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在放大状态停留。IGBT的工作特点是用栅极电压lx控制集电极电流k:当l≤l() (开启电压)时,IGBT截止,无ic;当l>l(时,l加正压,IGBT导通,其输出 电流i与驱动电压Lk基本呈线形关系。如图1-12b所示为IGBT的驱动电压Lkg与输出 电流i的关系,此曲线称为IGBT的转移特性曲线。 优缺点:IGBT的输出特性好,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一般可达到20KHz以上, 通态压降比 MOSFET低,输入阻抗高,耐压、耐流能力比 MOSFET和GTR提高,最大电 流可达1800A,最高电压可达4500V。目前,在中小容量变频器电路中,IGBT的应用处 于绝对的优势 六、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ccT) IGCT是GT0的派生器件,其基本结构在GT0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比如特殊的环状门极、与管芯集成在一起的门极驱动电路等等。这使得IGCT不仅具有 与GT0相当的容量,而且具有优良的开通和关断能力 目前,4000A、4500V及5500V的IGCT己研制成功。在大容量变频电路中,IGCT 被广泛应用。 七、智能功率模块(IPM) IPM是将大功率开关器件和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检测电路等集成在同一个模块 内,是电力集成电路的一种。这种功率集成电路特别适应逆变器高频化发展方向的需 要,而且由于高度集成化,结构紧凑,避免了由于分布参数、保护延迟所带来的一系 列技术难题。目前,IPM一般以IGBT为基本功率开关元件,构成一相或三相逆变器的 专用功能模块,在中小容量变频器中广泛应用。 第四节脉冲宽度调制(PM)原理 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概念 1.脉冲宽度调制(缩写为PWM):是通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对一系列脉冲宽度进行 调制,来得到所需要的等效波形 2.以变频调速常用的电路结构为例来说明PwM含义:一般异步电动机需要的是正弦交 流电,而逆变电路输出的往往是脉冲。PWM控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逆变电路输出脉冲的
16 许在放大状态停留。IGBT 的工作特点是用栅极电压 uGE 控制集电极电流 iC:当 uGE≤UGE(th) (开启电压)时,IGBT 截止,无 iC;当 uGE﹥UGE(th) 时,uCE 加正压,IGBT 导通,其输出 电流 iC 与驱动电压 uGE 基本呈线形关系。如图 1-12b 所示为 IGBT 的驱动电压 uGE 与输出 电流 iC 的关系,此曲线称为 IGBT 的转移特性曲线。 3.优缺点:IGBT 的输出特性好,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一般可达到 20KHz 以上, 通态压降比 MOSFET 低,输入阻抗高,耐压、耐流能力比 MOSFET 和 GTR 提高,最大电 流可达 1800A,最高电压可达 4500V。目前,在中小容量变频器电路中,IGBT 的应用处 于绝对的优势。 六、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 IGCT 是 GTO 的派生器件,其基本结构在 GTO 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比如特殊的环状门极、与管芯集成在一起的门极驱动电路等等。这使得 IGCT 不仅具有 与 GTO 相当的容量,而且具有优良的开通和关断能力。 目前,4000A、4500V 及 5500V 的 IGCT 已研制成功。在大容量变频电路中,IGCT 被广泛应用。 七、智能功率模块(IPM) IPM 是将大功率开关器件和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检测电路等集成在同一个模块 内,是电力集成电路的一种。这种功率集成电路特别适应逆变器高频化发展方向的需 要,而且由于高度集成化,结构紧凑,避免了由于分布参数、保护延迟所带来的一系 列技术难题。目前,IPM 一般以 IGBT 为基本功率开关元件,构成一相或三相逆变器的 专用功能模块,在中小容量变频器中广泛应用。 第四节 脉冲宽度调制(PWM)原理 一、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概念 1.脉冲宽度调制(缩写为 PWM):是通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对一系列脉冲宽度进行 调制,来得到所需要的等效波形。 2.以变频调速常用的电路结构为例来说明 PWM 含义:一般异步电动机需要的是正弦交 流电,而逆变电路输出的往往是脉冲。PWM 控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逆变电路输出脉冲的
宽度进行调制,使之与正弦波等效。这样,虽然电动机的输入信号仍为脉冲,但它是 与正弦波等效的调制波,那么电动机的输入信号也就等效为正弦交流电了。 二、PW技术的基本原理 1.PM技术的理论基础:采样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一一面积等效控制原理 2.SPwM原理:将一个正弦半波电压分为N等份,并把正弦曲线每一等份所包围的面积 都用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等幅矩形脉冲来代替,且矩形脉冲的中点与相应正弦等份的 中点重合,得到脉冲列,这就是PWM波。正弦波的另外半波也用同样的办法来等效, 就可以得到与正弦波等效的脉宽调制波,又称其为SPWM。SPwM波在变频电路中被广泛 采用 根据采样控制理论,N值越高(即脉冲频率越高),SPWM越接近正弦波,但脉冲频 率一方面受变频器中开关器件工作频率的限制,另一方面频率太高,电磁干扰增大 要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3.实际应用中SPwM波的形成 调制方法 调制波a所希望生成的正弦波 载波t等腰三角波或锯齿波 利用载波和调制波相的比较方式来确定脉宽和间隔。 4.按照调制脉冲的极性关系,PWM逆变电路的控制方式分「单极性控制 双极性控制 单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分析。 1.单极性SPWM控制
17 宽度进行调制,使之与正弦波等效。这样,虽然电动机的输入信号仍为脉冲,但它是 与正弦波等效的调制波,那么电动机的输入信号也就等效为正弦交流电了。 二、PWM 技术的基本原理 1.PWM 技术的理论基础:采样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面积等效控制原理 2.SPWM 原理:将一个正弦半波电压分为 N 等份,并把正弦曲线每一等份所包围的面积 都用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等幅矩形脉冲来代替,且矩形脉冲的中点与相应正弦等份的 中点重合,得到脉冲列,这就是 PWM 波。正弦波的另外半波也用同样的办法来等效, 就可以得到与正弦波等效的脉宽调制波,又称其为 SPWM。SPWM 波在变频电路中被广泛 采用。 根据采样控制理论,N 值越高(即脉冲频率越高),SPWM 越接近正弦波,但脉冲频 率一方面受变频器中开关器件工作频率的限制,另一方面频率太高,电磁干扰增大, 要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3.实际应用中 SPWM 波的形成: 调制方法 调制波 ur 所希望生成的正弦波 载波 uT 等腰三角波或锯齿波 利用载波和调制波相的比较方式来确定脉宽和间隔。 4.按照调制脉冲的极性关系,PWM 逆变电路的控制方式分 单极性控制 双极性控制 三、单相桥式 SPWM 逆变电路分析。 1.单极性 SPWM 控制
设定载波、调制波u,如图所示。 (1)在正半周,让ⅥT1一直保持通态,ⅥT4保持断态。当l>t时,控制ⅥT3为通 态,负载输出电压L=l;当u<时,控制ⅥT3为断态,负载输出电压L=0,此时负 载电流可以经过ⅥT1与VD2续流 (2)在负半周,让Ⅵ4一直保持通态,Ⅶ们保持断态。当<时,控制ⅥT2为通 态,负载输出电压l=-l;当u>t时,控制ⅥT2为断态,负载输出电压U=0,此时负 载电流可以经过VT4与VD3续流。 这样,就得到了SPwM波磊,l为u2的基波分量。可见,在任一半个周期中,SPWM 波只能在一个方向变化,故称为单极性SPwM控制方式。由于改变的幅值时,调制波 的脉宽将随之改变,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而改变l的频率时,则输出电压的基 波频率也随之改变,所以这就实现了既可调压又可调频的目的 IM4 MAHiA AA 单极性PwM控制方式原理图 2.双极性SPWM控制 设定调制波L、载波,载波改为正负两个方向变化的等腰三角波,如图1-17a 所示。当l>时,给ⅥT1和ⅥT3导通信号,而给ⅥT2和VT4关断信号,负载输出电压 L=l;当l<t时,给VT2和ⅥT4导通信号,而给ⅥT1和ⅥT3关断信号,负载输出电压 u=-l。这样,就得到了SPwM波u。可见,在任一半个周期中,SPWM波在正、负两个 方向交替,故称为双性SPMM控制方式。改变的幅值和频率,即可达到调压、调频的 目的。 四、变频器的三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
18 设定载波 uT、调制波 ur,如图所示。 ⑴在 ur 正半周,让 VT1 一直保持通态,VT4 保持断态。当 ur﹥uT 时,控制 VT3 为通 态,负载输出电压 uo=Ud;当 ur﹤uT 时,控制 VT3 为断态,负载输出电压 uo=0,此时负 载电流可以经过 VT1 与 VD2 续流。 ⑵在 ur 负半周,让 VT4 一直保持通态,VT1 保持断态。当 ur﹤uT 时,控制 VT2 为通 态,负载输出电压 uo=-Ud;当 ur﹥uT时,控制 VT2 为断态,负载输出电压 uo=0,此时负 载电流可以经过 VT4 与 VD3 续流。 这样,就得到了 SPWM 波 uo ,uof为 uo 的基波分量。可见,在任一半个周期中,SPWM 波只能在一个方向变化,故称为单极性 SPWM 控制方式。由于改变 ur 的幅值时,调制波 的脉宽将随之改变,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而改变 ur 的频率时,则输出电压的基 波频率也随之改变,所以这就实现了既可调压又可调频的目的。 2.双极性 SPWM 控制 设定调制波 ur、载波 uT,载波 uT 改为正负两个方向变化的等腰三角波,如图 1-17a 所示。当 ur﹥uT 时,给 VT1 和 VT3 导通信号,而给 VT2 和 VT4 关断信号,负载输出电压 uo=Ud;当 ur﹤uT 时,给 VT2 和 VT4 导通信号,而给 VT1 和 VT3 关断信号,负载输出电压 uo=-Ud。这样,就得到了 SPWM 波 uo。可见,在任一半个周期中,SPWM 波在正、负两个 方向交替,故称为双性 SPWM 控制方式。改变 ur 的幅值和频率,即可达到调压、调频的 目的。 四、变频器的三相桥式 SPWM 逆变电路
由电路结构可见,其控制方式为用双极性控制。电路的开关器件采用IGBT,负载 为感性。其工作原理如下 调频原理 U、V、W三相载波信号公用一个三角载波,三相调制信号u、lw、l为相位依 次相差120°的正弦波。改变三相调制信号un、4、l的频率,即可变频器的输出频率, 达到变频之目的。U、V、W三相的IGBT控制规律相同,现以U相为例来说明电路的控 制过程。当lh>时,给ⅥT1l导通信号,给ⅥT4关断信号,则U相相对于电源假想中 点N的输出电压Mhx=l/2:当lh<b时,给ⅥT4导通信号,给ⅥT1关断信号,则U相 相对于电源假想中点N的输出电压4x=l/2。ⅥT1和ⅥT4的驱动信号始终是互补的 当给ⅥTl(ⅥT4)加导通信号时,可能是ⅥT1(ⅥT4)导通,也可能是二极管WDl(WD4) 续流导通,这要由感性负载中原来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来决定,和单相桥式PWM逆变电 路双极性控制时的情况相同。V相和W相的控制方式和U相相同。厶、厶和l的波 形如图所示。线电压L的波形可由lN-x得出。若求负载的相电压可由式L=lx (hw+kx+ahx)/3求得,其波形略 2.调压原理 变频器的调压和调频是同时进行的。当将三相调制信号n、lkx、l的频率调低(高) 时,三个信号的幅度也相应调小(大),使得调制信号的U/∫为常数,或按照设定的要 求变化。若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小,则变频器的输出脉冲宽度变窄,等效电压变低:若 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大,则变频器的输出脉冲宽度变宽,等效电压变高
19 由电路结构可见,其控制方式为用双极性控制。电路的开关器件采用 IGBT,负载 为感性。其工作原理如下: 1.调频原理 U、V、W 三相载波信号公用一个三角载波 uT,三相调制信号 urU、urV、urW 为相位依 次相差 1200 的正弦波。改变三相调制信号 urU、urV、urW 的频率,即可变频器的输出频率, 达到变频之目的。U、V、W 三相的 IGBT 控制规律相同,现以 U 相为例来说明电路的控 制过程。当 urU﹥uT 时,给 VT1 导通信号,给 VT4 关断信号,则 U 相相对于电源假想中 点 N ¹的输出电压 uUN′=Ud/2;当 urU﹤uT 时,给 VT4 导通信号,给 VT1 关断信号,则 U 相 相对于电源假想中点 N ¹的输出电压 uU N′=-Ud/2。VT1 和 VT4 的驱动信号始终是互补的。 当给 VT1(VT4)加导通信号时,可能是 VT1(VT4)导通,也可能是二极管 VD1(VD4) 续流导通,这要由感性负载中原来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来决定,和单相桥式 PWM 逆变电 路双极性控制时的情况相同。V 相和 W 相的控制方式和 U 相相同。uUN′、uVN′和 uWN′的波 形如图所示。线电压 uUV 的波形可由 uUN′-uVN′得出。若求负载的相电压可由式 uUN =uUN′ -(uUN′+uVN′+uWN′)/3 求得,其波形略。 2.调压原理 变频器的调压和调频是同时进行的。当将三相调制信号 urU、urV、urW 的频率调低(高) 时,三个信号的幅度也相应调小(大),使得调制信号的 U/ƒ为常数,或按照设定的要 求变化。若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小,则变频器的输出脉冲宽度变窄,等效电压变低;若 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大,则变频器的输出脉冲宽度变宽,等效电压变高
综上所述,变频器的调压调频过程是通过控制三相调制信号进行的 H 在双极性SPWM控制方式中,理论上要求同一相上下两个桥臂的驱动信号互补,但 实际上为了防止上下两个桥臂直通而造成电源短路,通常要求先加关断信号,再延迟 △t时间,才给另一个施加导通信号。延迟时间△t的长短主要由功率开关器件的关断 时间决定。由于这个延时将会给输出PwM波带来不利影响,使其偏离正弦波,所以在 保证电路可靠工作的前提下,延迟时间要尽可能短。 第五节变频器的组成 变频器的组成:「主电路 控制电路 、主电路功能:将工频交流电变为频率和电压可调的三相交流电 输入「R 输出「U
20 综上所述,变频器的调压调频过程是通过控制三相调制信号进行的。 在双极性 SPWM 控制方式中,理论上要求同一相上下两个桥臂的驱动信号互补,但 实际上为了防止上下两个桥臂直通而造成电源短路,通常要求先加关断信号,再延迟 △t 时间,才给另一个施加导通信号。延迟时间△t 的长短主要由功率开关器件的关断 时间决定。由于这个延时将会给输出 PWM 波带来不利影响,使其偏离正弦波,所以在 保证电路可靠工作的前提下,延迟时间要尽可能短。 第五节 变频器的组成 变频器的组成: 主电路 控制电路 一、主电路 功能:将工频交流电变为频率和电压可调的三相交流电 输入 R 输出 U S V 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