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3 第六篇善的范型 七篇洞喻 论快乐与幸福………………… … 188 选自《菲利布斯》和缟高尔吉亚》 Ⅱ.斯多噶派的芝诺(公元前356-264)… 自《名哲言行录》 Ⅲ.埃皮克提特(60-140)… 239 选自《道德论集》 卷第一章论我们力所能及和力所不能及的事物 240 第二十六章什么是生活的规律… 卷第八章善的本质 第十一章哲学的开始 358 三卷第三章贤者所最关心的事…… …251 安顿尼诺(121180)… 选自《沉思录》 第二卷人类生活的调整 第十卷合乎本性的生活 V.柏罗丁(205-270) 274 选自《九章集》 论德性 275 十五、论善或 282 第四动摇于两条路线间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292 选自《尼可马克伦理学》 善或目的 道德的德性 意志…… 理智的德性 第五早期基督教 ……334 选自《旧约》
第 六 篇 善 的 范 型 … … … … … … … … … … … … … … … … … … … 1 6 9 第 七 篇 洞 喻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9 论 快 乐 与 幸 福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8 选 自 《 菲 利 布 斯 》 和 《 高 尔 吉 亚 》 Ⅱ . 斯 多 噶 派 的 芝 诺 ( 公 元 前 3 5 6 — 2 6 4 ) … … … … … … … … 2 2 1 选 自 《 名 哲 言 行 录 》 Ⅲ . 埃 皮 克 提 特 ( 6 0 — 1 4 0 ) … … … … … … … … … … … … … … 2 3 9 选 自 《 道 德 论 集 》 第 一 卷 第 一 章 论 我 们 力 所 能 及 和 力 所 不 能 及 的 事 物 … … … … … 2 4 0 第 二 十 六 章 什 么 是 生 活 的 规 律 … … … … … … … … … … 2 4 3 第 二 卷 第 八 章 善 的 本 质 … … … … … … … … … … … … … … … 2 4 5 第 十 一 章 哲 学 的 开 始 … … … … … … … … … … … … … 2 4 8 第 三 卷 第 三 章 贤 者 所 最 关 心 的 事 … … … … … … … … … … … … 2 5 1 Ⅳ . 安 顿 尼 诺 ( 1 2 1 — 1 8 0 ) … … … … … … … … … … … … … … 2 5 3 选 自 《 沉 思 录 》 第 二 卷 人 类 生 活 的 调 整 … … … … … … … … … … … … … … … … 2 5 4 第 十 卷 合 乎 本 性 的 生 活 … … … … … … … … … … … … … … … … 2 6 1 Ⅴ . 柏 罗 丁 ( 2 0 5 — 2 7 0 ) … … … … … … … … … … … … … … … 2 7 4 选 自 《 九 章 集 》 一 、 论 德 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5 十 五 、 论 善 或 一 … … … … … … … … … … … … … … … … … … … 2 8 2 第 四 动 摇 于 两 条 路 线 间 的 亚 里 士 多 德 ( 公 元 前 3 8 4 — 3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2 选 自 《 尼 可 马 克 伦 理 学 》 第 一 篇 善 或 目 的 … … … … … … … … … … … … … … … … … … 2 9 2 第 二 篇 道 德 的 德 性 … … … … … … … … … … … … … … … … … … 3 0 3 第 三 篇 意 志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7 第 六 篇 理 智 的 德 性 … … … … … … … … … … … … … … … … … … 3 2 3 第 五 早 期 基 督 教 …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选 自 《 旧 约 》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3
4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一、狂怒的耶和华……………………………………………… 静穆的耶和华…………………… 338 选自《新约》 “穷人”中的耶稣 “善人”中的耶稣 论“道”的耶稣及其门徒 四、保罗所传的耶稣 五、其他 第二部分封建主义时期—一萌芽期与极盛期 第一圣·奥古斯丁(354-430) …365 选自《天国》 第十一卷第五章万有无不善论… …365 第六章罪的起源 …366 第七章恶是一种否定 …368 第十四卷第六章人类意志的品性………………… 369 第十九卷第四章至善和极恶的基督教义 第二彼得·阿柏拉德(1079-1142) …378 选自《伦理学》 第一章对德性有影响的心灵缺点…… 第二章罪恶和倾向恶的恶习……… 第三章恶习和罪恶的定义 第十章善无多少之分 第十一章善的意向使行动为善 第十二章什么原因使意向可以称为善呢? 第三托马斯·阿奎那(1225或1227-1274)…… 选自《神学大全》 十五论 十七论各种理智的德性 386
一 、 狂 怒 的 耶 和 华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二 、 静 穆 的 耶 和 华 … … … … … … … … … … … … … … … … … … 3 3 8 选 自 《 新 约 》 一 、 “ 穷 人 ” 中 的 耶 稣 … … … … … … … … … … … … … … … … … 3 4 3 二 、 “ 善 人 ” 中 的 耶 稣 … … … … … … … … … … … … … … … … … 3 4 8 三 、 论 “ 道 ” 的 耶 稣 及 其 门 徒 … … … … … … … … … … … … … … 3 5 4 四 、 保 罗 所 传 的 耶 稣 … … … … … … … … … … … … … … … … … … 3 5 7 五 、 其 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1 第 二 部 分 封 建 主 义 时 期 — — 萌 芽 期 与 极 盛 期 第 一 圣 · 奥 古 斯 丁 ( 3 5 4 — 4 3 0 ) … … … … … … … … … … … … 3 6 5 选 自 《 天 国 》 第 十 一 卷 第 五 章 万 有 无 不 善 论 … … … … … … … … … … … … 3 6 5 第 六 章 罪 的 起 源 … … … … … … … … … … … … … … 3 6 6 第 七 章 恶 是 一 种 否 定 … … … … … … … … … … … … 3 6 8 第 十 四 卷 第 六 章 人 类 意 志 的 品 性 … … … … … … … … … … … … 3 6 9 第 十 九 卷 第 四 章 至 善 和 极 恶 的 基 督 教 义 … … … … … … … … … 3 7 0 第 二 彼 得 · 阿 柏 拉 德 ( 1 0 7 9 — 1 1 4 2 ) … … … … … … … … … … 3 7 8 选 自 《 伦 理 学 》 序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8 第 一 章 对 德 性 有 影 响 的 心 灵 缺 点 … … … … … … … … … … … … 3 7 8 第 二 章 罪 恶 和 倾 向 恶 的 恶 习 … … … … … … … … … … … … … … 3 7 9 第 三 章 恶 习 和 罪 恶 的 定 义 … … … … … … … … … … … … … … … 3 8 0 第 十 章 善 无 多 少 之 分 … … … … … … … … … … … … … … … … … 3 8 2 第 十 一 章 善 的 意 向 使 行 动 为 善 … … … … … … … … … … … … … 3 8 3 第 十 二 章 什 么 原 因 使 意 向 可 以 称 为 善 呢 ? … … … … … … … … … 3 8 3 第 三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 1 2 2 5 或 1 2 2 7 — 1 2 7 4 ) … … … … … … … 3 8 5 选 自 《 神 学 大 全 》 论 题 五 十 五 论 德 性 之 本 质 … … … … … … … … … … … … … … … 3 8 5 论 题 五 十 七 论 各 种 理 智 的 德 性 … … … … … … … … … … … … … 3 8 6 4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5 论题五十八论实践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 论题六十一论基本德性(主德) 论题六十二论神学的德性………… 论题六十三论德性的原因… 第四一三八一年英国农民革命领袖波尔的演说辞… 403 选自伏莱沙特《年史》 第三部分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 406 Ⅰ.爱拉斯谟(1466-1536)……… 406 选自《愚神颂》(1509) Ⅱ.拉伯雷(1515-1572)… 418 选自《高康大》 Ⅲ.蒙田(15331592) 选自《论文集》 一、善恶的评价,大部分依赖我们的意见………… 424 论良心的自由……… Ⅳ.布鲁诺(15481600 …444 选自《英雄的热情》(1585) …457 V.马丁·路德(1483-1546) 457 一、《论基督教徒的自由》(1520)… 二、《桌边谈话》(摘录) 1.关于原罪 502 2.关于自由意志… Ⅵ.卡尔文(15091564 508 选自《基督教的制度》(1536-1559) 第二卷第一章第八至十节论原罪 508 第二章第一至八节论自由意志 514 第三
论 题 五 十 八 论 实 践 德 性 和 理 智 德 性 的 区 别 … … … … … … … … … 3 9 0 论 题 六 十 一 论 基 本 德 性 ( 主 德 ) … … … … … … … … … … … … 3 9 5 论 题 六 十 二 论 神 学 的 德 性 … … … … … … … … … … … … … … … 3 9 7 论 题 六 十 三 论 德 性 的 原 因 … … … … … … … … … … … … … … … 4 0 0 第 四 一 三 八 一 年 英 国 农 民 革 命 领 袖 波 尔 的 演 说 辞 … … … … … 4 0 3 选 自 伏 莱 沙 特 《 编 年 史 》 第 三 部 分 资 本 主 义 关 系 形 成 时 期 第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6 Ⅰ . 爱 拉 斯 谟 ( 1 4 6 6 — 1 5 3 6 ) … … … … … … … … … … … … … 4 0 6 选 自 《 愚 神 颂 》 ( 1 5 0 9 ) Ⅱ . 拉 伯 雷 ( 1 5 1 5 — 1 5 7 2 ) … … … … … … … … … … … … … … 4 1 8 选 自 《 高 康 大 》 Ⅲ . 蒙 田 ( 1 5 3 3 — 1 5 9 2 ) … … … … … … … … … … … … … … … 4 2 4 选 自 《 论 文 集 》 一 、 善 恶 的 评 价 , 大 部 分 依 赖 我 们 的 意 见 … … … … … … … … … … 4 2 4 二 、 论 良 心 的 自 由 … … … … … … … … … … … … … … … … … … 4 3 9 Ⅳ . 布 鲁 诺 ( 1 5 4 8 — 1 6 0 0 ) … … … … … … … … … … … … … … 4 4 4 选 自 《 英 雄 的 热 情 》 ( 1 5 8 5 ) 第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7 Ⅴ . 马 丁 · 路 德 ( 1 4 8 3 — 1 5 4 6 ) … … … … … … … … … … … … 4 5 7 一 、 《 论 基 督 教 徒 的 自 由 》 ( 1 5 2 0 ) … … … … … … … … … … … … 4 5 8 二 、 《 桌 边 谈 话 》 ( 摘 录 ) … … … … … … … … … … … … … … … … 5 0 2 1 . 关 于 原 罪 … … … … … … … … … … … … … … … … … … … … 5 0 2 2 . 关 于 自 由 意 志 … … … … … … … … … … … … … … … … … … … 5 0 4 Ⅵ . 卡 尔 文 ( 1 5 0 9 — 1 5 6 4 ) … … … … … … … … … … … … … … 5 0 8 选 自 《 基 督 教 的 制 度 》 ( 1 5 3 6 — 1 5 5 9 ) 第 二 卷 第 一 章 第 八 至 十 节 论 原 罪 … … … … … … … … … … … 5 0 8 第 二 章 第 一 至 八 节 论 自 由 意 志 … … … … … … … … … 5 1 4 第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7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5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Ⅶ.托马斯·莫尔(1478-1535)………527 选自《乌托邦》(1516) Ⅷ.闵采尔(14901525)… 14 选自《向诸侯说教》(全文)(1524 第四部分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第一培根与格老秀斯…… ………………574 Ⅰ.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574 选自矿广学论》(1605)和《论文集》(1597) Ⅱ.格老秀斯(1583-1645)… …605 自《战争与和平的权利》(1625) 第一编第一章何谓权利 …606 第二笛卡儿(1596-1650)… 615 先自《方法论》(1637) 第三章几个道德规则 615 第六章论身心关系与幸福………… 620 选自《心灵的感情》(1649) 第一部泛论各种感情,并间或论到人的整个本性 第二部论感情的数目和次序,并说明六种原始感情 第三部论各种特殊的感情 629 第三斯宾诺莎(1632-1677)…………………… 632 选自《伦理学》(1677 第一部分论神 第二部分论心灵 第三部分论情感 第四部分论人的奴役 650 第五部分论人的自由… 675 第四霍布士(15881679)…………………………684 选自《利维坦》(1650)
Ⅶ . 托 马 斯 · 莫 尔 ( 1 4 7 8 — 1 5 3 5 ) … … … … … … … … … … … 5 2 7 选 自 《 乌 托 邦 》 ( 1 5 1 6 ) Ⅷ . 闵 采 尔 ( 1 4 9 0 — 1 5 2 5 ) … … … … … … … … … … … … … … 5 4 4 选 自 《 向 诸 侯 说 教 》 ( 全 文 ) ( 1 5 2 4 ) 第 四 部 分 西 欧 各 国 早 期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时 期 第 一 培 根 与 格 老 秀 斯 … … … … … … … … … … … … … … … … … 5 7 4 Ⅰ . 弗 兰 西 斯 · 培 根 ( 1 5 6 1 — 1 6 2 6 ) … … … … … … … … … … 5 7 4 选 自 《 广 学 论 》 ( 1 6 0 5 ) 和 《 论 文 集 》 ( 1 5 9 7 ) Ⅱ . 格 老 秀 斯 ( 1 5 8 3 — 1 6 4 5 ) … … … … … … … … … … … … … 6 0 5 选 自 《 战 争 与 和 平 的 权 利 》 ( 1 6 2 5 ) 第 一 编 第 一 章 何 谓 权 利 … … … … … … … … … … … … … … … 6 0 6 第 二 笛 卡 儿 ( 1 5 9 6 — 1 6 5 0 ) … … … … … … … … … … … … … … 6 1 5 选 自 《 方 法 论 》 ( 1 6 3 7 ) 第 三 章 几 个 道 德 规 则 … … … … … … … … … … … … … … … … … 6 1 5 第 六 章 论 身 心 关 系 与 幸 福 … … … … … … … … … … … … … … … 6 2 0 选 自 《 心 灵 的 感 情 》 ( 1 6 4 9 ) 第 一 部 泛 论 各 种 感 情 , 并 间 或 论 到 人 的 整 个 本 性 … … … … … … … 6 2 1 第 二 部 论 感 情 的 数 目 和 次 序 , 并 说 明 六 种 原 始 感 情 … … … … … … 6 2 7 第 三 部 论 各 种 特 殊 的 感 情 … … … … … … … … … … … … … … … 6 2 9 第 三 斯 宾 诺 莎 ( 1 6 3 2 — 1 6 7 7 ) … … … … … … … … … … … … … 6 3 2 选 自 《 伦 理 学 》 ( 1 6 7 7 ) 第 一 部 分 论 神 … … … … … … … … … … … … … … … … … … … 6 3 3 第 二 部 分 论 心 灵 … … … … … … … … … … … … … … … … … … … 6 4 2 第 三 部 分 论 情 感 … … … … … … … … … … … … … … … … … … … 6 4 5 第 四 部 分 论 人 的 奴 役 … … … … … … … … … … … … … … … … … 6 5 0 第 五 部 分 论 人 的 自 由 … … … … … … … … … … … … … … … … … 6 7 5 第 四 霍 布 士 ( 1 5 8 8 — 1 6 7 9 ) … … … … … … … … … … … … … … 6 8 4 选 自 《 利 维 坦 》 ( 1 6 5 0 ) 第 一 篇 论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6 8 5 6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7 第六章论自主的运动,即普通所谓情感… 第十三章论人类的自然状态 第十四章论第一与第二自然法……… 第十五章论其他自然法·… 第五霍布士伦理学的反对者…… …705 Ⅰ.柯德华斯(16171688)… …705 选自《论永恒不变的道德》 第一篇第二章善恶的永恒性……… 第三章善恶的不变性 Ⅱ.亨利·莫尔(1614-1687)… 717 选自《伦理学提要》(1667 第一章何谓伦理学… 718 第二章论伦理学之分部、并论幸福… 718 第三章论一般品德及公理的理性 719 第四章某些理则或理智的原则:几乎所有的道德学说 皆可分解成为这些原则 Ⅲ.昆布兰(1631-1718 725 选自昆布兰著《论自然规律》(1672) 第一章论事物的本性 725 第六洛克(1632-1704 736 选自《人类理解力论》(1690 第一卷第三章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 737 第二卷第二十章快乐和痛苦底各种样态………………… 752 第二十一章能力与意志…………… 755 第二十八章论道德的关系 第四卷第三章道德学可以解证 …776 第四章道德知识和数学一样准确 第七曼德威尔(1670-1733) 选自《蜜蜂寓言集》(1705-1723 《道德起源论》………………
第 六 章 论 自 主 的 运 动 , 即 普 通 所 谓 情 感 … … … … … … … … … … … 6 8 5 第 十 三 章 论 人 类 的 自 然 状 态 … … … … … … … … … … … … … … … 6 8 9 第 十 四 章 论 第 一 与 第 二 自 然 法 … … … … … … … … … … … … … … 6 9 5 第 十 五 章 论 其 他 自 然 法 … … … … … … … … … … … … … … … … 6 9 7 第 五 霍 布 士 伦 理 学 的 反 对 者 … … … … … … … … … … … … … … 7 0 5 Ⅰ . 柯 德 华 斯 ( 1 6 1 7 — 1 6 8 8 ) … … … … … … … … … … … … … … … 7 0 5 选 自 《 论 永 恒 不 变 的 道 德 》 第 一 篇 第 二 章 善 恶 的 永 恒 性 … … … … … … … … … … … … … … 7 0 5 第 三 章 善 恶 的 不 变 性 … … … … … … … … … … … … 7 1 2 Ⅱ . 亨 利 · 莫 尔 ( 1 6 1 4 — 1 6 8 7 ) … … … … … … … … … … … … 7 1 7 选 自 《 伦 理 学 提 要 》 ( 1 6 6 7 ) 第 一 章 何 谓 伦 理 学 … … … … … … … … … … … … … … … … … … 7 1 8 第 二 章 论 伦 理 学 之 分 部 、 并 论 幸 福 … … … … … … … … … … … … 7 1 8 第 三 章 论 一 般 品 德 及 公 理 的 理 性 … … … … … … … … … … … … … 7 1 9 第 四 章 某 些 理 则 或 理 智 的 原 则 ; 几 乎 所 有 的 道 德 学 说 皆 可 分 解 成 为 这 些 原 则 … … … … … … … … … … … … … … 7 2 0 Ⅲ . 昆 布 兰 ( 1 6 3 1 — 1 7 1 8 ) … … … … … … … … … … … … … … 7 2 5 选 自 昆 布 兰 著 《 论 自 然 规 律 》 ( 1 6 7 2 ) 第 一 章 论 事 物 的 本 性 … … … … … … … … … … … … … … … … … 7 2 5 第 六 洛 克 ( 1 6 3 2 — 1 7 0 4 ) … … … … … … … … … … … … … … … 7 3 6 选 自 《 人 类 理 解 力 论 》 ( 1 6 9 0 ) 第 一 卷 第 三 章 没 有 天 赋 的 实 践 原 则 … … … … … … … … … … … 7 3 7 第 二 卷 第 二 十 章 快 乐 和 痛 苦 底 各 种 样 态 … … … … … … … … … 7 5 2 第 二 十 一 章 能 力 与 意 志 … … … … … … … … … … … … … 7 5 5 第 二 十 八 章 论 道 德 的 关 系 … … … … … … … … … … … … 7 7 0 第 四 卷 第 三 章 道 德 学 可 以 解 证 … … … … … … … … … … … … … 7 7 6 第 四 章 道 德 知 识 和 数 学 一 样 准 确 … … … … … … … … … 7 8 0 第 七 曼 德 威 尔 ( 1 6 7 0 — 1 7 3 3 ) … … … … … … … … … … … … … 7 8 4 选 自 《 蜜 蜂 寓 言 集 》 ( 1 7 0 5 — 1 7 2 3 ) 《 道 德 起 源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7 8 5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