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芸墓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2.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 3.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4.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nstans). 5.禾生指梗霉(Scler,spora graminis)。 6.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 7.寄生霜霉(Pernospora parasitica). 8.瓜类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9.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 10.十字花科白锈病菌(Albugo candida)。 以上病害标本或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永久玻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像带、 光盘等影像资料)以及水霉、腐霉和疫霉游动孢子形成与释放的录相带等。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根肿菌纲 芸墓根肿菌(Physoderma maydis)取甘蓝根肿菌切片,镜检切片中的病原菌。有的寄主细胞 内可见到许多堆集在一起的鱼籽状颗粒是病菌的休眠孢子。休眠孢子近球形。 (二)壶菌纲 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观察由玉蜀泰节壶菌引起的玉米褐斑病标本。用拨针 挑取受害病组织内呈黄色粉末状物制成临时玻片,或对病组织作徒手切片,镜检可见到许多金黄色 扁球状的休眠孢子。休眠孢子椭圆形,一面扁平有盖。 (三)卵菌纲 1腐霉属(Pythium)观察瓜果的腐烂病病果上的白色菌丝体,将生长旺盛的小块菌丝体移至 清水中培养24~48h,菌丝顶端即形成大量游动孢子囊,用针挑取在清水中培养过的菌丝,观察腐霉 菌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丝状、姜瓣状或球状等,顶生或间生,无特殊分化的孢囊梗。孢子囊 不脱落,萌发时在其顶端产生一管状物,原生质经管状物排出而形成泡囊。游动孢子产生在泡囊内。 2疫霉属(Ph1 ophthora)取马铃薯或番茄晚疫病标本制片观察。孢囊梗2~3支成丛,自气孔 伸出,假轴状分枝,小梗基部膨大,多次产生孢子囊,使孢子囊梗上部呈节状:孢子囊近球状、卵形 或梨形等,具乳突。 3霜霉属(Peronospora)取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白菜等)的霜霉病标本从叶背面刮取霉层观 察。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锐。 按照寄生霜霉的观察方法,选取禾生指梗霉、葡萄霜霉病菌、瓜类霜霉病菌、莴苣盘梗霉等 材料,对照下列检索表,制片观察各种霜霉病的病原菌或观察病菌永久玻片标本,掌握霜霉科几个 常见属的主要形态特征。 霜霉科主要属的检索表 1.孢囊梗粗壮,上部为重复2~3次的不规则二叉分枝…指梗霉属(Sclerospora) 孢囊梗较细… 02 2.孢囊梗单轴分校,小轴与主轴成直角,分枝末端平钝…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孢囊梗呈现锐角二叉分枝… 3.分枝两侧不对称,顶端尖锐…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0ra) 分枝两侧对称… …4
1.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2. 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 3.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4.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nstans)。 5.禾生指梗霉(Sclerospora graminis) 。 6. 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 7. 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 8. 瓜类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9. 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 10. 十字花科白锈病菌(Albugo candida)。 以上病害标本或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永久玻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像带、 光盘等影像资料)以及水霉、腐霉和疫霉游动孢子形成与释放的录相带等。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根肿菌纲 芸薹根肿菌(Physoderma maydis) 取甘蓝根肿菌切片,镜检切片中的病原菌。有的寄主细胞 内可见到许多堆集在一起的鱼籽状颗粒,是病菌的休眠孢子。休眠孢子近球形。 (二)壶菌纲 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 观察由玉蜀泰节壶菌引起的玉米褐斑病标本。用拨针 挑取受害病组织内呈黄色粉末状物制成临时玻片,或对病组织作徒手切片,镜检可见到许多金黄色 扁球状的休眠孢子。休眠孢子椭圆形,一面扁平有盖。 (三)卵菌纲 1 腐霉属(Pythium) 观察瓜果的腐烂病病果上的白色菌丝体,将生长旺盛的小块菌丝体移至 清水中培养 24~48h,菌丝顶端即形成大量游动孢子囊,用针挑取在清水中培养过的菌丝,观察腐霉 菌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丝状、姜瓣状或球状等,顶生或间生,无特殊分化的孢囊梗。孢子囊 不脱落,萌发时在其顶端产生一管状物,原生质经管状物排出而形成泡囊。游动孢子产生在泡囊内。 2 疫霉属(Phytophthora) 取马铃薯或番茄晚疫病标本制片观察。孢囊梗 2~3 支成丛,自气孔 伸出,假轴状分枝,小梗基部膨大,多次产生孢子囊,使孢子囊梗上部呈节状; 孢子囊近球状、卵形 或梨形等,具乳突。 3 霜霉属(Peronospora) 取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白菜等)的霜霉病标本从叶背面刮取霉层观 察。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锐。 按照寄生霜霉的观察方法,选取禾生指梗霉、葡萄霜霉病菌、瓜类霜霉病菌、莴苣盘梗霉等 材料,对照下列检索表,制片观察各种霜霉病的病原菌或观察病菌永久玻片标本,掌握霜霉科几个 常见属的主要形态特征。 霜霉科主要属的检索表 1. 孢囊梗粗壮,上部为重复 2~3 次的不规则二叉分枝…………指梗霉属(Sclerospora) 孢囊梗较细………………………………………………………………………………2 2. 孢囊梗单轴分校,小轴与主轴成直角,分枝末端平钝…………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孢囊梗呈现锐角二叉分枝………………………………………………………………3 3.分枝两侧不对称,顶端尖锐……………………………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分枝两侧对称……………………………………………………………………………4
4n分枝]顶端尖细…霜霉属(P0n0sp0ra) 分枝顶部膨大,呈盘状,具34个指状周生小梗…盘梗霉属(Bremia) 4白锈菌属(A1bug0)镜检十字花科白锈病菌组织切片,或取以上病叶徒手切片制成临时玻 片镜检。孢囊梗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短棍棒形,孢子囊串生。白锈菌为害症状是在寄主表面产 生乳白色或粉状的病斑,这是病菌在寄主表皮下形成的孢子囊堆,白色粉状物是成熟的孢子囊。 五、实验作业与思考题 1.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和分类依据是什么? 2.以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来比较鞭毛菌亚门三个纲的区别。 3观察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玉米褐斑病菌、水霉菌或绵霉菌,绘休眠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囊 图。 4绘瓜果腐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或十字花科蔬菜白锈病菌孢囊梗、孢子囊、卵孢子图。 5绘瓜类霜霉病菌、莴苣霜霉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孢囊梗、孢子囊图。 6详绘大白菜霜霉病和粟白发病的病原形态图(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7.卵菌纲真菌有哪些特点?结合它们的生物学特性、说明本纲真菌进化的情况。 六、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四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大多数是腐生的,少数可以引起农产 品的腐烂。接合菌营养体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细胞壁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 接合孢子。孢子囊的形态、孢囊孢子释放以及寄生性等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接合菌的一般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类型。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灭菌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浮载 剂(蒸馏水或乳酚油)、吸水纸、解剖刀、拨针、镊子等。 三、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甘薯软腐病(Rhizopus stolonifer)症状观察 受害甘薯变软腐烂,有时散发出酒味,病薯表面长出白色、灰色至黑色毛状物。仔细观察,能见 到白色菌丝体中有许多小黑点。小黑点是病菌的孢子囊。 用针挑取霉层制片、镜检,观察孢子囊、孢囊孢子、孢囊梗及囊轴、假根的形态。 (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培养物的镜检观察 用拨针仔细地从培养的匍枝根霉菌中挑取少许连有培养基的培养物,制成临时玻片,在低倍镜 下检查,或者用实体解剖镜直接观察培养皿上的菌体。观察菌丝的形态和具有分枝的孢囊梗及其 基部的假根,孢囊梗之间有匍枝状的菌丝相连,在孢囊梗基部有深入寄主细胞或基质中分枝状的 假根。在每一个孢囊梗的顶端产生一个圆球状的孢子囊。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囊内部的构造,在未 成熟的孢子囊内,往往只有大量的小颗粒体,接近成熟的或成熟的孢子囊内则充满了许多褐色圆形 的孢囊孢子。孢子囊壁破裂后,孢子散出,露出锣锤形的囊轴。 (三)接合孢子观察 取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和犁头霉属(Absidia)接合孢子玻片标本观察,并注意原配 子囊、配囊柄及配子囊的发育特点。成熟的接合孢子深褐色,表面粗糙。犁头霉菌的接合孢子在 配子囊柄的着生处有附属丝。注意观察配囊柄的形状及大小。 四、实验作业和思考题
4.分枝顶端尖细……………………………………………………霜霉属(Peronospora) 分枝顶部膨大,呈盘状,具 3~4 个指状周生小梗……………………盘梗霉属(Bremia) 4 白锈菌属(Albugo) 镜检十字花科白锈病菌组织切片,或取以上病叶徒手切片制成临时玻 片镜检。孢囊梗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短棍棒形, 孢子囊串生。白锈菌为害症状是在寄主表面产 生乳白色或粉状的病斑,这是病菌在寄主表皮下形成的孢子囊堆,白色粉状物是成熟的孢子囊。 五、实验作业与思考题 1.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和分类依据是什么? 2.以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来比较鞭毛菌亚门三个纲的区别。 3.观察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玉米褐斑病菌、水霉菌或绵霉菌,绘休眠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囊 图。 4.绘瓜果腐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或十字花科蔬菜白锈病菌孢囊梗、孢子囊、卵孢子图。 5.绘瓜类霜霉病菌、莴苣霜霉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孢囊梗、孢子囊图。 6.详绘大白菜霜霉病和粟白发病的病原形态图(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7.卵菌纲真菌有哪些特点?结合它们的生物学特性、说明本纲真菌进化的情况。 六、实验学时:3 学时。 实验四 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大多数是腐生的,少数可以引起农产 品的腐烂。接合菌营养体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细胞壁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 接合孢子。 孢子囊的形态、孢囊孢子释放以及寄生性等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一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接合菌的一般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类型。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灭菌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浮载 剂(蒸馏水或乳酚油)、吸水纸、解剖刀、拨针、镊子等。 三、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 甘薯软腐病(Rhizopus stolonifer)症状观察 受害甘薯变软腐烂,有时散发出酒味,病薯表面长出白色、灰色至黑色毛状物。仔细观察,能见 到白色菌丝体中有许多小黑点。小黑点是病菌的孢子囊。 用针挑取霉层制片、镜检,观察孢子囊、孢囊孢子、孢囊梗及囊轴、假根的形态。 (二) 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培养物的镜检观察 用拨针仔细地从培养的匍枝根霉菌中挑取少许连有培养基的培养物,制成临时玻片,在低倍镜 下检查,或者用实体解剖镜直接观察培养皿上的菌体。观察菌丝的形态和具有分枝的孢囊梗及其 基部的假根, 孢囊梗之间有匍枝状的菌丝相连,在孢囊梗基部有深入寄主细胞或基质中分枝状的 假根。在每一个孢囊梗的顶端产生一个圆球状的孢子囊。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囊内部的构造,在未 成熟的孢子囊内,往往只有大量的小颗粒体,接近成熟的或成熟的孢子囊内则充满了许多褐色圆形 的孢囊孢子。孢子囊壁破裂后, 孢子散出,露出锣锤形的囊轴。 (三) 接合孢子观察 取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和犁头霉属(Absidia)接合孢子玻片标本观察,并注意原配 子囊、配囊柄及配子囊的发育特点。成熟的接合孢子深褐色,表面粗糙。犁头霉菌的接合孢子在 配子囊柄的着生处有附属丝。注意观察配囊柄的形状及大小。 四、实验作业和思考题
1.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鞭毛菌亚门有何区别? 2绘匍枝根霉菌孢子囊、孢囊梗、孢囊孢子、假根、匍匐菌丝和接合孢子形态图。 五、实验学时:1学时。 实验五:子囊菌亚门真菌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子囊菌是一类高等真菌。菌丝体一般都很发达,有隔膜,具分枝,有的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子 座等机构。子囊菌的共同特点是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菌所致病害的种类很多,其 中许多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病害。子囊菌亚门分纲的主要依据是子囊果及子实层的有无、子囊果的 类型、子囊的特征等。据此分6个纲: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盘菌纲和虫 囊菌纲。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子囊菌亚门各个纲病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子囊菌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 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二仪器与用晶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浮载剂(蒸馏水或 乳酚油)、吸水纸、解剖刀、拨针、镊子、纱布、刀片、擦镜纸、无菌水等。 三、实验材料 1桃缩叶病(Taphrina deformans)。 2散囊菌(Eurotium sp.)。 3禾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4向日葵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5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6桃白粉病菌(Podosphaera tridactyla)。 7洋槐白粉病菌(Microphaera sp.) 8桑里白粉病菌(Phyllactinia corylea)。 9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 10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11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12苹果树腐烂病菌(alsa mali)。 13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14黑麦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15竹多腔菌(Myriangium haraeanum)。 16葱叶枯病菌(ycrosphaerella sp.)。 17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以上病害标本或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永久玻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像带、 光盘等影像资料)。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半子囊菌纲
1.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鞭毛菌亚门有何区别? 2.绘匍枝根霉菌孢子囊、孢囊梗、孢囊孢子、假根、匍匐菌丝和接合孢子形态图。 五、实验学时:1 学时。 实验五:子囊菌亚门真菌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子囊菌是一类高等真菌。菌丝体一般都很发达,有隔膜,具分枝,有的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子 座等机构。子囊菌的共同特点是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菌所致病害的种类很多,其 中许多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病害。子囊菌亚门分纲的主要依据是子囊果及子实层的有无、子囊果的 类型、子囊的特征等。据此分 6 个纲: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盘菌纲和虫 囊菌纲。 一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子囊菌亚门各个纲病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子囊菌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 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二 仪器与用晶 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浮载剂(蒸馏水或 乳酚油)、吸水纸、解剖刀、拨针、镊子、纱布、刀片、擦镜纸、无菌水等。 三、实验材料 1 桃缩叶病(Taphrina deformans)。 2 散囊菌(Eurotium sp.)。 3 禾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4 向日葵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5 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6 桃白粉病菌(Podosphaera tridactyla )。 7 洋槐白粉病菌(Microphaera sp.) 8 桑里白粉病菌(Phyllactinia corylea)。 9 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 10 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11 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12 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13 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14 黑麦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15 竹多腔菌(Myriangium haraeanum)。 16 葱叶枯病菌(Mycrosphaerella sp.)。 17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以上病害标本或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永久玻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幻灯片、录像带、 光盘等影像资料)。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半子囊菌纲
外囊菌属(Taphrina)。取桃缩叶病材料作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看见子囊在寄主叶片 的表皮下排列成栅栏状,形成无包被的子囊层,子囊下有足胞,常含孢子48个。子囊圆筒形,近球形 或椭圆形。 (二)不整囊菌纲 散囊菌属(Eurotium)。观察示范镜下散囊菌的闭囊壳、子囊或散在闭囊壳内的子囊孢子。闭 囊壳壁薄,只有23层细胞构成。子囊孢子单胞、近圆形。 (三)核菌纲 1.白粉菌目是专性寄生菌。白粉菌侵染植物可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白粉菌菌丝表生, 在寄主体表扩展蔓延。一般在叶部引起褪绿或黄色斑,以后叶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即白 粉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分生孢子。生长后期,在病部形成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小黑点是白粉菌 的闭囊壳。闭囊壳有附属丝,附属丝呈丝状,其形态因种而异。闭囊壳内子囊数目也不一样,一至多 个。附属丝的形状和子囊数目的多少是分属的依据。 选取小麦白粉病、向日葵白粉病、瓜白粉病、桃白粉病、洋槐白粉病、桑里白粉病、葡萄白 粉病等不同材料。在实体解剖镜下观察闭囊壳及附属丝的轮廓及形态。挑取闭囊壳作临时玻片, 在显微镜下检查:注意闭囊壳的形状、有无孔口、闭囊壳表面附属丝的形状和着生部位。然后轻 轻挤压盖玻片,使闭囊壳破裂。观察闭囊壳内的子囊,数数是单子囊还是多子囊。 对照下列检索表,观察各种白粉病的病原菌永久玻片或标本,掌握白粉菌科几个常见属的主要 形态特征及所致病害症状。 白粉菌主要属检索表: 1闭囊壳内单个子囊… …2 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3 2附属丝菌丝状… .…单囊壳属(Sphaerotheca) 附属丝刚直,较粗,顶端二叉状重复分枝,分校末端螺旋状卷曲…叉丝单囊壳属 (Podosphaera) 3.附属丝菌丝状… 附属丝非菌丝状…5 4附属丝发育不良,较短-… …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 附属丝较长…白粉菌属(Eph犯) 5.附属丝刚直,基部膨大,顶端尖锐…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附属丝基部不膨大… …6 6.附属丝粗,刚直,顶端二叉状重复分枝,分枝末端卷曲…叉丝壳属(Microphaera) 附属丝不分枝,顶瑞卷曲…钩丝壳属(Uncinula) 2.球壳菌目 (1)长嗦壳属(ceratocystis)观察甘薯黑斑病菌培养物,挑取病菌灰白色物中间深褐色或黑色 毛刺状小点,观察病菌的子囊壳。子囊壳深色、球形,有长颈,开口处有须状物,称口须。轻压盖玻片 将子囊壳压破,成熟的子囊孢子头盔状,子囊壁早期胶化消解。 (2)赤霉属(Gibberella)取培养在麦粒上的玉蜀泰赤霉菌子囊壳,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 察。子囊壳蓝色或紫色,散生或聚生。子囊孢子多个细胞,梭形。 (3)黑腐皮壳属(ls)取苹果树腐烂病菌切片镜检,子囊壳埋生在子座内,有长颈伸出子座。 子囊孢子单细胞,香蕉形
外囊菌属(Taphrina)。取桃缩叶病材料作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看见子囊在寄主叶片 的表皮下排列成栅栏状,形成无包被的子囊层,子囊下有足胞,常含孢子 4~8 个。子囊圆筒形,近球形 或椭圆形。 (二)不整囊菌纲 散囊菌属(Eurotium)。观察示范镜下散囊菌的闭囊壳、子囊或散在闭囊壳内的子囊孢子。闭 囊壳壁薄,只有 2~3 层细胞构成。子囊孢子单胞、近圆形。 (三)核菌纲 1.白粉菌目 是专性寄生菌。白粉菌侵染植物可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白粉菌菌丝表生, 在寄主体表扩展蔓延。一般在叶部引起褪绿或黄色斑,以后叶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即白 粉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分生孢子。生长后期,在病部形成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小黑点是白粉菌 的闭囊壳。闭囊壳有附属丝,附属丝呈丝状,其形态因种而异。闭囊壳内子囊数目也不一样,一至多 个。附属丝的形状和子囊数目的多少是分属的依据。 选取小麦白粉病、向日葵白粉病、瓜白粉病、桃白粉病、洋槐白粉病、桑里白粉病、葡萄白 粉病等不同材料。在实体解剖镜下观察闭囊壳及附属丝的轮廓及形态。挑取闭囊壳作临时玻片, 在显微镜下检查;注意闭囊壳的形状、有无孔口、闭囊壳表面附属丝的形状和着生部位。然后轻 轻挤压盖玻片,使闭囊壳破裂。观察闭囊壳内的子囊,数数是单子囊还是多子囊。 对照下列检索表,观察各种白粉病的病原菌永久玻片或标本,掌握白粉菌科几个常见属的主要 形态特征及所致病害症状。 白粉菌主要属检索表: 1.闭囊壳内单个子囊……………………………………………………………………2 闭囊壳内多个子囊……………………………………………………………………3 2.附属丝菌丝状…………………………………………………单囊壳属(Sphaerotheca) 附属丝 刚直, 较 粗, 顶端 二叉 状重 复分枝, 分校末 端螺 旋状卷 曲… 叉丝 单囊壳属 (Podosphaera) 3.附属丝菌丝状…………………………………………………………………………4 附属丝非菌丝状………………………………………………………………………5 4.附属丝发育不良,较短-………………………………………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 附属丝较长………………………………………………………白粉菌属(Erysiphe) 5.附属丝刚直,基部膨大,顶端尖锐……………………………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附属丝基部不膨大……………………………………………………………………6 6.附属丝粗,刚直,顶端二叉状重复分枝,分枝末端卷曲………叉丝壳属(Microphaera) 附属丝不分枝,顶端卷曲…………………………………………钩丝壳属(Uncinula) 2.球壳菌目 (1)长嗦壳属(ceratocystis) 观察甘薯黑斑病菌培养物,挑取病菌灰白色物中间深褐色或黑色 毛刺状小点,观察病菌的子囊壳。子囊壳深色、球形,有长颈,开口处有须状物,称口须。轻压盖玻片 将子囊壳压破,成熟的子囊孢子头盔状,子囊壁早期胶化消解。 (2)赤霉属(Gibberella) 取培养在麦粒上的玉蜀泰赤霉菌子囊壳,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 察。子囊壳蓝色或紫色,散生或聚生。子囊孢子多个细胞,梭形。 (3)黑腐皮壳属(Valsa) 取苹果树腐烂病菌切片镜检,子囊壳埋生在子座内,有长颈伸出子座。 子囊孢子单细胞,香蕉形
(4)顶囊壳属(Gaeumannomyces)观察小麦全蚀病害标本,注意病株基部根系生长不良,茎基 部叶鞘枯腐,叶鞘内有黑色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壳。取含有子囊壳叶鞘做切片,置显微镜下观 察子囊壳形态,子囊壳顶端有短喙,子囊孢子细线状,多细胞。 (5)麦角菌属(Claviceps)取黑麦麦角菌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头状子座内壁周围有瓶状子囊 壳,子囊壳开口向外。子囊壳内有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细长,子囊孢子线形。 (四)腔菌纲 1.多腔菌属(yriangium)取竹多腔菌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很发达的子囊座组织。子 囊球形,单生,子囊孢子有纵横隔膜,砖格状。 2.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取葱叶枯病菌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单腔多子囊,子囊圆柱 形至棍棒形,有双层壁。子囊初期束生,后平行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双胞。 3.格抱腔菌属(Pleospora)取首宿轮纹病病菌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子囊孢子长圆形或卵圆 形,砖格状(多细胞,有纵横分隔)。 (五)盘菌纲 核盘菌属(Sclerotinia)取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子囊盘具长柄,子囊孢 子椭圆形或纺锤形。观察油莱菌核病症状及菌核萌发标本。菌核球形至豆瓣形,鼠粪状,一般生子 囊盘4~5个。菌核上形成的子是盘具长柄。 五、实验作业与思考题 1.子囊菌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绘外囊菌属和散囊菌属的形态图。 3.白粉属和单丝壳属、叉丝壳属和叉丝单囊壳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绘白粉属、叉丝单囊壳属、球针壳属、钩丝壳属的形态图。 5.绘赤霉属、多腔菌属、核盘菌属形态图。 6.子囊菌有性繁殖体的病征类型和特点是什么? 六、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六担子菌亚真菌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担子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作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其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 孢子。担子菌亚门的分纲依据是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发育类型可分为三个纲:冬孢菌纲、层 菌纲、腹菌纲。与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是冬孢菌纲。根据担子的来源及特征,担孢子的数目及位 置,冬孢菌纲分为锈菌目和黑粉菌目。锈菌的分类主要依据冬孢子的形态、排列和萌发的方式。 而黑粉菌主要依据冬孢子的萌发方式、孢子的分隔、排列及其大小、形状及是否有不孕细胞等进 行分类。 一、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主要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锈菌目和黑粉菌目中与植物 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技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灭菌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浮载 剂(蒸馏水或乳酚油)、吸水纸、解剖刀、挑针、镊子、纱布、蒸馆水滴瓶、刀片、擦镜纸、酒精 灯、无菌水、PDA培养基等。 三、实验材料 1.锈菌目 (1)菜豆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4)顶囊壳属(Gaeumannomyces) 观察小麦全蚀病害标本,注意病株基部根系生长不良,茎基 部叶鞘枯腐,叶鞘内有黑色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壳。取含有子囊壳叶鞘做切片,置显微镜下观 察子囊壳形态,子囊壳顶端有短喙,子囊孢子细线状,多细胞。 (5)麦角菌属(Claviceps) 取黑麦麦角菌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头状子座内壁周围有瓶状子囊 壳,子囊壳开口向外。子囊壳内有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细长,子囊孢子线形。 (四)腔菌纲 1.多腔菌属(Myriangium) 取竹多腔菌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很发达的子囊座组织。子 囊球形,单生,子囊孢子有纵横隔膜,砖格状。 2.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 取葱叶枯病菌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单腔多子囊,子囊圆柱 形至棍棒形,有双层壁。子囊初期束生,后平行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双胞。 3.格抱腔菌属(Pleospora) 取首宿轮纹病病菌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子囊孢子长圆形或卵圆 形,砖格状(多细胞,有纵横分隔)。 (五)盘菌纲 核盘菌属(Sclerotinia) 取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子囊盘具长柄,子囊孢 子椭圆形或纺锤形。观察油莱菌核病症状及菌核萌发标本。菌核球形至豆瓣形,鼠粪状,一般生子 囊盘 4~5 个。菌核上形成的子是盘具长柄。 五、实验作业与思考题 1.子囊菌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绘外囊菌属和散囊菌属的形态图。 3.白粉属和单丝壳属、叉丝壳属和叉丝单囊壳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绘白粉属、叉丝单囊壳属、球针壳属、钩丝壳属的形态图。 5.绘赤霉属、多腔菌属、核盘菌属形态图。 6.子囊菌有性繁殖体的病征类型和特点是什么? 六、实验学时:4 学时。 实验六 担子菌亚真菌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担子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作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其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 孢子。担子菌亚门的分纲依据是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发育类型可分为三个纲:冬孢菌纲、层 菌纲、腹菌纲。与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是冬孢菌纲。根据担子的来源及特征,担孢子的数目及位 置,冬孢菌纲分为锈菌目和黑粉菌目。锈菌的分类主要依据冬孢子的形态、排列和萌发的方式。 而黑粉菌主要依据冬孢子的萌发方式、孢子的分隔、排列及其大小、形状及是否有不孕细胞等进 行分类。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主要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锈菌目和黑粉菌目中与植物 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幻灯机、技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灭菌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浮载 剂(蒸馏水或乳酚油)、吸水纸、解剖刀、挑针、镊子、纱布、蒸馆水滴瓶、刀片、擦镜纸、酒精 灯、无菌水、PDA 培养基等。 三、实验材料 1.锈菌目 (1) 菜豆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