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称它为:货币市场公司 在香港称它为:有限制牌照银行 在印度尼西亚称它为:投资金融公司,等等。 为企业融资 一级市场业务1为市政机关融资 为财政部融资 充当做市商 投二级市场业务充当经纪商 充当交易商 资银行业务体系 兼并与收购 企业重组企业扩张 企业收缩 资产证券化 金融工具 衍生工具业务 基金管理 信息服务 其他业务 风险资本 顾问咨询 起源 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产生于18世纪后的欧洲。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项目内容 投资银行 融资功能直接融资,且侧重于长期融资间接融资为主,且且侧重 于短期融资 根本利润来源 佣金 存贷款利差 业务概貌 无法用资产负债表反映 分为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经营方针 在控制风险前提下更注重开拓性|坚持稳健原则,注重“三 性”的结合 保险制度 投资银行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 其中的“三性”是指: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二)跨国投资银行(杨大楷P129 1、跨国投资银行的概念 跨国投资银行指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经营的大型投资银行,是投 资银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 它不仅是国际证券市场的经营主体,而且 其活动范围与影响已超出证券业,与跨国商业银行并列成为当代国际金融资本的重 要组成部分 2、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过程 第一,在1960年之前,出现了投资银行开展跨国业务的萌芽 第二,60年代与70年代,是跨国投资银行的起步发展阶段 三,进入80年代,跨国投资银行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阶段
5 在澳大利亚称它为:货币市场公司; 在香港称它为:有限制牌照银行; 在印度尼西亚称它为:投资金融公司,等等。 起源: 最早可追溯到 3000 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产生于 18 世纪后的欧洲。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项目内容 投 资 银 行 商 业 银 行 本源业务 证券承销 存贷款 融资功能 直接融资,且侧重于长期融资 间接融资为主,且且侧重 于短期融资 根本利润来源 佣金 存贷款利差 业务概貌 无法用资产负债表反映 分为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经营方针 在控制风险前提下更注重开拓性 坚持稳健原则,注重“三 性”的结合 保险制度 投资银行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 其中的“三性”是指: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二)跨国投资银行 (杨大楷 P129) 1、跨国投资银行的概念 跨国投资银行指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经营的大型投资银行,是投 资银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 它不仅是国际证券市场的经营主体,而且 其活动范围与影响已超出证券业,与跨国商业银行并列成为当代国际金融资本的重 要组成部分。 2、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过程 第一,在 1960 年之前,出现了投资银行开展跨国业务的萌芽。 第二,60 年代与 70 年代,是跨国投资银行的起步发展阶段。 第三,进入 80 年代,跨国投资银行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阶段。 为企业融资 一级市场业务 为市政机关融资 为财政部融资 充当做市商 投 二级市场业务 充当经纪商 资 充当交易商 银 兼并与收购 行 企业重组 企业扩张 业 企业收缩 务 体 资产证券化 系 金融工具 衍生工具业务 基金管理 信息服务 其他业务 风险资本 顾问咨询
3、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原因 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杨大楷P134) (一)共同基金(杨大楷P135) 共同基金( Mutual Fund)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公 开发行基金证券(例如,“受益凭证”、“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将众多 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 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在美国被称为“共同基金”、“互惠基金” 在英国被称为“单位信托基金”( Unit Trust) 在日本被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共同基金的种类众多,其中,根据投资战略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 类是投资于长期资产,如股票、债券或者实业资产的基金 类是主要投资于短期资产,如可转让大额存单、商业票据、短期国 库券的基金。 20世纪80年年代,共同基金的发展十分迅速,被引进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它已进入到全球发展阶段 (二)对冲基金(杨大楷P137 对冲基金( Hedge Fund)是对少数投资者发行的私人投资基金,其投资对象 涵盖证券、货币、期货、期权、利率、汇率等几乎所有金融产品。它往往通过 财务杠杆,在高于平均市场风险的条件下牟取超额的收益率。 所罗斯的量子基金的收益率一般为40%,高于一般基金收益率的20%左右 对冲基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主要是通过“对冲技巧”回避 市场风险并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发展到今天,全球已有大约4000—5000个对冲基 金,管理着3000亿美圆的资产,成为国际证券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对冲基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冲基金比其他机构投资者受到较少的管制。 2、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多为高收入者,对风险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 3、对冲基金往往大规模地使用财务杠杆,从而大大增强了其市场影响力。 4、对冲基金的收益分配机制具有激励性,从而汇集了投资界许多尖端人 才 (三)养老金和保险公司(杨大楷P140) 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它们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 间接投资参与者。 第三节跨国金融机构与跨国公司 世界经济(金融风险)的关系 、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一)股权结合 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股权结合一般存在于母银行与母公司之间。在国外 分支机构之间的股权结合实在少见。 由于各国传统和法律上的限制,母银行与母公司的股权结合在形式上不尽相
6 3、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原因 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杨大楷 P134) (一)共同基金 (杨大楷 P135) 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 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公 开发行基金证券(例如,“受益凭证”、“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将众多 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 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在美国被称为“共同基金”、“互惠基金” 在英国被称为“单位信托基金”( Unit Trust ) 在日本被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共同基金的种类众多,其中,根据投资战略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投资于长期资产,如股票、债券或者实业资产的基金; 另一类是主要投资于短期资产,如可转让大额存单、商业票据、短期国 库券的基金。 20 世纪 80 年年代,共同基金的发展十分迅速,被引进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它已进入到全球发展阶段。 (二)对冲基金 (杨大楷 P137) 对冲基金 (Hedge Fund ) 是对少数投资者发行的私人投资基金,其投资对象 涵盖证券、货币、期货、期权、利率、汇率等几乎所有金融产品。 它往往通过 财务杠杆,在高于平均市场风险的条件下牟取超 额的收益率。 所罗斯的量子基金的收益率一般为 40%,高于一般基金收益率的 20%左右。 对冲基金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最初主要是通过“对冲技巧”回避 市场风险并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发展到今天,全球已有大约 4000 — 5000 个对冲基 金,管理着 3000 亿美圆的资产,成为国际证券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对冲基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冲基金比其他机构投资者受到较少的管制。 2、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多为高收入者,对风险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 3、对冲基金往往大规模地使用财务杠杆,从而大大增强了其市场影响力。 4、对冲基金的收益分配机制具有激励性,从而汇集了投资界许多尖端人 才。 (三)养老金和保险公司 (杨大楷 P140) 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它们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 间接投资参与者。 第三节 跨国金融机构与跨国公司、 世界经济(金融风险)的关系 一、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一)股权结合 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股权结合一般存在于母银行与母公司之间。在国外 分支机构之间的股权结合实在少见。 由于各国传统和法律上的限制,母银行与母公司的股权结合在形式上不尽相 同
美国的银行法律商业银行直接拥有工业公司股票,但是银行可以通过其信托部 经理个人委托、养老金投资与代理帐户来掌握公司股票。例如,1974年 美国股票市场挂牌交易的股票中,有26.8%为美国商业银行所持有。而商业银行按 照“埃奇法”建立的公司对工商企业投资则不受该银行法的限制。1973年,这些机 构在100多家工矿企业中拥有股权。 有少数跨国公司在国外拥有金融机构,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都 拥有自己的金融公司:道氏化学公司1974年在国外拥有的银行分布在13个国家, 其中设在瑞土的道银行又在5个国家设有分行和附属行。 在日本,以跨国银行为中心的财团持有工商业股票的情况引人注目。1982年, 据报道,日本6家大银行在股票市场上的全部公司股票中,持股本达到24.3% (二)人事参与 人事参与是指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之间董事相互兼职 这种一般也只存在于母银行与母公司之间,在国外分支机构之间人事参与也属 少见 据报道,美国75%的公司至少与银行有1个董事是相互兼任的。在大型跨国公司 与跨国银行之间兼任懂事的数据更多些。 摩根银行的董事会成员中,有国际商用机械公司和其他大型工业公司的董事。 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商业银行等大银行的监事和董事每个人都在10家以上的跨国公 司兼任监事或董事。日本的三凌集团是银行与公司的最高领导人互相加入领导班 (三)业务联系 业务联系包括信贷联系、结算业务和办理往来帐目等,其中信贷联系是最重要 的,表现在跨国公司是跨国银行资金的最大供应者,同时也是跨国银行信贷的最大 获得者。 跨国银行的国外存款主要来自跨国公司的巨额国外直接投资、保留收益、固定 资产折旧等 跨国公司在业务迅速扩张时期,追加投资、企业兼并等活动时,都需要跨国银 行的信贷支持。在发行国际债券时,要通过跨国银行办理发行和包销业务,有时跨 国银行本身就是国际债券的重要购买者。跨国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贸易结算、费用的 收付、资金的调拨等,也需要通过跨国银行进行,即使是同一跨国公司系统内部的 资金往来,往往也需要通过跨国银行。因为跨国银行不仅有广泛的金融网络和信息 网络,而且对如何有效地处理流动资金管理,避免资金被封锁,减少外汇风险损失 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专门知识和经验。例如,国际现金管理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重 要内容,而代替跨国公司进行这项管理又是跨国银行的重要表外业务之 二、跨国金融机构与世界经济(金融风险的)关系 [《跨国银行论》伍海华著经济科学出版社F831/2132·1] 自二战以来,现代银行国际化(主要表现在银行经营机构的国际化与银行经营 业务的国际化),其结果是跨国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其原因主要是:国际经济联系 的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对跨国银行的政策鼓励;国 际资本市场贷款技术的创新。) 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对当代的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 消极的影响 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1、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增加了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
7 美国的银行法律商业银行直接拥有工业公司股票,但是银行可以通过其信托部 经理个人委托、养老金投资与代理帐户来掌握公司股票。例如,1974 年, 美国股票市场挂牌交易的股票中,有 26 .8%为美国商业银行所持有。而商业银行按 照“埃奇法”建立的公司对工商企业投资则不受该银行法的限制。1973 年,这些机 构在 100 多家工矿企业中拥有股权。 有少数跨国公司在国外拥有金融机构,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都 拥有自己的金融公司;道氏化学公司 1974 年在国外拥有的银行分布在 13 个国家, 其中设在瑞士的道银行又在 5 个国家设有分行和附属行。 在日本,以跨国银行为中心的财团持有工商业股票的情况引人注目。1982 年, 据报道,日本 6 家大银行在股票市场上的全部公司股票中,持股本达到 24.3% 。 (二)人事参与 人事参与是指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之间董事相互兼职。 这种一般也只存在于母银行与母公司之间,在国外分支机构之间人事参与也属 少见。 据报道,美国 75%的公司至少与银行有 1 个董事是相互兼任的。在大型跨国公司 与跨国银行之间兼任懂事的数据更多些。 摩根银行的董事会成员中,有国际商用机械公司和其他大型工业公司的董事。 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商业银行等大银行的监事和董事每个人都在 10 家以上的跨国公 司兼任监事或董事。日本的三凌集团是银行与公司的最高领导人互相加入领导班 子。 (三)业务联系 业务联系包括信贷联系、结算业务和办理往来帐目等,其中信贷联系是最重要 的,表现在跨国公司是跨国银行资金的最大供应者,同时也是跨国银行信贷的最大 获得者。 跨国银行的国外存款主要来自 跨国公司的巨额国外直接投资、保留收益、固定 资产折旧等。 跨国公司在业务迅速扩张时期,追加投资、企业兼并等活动时,都需要跨国银 行的信贷支持。在发行国际债券时,要通过跨国银行办理发行和包销业务,有时跨 国银行本身就是国际债券的重要购买者。跨国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贸易结算、费用的 收付、资金的调拨等,也需要通过跨国银行进行,即使是同一跨国公司系统内部的 资金往来,往往也需要通过跨国银行。因为跨国银行不仅有广泛的金融网络和信息 网络,而且对如何有效地处理流动资金管理,避免资金被封锁,减少外汇风险损失 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专门知识和经验。例如,国际现金管理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重 要内容,而代替跨国公司进行这项管理又是跨国银行的重要表外业务之一。 二、跨国金融机构与世界经济(金融风险的)关系 [《跨国银行论》 伍海华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831/2132·1 ] 自二战以来,现代银行国际化(主要表现在银行经营机构的国际化与银行经营 业务的国际化),其结果是跨国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其原因主要是:国际经济联系 的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对跨国银行的政策鼓励;国 际资本市场贷款技术的创新。) 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对当代的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 消极的影响。 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1、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增加了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
方面,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金融资本筹措的范围扩大在一定程度 上增加了资本的筹措能力: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金融资本使 用范围的扩大也增加了资本获取利润的机会,能够得到最为有效的使用 2、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缓解了资本短缺对经济运行的制约; 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增加了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 度上起到了缓解资本短缺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作用。可以认为,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给 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生产投资扩大。即使在 西方世界陷入经济滞涨时期,发展中国家仍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3、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方面,国际贸易的开展为跨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为 跨国银行筹措资金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另一方面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也为国际贸易 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为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萧条时期 的发达国家提供进口上的金融担保;为一国组织出口提供资本上的筹措组织。) 4、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能够带来全球经济增长 从新古典主义的资源转移理论来说,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使经济资源得到 最为有利的使用。(通过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资本边际调整的原则能够使一定的 资本得到最为有效的使用,因为资本的流动总是与资本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结合在 一起的,而资本边际调整又总能使一定的资本得到恰如其分的使用 现代的国际经济增长虽然是土地、劳动、资本及技术等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但是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却相对地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现代银行的国际 化经营在增加金融资本这种要素流动性的同时,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 也就有利于国际经济总体上的经济增长。 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 1、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强化了金融资本对全球经济的制约 一般说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常常是以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作为基础 的,国际化经营的加强往往导致金融资本对全球经济渗透,从而导致国际上的一切 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金融资本的依赖,造成一国在某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常常是由某 跨国银行的政策所致。 2、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 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往往使得跨国银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操纵能力增强。在国际 经济稳定及经济运行较为繁荣的情况下,资金筹措并不困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都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对应的资本。但是,在国际经济出现不稳定 的因素,或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时,要获得资金就较为困难,贷款利率的相对提高 以及贷款规模的减少使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依赖,更加 处于不利地位 3、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严重性 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短缺对经济运行的约束,但 是与此同时也强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借入跨国银行的贷款额不 断增加,优惠性贷款在债务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小,非优惠性贷款的比重越来越 大,债务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成为其本身的问题,而且成为国际经济运行中普 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4、银行的国际化经营造成货币政策的操作难以奏效 一般说来,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控制、调整货币运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其 调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主体是否具有独立操作货币政策的能力、货币金 融市场是否健全、金融中介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性金融机构是否可控等三个方面的综 合作用。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往往造成货币金融的中介机构难以被中央银行所控制
8 一方面,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金融资本筹措的范围扩大在一定程度 上增加了资本的筹措能力;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金融资本使 用范围的扩大也增加了资本获取利润的机会,能够得到最为有效的使用。 2、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缓解了资本短缺对经济运行的制约; 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增加了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 度上起到了缓解资本短缺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作用。可以认为,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给 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生产投资扩大。即使在 西方世界陷入经济滞涨时期,发展中国家仍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3、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开展为跨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为 跨国银行筹措资金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另一方面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也为国际贸易 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为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萧条时期 的发达国家提供进口上的金融担保;为一国组织出口提供资本上的筹措组织。) 4、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能够带来全球经济增长。 从新古典主义的资源转移理论来说,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使经济资源得到 最为有利的使用。(通过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资本边际调整的原则能够使一定的 资本得到最为有效的使用,因为资本的流动总是与资本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结合在 一起的,而资本边际调整又总能使一定的资本得到恰如其分的使用。 现代的国际经济增长虽然是土地、劳动、资本及技术等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但是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却相对地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现代银行的国际 化经营在增加金融资本这种要素流动性的同时,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 也就有利于国际经济总体上的经济增长。 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 1、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强化了金融资本对全球经济的制约; 一般说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常常是以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作为基础 的,国际化经营的加强往往导致金融资本对全球经济渗透,从而导致国际上的一切 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金融资本的依赖,造成一国在某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常常是由某 一跨国银行的政策所致。 2、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 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往往使得跨国银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操纵能力增强。在国际 经济稳定及经济运行较为繁荣的情况下,资金筹措并不困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都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对应的资本。但是,在国际经济出现不稳定 的因素,或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时,要获得资金就较为困难,贷款利率的相对提高 以及贷款规模的减少使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依赖,更加 处于不利地位。 3、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严重性; 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短缺对经济运行的约束,但 是与此同时也强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借入跨国银行的贷款额不 断增加,优惠性贷款在债务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小,非优惠性贷款的比重越来越 大,债务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成为其本身的问题,而且成为国际经济运行中普 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4、银行的国际化经营造成货币政策的操作难以奏效。 一般说来,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控制、调整货币运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其 调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主体是否具有独立操作货币政策的能力、货币金 融市场是否健全、金融中介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性金融机构是否可控等三个方面的综 合作用。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往往造成货币金融的中介机构难以被中央银行所控制
中央调控货币金融运行的能力相对下降,使得货币政策的操作难以达到中央银行操 作政策所要预期达到的目的,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效应难以奏效。特别是在发展中国 家的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决定了其相对应的中央银行制度有严重的滞后 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么不健全,要么由于制度上的原因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 用:甚至,有部分发展中国家根本就谈不上有健全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体系。中央 银行对本国范围内的金融业务调控难以掌握,其货币政策难以操作 [《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刘著F832·1/Z1P311结束语“ 再论外资银行的利与弊” 从东道国角度看,引进外资银行既有利,又有弊。有利的方面。 有利的方面,关键是实现外资银行、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其过程 可以简要表示如下 资金引入 外资银行 经济增长 金融深化 其中: 外资银行作用于经济增长 通过外资银行促进了外资引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外资银行从金融市场与金融主体等方面加快金融深化,从而作用于经济增 长 通过外资银行引进外资,通过外资引入促进金融深化,然后再作用于经济增 长 反过来,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发展 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大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外资引入,客观上推动了外资银行的 进入和发展; 经济增长对金融深化有积极作用(特别是需求引致型金融深化),为外资银行 的进入和运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经济增长导致的外资流入,加快了金融深化,进而再作用于外资银行 不利的方面:最极端的情况即外资银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恶性循环。 其过程可以简要表示如下: 资金过度引入 外资银行 经济恶化 融市场恶化 其中,外资银行的进入从三个方面促使东道国经济状况恶化: 在引进外资失控时,外资银行加剧了外资的过度引入,使国内经济受到不利的 影响 在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时,盲目引进外资银行导致国内金融业竞争乏力,国内 金融恶化,进而使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外资银行通过加剧外资的过度引入,扰乱国内金融市场,进而作用于国内经 济,促使国内经济状况恶化 反过来,国内经济恶化对外资银行发展的影响也可能会是起反向作用: 国内经济恶化使得外资经济在东道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外资流入越多,外资 银行的发展越快:
9 中央调控货币金融运行的能力相对下降,使得货币政策的操作难以达到中央银行操 作政策所要预期达到的目的,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效应难以奏效。特别是在发展中国 家的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决定了其相对应的中央银行制度有严重的滞后 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么不健全,要么由于制度上的原因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 用;甚至,有部分发展中国家根本就谈不上有健全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体系。中央 银行对本国范围内的金融业务调控难以掌握,其货币政策难以操作。 [《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 刘 著 F832 ·1/Z1 P311 结束语 “ 一、 再论外资银行的利与弊”] 从东道国角度看,引进外资银行既有利,又有弊。有利的方面。 有利的方面,关键是实现外资银行、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其过程 可以简要表示如下: 其中: 外资银行作用于经济增长: 通过外资银行促进了外资引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外资银行从金融市场与金融主体等方面加快金融深化,从而作用于经济增 长; 通过外资银行引进外资,通过外资引入促进金融深化,然后再作用于经济增 长。 反过来,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发展: 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大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外资引入,客观上推动了外资银行的 进入和发展; 经济增长对金融深化有积极作用(特别是需求引致型金融深化),为外资银行 的进入和运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经济增长导致的外资流入,加快了金融深化,进而再作用于外资银行。 不利的方面:最极端的情况即外资银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恶性循环。 其过程可以简要表示如下: 其中, 外资银行的进入从三个方面促使东道国经济状况恶化: 在引进外资失控时,外资银行加剧了外资的过度引入,使国内经济受到不利的 影响: 在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时,盲目引进外资银行导致国内金融业竞争乏力,国内 金融恶化,进而使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外资银行通过加剧外资的过度引入,扰乱国内金融市场,进而作用于国内经 济,促使国内经济状况恶化。 反过来,国内经济恶化对外资银行发展的影响也可能会是起反向作用: 国内经济恶化使得外资经济在东道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外资流入越多,外资 银行的发展越快: 资金引入 外资银行 经济增长 金融深化 资金过度引入 外资银行 经济恶化 金融市场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