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 ©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 成的瘘管,也称肛瘘 Θ多是肛痈的后遗症 ©肛痈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 渐缩小形成的瘘道 Θ其中90%是隐窝腺源性,仅10% 是有特殊病因的
肛 漏 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 成的瘘管,也称肛瘘 多是肛痈的后遗症 肛痈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 渐缩小形成的瘘道 其中90%是隐窝腺源性,仅10% 是有特殊病因的
病名最早见于《山海经》:“食者不痛 可以为瘘。 《神农本草经》首将本病命为“痔瘘” 《诸病源侯论》:“肛边生鼠乳出在外者, 时时出脓血' “肛漏”之名见于清《外证医案汇编》 o现代医学称瘘为FisTula,来源于拉丁文, 意为芦管,水管
病名最早见于《山海经》: “食者不痛, 可以为瘘。 ” 《神农本草经》首将本病命为“痔瘘” 《诸病源侯论》: “肛边生鼠乳出在外者, 时时出脓血” “肛漏”之名见于清《外证医案汇编》 现代医学称瘘为FisTula,来源于拉丁文, 意为芦管,水管
©由原发性内目、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 部分组成 ©内口多为原发性,大多数在肛管齿线 处的肛窦内 ©外口为继发性,在肛门周围皮肤上, 常不止一个 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主 要见于男性 Θ特点: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 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 部分组成 内口多为原发性,大多数在肛管齿线 处的肛窦内 外口为继发性,在肛门周围皮肤上, 常不止一个 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主 要见于男性 特点: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 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Θ病因病机 肛痈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 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 ©或虚劳久嗽,肺、脾、肾亏损, 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脓,溃后 成漏 ○漏管久不收口,邪气留连,耗伤 气血
病因病机 肛痈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 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 或虚劳久嗽,肺、脾、肾亏损, 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脓,溃后 成漏 漏管久不收口,邪气留连,耗伤 气血
O西医病因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发展而成 ©肛瘘与肛周脓肿分属肛周间隙化 脓性感染的两个病理阶段 ©直肠肛门损伤、肛裂反复感染并 发皮下瘘 ©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 直肠癌、会阴部手术感染、血行感 染等
西医病因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发展而成 肛瘘与肛周脓肿分属肛周间隙化 脓性感染的两个病理阶段 直肠肛门损伤、肛裂反复感染并 发皮下瘘 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 直肠癌、会阴部手术感染、血行感 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