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 放射治疗剂量学 放射治疗剂量教学大纲 (供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使用)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是对放射治疗剂量学教学提出 的基本要求。其内容可通过讲课、实习或其他方式进行教学。本大纲既供教师备课使用,也供学 生预习复习使用,以明确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内容。在放射治疗中各种放射线只是一种用来作 用肿瘤的工具,为了使肿瘤接受确定、合理的照射剂量,放射治疗医师必须在放射源、射线种 类、照射方式、照射剂量、照射范围等诸多决定放射治疗最终疗效的因素中做出合理选择、计 算、安排,这就是临床放射治疗剂量学的研究范畴。 放射治疗剂量学教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验课9学时。 一、学时分配表: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总学时 第一章 辐射剂量学的物理基出 3 3 第二章 放射治疗射线产生原理与设备 6 3 9 第三章 放射治疗深度剂量分布 6 6 第四章 放射治疗剂量计算体系 6 6 第五章 等剂量分布与射线束修整 3 第六章 电子线治疗剂量学 3 3 第七章 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6 6 12 第八章 近距离治疗剂量学 3 第九章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 第十章 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剂量分次关系 3 第十一章 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放射防护 总学时 45 54
泰山医学院 放射治疗剂量学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掌握:体模的概念、剂量学中的基本辐射量 熟悉: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剂量测量 了解:组织替代材料间的转换 第二章 掌握:60C0治疗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应用特点 熟悉:近距离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机 了解:深部治疗X线机 第三章 掌握:PDD、TAR 熟悉:剂量计算实例 了解:AR (一)目的 1.掌握百分深度剂量的概念和影响PDD的因素 2.掌握组织空气比的概念和各因素对其的影响 3.了解散射空气比的概念 4.掌握TAR和PDD的转换 时数:讲课6学时。 (二)教学内容 1.百分深度剂量是描述射线沿中心轴相对剂量分布的物理量。受射线质、深度、照射野、射线 源到体模表面的距离、射线的准直等因素的影响
泰山医学院 放射治疗剂量学 2.组织空气比适用于等中心旋转照射技术剂量计算。影响因素是射线能量、治疗深度及照射野 大小等因素。百分深度剂量与组织空气比的关系。散射空气比。旋转治疗剂量计算。 教学重点: 1.影响PDD的因素 2.TAR的特性 教学难点: 1.TAR和PDD的转换 2.旋转治疗剂量计算 第四章 学握:TR、处方剂量的计算 熟悉:原射线与散射线、准直器散射因子、体模散射因子 了解:SR (一)目的 1.熟悉Se Sp Scp的概念及关系 2.熟悉组织体模比的概念和TMR的特性 3.掌握临床剂量计算的方法 4.了解散射最大比的概念 5.熟悉TR与TAR的关系 6.熟悉等剂量曲线的概念,了解其测量及影响因素 7.掌握射野离轴比 8.熟悉楔形角的定义和楔形野的等剂量曲线,掌握楔形因子及楔形照射野的PDD计算方法 9.了解人体曲面和组织不均匀性的修正 时数:讲课6学时
泰山医学院 放射治疗剂量学 (二)教学内容 1.体模内任意一点的剂量可以分成两部分组成,即原射线所形成的吸收剂量和散射线所形成的 吸收剂量。散射线按照其来源又可以分成来自准直器和体模自身的散射线。 2.TPR和TMR是为弥补高能射线TAR测量缺陷而引入的物理量,两个量都回避了高能射线空气 吸收剂量的测量,因此更适用于高能射线剂量计算。 3.加速器、C。60治疗机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计算方法 4.等剂量曲线和射野离轴比 5,楔形照射野的等剂量曲线、楔形角、楔形因子 6.对人体曲面和组织不均匀性的修正 教学重点: 1. 原射线和散射线 Sc Sp Scp的概念和关系 3. TMR的概念、TMR与TAR的关系 等剂量曲线的特点 楔形照射野 教学难点: 1.临床剂量计算的方法 2.射野离轴比 第五章 掌握:楔形板、等剂量曲线的特点 熟悉:射线束的修整 了解:组织体表轮廓和组织非均匀性校正 第六章
泰山医学院 放射治疗剂量学 学握: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征 熟悉:电子线的能量表征、电子线治疗的计划设计 了解:电子线的特殊照射技术 (一)目的 1.掌握电子束射野剂量学的特点 2.熟悉电子束治疗的计划设计 3.了解电子束旋转照射剂量学 4.了解电子束全身皮肤照射 时数:讲课6学时。 (二)教学内容 1.电子束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分布、等剂量曲线、虚源、有效源皮距 2.电子束治疗的计划设计:能量和照射野的选择、斜入射和组织不均匀性的校正 3.电子束旋转治疗的实现方法、剂量学特点 4.电子束全身皮肤照射的照射技术、剂量学参数 教学重点: 1. 电子束的百分深度剂量分布 电子线剂量学特点 教学难点: 1.有效源皮距 2.电子束治疗的计划设计 第七章 掌握:照射野设计原则、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 熟悉:相邻射野的连接与设计、等中心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