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别:管理系 第1次课 授课日期 年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月日节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一) 教学目的1.了解应用文产生的条件和发展沿革 与要求2理解和掌握应用文的含义 教学对应用文含义的理解 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思考题:请谈谈应用文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附记 应用文产生的条件 注1:“典”上古 首先,生产劳动促进了人的思维发展和交际的增多,口耳相传已无法适典章制度;“;谟 应交流的需要,客观上呼唤一种文字符号系统的出现 君臣议政时谈 其次,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保证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专门从事精话和治国之策 神生产; 训”教诲开 第三,文字的出现为文章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媒介 导,给后人以警 第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的表述呈现出连贯性和规则性;示,“诰”训诫 第五,书写工具的产生使文章具有物态化形态 勉励的文告用 第六,国家的产生,需要使用文书这一文字工具进行管理。 以告诫鼓舞民 二、应用文发展的几个阶段 众,“命”君主 (一)产生期(殷商至战国) 的命令,帝王赐 (二)规范期(秦汉) 给臣子的诏书。 (三)理论总结期(魏晋南北朝) 注2:《论 (四)成熟期(隋唐至宋代) (五)稳定发展期(元明清) 语·宪问》:“子 (六)变革期(民国时期) 日:为命,裨谌 (七)完善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草创之,世叔讨 三、应用文的含义 论之,行人子羽 香港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修饰之东里子 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产润色之 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 别 : 管理系 第 1 次 课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授 课 班 级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一)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应用文产生的条件和发展沿革 2.理解和掌握应用文的含义 教 学 重点、难点 对应用文含义的理解 布 置 作 业 思考题:请谈谈应用文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一、应用文产生的条件 首先,生产劳动促进了人的思维发展和交际的增多,口耳相传已无法适 应交流的需要,客观上呼唤一种文字符号系统的出现; 其次,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保证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专门从事精 神生产; 第三,文字的出现为文章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媒介; 第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的表述呈现出连贯性和规则性; 第五,书写工具的产生使文章具有物态化形态; 第六,国家的产生,需要使用文书这一文字工具进行管理。 二、应用文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产生期(殷商至战国) (二)规范期(秦汉) (三)理论总结期(魏晋南北朝) (四)成熟期(隋唐至宋代) (五)稳定发展期(元明清) (六)变革期(民国时期) (七)完善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三、应用文的含义 香港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 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 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注 1:“典”上古 典章制度;“谟” 君 臣 议 政 时 谈 话和治国之策; “训” 教 诲 开 导,给后人以警 示,“诰”训诫 勉 励 的 文 告 用 以 告 诫 鼓 舞 民 众,“命”君主 的命令,帝王赐 给臣子的诏书。 注 2 :《论 语·宪问》:“子 曰:为命,裨谌 草创之,世叔讨 论之,行人子羽 修饰之,东里子 产润色之。” 第 1 页 ....................... 装 ............. 订 .......... 线 ......................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台湾张仁青教授在《应用文》一书中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注3:1981 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年、1987年 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 1993年、2000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年先后四次修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订《国家行政机 习、工作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关公文 文章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台湾张仁青教授在《应用文》一书中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 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 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 习、工作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 文章。 注 3: 1981 年、1987 年、 1993 年、2000 年 先 后 四 次 修 订《国家行政机 关公文 第 2 页
黄河水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别:管理系 第2次课 授课日期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二) 教学目的1.了解应用文的类别、功用 与要求2理解、掌握应用文的特点 教学1应用文的思维模式 重点、难点2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附记 四、应用文的特点 汉代刘向、 (一)应用文的特点 杨雄赞《史记》 1.价值的实用性 其文直,其事 2.内容的单一性 核,不虚美,不 隐恶”的“实录” 3.强烈的时效性 精神。 4建构的模式性 太平天国 5.表述的简约性 《戒浮文巧言 6.读者的确定性 喻》:"实叙其 五、应用文的功用 从某年月日 规范行为作用 以来,从何地何 人证据,—叙 2.指挥管理功用 明,语语确凿, 3.联系协调作用 不得一词娇艳 4.宣传教育功用 毋庸半字虚浮 5.凭证依据功用 但有虔恭之意 六、应用文的类别 不须古典之 1.通用公文类 言。”做到“事 信而不诞”、“义 2.事务文书类 直而不回”、“情 3.礼仪文书类 深而不诡”。 第1页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 别 : 管理系 第 2 次 课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授 课 班 级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二)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应用文的类别、功用 2.理解、掌握应用文的特点 教 学 重点、难点 1.应用文的思维模式 2.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布 置 作 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四、应用文的特点 (一)应用文的特点 1.价值的实用性 2.内容的单一性 3.强烈的时效性 4.建构的模式性 5.表述的简约性 6.读者的确定性 五、应用文的功用 1.规范行为作用 2.指挥管理功用 3.联系协调作用 4.宣传教育功用 5.凭证依据功用 六、应用文的类别 1.通用公文类 2.事务文书类 3.礼仪文书类 汉代刘向、 杨雄赞《史记》: “其文直,其事 核,不虚美,不 隐恶”的“实录” 精神。 太平天国 《 戒 浮 文 巧 言 喻 》:“ 实 叙 其 事,从某年月日 以来,从何地何 人证据,一一叙 明,语语确凿, 不得一词娇艳, 毋庸半字虚浮, 但有虔恭之意, 不须古典之 言。”做到“事 信而不诞”、“义 直而不回”、“情 深而不诡”。 第 1 页 ....................... 装 ............. 订 .......... 线 ...................... ....................... 装 ............. 订 .......... 线 ......................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4会议文书类 5.经济文书类 6.宣传文书类 7.司法文书类 8.科技文书类 第2页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4.会议文书类 5.经济文书类 6.宣传文书类 7.司法文书类 8.科技文书类 第 2 页
黄河水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别:管理系 第3次课 授课日期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年月日节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三) 教学目的1.了解应用文作者的构成、应用文读者类型 2.了解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与要求 3.掌握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教学1.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2.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与方法步骤 七、应用文的作者 (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 1.群体作者 2.个人作者 3.法定作者 4.代言作者 (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1.对象化思维 2.模式化思维 3.越位思维 (三)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1.应用文作者的基本修养 (1)人格修养 (2)生活修养 (3)学识修养 (4)语言修养 (5)政策理论修养 (6)业务知识修养 2.作者的写作能力 (1)调查能力 第1页
黄 河 水 利 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计划 系 别 : 管理系 第 3 次 课 授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年 月 日 节 授 课 班 级 讲授内容 应用文理论基础(三)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应用文作者的构成、应用文读者类型 2.了解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3.掌握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教 学 重点、难点 1. 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2. 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 布 置 作 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步 骤 附 记 七、应用文的作者 (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 1.群体作者 2.个人作者 3.法定作者 4.代言作者 (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1.对象化思维 2.模式化思维 3.越位思维 (三)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1.应用文作者的基本修养 (1)人格修养 (2)生活修养 (3)学识修养 (4)语言修养 (5)政策理论修养 (6)业务知识修养 2.作者的写作能力 (1)调查能力 第 1 页 ....................... 装 ............. 订 .......... 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