业主的师傅和被雇而来的徒弟之间不可能是完 全平等的 ,师傅自然会多得一些 ,但是对于这样的问 题应当如何面对呢 ? 恩格斯是这样说的 ,学徒和帮 工除了工资之外还能得到别的报酬 ,所以与其说是 为了吃饭和挣钱而劳动 ,还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学成 手艺当师傅而劳动。⑤他的说法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 也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相反 ,如果当时指出存在 剥削 ,并主张剥夺私人财产 ,那样会引出怎样的后果 呢 ? 我们相信 ,那时候如果剥夺私人财产不仅不利 于生产力的发展 ,反倒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然 , 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并召唤劳动人 民剥夺剥夺者 ,但是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他是在 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才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的 ,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 1 卷) 比斯密发表《国富 论》差不多晚了一个世纪 (91 年) ,那时候揭露资本 主义的剥削本质是科学的和合理的 ,对于这一点我 们以后才能详细说明。 大工业生产和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完全不同。工 场手工业的生产力以手工工具为标志 ,而大工业的 生产力则以蒸汽机为标志 ;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规模 非常有限 ,而大工业生产的规模则越来越大 ;工场手 工业时期的生产资料相当分散 ,几乎所有的劳动者 都和生产资料有关 ,而大工业时期的生产资料则集 中到了少数资本家手里 ,广大劳动者则与生产资料 相分离了。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是生产力的革命 , 它是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完成的。 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 ,工业革命已经接近于完 成 ,但还没有最后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 产力的发展 ,同时也造就了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 机器的运用简化了劳动过程 ,行会制度中的职业灵 光被消蚀掉了 ,劳动者之间的等级差别也被消蚀掉 了 ,从而使资本家能够雇佣妇女和儿童进行生产 ,这 样不仅使工资被压到了最低限度 ,而且还使更多的 男工被抛出工厂。机器生产彻底征服了整个社会生 产 ,无论在工业中 ,还是在农业中 ,小生产都遭受了 致命的打击 ,大批破了产的小生产者和被机器排挤 了的工人形成了失业大军。“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的典型形式 ,它彻底地剥夺了劳动者的生 存条件(羊吃人) ,劳动者除了通过出卖劳动力换取 生存资料 ,别无任何出路。资本主义国家还颁布了 压低工资的法律 ,使工资勉强能够维持工人的生存。 资本家积累了财富 ,劳动人民则积累了贫困 ,阶级矛 5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盾尖锐化了,工人阶级进行了反对机器的斗争,英国而李嘉图1823年就去世了,他在有生之年没有看社会不断地发生工人集会、游行和罢工等。但是,那到这一现实。所以,我们认为李嘉图坚持劳动商品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基本上还处在自发的观点原则上还是正确的。但是,在李嘉图之后,经的经济斗争的阶段,还没有发展成为公开的政治斗济危机的爆发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争。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大发其的内在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制度就由生财但是政权还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地主阶级推产力发展的形式转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合行的各项政策妨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资产理的制度转变成了不合理的制度,从上升阶段转入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种斗争下降阶段。相应地,古典经济学,包括劳动价值论和在经济理论方面的表现就是关于“谷物法”的存废和劳动商品的观点就与现实相矛盾了。这时候,资产货币改革的争论,李嘉图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都代表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让萨伊等排斥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了效用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他们完全是为资产这时候,劳动与资本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还隐藏在阶级的剥削行为做辩护的,这样就背离了科学的轨产业资本与土地贵族之间的矛盾之后:虽然李嘉图道了。古典经济学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说明商品的的学说已经被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来攻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那还是例外的现象:虽然无产阶级已经展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对于经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但是这一斗争还没有完重大贡献。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人民和资产全发展起来。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虽然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还在推动生也有矛盾但是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还掩藏在与封产力的发展,还是相对合理的是处于上升阶段的建主义的矛盾之后。古典经济学家主张劳动商品的种社会制度,它似乎还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因观点就说明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之间是和谐的,资本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就表现出了对手政治经济学主义是合理的,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主义,从而的某种科学态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李嘉图的解决了经济危机以前社会阶段提出的问题,对于反对学说不仅被资产阶级当做说明现实社会关系的理封建主义的统治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有益的。论,而且还被认为是反对土地贵族阶级的可靠武器,二、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基本上还是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坚持劳动商品的观点。但是,他已经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是无产阶级的伟意识到工资并不是工人的全部劳动,因为他发现工大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活在工业革命的完成阶资总是限制在维持工人生活的最低水平,并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工人的工资和利润的增段,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第1卷)发表手1867年。1840年,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长存在着矛盾。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能认识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英国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到这一点已经实属不易了这说明他还是能够客观治地位的国家变成了机器大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地认识现实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矛盾的加深,按照他的逻辑是能够发现劳动商品观点与资本主义现家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取得了完全胜利。工业革命的过程一方面使生产力获得了飞跃发展,另一方实的矛盾的,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结论也已经面也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革。在工业革命过程为社会主义先驱者们所利用了,所以有人就说他是“共产主义之父”。其实,斯密那时候就意识到,劳中,一方面社会财富急剧增长起来,另一方面劳动人民却日益贫困下去,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动商品的观点在工场手工业当中,特别在手工作坊当中还是符合实际的,但是一经发生了资本积累,劳是建筑在广大群众日益贫困的基础上的。已经社会动者就不能得到自己的全部劳动了。也就是说,劳化了的生产资料仍然为私人占有着,从而引发了种动商品的观点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它的正确性会随种社会矛盾,普遍性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集着社会的阶段性变化而变化。可以断言,在资本积中反映。在机器生产中,劳动者的处境非常恶劣尤累还在推动着生产发展的时候,它在原则上还是符其是经济危机更使劳动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资合实际的:而在资本积累开始阻碍生产发展的时候,本家雇佣监工监督劳动者,而其本身则脱离了生产活动,靠剪息票生活,成了“多余的人”。随着阶级它在原则上就是不符合实际的了。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资本积累与生产发展已经发生矛盾了,但还不矛盾的日益加深,工人阶级开始觉醒了广。从19世纪普遍,从总体看资本积累还在推动生产的发展。但30年代开始,工人阶级就举起了反对资产阶级统治是,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普遍性的经济危的旗帜,开始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形成了世界性的机,资本积累就与生产的发展相冲突了这标志着资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浪潮。那时候,资本主义制度本主义已经达到了它自身发展历史的转折点。然的内在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6994-2009China Academie JounalElectromicPublishing Housellrighisreseredhtp:/hcnknet
盾尖锐化了 ,工人阶级进行了反对机器的斗争 ,英国 社会不断地发生工人集会、游行和罢工等。但是 ,那 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基本上还处在自发 的经济斗争的阶段 ,还没有发展成为公开的政治斗 争。当时 ,英国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大发其 财 ,但是政权还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地主阶级推 行的各项政策妨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 ,资产 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种斗争 在经济理论方面的表现就是关于“谷物法”的存废和 货币改革的争论 ,李嘉图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都代表 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时候 ,劳动与资本之间虽然也有矛盾 ,但还隐藏在 产业资本与土地贵族之间的矛盾之后 ;虽然李嘉图 的学说已经被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来攻击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 ,但那还是例外的现象 ;虽然无产阶级已经展 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但是这一斗争还没有完 全发展起来。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 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还在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 ,还是相对合理的 ,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一 种社会制度 ,它似乎还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⑥ ,因 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就表现出了对于政治经济学 的某种科学态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李嘉图的 学说不仅被资产阶级当做说明现实社会关系的理 论 ,而且还被认为是反对土地贵族阶级的可靠武器 , 基本上还是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的。 李嘉图坚持了劳动商品的观点。但是 ,他已经 意识到工资并不是工人的全部劳动 ,因为他发现工 资总是限制在维持工人生活的最低水平 ,并未随着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工人的工资和利润的增 长存在着矛盾。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他能认识 到这一点已经实属不易了 ,这说明他还是能够客观 地认识现实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矛盾的加深 ,按 照他的逻辑是能够发现劳动商品观点与资本主义现 实的矛盾的 ,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结论也已经 为社会主义先驱者们所利用了 ,所以有人就说他是 “共产主义之父”。⑦其实 ,斯密那时候就意识到 ,劳 动商品的观点在工场手工业当中 ,特别在手工作坊 当中还是符合实际的 ,但是一经发生了资本积累 ,劳 动者就不能得到自己的全部劳动了。⑧也就是说 ,劳 动商品的观点并不是绝对正确的 ,它的正确性会随 着社会的阶段性变化而变化。可以断言 ,在资本积 累还在推动着生产发展的时候 ,它在原则上还是符 合实际的 ;而在资本积累开始阻碍生产发展的时候 , 它在原则上就是不符合实际的了。在李嘉图生活的 年代 ,资本积累与生产发展已经发生矛盾了 ,但还不 普遍 ,从总体看资本积累还在推动生产的发展。但 是 ,1825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普遍性的经济危 机 ,资本积累就与生产的发展相冲突了 ,这标志着资 本主义已经达到了它自身发展历史的转折点。然 而 ,李嘉图 1823 年就去世了 ,他在有生之年没有看 到这一现实。所以 ,我们认为李嘉图坚持劳动商品 的观点原则上还是正确的。但是 ,在李嘉图之后 ,经 济危机的爆发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 ,资本主义制度 的内在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了 ,资本主义制度就由生 产力发展的形式转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从合 理的制度转变成了不合理的制度 ,从上升阶段转入 下降阶段。相应地 ,古典经济学 ,包括劳动价值论和 劳动商品的观点就与现实相矛盾了。这时候 ,资产 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让·萨伊等排斥劳动价值论 ,提出 了效用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 ,他们完全是为资产 阶级的剥削行为做辩护的 ,这样就背离了科学的轨 道了。 古典经济学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说明商品的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对于经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人民和资产 阶级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虽然 也有矛盾 ,但是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 ,还掩藏在与封 建主义的矛盾之后。古典经济学家主张劳动商品的 观点就说明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之间是和谐的 ,资本 主义是合理的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主义 ,从而 解决了经济危机以前社会阶段提出的问题 ,对于反对 封建主义的统治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二、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卡尔·马克思 (1818 - 1883 年) 是无产阶级的伟 大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活在工业革命的完成阶 段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第 1 卷) 发表于 1867 年。1840 年 ,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 革命的完成 ,标志着英国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 治地位的国家变成了机器大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 家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取得了完全胜利。工业革 命的过程一方面使生产力获得了飞跃发展 ,另一方 面也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革。在工业革命过程 中 ,一方面社会财富急剧增长起来 ,另一方面劳动人 民却日益贫困下去 ,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 是建筑在广大群众日益贫困的基础上的。已经社会 化了的生产资料仍然为私人占有着 ,从而引发了种 种社会矛盾 ,普遍性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集 中反映。在机器生产中 ,劳动者的处境非常恶劣 ,尤 其是经济危机更使劳动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资 本家雇佣监工监督劳动者 ,而其本身则脱离了生产 活动 ,靠剪息票生活 ,成了“多余的人”⑨。随着阶级 矛盾的日益加深 ,工人阶级开始觉醒了。从 19 世纪 30 年代开始 ,工人阶级就举起了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的旗帜 ,开始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 ,形成了世界性的 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浪潮。那时候 ,资本主义制度 的内在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 6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系开始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转变成生产力发展的障主义社会以及以前的各种社会完全不同,这是一个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开始步入下降阶段。马克全新的社会形态。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什么特思目睹和了解了资本积累的历史过程和残酷性质,点,提出了什么问题?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提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唤起劳动人民剥夺剥的问题劳动价值论将要怎样发展?夺者,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一)社会主义社会提出的新问题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批判了劳动商品的我们一贯主张按劳分配,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资是由行政部门按照劳动者的学历、工龄、生活观点指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补贴、交通补助等非劳动因素决定的,结果工资并未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就占有,对劳动力的使用权,也就是支配了工人的劳动。资本家支配了工人的劳准确反映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造成了普遍的平均主动,却仅仅支付了劳动力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义。我以为,这里的理论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没能认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就是由工人识到工资是什么,始终没能说清楚工资和劳动的联系,由此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的剩余劳动积累起来的,剩余劳动是资本积累的源泉无产阶级剥夺剥夺者不过是重新占有自已的东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都有西,这样就为工人阶级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所提高,尤其料技、管理人员收入水平提高的幅度还更大一些。但是,和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科技、管了科学的理论根据。在这里,马克思说明了劳动力理人员的收入水平相比较,国有企业中科技、管理人价值范畴之后就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进而就揭示员的收入水平则低得多,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可见劳动力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范畴。较,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国有企业中科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技、管理人员都处于关键性工作岗位,付出了复杂性论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使和创造性劳动,做出了很大责献,但是他们的收入却劳动价值论科学化了。爆发经济危机以后,无产阶远远没有反映他们付出的劳动,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很小,还存在平均主义的问题。这样,这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成为社会的主要些处于关键岗位的人员或者不能安心于国有企业的矛盾。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证明了劳动力工作或者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以致影响了国民经价值范畴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从而解决了经济危机以后社会阶济的发展。所以国有企业中科技、管理人员收入过低的问题相当突出。近些年来关于深化认识劳动和段提出的问题,对于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主要就是针对这方面问题而展开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使科技、管理需要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人员得到应得的报酬。当然,我们说国有企业科技、价段”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电子管理人员收入低指的是相对低,而不是绝对低,也就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与是说和普通员工相比较科技、管理人员的收入并大工业阶段生产规模化和集中化趋势不同后工业阶段生产出现了小型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与生产的不低,但是和他们付出的劳动相比较就远远不够了。比如说,某一普通员工月工资收入1000元,同一单小型化和分散化趋势相适应,作为生产资料的物质位的某一科技人员月工资收入1001元。在这里,财产社会化了,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实行凯恩斯的宏科技人员的工资已经比普通员工多了,但是仅仅多观经济政策大大地缓解了经济危机,通过实行遗产税制度不断地分配和再分配富人的财产,通过实行了1元钱。这个事例比较极端,但是实际情况也就是这样,你说科技人员收入绝对低不符合事实,但是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建立了现代劳动法,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等多得非常有限,微乎其微远没有反映他们付出的劳动。现在的问题是,在分配方面如何体现出他们付等。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的劳动,如何体现出他们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劳动已经长出了社会主义因素而且必然会向着社会主差别呢?义的方向发展。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技、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是劳动者,只不过以及解决矛盾的方法等问题需要重新探讨,至少不劳动的具体形式不同从事不同的工作而已所以他能把马克思当年得出的结论简单地运用到今天的现们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实质上就是劳动者之间的利实中,但是这是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专门研究,本益差别问题。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文就不涉及了。题。但是对手劳动价值论者而言这还是一个新问三、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当题。我们都知道普通员工创造了价值科技、管理代社会的劳动价值论人员也创造了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较多的价值,但是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为现实,它和资本他们分别创造了多少,或者说科技、管理人员比普通7994-2009ChinaAcademicJounalElectronicPublishing House.llrighsreseredhup:/h.cnkine
系开始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转变成生产力发展的障 碍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开始步入下降阶段。马克 思目睹和了解了资本积累的历史过程和残酷性质 ,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唤起劳动人民剥夺剥 夺者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 ,批判了劳动商品的 观点 ,指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 ,而不是劳动。资本 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就占有了对劳动力的使用权 ,也 就是支配了工人的劳动。资本家支配了工人的劳 动 ,却仅仅支付了劳动力价值 ,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 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就是由工人 的剩余劳动积累起来的 ,剩余劳动是资本积累的源 泉 ,无产阶级剥夺剥夺者不过是重新占有自己的东 西 ,这样就为工人阶级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 了科学的理论根据。在这里 ,马克思说明了劳动力 价值范畴之后就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 ,进而就揭示 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可见劳动力价值是马克思 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范畴。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 论 ,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使 劳动价值论科学化了。爆发经济危机以后 ,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成为社会的主要 矛盾。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证明了劳动力 价值范畴和剩余价值理论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 科学的理论根据 ,从而解决了经济危机以后社会阶 段提出的问题 ,对于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 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需要指出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 阶段”,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电子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与 大工业阶段生产规模化和集中化趋势不同 ,后工业 阶段生产出现了小型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与生产的 小型化和分散化趋势相适应 ,作为生产资料的物质 财产社会化了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实行凯恩斯的宏 观经济政策大大地缓解了经济危机 ,通过实行遗产 税制度不断地分配和再分配富人的财产 ,通过实行 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 ,资本主义社会 普遍建立了现代劳动法 ,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等 等。总之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 已经长出了社会主义因素 ,而且必然会向着社会主 义的方向发展。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以及解决矛盾的方法等问题需要重新探讨 ,至少不 能把马克思当年得出的结论简单地运用到今天的现 实中 ,但是这是相当复杂的问题 ,需要专门研究 ,本 文就不涉及了。 三、劳动价值论的创新 ,当 代社会的劳动价值论 在当代 ,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为现实 ,它和资本 主义社会以及以前的各种社会完全不同 ,这是一个 全新的社会形态。那么 ,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什么特 点 ,提出了什么问题 ? 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提出 的问题劳动价值论将要怎样发展 ? (一) 社会主义社会提出的新问题 我们一贯主张按劳分配 ,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工资是由行政部门按照劳动者的学历、工龄、生活 补贴、交通补助等非劳动因素决定的 ,结果工资并未 准确反映劳动者付出的劳动 ,造成了普遍的平均主 义。我以为 ,这里的理论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没能认 识到工资是什么 ,始终没能说清楚工资和劳动的联 系 ,由此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改革开放以后 ,国有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都有 所提高 ,尤其科技、管理人员收入水平提高的幅度还 更大一些。但是 ,和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科技、管 理人员的收入水平相比较 ,国有企业中科技、管理人 员的收入水平则低得多 ,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 较 ,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说 ,国有企业中科 技、管理人员都处于关键性工作岗位 ,付出了复杂性 和创造性劳动 ,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他们的收入却 远远没有反映他们付出的劳动 ,和普通员工之间的 收入差距还很小 ,还存在平均主义的问题。这样 ,这 些处于关键岗位的人员或者不能安心于国有企业的 工作 ,或者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 ,以致影响了国民经 济的发展。所以 ,国有企业中科技、管理人员收入过 低的问题相当突出。近些年来关于深化认识劳动和 劳动价值论的讨论 ,主要就是针对这方面问题而展 开的 ,目的就是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使科技、管理 人员得到应得的报酬。当然 ,我们说国有企业科技、 管理人员收入低指的是相对低 ,而不是绝对低 ,也就 是说 ,和普通员工相比较 ,科技、管理人员的收入并 不低 ,但是和他们付出的劳动相比较就远远不够了。 比如说 ,某一普通员工月工资收入 1 000 元 ,同一单 位的某一科技人员月工资收入 1 001 元。在这里 , 科技人员的工资已经比普通员工多了 ,但是仅仅多 了 1 元钱。这个事例比较极端 ,但是实际情况也就 是这样 ,你说科技人员收入绝对低不符合事实 ,但是 多得非常有限 ,微乎其微 ,远没有反映他们付出的劳 动。现在的问题是 ,在分配方面如何体现出他们付 出的劳动 ,如何体现出他们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劳动 差别呢 ? 科技、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是劳动者 ,只不过 劳动的具体形式不同 ,从事不同的工作而已 ,所以他 们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实质上就是劳动者之间的利 益差别问题。可以说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问 题。但是 ,对于劳动价值论者而言这还是一个新问 题。我们都知道 ,普通员工创造了价值 ,科技、管理 人员也创造了价值 ,而且能够创造较多的价值 ,但是 他们分别创造了多少 ,或者说科技、管理人员比普通 7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