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三:见龙在 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 第 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 国龙无首,吉”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殊涂而同归,一致而百 虑,天下何思何虑?” 含的·“天行健,君子以自疆(强)不息。”“地势 重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 大问题 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惧以始终,其要(主要目的是)无咎,此之 谓易之道也
第一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 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 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 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 龙无首,吉” •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殊涂而同归,一致而百 虑,天下何思何虑?” • “天行健,君子以自疆(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 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 “惧以始终,其要(主要目的是)无咎,此之 谓易之道也
2、五行学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 第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中回哲 论含的 些重 大问题
第一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2、五行学说 •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3、道的思想 (1)本体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第三节非常名” 中国哲(2)道原(本源)的道“道生生 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上和 对论的(3)规则(规律)的道:“人法地,地法天, 业重天法道道法自然日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 大间题无为而无不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冯友兰 的“人生四境界”——一自然-功利-道德-天地)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第三节 中国哲 学史上 讨论的 一些重 大问题 3、道的思想 (1)本体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2)道原(本源)的道:“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 (3)规则(规律)的道:“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冯友兰 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元气学说—一中国古代对自然界认识中最有价值、 最有影响的学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 万物一也。通天一气耳”—庄子 阴阳之气,凝而为人”—王充 万物之生成,∴和之一气也”一王夫之 5物质无限可分与物质有限的思想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公孙龙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惠 施 6、宇宙无限思想 天是“远而无所至极的”一庄子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尸子
4、元气学说——中国古代对自然界认识中最有价值、 最有影响的学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 万 物一也。……通天一气耳”——庄子 “阴阳之气,凝而为人”——王充 “万物之生成,……太和之一气也”——王夫之 5、物质无限可分与物质有限的思想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公孙龙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惠 施 6、宇宙无限思想 天是“远而无所至极的”——庄子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尸子
7、天人合一的思想—“学不及天人,不足以为学” 华天”有五义:物质一自然一主宰一运命一义理 人”有两义:现实中的认知主体或实践主体一价值意义上 的理想人格 天人合一”有九义 老子的“天人玄同”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周易》的“天人相通”(“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 知天 荀子的“天人相交”(“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 但他出来没有否认天与人相合的一面) 董仲舒的“天人相与” 程颢的“天人同体”或“天人一本” 王夫之的“天人 朱熹的“天人一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 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陆九渊的“天人一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
7、天人合一的思想——“学不及天人,不足以为学” “天”有五义:物质—自然—主宰—运命—义理 “人”有两义:现实中的认知主体或实践主体—价值意义上 的理想人格 “天人合一”有九义: • 老子的“天人玄同” •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周易》的“天人相通”(“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 性,则知天”) • 荀子的“天人相交”(“明于天人之分” , “制天命而用 之”,但他出来没有否认天与人相合的一面) • 董仲舒的“天人相与” • 程颢的“天人同体”或“天人一本” • 王夫之的“天人一气” • 朱熹的“天人一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 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 陆九渊的“天人一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