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5156edu.com 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要点:以物寄托思目的是初 (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乡之情,牢记祖国步感知课 角度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 语言,历尽艰险回文,激发爱 到祖国怀抱,捍卫国热情。 祖国尊严,决不投 降,忧国忧民 合要求就 (2)你能向全班同学讲一个爱国主义先小组讲,接着代行,重在鼓 故事吗?要求故事讲得生动形象,通顺流表上台讲述,最后励,目的是 点评 拓宽视野。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 参见单元 3|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学生先独立思考 教学目标 任务。 后集体讨论,做到 基本一致。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枣核(1) 教学 学生活动 备注 步骤 教师活动 导入 我先朗诵一首诗,如果有知道这 首诗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朗读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 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乡的感情。在一个月光如水的 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 天望月,对着月亮倾诉自己思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念家乡的感情
www.5156edu.com 16 2 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本单元的 5 篇课文,各自从什么 角度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 (2)你能向全班同学讲一个爱国主义 故事吗?要求故事讲得生动形象,通顺流 畅。 要点:以物寄托思 乡之情,牢记祖国 语言,历尽艰险回 到祖国怀抱,捍卫 祖国尊严,决不投 降,忧国忧民…… 先小组讲,接着代 表上台讲述,最后 点评。 目的是初 步感知课 文,激发爱 国热情。 合要求就 行,重在鼓 励,目的是 拓宽视野。 3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 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 任务。 学生先独立思考, 后集体讨论,做到 基本一致。 参见单元 教学目标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枣核(1)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我先朗诵一首诗,如果有知道这 首诗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朗读——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 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 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 上。”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 乡的感情。在一个月光如水的 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 天望月,对着月亮倾诉自己思 念家乡的感情
www.5156edu.com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 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 高山大河的阻隔,他(她),也会有这 种思乡之情吗?一一这,就是萧乾在 《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整体感知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读课文,作概括。(同窗 成2个任务 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 2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种。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 土之情。) (2)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作圈点,排疑难 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研读课文 (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索枣核—一用途蹊跷 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见枣核一一如获至宝 说枣核一一为解乡愁 议枣核一一民族之情 (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 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 方? 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 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 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 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 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 作用 布置作业 (1)找一篇具有以小见大、以某 物作为线索之特点的文章,与之比较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的精妙。 教学 反思
www.5156edu.com 17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 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 高山大河的阻隔,他(她),也会有这 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在 《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2 整体感知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 成 2 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 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 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读课文,作概括。(同窗 离开故土 50 余年,在美国家 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 “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 种。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 土之情。) 作圈点,排疑难。 3 研读课文 (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 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 方?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 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 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 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 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 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 作用。 4 布置作业 (1)找一篇具有以小见大、以某 物作为线索之特点的文章,与之比较。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的精妙。 教学 反思
www.5156edu.com 第三课时枣核(2)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步骤 导入 《枣核》是一篇朴实中见深情, 1平淡中显奇妙的华人思乡文章。这堂 听讲 课,我们就重点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 语言 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1、殷切、托、劈头、感 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慨良深、那是…开、挑选 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买、拉、堆 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 处所在 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 了什么? 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 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 所在 研读5—10段,品析下列问题 文章是用中国化的景物、 1、“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独特的人物语言,把抽象的感 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具体化了,我们分析课文时 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是恰好相反,是透过具体的描 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摸可写,来得出概念。 感,生动具体感人。课文中从哪几方 面来写它的呢? 不仅没离题,而且起到了突出 2、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主题的作用,因为照理说越是 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家庭事业如意,越应该无忧无 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虑,心满意足,这样就更反衬 它们有什么作用? 了美籍华人朋友思乡之苦之 4体会下面几段话中加黑的词语对表现
www.5156edu.com 18 第三课时 枣核(2)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枣核》是一篇朴实中见深情, 平淡中显奇妙的华人思乡文章。这堂 课,我们就重点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 语言。 听讲 2 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 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 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 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 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 了什么? 1、殷切、托、劈头、感 慨良深、那是……开、挑选、 买、拉、堆 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 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 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 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 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 所在。 3 研读 5——10 段,品析下列问题。 1、“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 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 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 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摸可 感,生动具体感人。课文中从哪几方 面来写它的呢? 2、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 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 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 它们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用中国化的景物、 独特的人物语言,把抽象的感 情具体化了,我们分析课文时 是恰好相反,是透过具体的描 写,来得出概念。 不仅没离题,而且起到了突出 主题的作用,因为照理说越是 家庭事业如意,越应该无忧无 虑,心满意足,这样就更反衬 了美籍华人朋友思乡之苦之 切。 4 体会下面几段话中加黑的词语对表现
www.5156edu.com 中心思想的作用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1、“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 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 颗生枣核 心切。“生”,为了试种 2、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间我:2、“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 “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 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珍惜程度:“珍珠玛瑙”,通过 珠玛瑙还贵重 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 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 3、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老 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 汽车拉回来的 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 与认真。总之,表现了老同窗 依恋故土的深情 布置作业 (1)完成探究练习二 (2)归纳“语言朴实但饱含感情 的语言”的常用方法。 教学 反思 第四课时最后一课(1)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血液,失去语 1言即失去国土,文章就是一场围绕语言 听讲 展开的心灵搏斗。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 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请大家借助资料,查阅作者身份 2 学生活动,交流 以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www.5156edu.com 19 中心思想的作用。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 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 颗生枣核。 2、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 “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 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 珠玛瑙还贵重。 3、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 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 汽车拉回来的。 ……………… 1、“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 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 心切。“生”,为了试种。 2、“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 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 珍惜程度;“珍珠玛瑙”,通过 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 3、“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 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老 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 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 与认真。总之,表现了老同窗 依恋故土的深情。 5 布置作业 (1)完成探究练习二 (2)归纳“语言朴实但饱含感情 的语言”的常用方法。 教学 反思 第四课时 最后一课(1)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血液,失去语 言即失去国土,文章就是—场围绕语言 展开的心灵搏斗。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 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听讲 2 请大家借助资料,查阅作者身份, 以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学生活动,交流
www.5156edu.com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 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用卡鲁士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 片检查字词。思考: 堂法语课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小弗 (2)梳理文章思路 郎士为线索,见闻和感受 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自然 而生动地展开。小说从“我 走出家门、跑向学校,到“最 后一课”结束,情节的发展 层次清晰、紧凑、井然有序。 (课前—一上课一一下课) 局部解剖 1、上课之前,教室气氛与平日有 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2、小弗郎士本是个贪玩的小学生。 学生活动,交流 最后一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 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 本的变化?说给同学听听。 布置作业 本文与《枣核》在结构安排上有何 异同?(2)诵读课文,感受爱国之情 教学 反思 第五课时最后一课(2)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www.5156edu.com 20 3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用卡 片检查字词。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梳理文章思路。 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 鲁士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 一堂法语课。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小弗 郎士为线索,见闻和感受, 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自然 而生动地展开。小说从“我” 走出家门、跑向学校,到“最 后一课”结束,情节的发展 层次清晰、紧凑、井然有序。 (课前——上课——下课) 4 局部解剖 1、上课之前,教室气氛与平日有 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2、小弗郎士本是个贪玩的小学生。 “最后一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 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 本的变化?说给同学听听。 学生活动,交流 5 布置作业 本文与《枣核》在结构安排上有何 异同?(2)诵读课文,感受爱国之情。 教学 反思 第五课时 最后一课(2)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