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基础知识考察(1-5题,每题3分;6-11题,每题2分;12-14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审理 B.再迁为太史令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 D.适莽苍者 【答案】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于是 B.连辟公府不就 就职,赴任 C.衡少善属文 写文章 D.律知武不可胁,白单于报告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句子的选项是() A.舆归营 B.乃使其从者衣褐 C.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D.间至赵矣 【答案】D 4.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一项()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举孝廉不行 【答案】C
双鸭山市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基础知识考察(1-5 题,每题 3 分;6-11 题,每题 2 分;12-14 题,每题 3 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审理 B. 再.迁为太史令 再次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侍奉 D. 适.莽苍者 到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于是 B. 连辟公府不就. 就职,赴任 C. 衡少善属文.. 写文章 D. 律知武不可胁,白.单于 报告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句子的选项是( ) A. 舆.归营 B. 乃使其从者衣.褐 C.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D. 间.至赵矣 【答案】D 4.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 的 一项( ) A. 见犯乃死,重负国 B. 皆为陛下所成就 C.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 举孝廉不行 【答案】C
5.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一项(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何以知之 C.彼且奚适也 D.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A 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 的绚丽 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 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 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 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睛,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 :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 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 ),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 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姿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 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 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 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不同凡响古色古香赏心悦目 B.空前绝后震古烁今遗风余韵心旷神怡
5.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 的 一项(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何以知之 C. 彼且奚适也 D. 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A 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 A. 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 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D.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___________的绚丽 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____________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 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 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睛,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 ____________: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 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 ),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 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姿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 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 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________________。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轮美奂 不同凡响 古色古香 赏心悦目 B. 空前绝后 震古烁今 遗风余韵 心旷神怡
C.美轮美奂震古烁今古色古香心旷神怡 D.空前绝后不同凡响遗风余韵赏心悦目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人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 的 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扪参历井,沿羊肠透迤蜀道而上 B.春江花月,伫立如震的江沙之上 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 D.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 【答案】7.B8.C9.D 10.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笔画,它的结构只有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其真 味。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贯注全神于形式美 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A.中国书法的忘言之境,主要由笔画、线条等要件营造产生。 B.不能领悟中国书法纯粹的线条美与结构美就难获欣赏自由。 C.中国人欣赏书法多喜欢关注全神于形式而无暇顾及其内容 D.中国书法笔画、结构的真味,多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 【答案】 1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专家的观点() 青海湖的湟鱼是一种珍稀鱼类,但自上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大量捕捞湟鱼,导致湟鱼 资源量由最初的32万吨,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至2013年,湟鱼资源量仅为6.8 万吨。某专家认为,照此速度,青海湖的湟鱼再过十几年就会灭绝 A.《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已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并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了有效保护
C. 美轮美奂 震古烁今 古色古香 心旷神怡 D. 空前绝后 不同凡响 遗风余韵 赏心悦目 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人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 的。 C.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 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 的 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扪参历井,沿羊肠透迤蜀道而上 B. 春江花月,伫立如震的江沙之上 C. 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 D. 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 【答案】7. B 8. C 9. D 10.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笔画,它的结构只有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其真 味。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贯注全神于形式美 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A. 中国书法的忘言之境,主要由笔画、线条等要件营造产生。 B. 不能领悟中国书法纯粹的线条美与结构美就难获欣赏自由。 C. 中国人欣赏书法多喜欢关注全神于形式而无暇顾及其内容。 D. 中国书法笔画、结构的真味,多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 【答案】D 11.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专家的观点( ) 青海湖的湟鱼是一种珍稀鱼类,但自上世纪 50 年代,人们开始大量捕捞湟鱼,导致湟鱼 资源量由最初的 32 万吨,按平均每年 0.4 万吨的速度减少,至 2013 年,湟鱼资源量仅为 6.8 万吨。某专家认为,照此速度,青海湖的湟鱼再过十几年就会灭绝。 A.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已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并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了有效保护
B.虽然一次性盗捕湟鱼50公斤以上就会构成犯罪,但盗捕者仍在增加 C.一条两斤左右的湟鱼能卖到上百元,这使很多捕鱼者把捕鱼目标瞄向湟鱼 D.刚刚过去的一年,青海湖的湟鱼减少量为0.3万吨 【答案】A 、现代文阅读 (一)茅盾作品赏析 12.下列对《春蚕》一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述了蚕丝业萧条所引发的农村破产 B.本文的主人公老通宝是既勤劳忠厚又保守落后的农民形象。 C.本文结构严谨而又富于变化,产生出人意料又发人深省的效果 D.老通宝一家的悲剧命运,是由老通宝的因循守旧导致的 【答案】D 13.下列对《林家铺子》一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老板既有诚实守信的一面,同时也有剥削的一面,他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 B.林家铺子的命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的悲剧 C.本文的结局没有描述林家人物的命运,而是以一个无名寡妇的命运结局,有点跑题,没抓 住重点。 D.本文多条线索并行,相互生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体现了茅盾小说的艺术创造力。 【答案】C 14.下列对《子夜》一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荪甫是《子夜》中的主人公,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把他放到三十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 级斗争和社会关系中,塑造了一个具有进步一面又有反动一面的丰富人物,是三十年代中国 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B.《子夜》这部小说和作者的很多作品一样,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是反映中国现 代社会演变的历史画卷。《子夜》事件如波,场面如链,人物如星,忽闪忽逝,整个人物事态 的展开又井然有条,呈现蛛网式密集结构。 茅盾长于塑造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子夜》中赵伯韬的骄横奸诈、凶狠残酷,屠维岳的
B. 虽然一次性盗捕湟鱼 50 公斤以上就会构成犯罪,但盗捕者仍在增加 C. 一条两斤左右的湟鱼能卖到上百元,这使很多捕鱼者把捕鱼目标瞄向湟鱼 D. 刚刚过去的一年,青海湖的湟鱼减少量为 0.3 万吨 【答案】A 二、现代文阅读 (一)茅盾作品赏析 12.下列对《春蚕》一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述了蚕丝业萧条所引发的农村破产。 B. 本文的主人公老通宝是既勤劳忠厚又保守落后的农民形象。 C. 本文结构严谨而又富于变化,产生出人意料又发人深省的效果。 D. 老通宝一家的悲剧命运,是由老通宝的因循守旧导致的。 【答案】D 13.下列对《林家铺子》一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老板既有诚实守信的一面,同时也有剥削的一面,他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 B. 林家铺子的命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的悲剧。 C. 本文的结局没有描述林家人物的命运,而是以一个无名寡妇的命运结局,有点跑题,没抓 住重点 。 D. 本文多条线索并行,相互生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体现了茅盾小说的艺术创造力。 【答案】C 14.下列对《子夜》一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荪甫是《子夜》中的主人公,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把他放到三十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 级斗争和社会关系中,塑造了一个具有进步一面又有反动一面的丰富人物,是三十年代中国 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B. 《子夜》这部小说和作者的很多作品一样,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是反映中国现 代社会演变的历史画卷。《子夜》事件如波,场面如链,人物如星,忽闪忽逝,整个人物事态 的展开又井然有条,呈现蛛网式密集结构。 C. 茅盾长于塑造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子夜》中赵伯韬的骄横奸诈、凶狠残酷,屠维岳的
精明阴沉,老太爷的老朽,人物形象都丰富鲜明,体现了作者的笔力,也给读者留下鲜明的 印象 D.本文开头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大都市的“主观感受”,就是为了表现喧 嚣、无聊聊、压抑的大都市生活。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兵 范子平 ①县城的摩的一般在县城或郊区跑,很少跑远。但刚下火车的这位老人要去二十多公里 外的老鸦岗—一那里是荒山野岭,不通公交车的。他硬刷刷的头发几乎全白,稀疏的长眉毛 下一双三角眼目光浑浊,穿一身干干净净的旧褂子,步履有些蹒跚。我说:“您老这么大岁 数了,咋不叫儿孙跟着?”他咧嘴苦笑道:“儿孙?我家四代单传,到我这辈儿就断了,没 娶过媳妇,哪来儿孙?”我说:“那个荒岗啥也没有。”老人说:“我就到那里。”我有些 奇怪,老人偶尔一瞥时眼光还很犀利,不像是说傻话。但生意上门只要给钱,管他干啥就跑 呗。我就说:“大爷,现在派出所治安管理规定,出县城要登记身份证。”他抖抖瑟瑟从随 身带的黑皮包里掏出个牛皮纸折的钱包,翻出身份证交给我。我一看名字叫丁根柱,住址是 昌南县何寨乡丁屯村一—恰巧我表叔家就是这个村的。我到治安亭登记过,将身份证还他说: “路不好走,可能会颠些,您老坐好。”老人垂下眼皮没接话。 ②出县城走一段儿,就下大道上了曲折山路,不停地上下坡不说,路面还坑坑洼洼的, 时不时摩的就跳起来。风渐渐大了,路边的小树折弯了腰,乌云不知何时扑到头顶,翻滚着 涌向东北角,隐隐的雷声传来,乌云里一道道闪电。我说:“大爷,咱先回吧,没准儿会淋 雨,山里遇雨危险。”老人看看天说:“能走还是走吧,我买了回程的票,恐怕一等就耽误 车了。” ③其实回也来不及了,夏天的雨说到就到,大雨珠子猛砸下来,天地间哗哗一片响,密 密的雨帘顿时淹没万物,路上立即就是无数条溪流。漫山遍野间,没地方遮雨,只好任凭风 雨肆虐。雨小水浅时继续前行,雨住时才赶到老鸦岗。这是一片荒丘,四处疯长着丛树野草, 老人眼睛看我。我说:“这里就是,前边好像叫岗头。”老人说:“就是这里了。”他抹了 下脸,脱下布衫拧水。我目光一扫就被牢牢吸引过去:他从臂膀到腰窝,伤痕累累,没有 块好的肌肤,左肩与腰间都是蜈蚣一般狰狞的手术印记,右肩有凹进去的伤痕,胸肋间到
精明阴沉,老太爷的老朽,人物形象都丰富鲜明,体现了作者的笔力,也给读者留下鲜明的 印象。 D. 本文开头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大都市的“主观感受”,就是为了表现喧 嚣、无聊聊、压抑的大都市生活。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兵 范子平 ①县城的摩的一般在县城或郊区跑,很少跑远。但刚下火车的这位老人要去二十多公里 外的老鸦岗——那里是荒山野岭,不通公交车的。他硬刷刷的头发几乎全白,稀疏的长眉毛 下一双三角眼目光浑浊,穿一身干干净净的旧褂子,步履有些蹒跚。我说:“您老这么大岁 数了,咋不叫儿孙跟着?”他咧嘴苦笑道:“儿孙?我家四代单传,到我这辈儿就断了,没 娶过媳妇,哪来儿孙?”我说:“那个荒岗啥也没有。”老人说:“我就到那里。”我有些 奇怪,老人偶尔一瞥时眼光还很犀利,不像是说傻话。但生意上门只要给钱,管他干啥就跑 呗。我就说:“大爷,现在派出所治安管理规定,出县城要登记身份证。”他抖抖瑟瑟从随 身带的黑皮包里掏出个牛皮纸折的钱包,翻出身份证交给我。我一看名字叫丁根柱,住址是 昌南县何寨乡丁屯村——恰巧我表叔家就是这个村的。我到治安亭登记过,将身份证还他说: “路不好走,可能会颠些,您老坐好。”老人垂下眼皮没接话。 ②出县城走一段儿,就下大道上了曲折山路,不停地上下坡不说,路面还坑坑洼洼的, 时不时摩的就跳起来。风渐渐大了,路边的小树折弯了腰,乌云不知何时扑到头顶,翻滚着 涌向东北角,隐隐的雷声传来,乌云里一道道闪电。我说:“大爷,咱先回吧,没准儿会淋 雨,山里遇雨危险。”老人看看天说:“能走还是走吧,我买了回程的票,恐怕一等就耽误 车了。” ③其实回也来不及了,夏天的雨说到就到,大雨珠子猛砸下来,天地间哗哗一片响,密 密的雨帘顿时淹没万物,路上立即就是无数条溪流。漫山遍野间,没地方遮雨,只好任凭风 雨肆虐。雨小水浅时继续前行,雨住时才赶到老鸦岗。这是一片荒丘,四处疯长着丛树野草, 老人眼睛看我。我说:“这里就是,前边好像叫岗头。”老人说:“就是这里了。”他抹了 一下脸,脱下布衫拧水。我目光一扫就被牢牢吸引过去:他从臂膀到腰窝,伤痕累累,没有 一块好的肌肤,左肩与腰间都是蜈蚣一般狰狞的手术印记,右肩有凹进去的伤痕,胸肋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