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 C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28 总学分:1 其中实哈学分:1 适用专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各专业 环课单何 物 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项目数: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1 其中综合性项目数:6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 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 ,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 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 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 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 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其础 具体任务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 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 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 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 优良品德。 (一)木课程的基木要求 1.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 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 包括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长度 时间、温度、电流、电上 电阻 磁感应强度 、折射率 等常用物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3.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使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 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4.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 并能正确田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 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干涉仪、传感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5.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之
21 《物理实验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 C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28 总 学 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各专业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项目数:9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1 其中综合性项目数:6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 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 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 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 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 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本课程的具体任务: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 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 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 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 优良品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 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 包括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 等常用物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3. 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使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 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4. 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 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干涉仪、传感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5.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 近调整、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研和 程技术中应用的仪器调节。 6.简介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工业天平、物理天平、烧杯、电桥板、直流指针式 检流计 保护开关组、直流电阻、滑线变阻器 多盘十进电阻器、旋转式电阻箱 三线摆、转动惯量测试仪、水平仪、钢直尺、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式温度计、读 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钠光灯电源、分光计、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 平面镜、热敏电阻、微机监控多用途智能辐射式加热器、静电场测试仪、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等。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 学 时 验 实验 实验须目名称 实验内容 每组 类 要求 人数 配 误差理论讲座 基本概念 不确定度理论 有 效数字相关规则、实验数据 必做 不限 理方法 千分尺、天平的使用,固体密 验 密度的则量 度的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 证 必做 惠斯通电桥测 自组电桥、测中值电阻、测电 桥灵敏度、用不确定度理论处 必做 1 电阻 证 理数据 用读数微培平几培的出 牛顿环实验 率半径 用逐差法进行实验数 3 必假 1 据处理 证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 转动惯量的测 量,检验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 埋,堂据游标卡尺、转动惯 证 必做 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透镜焦距的测 光学系统的等高共抽调节,测 6 量 凸透镜、凹透镜的焦距 必做 7 用模拟法测绘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 必 静电场 摸拟法测绘静电场 止 8 液体表面张力 用拉脱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 必做 系数的测量 米力系数 合 9 电子示波器的 观测交流信号及整流电压波 验 必做 用分光计测光 10学玻璃折射率 分光计并测量光学玻璃折 选做 射率 合
22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 近调整、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研和工 程技术中应用的仪器调节。 6. 简介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工业天平、物理天平、烧杯、电桥板、直流指针式 检流计、保护开关组、直流电阻、滑线变阻器、多盘十进电阻器、旋转式电阻箱、 三线摆、转动惯量测试仪、水平仪、钢直尺、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式温度计、读 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钠光灯电源、分光计、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 平面镜、热敏电阻、微机监控多用途智能辐射式加热器、静电场测试仪、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 时 分 配 实 验 类 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误差理论讲座 (一)、(二) 基本概念、不确定度理论、有 效数字相关规则、实验数据处 理方法 4 必做 不限 2 密度的测量 千分尺、天平的使用,固体密 度的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测 量的数据处理 3 验 证 必做 1 3 惠斯通电桥测 电阻 自组电桥、测中值电阻、测电 桥灵敏度、用不确定度理论处 理数据 3 验 证 必做 1 4 牛顿环实验 用读数显微镜测平凸透镜的曲 率半径,用逐差法进行实验数 据处理 3 验 证 必做 1 5 转动惯量的测 量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 量,检验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 理,掌握游标卡尺、转动惯量 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 验 证 必做 1 6 透镜焦距的测 量 光学系统的等高共轴调节,测 凸透镜、凹透镜的焦距 3 验 证 必做 1 7 用模拟法测绘 静电场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3 验 证 必做 1 8 液体表面张力 系数的测量 用拉脱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 张力系数 3 综 合 必做 1 9 电子示波器的 使用 观测交流信号及整流电压波 形、测电压和频率 3 验 证 必做 1 10 用分光计测光 学玻璃折射率 调解分光计并测量光学玻璃折 射率 3 综 合 选做 1
铜电阻和热敏 11电阻的温度特 测金属铜电阻及负温度系数、 综 3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选做 气垫导轨的电脑通用计数器的 12 牛顿第二定律 的研究 调节与使用, ,绘曲 选 线米验证a∝F、acl/m 的分欢计菊充 使用分光计来测量光栅的常 数、角色散率和分辨本领」 选做 用落法训量范麻油的粘系 14 液体粘度的测 选做 1 数 分析系统误差 15声速的测量 用相位法、驻波法测量空气中 综 选做 的声谏 3 合 迈克尔逊干涉 16仪的调节和申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测钠 综 光灯光波波长 合 选做 用 掌握电磁感应法测磁以场的原 该姆蛋兹线圈 验 17 理,测量亥姆霍滋线因的磁或 选做 的蕊场测量 证 应强度分布 18操作考试 随机抽测一个实验项目 1+1 必做 1 四、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要求: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 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找出引起误 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报道,误差分析和问题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2 考核方式 平时每个实验成绩以学生预习、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综合评定,实验 成绩以满分10分制评定,其中预习2分,课堂操作4分,实验报告4分。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 评成绩的40%。总评成绩以百分制统计记载,分别计为:A(90-100分)、B(80-89 分) (70-70 60-69分、F(0-59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主要参老书: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朱鹤年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撰写人:徐朋 审核人:刘军 课程负责人:李学慧
23 11 铜电阻和热敏 电阻的温度特 性 测金属铜电阻及负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3 综 合 选做 1 12 牛顿第二定律 的研究 气垫导轨的电脑通用计数器的 调节与使用,通过测量、绘曲 线来验证 a∝F、a∝1/m 3 验 证 选做 1 13 用分光计测光 栅参数 使用分光计来测量光栅的常 数、角色散率和分辨本领。 3 综 合 选做 1 14 液体粘度的测 量 用落针法测量蓖麻油的粘滞系 数、分析系统误差(落针法) 3 验 证 选做 1 15 声速的测量 用相位法、驻波法测量空气中 的声速 3 综 合 选做 1 16 迈克尔逊干涉 仪的调节和使 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测钠 光灯光波波长 3 综 合 选做 1 17 亥姆霍兹线圈 的磁场测量 掌握电磁感应法测磁以场的原 理,测量亥姆霍兹线圈的磁感 应强度分布 3 验 证 选做 1 18 操作考试 随机抽测一个实验项目 1+1 必做 1 四、考核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 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找出引起误 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 报道,误差分析和问题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2. 考核方式: 平时每个实验成绩以学生预习、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综合评定,实验 成绩以满分 10 分制评定,其中预习 2 分,课堂操作 4 分,实验报告 4 分。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6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 评成绩的 40%。总评成绩以百分制统计记载,分别计为:A(90-100 分)、B(80-89 分)、C(70-79 分)、D(60-69 分)、F(0-59 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主要参考书: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朱鹤年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撰写人:徐 朋 审核人:刘 军 课程负责人:李学慧
《无机化学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它的理论和方法是从事生物工程学科工作的基础。这门课程结合对化学基 础的要求,讲授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学握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 计算。重点掌握溶液理论和溶液中的四大化学平衡及基础电化学的基本理论。逐 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 从事理诊和应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 分散体系 (2学时) 教学内容 1.1溶液 1.2稀溶液的依数性 1.3胶体溶液 教学要求 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 尔分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2.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了解胶体溶液的结构、性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凝胶。 授课方式: 化学热力学 (4学时) 教学内容: 2.1基本概今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2.3热化 2.4熵的初步概念 2.5自由能 数学要求: 1.了解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常用术语。 2.理解热力学第 三定律的基本内容 3.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各种计算方法。 4.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Gibbs自由能变(△G)的计算 方法。 5.会用△G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G的影响。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24 《无机化学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它的理论和方法是从事生物工程学科工作的基础。这门课程结合对化学基 础的要求,讲授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 计算。重点掌握溶液理论和溶液中的四大化学平衡及基础电化学的基本理论。逐 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 从事理论和应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分散体系 (2 学时) 教学内容: 1.1 溶液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3 胶体溶液 教学要求: 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 尔分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2.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了解胶体溶液的结构、性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凝胶。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 (4 学时) 教学内容: 2.1 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热化学 2.4 熵的初步概念 2.5 自由能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常用术语。 2.理解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的基本内容。 3.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各种计算方法。 4.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 Gibbs 自由能变(ΔG)的计算 方法。 5.会用ΔG 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ΔG 的影响。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第三章:物质结构 (4学时) 数受内空 3.1发展简介 3.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3.3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律 3.4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5分子间力和氢键(自学) 3.6品体结构(自学) 教学要求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一波、粒二象性。 2.理解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3.理解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子层、电子 亚层、能级和轨道等含义。 能运 用不相 原 、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写出一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式和价 5.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若干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 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能用轨道杂化理论解释分子的几何构型。 7,学习化学键理论(离子键理论和共价键理论)。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 合物的特征 8.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会根据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了解各类 晶体结构和特征。 授课方式: 进授+自学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 (2学时) 教学内容 4.1化学反应速 4.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要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实验测定方法。 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3.理解温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阿仑尼乌斯经验式,并能用活化分子、活化能 等概念解释各种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第五章:化学平衡 (2学时) 教学内容: 5.1标准平衡常数和范托霍夫等温式 5.2化学平衡的移动(自学) 教学 1.理解并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能根据化学反应等温式判断反应方向
25 第三章:物质结构 (4 学时) 教学内容: 3.1 发展简介 3.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3.3 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律 3.4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5 分子间力和氢键(自学) 3.6 晶体结构 (自学) 教学要求: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波、粒二象性。 2.理解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3.理解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子层、电子 亚层、能级和轨道等含义。 4.能运用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写出一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构型式。 5.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若干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 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能用轨道杂化理论解释分子的几何构型。 7.学习化学键理论(离子键理论和共价键理论)。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 合物的特征。 8.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会根据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了解各类 晶体结构和特征。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 (2 学时) 教学内容: 4.1 化学反应速率 4.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实验测定方法。 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3.理解温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阿仑尼乌斯经验式,并能用活化分子、活化能 等概念解释各种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第五章:化学平衡 (2 学时) 教学内容: 5.1 标准平衡常数和范托霍夫等温式 5.2 化学平衡的移动(自学)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能根据化学反应等温式判断反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