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在中国的佛学”与“中国的佛学” (1)“在中国的佛学”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发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持续至六、 七世纪以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 大、小乘的经文都翻译传入,但只有大乘佛教在中国获得 了永久的地位。它对中国人影响最大者是宇宙的心的概念 和形上学的“负的方法”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色即是空, 受、想 识,亦复如是”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龙树说“最高实在”是“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 有非无
8、 “在中国的佛学”与“中国的佛学” (1)“在中国的佛学” •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发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持续至六、 七世纪以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 大、小乘的经文都翻译传入,但只有大乘佛教在中国获得 了永久的地位。它对中国人影响最大者是宇宙的心的概念 和形上学的“负的方法” • 《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色即是空,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 龙树说“最高实在”是“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 有非无
2)“中国的佛学:禅学”、“中国的佛教:禅宗” 」北新:“即心即佛″-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 拭,勿使惹尘埃” 南顿:“非心非佛”-蒈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物,何处惹尘埃 第一义不可说:“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 道,是第二义。’”;“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 逢祖杀祖” 修行方法: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所以修行的方法 也是不修之修。“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 何为立功过 顿悟:“如桶底子脱 无得之得:自迷而悟,从凡入圣;入圣之后,又必须从圣再 入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2)“中国的佛学:禅学” 、 “中国的佛教:禅宗” • 北渐: “即心即佛”-“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 拭,勿使惹尘埃” • 南顿: “非心非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 • 第一义不可说: “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 道,是第二义。’” ; “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 逢祖杀祖” • 修行方法: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所以修行的方法 也是不修之修。“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 何为立功过” • 顿悟: “如桶底子脱” • 无得之得:自迷而悟,从凡入圣;入圣之后,又必须从圣再 入凡.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9,现代中国哲学的追求 (1)熊十力的体用不二的思想 体用皆实,即体用皆为实有,实体不是万物的始基,实体 不在功用之外 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 心物不二与翕辟不 2)马一浮的理气体用论 变易—气;不易—理;简易——理气合一,体用不二 3)冯友兰的新理学 °理在气先—形上学的“真际”,在形下学的“实际” 之先 境界说—“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而不道中庸”, “道中庸而不极高明” ●负的方法—“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两 种意义上的负的方法)
9、现代中国哲学的追求 (1)熊十力的体用不二的思想 • 体用皆实,即体用皆为实有,实体不是万物的始基,实体 不在功用之外 • 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 • 心物不二与翕辟不二 (2)马一浮的理气体用论 • 变易——气;不易——理;简易——理气合一,体用不二 (3)冯友兰的新理学 • 理在气先——形上学的 “真际”,在形下学的“实际” 之先 • 境界说——“极高明而道中庸” , “极高明而不道中庸” , “道中庸而不极高明” • 负的方法——“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两 种意义上的负的方法)
第二节西方哲学史上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 1,古希腊一罗马的自然哲学思想 (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西方哲学之主):万物的本原是“水”;他认为 充斥宇宙的灵魂引起万物的运动 阿拉克西曼德(人类抽象思维之父):万物本原是“不定 形”;他是提出地球可能是无支撑地飘浮在太空中的西方 第一人 ●阿拉克西美尼:万物本原是“气
第二节 西方哲学史上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 1、古希腊-罗马的自然哲学思想 (1)米利都学派 • 泰勒斯(西方哲学之主):万物的本原是“水”;他认为 充斥宇宙的灵魂引起万物的运动 • 阿拉克西曼德(人类抽象思维之父):万物本原是“不定 形”;他是提出地球可能是无支撑地飘浮在太空中的西方 第一人 • 阿拉克西美尼:万物本原是“气
(2)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辨证法之父、哭泣的哲学家)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战争是万物之父,战争是万物之母” 华一切皆流,万物常新”;“承认‘一切即一’就是智慧 的 “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爱智慧的人必须熟悉很多很 多的东西” “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这个世界.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 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2)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辩证法之父、哭泣的哲学家)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 “战争是万物之父,战争是万物之母” • “一切皆流,万物常新” ; “承认‘一切即一’就是智慧 的” • “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 , “爱智慧的人必须熟悉很多很 多的东西” • “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 “这个世界……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 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