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分析天平、容量瓶、移 液管、滴定管的使用。通讨 本操作考杉 未知浓度盐酸的标定 去 考 4 基础 考试 必做 1 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与准确 度。 分光光度法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浩、性 测定铁 能和使用方法。掌握标准曲 4 专业 基础 验证 必做 2 线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 水中微量氟 水中微匣氟的原理和方法 专业 验证 必做 2 的测定 熟悉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 基础 氟含量。 四、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按100分制评定。其中平时实验(包括预习、实验态度、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占80%, 实验基本操作考核占20%。 平时实验中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 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图表规范、分 析详尽、讨论深刻。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学生实 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规 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本次 实验成绩以零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辛剑、孟长功主编,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主再参老书: )徐莉英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第1版 (2)周中炎主编.基础化学实验(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分析化学实验,2003年5月 第1版. (4)侯海鸽、朱志彪、范乃英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 版社,2005年第1版, (5)杨梅、梁信源、黄富嵘编.分析化学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年8月第1版. 执笔人:范晓燕 审核人:李英敏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36 6 滴定分析基 本操作考核 考核分析天平、容量瓶、移 液管、滴定管的使用。通过 未知浓度盐酸的标定,考核 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与准确 度。 4 专业 基础 考试 必做 1 7 分光光度法 测定铁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性 能和使用方法。掌握标准曲 线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4 专业 基础 验证 必做 2 8 水中微量氟 的测定 了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 水中微量氟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 氟含量。 4 专业 基础 验证 必做 2 四、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按 100 分制评定。其中平时实验(包括预习、实验态度、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占 80%,实验基本操作考核占 20%。平时实验中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 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内容完整、图表规范、分 析详尽、讨论深刻。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学生实 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规 定的时间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本次 实验成绩以零分处。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辛剑、孟长功主编,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第 1 版。 2.主要参考书: (1)徐莉英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 月 第 1 版. (2)周中炎主编.基础化学实验(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年. (3)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分析化学实验,2003 年 5 月 第 1 版. (4)侯海鸽、朱志彪、范乃英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 版社,2005 年第 1 版. (5)杨梅、梁信源、黄富嵘编.分析化学实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 1 版. 执笔人:范晓燕 审核人:李英敏 课程负责人:李英敏
《有机化学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运动人体 到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生物、运动人体、医学等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生物、 医学等各专业其它基础课、专业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的基础。通过对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有机化学与生物、 人体、医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并为后续基础课、专业课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共价键 1,3分子的极性和分之间的作用力 1.4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反应类型 1.5有机酸碱概念 1.6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解今和研究对象 2.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5学时) 教学内容: 21烷 2.2环烷烃 教学要求: 1.了解s3杂化与烷烃的结构,了解构造异构。 2.掌握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3.掌握烷烃的构象异构。 4.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卤代反应、自由基 的稳定性)。 5.掌握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结构,掌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6学时) 教学内容:
37 《有机化学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运动人体 科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生物、运动人体、医学等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生物、 医学等各专业其它基础课、专业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的基础。通过对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有机化学与生物、 人体、医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并为后续基础课、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共价键 1.3 分子的极性和分之间的作用力 1.4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反应类型 1.5 有机酸碱概念 1.6 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5 学时) 教学内容: 2.1 烷烃 2.2 环烷烃 教学要求: 1.了解 sp3 杂化与烷烃的结构,了解构造异构。 2.掌握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3.掌握烷烃的构象异构。 4.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卤代反应、自由基 的稳定性)。 5.掌握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结构,掌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6 学时) 教学内容:
3.1烯烃 3.2快轻 教学要求 ·了解烯烃的结构 ,掌握烯烃的命名和立体异构 2.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烯烃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诱导 效应。 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 双烯合成)。 4 了解炔烃的结构,掌握炔烃的命名 5.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炔烃化学性质(炔氢酸性、加成反应、氧化反 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芳香烃 (4学时) 教学内容: 4.1苯及其同系物 4.2稠环芳香烃 4.3芳香性:Huckel规则 教学要求: 角含烃的分类,掌握苯的结构,学握苯及其同系物 了解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亲电取代、侧链烃基反应), 掌握定位效应。 3.了解稠环芳香烃萘、蒽、菲等,掌握休克尔规则。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 (4学时) 5.1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5.2费歇尔投影式 5.3光件 5,4外消旋体 5.5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 5.6构型标记法 5.7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5.8外消旋体的拆分 5.9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和比旋光度,掌握Fischer 投影式。 2.了解外消旋体、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掌握/S构型标记法,含一个、 二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了解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以及手性分子的形成和 生物作用。 授课方式:
38 3.1 烯烃 3.2 炔烃 教学要求: 1.了解烯烃的结构,掌握烯烃的命名和立体异构。 2.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烯烃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诱导 效应。 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掌握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 双烯合成)。 4.了解炔烃的结构,掌握炔烃的命名。 5.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炔烃化学性质(炔氢酸性、加成反应、氧化反 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芳香烃 (4 学时) 教学内容: 4.1 苯及其同系物 4.2 稠环芳香烃 4.3 芳香性:Huckel 规则 教学要求: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掌握苯的结构,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 2.了解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亲电取代、侧链烃基反应), 掌握定位效应。 3.了解稠环芳香烃萘、蒽、菲等,掌握休克尔规则。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 (4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5.2 费歇尔投影式 5.3 旋光性 5.4 外消旋体 5.5 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 5.6 构型标记法 5.7 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5.8 外消旋体的拆分 5.9 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和比旋光度,掌握Fischer 投影式。 2.了解外消旋体、非对映体和内消旋化合物,掌握 R/S 构型标记法,含一个、 二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了解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以及手性分子的形成和 生物作用。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六章:卤代烃 (4学时) 教学内容 6.1分类和命名 6.2物理性质 6.3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 了解卤代 的物理性质, 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和历程、 消除反应、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与金属镁的反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七章:醇、硫醇、酚 (4学时) 教学 容: 7.1醇 7.2硫醇 7.3酚 教学要求 1.了解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与 金属钠反应、 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反应、脱水反应和氧化反应】 2.了解硫醇的结构与命名,掌握硫醇的化学性质(弱酸性、与重金属作用和 氧化反应)。 3.了解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酚的物理性质,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弱 酸性、亲电取代反应、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和氧化反应)。 援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物 (2学时) 教学内容: 8.1 8.2环氧化合物 散学要头的结的和命名,了砖的物理性质,宝提酰的化学性质(低子 醚键的断裂、形成过氧化物)。 2.了解环氧化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 授课方式: 进授+自学 第九章:醛和酮 (4学时) 9.1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9.2醛酮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9.3醛丽的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解醛酮的结构 分类和命名 ?解醛酮的物理性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αH的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授课方式:
39 讲授+自学 第六章:卤代烃 (4 学时) 教学内容: 6.1 分类和命名 6.2 物理性质 6.3 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和历程、 消除反应、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与金属镁的反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七章:醇、硫醇、酚 (4 学时) 教学内容: 7.1 醇 7.2 硫醇 7.3 酚 教学要求: 1.了解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与 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反应、脱水反应和氧化反应)。 2.了解硫醇的结构与命名,掌握硫醇的化学性质(弱酸性、与重金属作用和 氧化反应)。 3.了解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酚的物理性质,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弱 酸性、亲电取代反应、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和氧化反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物 (2 学时) 教学内容: 8.1 醚 8.2 环氧化合物 教学要求: 1.了解醚的结构和命名,了解醚的物理性质,掌握醚的化学性质(质子化、 醚键的断裂、形成过氧化物)。 2.了解环氧化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九章:醛和酮 (4 学时) 9.1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9.2 醛酮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9.3 醛酮的化学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H 的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3学时) 10.1羧酸 10.2取代羧酸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羧酸的化学性 质(酸性、生成羧酸衍生物、脱羧反应)。 2.了解羟基酸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掌握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氧 化反应、脱水反应 说羧反应)。 解酮酸的分类和命名,掌握酮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羧反应),了解 重要的取代羧酸。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十 章:羧酸衍生物 (3学时) 教学内 11.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1.2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掌握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酯缩合反应) 2.了解重要的碳酸衍生物(氨基甲酸酯、脲、肌、丙二酰脲等)和羧酸衍生 物的聚合物。 樱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胺和生物碱 (4学时) 教学内 12.1按 12.2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12.3生物碱 教学要求: 了解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胺的物理性质,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 性、烃基化反应、酰化反应、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 2.了解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掌握重氨盐的性质(重氨化反应,取代反应、 偶联反应)。 3.了解生物碱的概念、临床应用和通性,了解重要生物碱的结构、功能与毒 性。 授课方式 讲授+目学 第十三章:芳香杂环化合物 (4学时) 教学内容: 13.1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13.2芳香入 13.3芳香五元杂环 13.4稠杂环化合物
40 讲授+自学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3 学时) 10.1 羧酸 10.2 取代羧酸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羧酸的化学性 质(酸性、生成羧酸衍生物、脱羧反应)。 2.了解羟基酸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掌握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氧 化反应、脱水反应、脱羧反应)。 3.了解酮酸的分类和命名,掌握酮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羧反应),了解 重要的取代羧酸。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羧酸衍生物 (3 学时) 教学内容: 11.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1.2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掌握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酯缩合反应)。 2.了解重要的碳酸衍生物(氨基甲酸酯、脲、胍、丙二酰脲等)和羧酸衍生 物的聚合物。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胺和生物碱 (4 学时) 教学内容: 12.1 胺 12.2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12.3 生物碱 教学要求: 1.了解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了解胺的物理性质,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 性、烃基化反应、酰化反应、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 2.了解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掌握重氮盐的性质(重氮化反应,取代反应、 偶联反应)。 3.了解生物碱的概念、临床应用和通性,了解重要生物碱的结构、功能与毒 性。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十三章:芳香杂环化合物 (4 学时) 教学内容: 13.1 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13.2 芳香六元杂环 13.3 芳香五元杂环 13.4 稠杂环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