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明显改善: 25个省市产区,分四大产区。 产区 面积比例 产量比例 渤海湾 38.8% 43.4% 黄土高原 41.4% 35.4% 黄河故道 23.5% 16% 西南凉冷高地 11.5% 1.7% 优质品种比例提高,达80%以上。 品种 比例 品种 比例 红富士 65% 嘎啦 5-7% 元帅系 6-8% 乔纳金 3-5% 金冠 5-7% 其它 8-16%
2008(2009)年苹果主产省份的面积和产量 省份 面积(万hm2) 产量(万吨) 山东 27.63 763(771) 陕西 53.09 746(805) 河南 17.31 374 (387 河北 24.38 262(277) 山西 14.82 223(239) 辽宁 11.40 171(194) 甘肃 24.65 164(186)
(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贸易量持续增长 ·我国已有分级包装生产线70条,冷藏量750万吨(25%), 加工量800万吨(29%)。 ·出口鲜果102万吨,边贸100余万吨,出口浓缩汁90万吨, 创汇10多亿美元。 ·进口:2000年2.55万吨,2005年3.3万吨,2007年3.5万吨. ·价格:2000年458美元/吨,2005年766美元/吨。 ·美国和新西兰是最大苹果进口国(广东、北京和上海)
2.存在问题 (1)生产布局有待优化:适地适栽原则贯彻不够,非适宜区、 次适宜区栽培多,品种结构须调整,红富士太多,达65%, 成熟期不合理,早熟缺,中熟少,晚熟多,加工鲜食比例不 协调。 (2)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无毒苗生产、管理、调运混 乱,良种引进、选育滞后,推广速度慢。 (3)单产低、质量差:质差表现为优果率低、外观包装质量差、 农药残留高
(4)采后环节薄弱: ◆采后处理:先进国家苹果洗果、打蜡、分级、包装再上 市,我国采后处理仅占苹果总量的2%。 ◆贮藏:苹果贮藏量750万吨,占25%,以土窑洞、冷凉库 土法为主,气调仅占3~5%。 ◆冷链流通:我国几乎为零。 ◆加工:加工量800万吨,占总产量的29%,比美、英少20 %,比法国少10%,加工品质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