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下限 耐受上限 不能生理 生理不能 耐受带↓紧张带 最适范围 紧张带耐受带 种 没有生物 生物不多 生物不多 没有生物 群 低← 梯 度 高 图3.1耐受性定律与生物分布和种群水平的关系
狭温喜冷性 广温性 狭温喜热性 最适度 最适度 最适度 最低度 最高度 最低度 最高度 图3.2广温性和狭温性生物的生态幅比较
对耐受性定律的一些补充原理可概括如下: (1)生物可能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 个因子又很窄。 (2)当某种生物对某一特定生态因子不是处在最适度状态 时,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可能随之下降。图示 (3)在自然界中常可看到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生态 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 (4)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限度在其生活史中往往不是恒 定的,而是随年龄(或发育阶段)以及其他条件而改变
对耐受性定律的一些补充原理可概括如下: (1)生物可能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 个因子又很窄。 (2)当某种生物对某一特定生态因子不是处在最适度状态 时,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可能随之下降。图示 (3)在自然界中常可看到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生态 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 (4)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限度在其生活史中往往不是恒 定的,而是随年龄(或发育阶段)以及其他条件而改变
图3-3
图3-3
驯化(acclimation):长期生活于生存范围的一 侧,其生态 幅就可能偏移。 休眠(dormancy): 生物体在不良环境下的不 活动状态,对不利环境的强制适应。休眠期耐 受范围变宽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消耗,昆虫 滞育(diapause) 、冬眠、夏眠。 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驯化(acclimation):长期生活于生存范围的一 侧,其生态 幅就可能偏移。 休眠(dormancy): 生物体在不良环境下的不 活动状态,对不利环境的强制适应。休眠期耐 受范围变宽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消耗,昆虫 滞育(diapause) 、冬眠、夏眠。 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