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 图4-19MSC之间切换的基本流程 .59 图4-20话音输入和输出的流程图 .61 图4-21GSM全速率话音的纠错编码. 图4-22TCH/SACCH/FACCH数据交织 图5-1短消息业务中心组网方式之一 .85 图5-2短消息业务中心组网方式之 .86 图5-3利用SM提供地面线路的复用 .87 图54BTS和BSC的几种连接方式, 88 图5-5HLR的不同组网方式 89 图61ETSI建议的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结构 % 图6-2华为ETS450无线接入系统结构 99 图6-3华为ETS450BSC硬件系统框图 103 图64主、备机及EMA结构示意图. . .104 图65中继接口的连接示意图 .106 图6-6多频记发器连接图 108 图6-7导通检测方法, 110 图6-8信号音交换示意图. 110 图6-9终端控制接口板连接图 图6-10PCI板工作示意图 113 图6-11软件系统结构. l14 图6-12呼叫处理 117 图6-13人一机通信系统结构 122 图6-14基站结构框图 123 图6-15接收机原理框图 124 图6-16发射机原理框图 125 图6-17SU450固定台结构图 125 图6-18MSU208结构图 .126 图6-19组网方案一.」 127 图6-20组网方案二 .128 图7-1ETS1900无线接入系统结构图 133 图7-2DL1和基站的组成框图 .134 图7-3SU1900和DECT PHONE的组成框图. 134 图74BSC典型结构图 136 图7-5BSC的原理框图 .137 viii
无线通信系统 æ ' õör FG æ ' Na;; æ æ ' Ü÷Na øùbc æ ' ! #! # [Ìq¤ æ ' $|#°+A<=õ¼ æ ' $|#°+A<=õú æ ' Û ¸ûèü ñ æ ' ýåþ}<= æ ' " ³´+A<= æ ' % Gü)*hi æ ' ¨© })*hi æ ' ¨© ÂÃ)*ìæ æ ' ]f. # hiéêæ æ ' #Å}~ þ}éêæ æ ' _ -Áþ}æ æ ' < æ ' ¡aqréêæ æ ' ÆÇÀ7}~þ}æ æ ' &% 9:éêæ æ ' ÉÃ)*hi æ ' LB¢ æ ' ß(.)*hi æ ' Fnhiìæ æ ' }0. ¢ìæ æ ' - . ¢ìæ æ ' $ mhiæ æ ' $ hiæ æ ' +A<·¼ æ ' +A<·ú æ ' })*hiæ æ ' % Fn +,ìæ æ ' $ & +,ìæ æ ' Öhiæ æ ' ¢ìæ
图7-6基于SIPPⅡ的BSC的构成. 140 图7-7基于SPPⅡ的BSC的主控框的配置 140 图7-8基于SIPpⅢ的BSC的构成 图7-9基于SIPPⅢ的BSC的主控框的配置 .4 图7-10DL1板原理框图, .142 图7-11U接口帧结构图图 143 图7-12ETS1900网络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l46 图7-13ETS1900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图. 44444444 444444 148 图7-14ETS1900基站的硬件结构图. .151 图7-15基站的软件结构图 .153 图7-16SU1900总体结构 155 图7-17SU1900硬件结构图 156 图7-18SU1900主机硬件结构图 .157 图7-19SU1900的射频模块和有源天线的原理框图 .159 图7-20有源天线原理框图。 160 图7-21SU1900软件结构图 161 图7-22 DECT PHONE系统结构图 .164 图7-23 DECT PHONE硬件结构图 6 图7-24 DECT PHONE的RF模块结构图 167 图7-25 DECT PHONE的软件结构图 167 图7-26ETS1900组网方式一(SPPⅢ .173 图7-27ONU-128V主控框配置 .173 图7-280NU-512V配置图 174 图7-29ETS1900基于SPPⅡ组网方式. .175 图7-30SPPⅡ主控框的配置 176 图7-31R系列ONU-128R配置图 图7.32室内壁挂式ONU384R用户框配置图 177 图7-33标准的远端用户框配置图 .177 图7-34R系列ONU满配置的容量对比 178 图7-35远端用户框有线/无线接入合一时的配置 179 图7-36ETS1900有线/无线合一组网示意图 .179 图7-37ETS1900与ETS450的联合组网示意图 .180 图8-1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6 ix
插 图 æ ' F× %&&Ù i, æ ' F× %&&Ù ]Àì Êz æ ' F× %&&Ø i, æ ' F× %&&Ø ]Àì Êz æ ' % ¢ìæ æ ' $ }~hiææ æ ' Ap΢)* )*hiæ æ ' Ap΢)* +,æ æ ' Fn ÂÃhiæ æ ' Fn ÉÃhiæ æ ' $ 6hi æ ' $ ÂÃhiæ æ ' $ ].ÂÃhiæ æ ' $ ÚÈ/ ¢ìæ æ ' ÚÈ/ ¢ìæ æ ' $ ÉÃhiæ æ ' & )*hiæ æ ' & ÂÃhiæ æ ' & " hiæ æ ' & ÉÃhiæ æ ' +A<=¼ %&&Ø æ ' $' ]ÀìÊz æ ' $' Êzæ æ ' F× %&&Ù+A<= æ ' %&&Ù]Àì Êz æ ' " )ô $'" Êzæ æ ' = $'" ìÊzæ æ ' ¯ ÇìÊzæ æ ' " )ô $ Êz µ¶ æ ' ÇìÚ!}˼ Êz æ ' Ú!˼+Aéêæ æ ' j Ë+Aéêæ æ ' 8DE)* hiéêæ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
表格 表格 表1-1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的频幸范围和波段1 表1-2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部分微波波段的名称. .2 表4-3GSM空中接口标准.47 i
表 格 ç ' ç ' # 1& ç ' #}~¯
第一章无线通信的基本批念 第一章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 1.1概述 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称之为无线电通信 (Radio Communication),也称之为无线通信。利用无线通信可以传送电报 电话、传真、数据、图像以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等通信业务。 1.2无线通信使用的频率和波段 1895年意大利的G·马克尼(Guglielmo Marconi)利用电火花产生的电磁波 先后在9m、975m和3000m的地方收到电报信号(差不多同时,俄国AC,波 波夫也进行了电磁波传送电报信号的实验),从此开辟了无线通信的先河。 无线通信初创时期使用的频率较低,频率范围较窄,波段主要限于长波和中 波。随者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的频率范围逐步扩大。目前无线通信使 用的频率从超长波波段到亚毫米波段(包括亚毫米波以下),以至光波。无 线通信使用的频率范围和波段见表1-1 表11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和波 频段名称 频率范围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 极低频(EF) 3-30t 极长波 100-101Mm(105-10m7 招低频(SLF) 30-300H2 超长波 10-1Mm(10-105m) 特低顿(UF习 300-3000Hz 特长波 1000-100km(105-105m 甚低换(F) 330kH 其长波 10-10km(10-10m 低频F) 30-3047 长波 10-1km(10-10m 30-300k 中被 100-10m(10-102m 高频(HF) 330 短波 00-10m(102-10m 甚高频(f) 30-300M: 超短波 10-1m (米波) 特高頓(UHF) 300-3000M: 分米波 1-0.1m(1-10-m) 超高的(S出F) 3-30G2 厘米波 10-1cm(10-10m) 极高须(EHF) 30-300Gz 色 毫米波 10-1mmt10110-m) 伞高航(THF 300-3000G 亚毫米波 0.1mm(103104m) 3×103X10m 光波 (310-3×10m
第一章 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 "# $# %#&'#()!*+ ,-./01 1.2 234 5678 9:;< =>? # @AB"CDEFGHIJ 55 KLMN "COPQRSTN=U VWHXYZ[\]Z[^_\`abcdef g hijklmEnLoYZ[^_poq4.rY Z[QsfaBtuvawxtuv!y!z{ YZ[^_ a|} 1-1 ELF 3~30Hz 100~10Mm108 ~107 m SLF 30~300Hz 10~1Mm107 ~106 m ULF 300~3000Hz 1000~100km106 ~105 m VLF 3~30kHz 100~10km105 ~104 m LF 30~300kHz 10~1km104 ~103 m MF 300~3000kHz 1000~100m103 ~102 m HF 3~30MHz 100~10m102 ~10m VHF 30~300MHz 10~1m UHF 300~3000MHz 1~0.1m1~10-1m SHF 3~30GHz 10~1cm10-1~10-2m EHF 30~300GHz 10~1mm10-2~10-3m THF 300~3000GHz 1~0.1mm10-3~10-4m 310-3~310-5mm 310-6~310-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