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3、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统计机关在住有全国城 市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这些都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査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 4、调查时间是() A.调查工作的期限 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标准时间 D.调查登记的时间 、区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 A.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的全面资料 B.调查组织方式不同 C.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D.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 6、我国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是() A.直接观察法B.报告法C.通讯法D.采访法 7、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 A.调查的范围不同 B.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C.组织方式不同 D.作用不同 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组距和组数B.确定全距和组数 C.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D.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600元;600-700元; 700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是() A.450元和750元 B.500元和700元 C.400元和800元D.500元和750元 10、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55-65;第二组65-75;第三组75-85;第四组 85以上。则数据() A.65在第一组B.75在第二组 C.75在第三组D.85在第三组 11、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了3.5%,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 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116.7%B.100.5%C.85.7%D.99.5% 12、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44-6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44-6 3、对占煤炭开采量 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统计机关在住有全国城 市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这些都是(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4、调查时间是( ) A. 调查工作的期限 B.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标准时间 D. 调查登记的时间 5、区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 ) A. 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的全面资料 B. 调查组织方式不同 C. 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D. 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 6、我国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是(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通讯法 D. 采访法 7、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调查的范围不同 B.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C. 组织方式不同 D. 作用不同 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 确定组距和组数 B. 确定全距和组数 C. 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 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 4 组:500 元以下;500—600 元;600—700 元; 700 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是( ) A. 450 元和 750 元 B. 500 元和 700 元 C. 400 元和 800 元 D. 500 元和 750 元 10、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 55—65;第二组 65—75;第三组 75—85;第四组 85 以上。则数据( ) A. 65 在第一组 B. 75 在第二组 C. 75 在第三组 D. 85 在第三组 11、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了 3.5%,实际比基期下降 3.5%,单 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116.7% B. 100.5% C. 85.7% D. 99.5% 12、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B.调查进行的起止时间 C.调查时实际登记的时间D.进行调查的时间 13、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A.调查人员进行登记时的统一时刻 B.普查登记工作所进行的时间 C.普查工作的期限 D.以上三个时间概念都不对 14、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标志是() A.调查单位的多少B.调查项目的多少 C.调查单位的性质不同D.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15、填报单位是指() A.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B.构成调查对象的具体单位 C.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D.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填报统计报表的单位 16、在我国,获得预计农产量全面资料最有效、最可行的调查方式是(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17、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不等于1 18、在次数分布数列中,频率是指() A.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B.各组次数相互之比 C.各组分布次数与频率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19、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A.钟型分布B.正J型分布C.U型分布D.S型分布 20、统计整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工作阶段来说主要指() A.对历史资料的整理B.对次级统计资料的整理 C.对原始调査资料的整理D.对统计分析资料的整理 21、统计分组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44-7 A.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B. 调查进行的起止时间 C. 调查时实际登记的时间 D. 进行调查的时间 13、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 A. 调查人员进行登记时的统一时刻 B. 普查登记工作所进行的时间 C. 普查工作的期限 D. 以上三个时间概念都不对 14、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标志是( ) A. 调查单位的多少 B. 调查项目的多少 C. 调查单位的性质不同 D. 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15、填报单位是指( ) A.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B. 构成调查对象的具体单位 C. 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D. 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填报统计报表的单位 16、在我国,获得预计农产量全面资料最有效、最可行的调查方式是( )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17、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A.小于 1 B. 等于 1 C. 大于 1 D. 不等于 1 18、在次数分布数列中,频率是指( ) A. 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 B. 各组次数相互之比 C. 各组分布次数与频率之比 D. 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19、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 A. 钟型分布 B. 正 J 型分布 C. U 型分布 D. S 型分布 20、统计整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工作阶段来说主要指( ) A. 对历史资料的整理 B. 对次级统计资料的整理 C. 对原始调查资料的整理 D. 对统计分析资料的整理 21、统计分组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 ) A. 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 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2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23、对某班学生有如下分组 按性别分组人数 男女 按年龄分组人数 20岁以下 20岁以上 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体系 C.复合分组D.复合分组体系 24、次数分布数列() A.是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D.是若干数值的顺序罗列 25、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等距数列中的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为:()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无法判断 26、对离散型变量() A.只能标志分组数列 B.只能编制单项数列 C.只能编制组距数列 根据变量值个数和变动范围大小决定编制组距数列或单项数列 27、利用组中值反映分布在该组中各单位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 A.组中值就是组平均数B.组中值比组平均数更有代表性 C.无法计算组平均数D.组中值更有说服力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44-8 C. 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 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2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B.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23、对某班学生有如下分组: 按性别分组 人数 男 32 女 25 按年龄分组 人数 20 岁以下 30 20 岁以上 27 这样的分组属于( ) A. 简单分组 B. 平行分组体系 C. 复合分组 D. 复合分组体系 24、次数分布数列( ) A. 是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 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D. 是若干数值的顺序罗列 25、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等距数列中的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为:( )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不成比例 D. 无法判断 26、对离散型变量( ) A. 只能标志分组数列 B. 只能编制单项数列 C. 只能编制组距数列 D. 根据变量值个数和变动范围大小决定编制组距数列或单项数列 27、利用组中值反映分布在该组中各单位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 ) A. 组中值就是组平均数 B. 组中值比组平均数更有代表性 C. 无法计算组平均数 D. 组中值更有说服力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2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 则末组组中值为() A.520B.510C.500D.490 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抽样调査是非全面调查,因而也无法最终推算得到总体的全面资料 B.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是采用报告法搜集资料的 C.重点调查既可以是一次性调查,也可以是经常性调查 D.典型调查应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以避免出现片面性 E.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表式和填表说明两个方面 2、我国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属于() A.全面调查B.不定期调查C.定期调查 D.经常性调查E.一次性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有() A.关于全国冶金企业炼钢设备的情况调查 B.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调查 C.城镇家庭生活水平调查 D.学校教学设备普查 E.城市食品部门食品质量调查 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均国民收入B.人口密度C.商品流通费用率 人均粮食产量E.人口自然增长率 5、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0时,下列哪些人 口现象不应计算在人口总数之内() A.2000年11月1日出生的婴儿 B.2000年10月31日8时出生,20时死亡的婴儿 C.2000年10月31日21时出生,11月1日8时死亡的婴儿 D.2000年10月31日3时死亡的人口 E.2000年11月1日死亡的人口 6、在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44-9 2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 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 则末组组中值为( )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因而也无法最终推算得到总体的全面资料 B.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是采用报告法搜集资料的 C. 重点调查既可以是一次性调查,也可以是经常性调查 D. 典型调查应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以避免出现片面性 E. 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表式和填表说明两个方面 2、我国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属于( ) A. 全面调查 B. 不定期调查 C. 定期调查 D. 经常性调查 E. 一次性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有( ) A. 关于全国冶金企业炼钢设备的情况调查 B. 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调查 C. 城镇家庭生活水平调查 D. 学校教学设备普查 E. 城市食品部门食品质量调查 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 人均国民收入 B. 人口密度 C. 商品流通费用率 D. 人均粮食产量 E. 人口自然增长率 5、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 2000 年 11 月 1 日 0 时,下列哪些人 口现象不应计算在人口总数之内( ) A. 2000 年 11 月 1 日出生的婴儿 B. 2000 年 10 月 31 日 8 时出生,20 时死亡的婴儿 C. 2000 年 10 月 31 日 21 时出生,11 月 1 日 8 时死亡的婴儿 D. 2000 年 10 月 31 日 3 时死亡的人口 E. 2000 年 11 月 1 日死亡的人口 6、 在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 )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A.不受组距的大小B.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C.与次数密度的分布相一致D.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不一致 E.一定是正态分布 7、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 钟型分布B.S型分布C.L型分布 D.J型分布E.U型分布 8、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A.变量值的大小B.变量性质的不同 C.选择的分组标志D.组距和组数 E.组限和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A.选择分组标志B.划分各组界限C.确定组数 D.计算组距E.将性质相同的单位划到同一组中 5、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最常用的形式,从构成形式上看,它一般包括:( A.总标题B.横行标题C.总栏标题 D.计量单位E.指标数值 10、设有某班学生考试成绩如下: 考分(分)50—6060-7070-8080-9090-100 合计 人数 11 12 8 这是() A.分组数据B.组距数列C.等距数列 D.异距数列E.变量数列 11、统计分组的含义是()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性质相同的单位组合在一起 将性质不同的单位组合在一起 E.在总体内部进行一种定性分类 12、相对指标中,作为对比的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时间的有() A.结构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四 44-10 A. 不受组距的大小 B. 受组距大小的影响 C. 与次数密度的分布相一致 D. 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不一致 E. 一定是正态分布 7、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 ) A. 钟型分布 B. S 型分布 C. L 型分布 D. J 型分布 E. U 型分布 8、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 A. 变量值的大小 B. 变量性质的不同 C. 选择的分组标志 D. 组距和组数 E. 组限和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 选择分组标志 B. 划分各组界限 C. 确定组数 D. 计算组距 E. 将性质相同的单位划到同一组中 5、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最常用的形式,从构成形式上看,它一般包括:( ) A. 总标题 B. 横行标题 C. 总栏标题 D. 计量单位 E. 指标数值 10、 设有某班学生考试成绩如下: 考分(分)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合计 人数 2 7 11 12 8 40 这是( ) A. 分组数据 B. 组距数列 C. 等距数列 D. 异距数列 E. 变量数列 11、 统计分组的含义是( ) A. 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B. 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C. 将性质相同的单位组合在一起 D. 将性质不同的单位组合在一起 E. 在总体内部进行一种定性分类 12、相对指标中,作为对比的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时间的有( ) A. 结构相对数 B. 强度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