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 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 处记载,如《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 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的记叙。《周 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一)组 成。 ”表示阴; ”表示阳。阴爻 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开始将阴阳概念应 用于医学理论之中。如《左传·昭公元年》 记载的“六气病源说
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 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 处记载,如《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 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的记叙。《周 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 成。 “- -”表示阴;“─”表示阳。阴爻 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 念。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开始将阴阳概念应 用于医学理论之中。如《左传·昭公元年》 记载的“六气病源说”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关联且又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 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 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 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 两个方面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关联且又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 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 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 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 两个方面
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 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 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 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称为“阴阳之征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 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 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 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 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 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 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 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称为“阴阳之征 兆” 。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 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 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 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 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不同的 运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空间和 时间等,通过相互比较而归纳出来的。 若该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 层次未变,它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若 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 或对象变了,则它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 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如上述 的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 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反称的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不同的 运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空间和 时间等,通过相互比较而归纳出来的。 若该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 层次未变,它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若 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 或对象变了,则它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 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如上述 的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 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反称的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个方面 (1)阴阳属性互相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 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属性相反的两种 事物或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 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 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 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 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1)阴阳属性互相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 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属性相反的两种 事物或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 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 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 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 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