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中学09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五次半月考 三、(9分,每小题3分) 语文试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胡子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 命题人:王朱明 08、11、2 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绰)在西 名句默写(10分) 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绰)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 隔叶黄鹂空好音 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 (3)、汩余若将不及兮, 《离骚》 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 秋水共长天一色 《腾王阁序》 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 (5)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 (6)、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 (7)、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引》 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 (9)、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 (10)、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 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文化名著阅读。(9分)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 (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柔,友便佞,损矣。” A.舟大者任重 任:承载 (二)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上令朝臣厘改旧法 厘:逐步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C.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 值:遇到 (三)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 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 舛:错乱 颜色而言谓之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①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②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3分) B.①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 谓朝臣曰 ①上为之改容 ②共为朋党 (2)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分) ①为征税之法 ②上悉从之 译文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孔子认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 A.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当 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力主采取较轻的赋税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以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
1 龙文中学 09 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五次半月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命题人:王朱明 08、11、2 一、名句默写(10 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过秦论》 (2)、 ,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汩余若将不及兮, 。 《离骚》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腾王阁序》 (5)、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画图省识春风面, 。 《咏怀古迹》 (7)、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凭箜篌引》 (8)、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9)、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10)、春风又绿江南岸, 。 《泊船瓜洲》 二、文化名著阅读。(9 分) (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 柔,友便佞,损矣。” (二)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三)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 颜色而言谓之瞽。”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3 分) 译文: (2)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 分) 译文: 3、孔子认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 分)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胡子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 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 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绰)在西 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绰)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 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 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 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 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 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 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 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 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 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 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大者任重 任:承载 B.上令朝臣厘改旧法 厘:逐步 C.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 值:遇到 D.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 舛:错乱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②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 B.①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 ②因谓朝臣曰 C.①上为之改容 ②共为朋党 D.①为征税之法 ②上悉从之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当 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力主采取较轻的赋税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以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 班级: 姓名: 座号: 考号:
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 C.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了错,但并没有为了 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5)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 D.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占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 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四、古诗词鉴赏(共9分)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以为了 柳宗元 η)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8)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吸引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3分) 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 答 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 (2)作者写“泉 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悬: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 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 (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3分) 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 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10题。(18分)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 绝唱 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 严阵 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 (1)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 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高尚的凄美。 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 0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 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 (2)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D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 (3)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02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4)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0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
2 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了错,但并没有 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D.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占 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四、古诗词鉴赏(共 9 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 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8-10 题。(18 分) 绝 唱 严阵 ⑴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 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 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 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⑵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 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⑶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 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 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 为了。 ⑸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 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 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⑹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 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 以为了。 ⑺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⑻那是一个 10 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 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 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吸引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 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 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 悬;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 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 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 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 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⑼“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 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 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 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高尚的凄美。 ⑽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 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 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⑾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 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⑿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⒀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
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 (选自《人民日报》) 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8.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3分)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 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 9.从第8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9分) 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 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 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 0.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6分) 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1-14题.(15分) 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 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在进行 苏东坡与黄州 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卅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 余秋雨 壮丽对话。 (选自《苏东坡突围》) 去年夏天我刚去过黄州,印象还很深刻。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11文中加点的伟大和小”分别指什么74分) 来劝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 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 路那么远,何苦呢? 为什么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4分) 不管赤壁之战是否是在黄州打的,我还是想去看看,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 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 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13.僻远的黄州给苏轼以巨大的惊喜和震动,苏轼把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 于是我还是去了。 给黄州,黄州成为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的“原因”和“心态”分别是什么?(4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分) 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 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 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14.对这篇散文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 A.作者认为,黄州是不是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对我们怀念苏轼,领略苏轼作品的 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艺术魅力,并无多大关系 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B.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在黄州打的,但作者更倾向于一些中青年历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以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史学家的看法,认为赤壁之战是在黄州打的 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 C.作者认为雄伟壮丽的景色,必然会引发人们的游观和冥想,因此苏轼才会错把
3 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选自《人民日报》) 8.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第 8 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9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1—14 题。(15 分) 苏东坡与黄州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刚去过黄州,印象还很深刻。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 来劝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 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 路那么远,何苦呢? 不管赤壁之战是否是在黄州打的,我还是想去看看,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 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 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于是我还是去了。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 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 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 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 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 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 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以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 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 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 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 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 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 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 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 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 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 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在进行 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卅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 壮丽对话。 (选自《苏东坡突围》) 11.文中加点的“伟大和渺小”分别指什么?(4 分) “伟大”指: 。 “渺小”指: 。 12.为什么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4 分) 13.僻远的黄州给苏轼以巨大的惊喜和震动,苏轼把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 给黄州,黄州成为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的“原因”和“心态”分别是什么?(4 分) 14.对这篇散文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认为,黄州是不是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对我们怀念苏轼,领略苏轼作品的 艺术魅力,并无多大关系。 B.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在黄州打的,但作者更倾向于一些中青年历 史学家的看法,认为赤壁之战是在黄州打的。 C.作者认为雄伟壮丽的景色,必然会引发人们的游观和冥想,因此苏轼才会错把
黄州当作赤壁之战的主战场 D.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苏轼,黄州就不会出名:相反的,如果没有黄州,苏轼也就 不会出名 六、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划线句构成排比句。(6分) 月12日的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 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我们知道,一个总現能在两小时就飞赴灾区的国家, 永远不会被打垮 16.下面这段话在词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①当前保险市场失信行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②一是销售存在欺诈、诱导甚至误导 等行为:③二是售后服务跟得上、理赔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④三是同业间相互 贬低、恶意挖人,竟争不择手段:⑤四是弄虚作假,包括假保单、假案情、假理赔等 严重扰乱和破坏了市场 序号 病因 修改 七、作文(70分)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美丽的海岛,可周围暗 礁遍布,岛上住着长着鹰的翅膀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 它们的歌声非常优美动听。每看到有船只经过,它们就在岛上放声歌唱。而那些船只 往往经受不住歌声的诱惑,前往小岛,结局只能是触礁船毁人亡,成为妖怪们的猎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枃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 黄州当作赤壁之战的主战场的。 D.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苏轼,黄州就不会出名;相反的,如果没有黄州,苏轼也就 不会出名。 六、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1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划线句构成排比句。(6 分) 5 月 12 日的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 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我们知道,一个总理能在两小时就飞赴灾区的国家, , , ,永远不会被打垮。 16.下面这段话在词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 分) ①当前保险市场失信行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②一是销售存在欺诈、诱导甚至误导 等行为;③二是售后服务跟得上、理赔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④三是同业间相互 贬低、恶意挖人,竞争不择手段;⑤四是弄虚作假,包括假保单、假案情、假理赔等, 严重扰乱和破坏了市场。 序号 病因 修改 七、作文(70 分)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美丽的海岛,可周围暗 礁遍布,岛上住着长着鹰的翅膀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 它们的歌声非常优美动听。每看到有船只经过,它们就在岛上放声歌唱。而那些船只 往往经受不住歌声的诱惑,前往小岛,结局只能是触礁船毁人亡,成为妖怪们的猎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龙文中学09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五次半月考 8.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3分) 语文试卷答题卡 9.从第8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9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王朱明 08、11、2 句默写(10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0.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6分) 隔叶黄鹂空好音。 (3)、汩余若将不及兮, 《离骚》 秋水共长天一色 《腾王阁序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1-14题。(15分) 铁马冰河入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文中加点的“伟大和渺小”分别指什么?(4分 (6)、画图省识春风面, “伟大”指 (7)、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引》 “渺小”指: ,不尽长江滚滚来 12.为什么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4分) (9)、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泊船瓜洲》 二、文化名著阅读。(9分) 3.僻远的黄州给苏轼以巨大的惊喜和震动,苏轼把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给黄州,黄州成为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的“原因”和“心态”分别是什么?(4 (1)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3分) (2)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分) 3、孔子认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0分)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 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 三、(9分,每小邋3分) 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我们知道,一个总理能在两小时就飞赴灾区的因家, 古诗词鉴赏(共9分) 7、(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3分) 不会被打垮 16.(4分) 序号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3分) 五、文学类文本圆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10题。(18分)
5 龙文中学 09 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五次半月考 语 文 试 卷 答 题 卡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命题人:王朱明 08、11、2 一、名句默写(10 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过秦论》 (2)、 ,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汩余若将不及兮, 。 《离骚》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腾王阁序》 (5)、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画图省识春风面, 。 《咏怀古迹》 (7)、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凭箜篌引》 (8)、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9)、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10)、春风又绿江南岸, 。 《泊船瓜洲》 二、文化名著阅读。(9 分)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3 分) 译文: (2)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 分) 译文: 3、孔子认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 分)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4、( ) 5、( ) 6、( ) 四、古诗词鉴赏(共 9 分) 7、(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3 分) 答: 。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 分) 答: 。 (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3 分) 答: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33 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8-10 题。(18 分) 8.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第 8 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9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1—14 题。(15 分) 11.文中加点的“伟大和渺小”分别指什么?(4 分) “伟大”指: 。 “渺小”指: 。 12.为什么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4 分) 13.僻远的黄州给苏轼以巨大的惊喜和震动,苏轼把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 给黄州,黄州成为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的“原因”和“心态”分别是什么?(4 分) 14. ( ) (3 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1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划线句构成排比句。(6 分) 5 月 12 日的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 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我们知道,一个总理能在两小时就飞赴灾区的国家, , , ,永远 不会被打垮。 16.(4 分) 序号 病因 修改 班级: 姓名: 座号: 考号: : __________ 密 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