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1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由呼吸道侵入,引起呼吸道局部或其他器官病 变的病毒。具有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起病急等特点。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麻疹病毒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 第四节 风疹病毒 第五节 冠状病毒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1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由呼吸道侵入,引起呼吸道局部或其他器官病 变的病毒。具有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起病急等特点。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麻疹病毒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 第四节 风疹病毒 第五节 冠状病毒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2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核蛋白(NP) 核心 单股负链RNA 包膜内层 (基质(M)蛋白) 包膜外层 (脂质双层) 神经氨酸酶 (NA) 血凝素 (HA) RNA多聚酶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2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核蛋白(NP) 核心 单股负链RNA 包膜内层 (基质(M)蛋白) 包膜外层 (脂质双层) 神经氨酸酶 (NA) 血凝素 (HA) RNA多聚酶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3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分型与变异 核蛋白(NP)与M蛋白较稳定,具型特异性,据此可将流感病 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又根据HA及NA最易发生抗原性变异,据此又可分为若干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与流行年代 亚型名称 亚甲型 亚洲甲型 香港甲型 香港甲型 与新甲型 抗原结构 Hsw1N1 H1N1 H2N2 H3N2 H1N1 H3N2 流行年代 1918 1947 1957 1968 1977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3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分型与变异 核蛋白(NP)与M蛋白较稳定,具型特异性,据此可将流感病 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又根据HA及NA最易发生抗原性变异,据此又可分为若干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与流行年代 亚型名称 亚甲型 亚洲甲型 香港甲型 香港甲型 与新甲型 抗原结构 Hsw1N1 H1N1 H2N2 H3N2 H1N1 H3N2 流行年代 1918 1947 1957 1968 1977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分型与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是一个连续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基因自发突变所引起的变异,其幅度小,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小于 1%,属量变,仅引起中小型流行——称抗原漂移。 因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其幅度大,HA氨基酸的变异率为20%-50%,属 质变,因人群对新亚型缺乏免疫力而多发生大流行——称抗原转换。 (三)培养特性:可用鸡胚羊膜腔、尿囊腔和犬肾细胞或猴肾培养。 (四)抵抗力: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56℃30min即被灭活;在0-4℃能存活数周。对干燥、 紫外线、甲醛、乙醚、乳酸敏感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二)分型与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是一个连续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基因自发突变所引起的变异,其幅度小,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小于 1%,属量变,仅引起中小型流行——称抗原漂移。 因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其幅度大,HA氨基酸的变异率为20%-50%,属 质变,因人群对新亚型缺乏免疫力而多发生大流行——称抗原转换。 (三)培养特性:可用鸡胚羊膜腔、尿囊腔和犬肾细胞或猴肾培养。 (四)抵抗力: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56℃30min即被灭活;在0-4℃能存活数周。对干燥、 紫外线、甲醛、乙醚、乳酸敏感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5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流感病毒 经飞沫传播 侵犯呼吸道 上皮细胞 引起细胞纤毛 丧失,空胞变 性、脱落,充 血水肿;毒素 样物质入血。 流行性感冒 临床表现有:发热、头 痛、畏寒、肌痛、乏力、 鼻塞、流涕等症。 对同型病毒有牢固 免疫力
2024/11/1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5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流感病毒 经飞沫传播 侵犯呼吸道 上皮细胞 引起细胞纤毛 丧失,空胞变 性、脱落,充 血水肿;毒素 样物质入血。 流行性感冒 临床表现有:发热、头 痛、畏寒、肌痛、乏力、 鼻塞、流涕等症。 对同型病毒有牢固 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