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中考模拟(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其五)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8)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字子美,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商隐并称“李 杜 B.“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
1 2019 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中考模拟(一) (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 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8)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杜甫,字子美,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商隐并称“李 杜”。 B.“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
“汗青”特指史册。 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 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他在创作中的最大成就就 是为全世界儿童写了许多富于诗趣而又美丽的童话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_①(A. di an B.ding),是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江流域重峦di白②(A.叠B.迭) 嶂,地理环境相对隔绝。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 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闽江文化甲(A.兼容并蓄B.统筹 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建居民的迁徙而乙(A.传送B.传播) 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择正确的汉 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原句: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优势
2 “汗青”特指史册。 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 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安徒生是丹麦 19 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他在创作中的最大成就就 是为全世界儿童写了许多富于诗趣而又美丽的童话。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 分)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__①__(A.diàn B.dìng),是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江流域重峦 dié__②__(A.叠 B.迭) 嶂,地理环境相对隔绝。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 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闽江文化__甲__(A.兼容并蓄 B.统筹 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建居民的迁徙而__乙__(A.传送 B.传播) 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择正确的汉 字,只填序号。(2 分) ①处______ ②处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 分) 甲______ 乙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 分) 原句: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优势
修 改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 后名。可怜白发生。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由诗人挑灯看剑,回想起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 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 等多个历史典故 C.这首词展现了诗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 生境界。 D.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末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所展现 的场景。(2分)
3 修 改 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4~5 题。(5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可怜白发生。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词由诗人挑灯看剑,回想起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 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 等多个历史典故。 C.这首词展现了诗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 生境界。 D.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末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所展现 的场景。(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基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煮基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 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③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释】①记: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②窈然:深远幽暗的 样子。③问:探究,追究。④咎:责怪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斗折蛇行 斗: (3)不出,火且尽 且
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①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 五六里,有穴窈然②,入之甚寒,问③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④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释】 ①记: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②窈然:深远幽暗的 样子。③问:探究,追究。④咎:责怪。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 斗:________________ (3)不出,火且.尽 且:________________
(4)极夫游之乐也 极 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分) (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2分) 9.两文的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分别产生哪些变化?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来。(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生如水稻 陈甲元 ①和一季水稻的收割一样,父亲走了再不回来。父亲躺在他亲 手打造的木门上,木门上垫着稻草,柔软、温暖。这是老家的习 俗,像喜欢睡暖和芳香的稻草床一样。这令我慰藉,也令我不止 次开始审视水稻,这样一种伴随我们终生的植物,究竞是一种怎样 的存在 ②我一直怀疑父亲和水稻处久了,身上也秉承了稻子身上的 些东西。比如每年的稼穑,春种秋收,晴耕雨读,他都安排得像稻 粒一样饱满。穗期,他扛一把锄头,为稻子的抽穗扬花保驾护航
5 (4)极.夫游之乐也 极:________________ 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其 下 平 旷 有 泉 侧 出 而 记 游 者 甚 众 所 谓 前 洞 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文的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分别产生哪些变化?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来。(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22 分) 生如水稻 陈甲元 ①和一季水稻的收割一样,父亲走了再不回来。父亲躺在他亲 手打造的木门上,木门上垫着稻草,柔软、温暖。这是老家的习 俗,像喜欢睡暖和芳香的稻草床一样。这令我慰藉,也令我不止一 次开始审视水稻,这样一种伴随我们终生的植物,究竟是一种怎样 的存在。 ②我一直怀疑父亲和水稻处久了,身上也秉承了稻子身上的一 些东西。比如每年的稼穑,春种秋收,晴耕雨读,他都安排得像稻 粒一样饱满。穗期,他扛一把锄头,为稻子的抽穗扬花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