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上古神话 (4课时) 、学习提示 本章分四节对上古神话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第一节:中国神话的 产生和记录。神话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 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世界观。 神话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它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
21 第一章 上古神话 (4 课时) 一、学习提示 本章分四节对上古神话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第一节:中国神话的 产生和记录。神话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 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世界观。 神话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它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
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以及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 渲泄不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神话大量保存在已经出土的远古资料中 和文史典籍当中,其中以《山海经》的保存为最多,价值也最高。第 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神话按照内容分为创 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五大类,其 蕴涵的民族精神主要包括深重的忧患意识,鲜明的厚生爱民意识,不 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的思维 特征主要表现为解释自然现象时以己观物和以己感物,先明们抽象思 维处在最初阶段的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以及伴随着对自然力的神秘感 所形成的情感体验。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中国古代神话 散失的重要原因是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历史化一方面是对神话的歪 曲的解释,另一方面是神话的仙话化。神话作为文学素材为后世文学 奠定了基础 学习本章主要掌握神话的内容、神话所蕴涵的民族凊神、神话的思 维特征。 二、重点和难点 1、神话的内容 2、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3、神话的思维特征 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提到神话,人们往往会因其包含某种神怪因素而认为神话和现实
22 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以及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 渲泄不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神话大量保存在已经出土的远古资料中 和文史典籍当中,其中以《山海经》的保存为最多,价值也最高。第 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神话按照内容分为创 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五大类,其 蕴涵的民族精神主要包括深重的忧患意识,鲜明的厚生爱民意识,不 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的思维 特征主要表现为解释自然现象时以己观物和以己感物,先明们抽象思 维处在最初阶段的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以及伴随着对自然力的神秘感 所形成的情感体验。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中国古代神话 散失的重要原因是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历史化一方面是对神话的歪 曲的解释,另一方面是神话的仙话化。神话作为文学素材为后世文学 奠定了基础。 学习本章主要掌握神话的内容、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神话的思 维特征。 二、重点和难点 1、神话的内容 2、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3、神话的思维特征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提到神话,人们往往会因其包含某种神怪因素而认为神话和现实
生活无关,是从人的头脑中空想出来的,其实,神话虽由人的幻想构 成,但这种幻想的产生不是毫无根据的,多数情况下它是以现实生活 作基础的。 几个误区: 中国人往往认为神话是历史”,其实这是有心的儒家之流的误 导,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希望写进历史的祖宗过往历史能冠冕堂皇、功 德无量。而老百姓口头传说的神或英雄的事迹,难免有些不很雅驯的 东西,这时就须老夫子们加以点化、诠释”,例如:(1)传说中的黄帝 本来有四张脸(黄帝四面),当子贡问孔子是否确有其事时,却被不 语怪力乱神ˉ的孔子巧妙解释为¨黄帝取合己者四人去分治四方”;(2) 夔,一足也。夔”,《山海经》中只是一只足的怪兽,到《尚书尧典》 时却变成了舜的乐官,当鲁哀公问孔子;听说夔一足果真这样吗?” 孔子答曰:所谓夔ˆ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而是说像夔这样 的音乐家,一个就足够了。一定程度上,孔子固然恰到好处,但大家 都这么进行形体辩正和改造,那么神话的朴素面貌就早已面目全非了 2、神化和传说:有联系亦有区别。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 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而传说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 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却内含人的行为准则。比如 羿的故事,最早是以弓箭射落九日的神奇英雄,这是神话。后在流传 中加入了新的内容,如羿的弟子逢蒙跟他学艺,尽得其道,想天下只 有羿是其对手,于是杀羿,并且批评逢蒙的卑劣行为;再如羿从西王 母那儿得到不死之药,嫦娥人却偷吃上了天,由此而讽刺嫦娥的自
23 生活无关,是从人的头脑中空想出来的,其实,神话虽由人的幻想构 成,但这种幻想的产生不是毫无根据的,多数情况下它是以现实生活 作基础的。 几个误区: 1、中国人往往认为“神话是历史”,其实这是有心的儒家之流的误 导,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希望写进历史的祖宗过往历史能冠冕堂皇、功 德无量。而老百姓口头传说的神或英雄的事迹,难免有些不很“雅驯的 东西,这时就须老夫子们加以点化、诠释”,例如:(1)传说中的黄帝 本来有四张脸(黄帝四面),当子贡问孔子是否确有其事时,却被“不 语怪力乱神”的孔子巧妙解释为“黄帝取合己者四人去分治四方”;(2) “夔,一足也。”“夔”,《山海经》中只是一只足的怪兽,到《尚书·尧典》 时却变成了舜的乐官,当鲁哀公问孔子,“听说‘夔’一足,果真这样吗?” 孔子答曰:“所谓‘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而是说像夔这样 的音乐家,一个就足够了。一定程度上,孔子固然恰到好处,但大家 都这么进行形体辩正和改造,那么神话的朴素面貌就早已面目全非了。 2、神化和传说:有联系亦有区别。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 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而传说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 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却内含人的行为准则。比如: 羿的故事,最早是以弓箭射落九日的神奇英雄,这是神话。后在流传 中加入了新的内容,如羿的弟子逢蒙跟他学艺,尽得其道,想天下只 有羿是其对手,于是杀羿,并且批评逢蒙的卑劣行为;再如羿从西王 母那儿得到不死之药,嫦娥一人却偷吃上了天,由此而讽刺嫦娥的自
私自利,这样一则神话一旦加入了伦理道德的观念、评判标准,后来 的故事就变成了传说而不再是神话,当然这种区分只有理论上的意义 实际上二者往往并存。 3、神话和仙话: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也就是说仙 话是神话的变种,所谓仙话主要讲述的是长生不死,羽化登仙,其中 有的是修炼,有的是仙人引导(指路)或服药。区分方法很简单:仙 话的文化意蕴要比神话淡薄的多(民族精神,审美品质),仙话的文化 意蕴和神话比,大打折扣。 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1、神话的概念 马克思曾给神话下过一个十分精辟的定义: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 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2卷),这段话有四个基本含义:a.神话是不自觉的艺 术作品;b神话是诉诸幻想的;C神话多方面反映原始人的世界观;d 神话非历史,但是历史的折射。 2、神话的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 神话起源于原始社会野蛮时期(母权制时期),那时的早期人类思 维幼稚、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却是神话产生的条件。神话产生之初达 到了相当高的程度,随着文明程度的加深,尤其有了文字记载后神话 开始走“下坡路”,随着自然力逐渐被人类认识、运用,神话也就不复 存在了。 神话产生的思想基础:一是原始人普遍信奉的“泛灵论”(所谓泛灵论
24 私自利,这样一则神话一旦加入了伦理道德的观念、评判标准,后来 的故事就变成了传说而不再是神话,当然这种区分只有理论上的意义, 实际上二者往往并存。 3、神话和仙话: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也就是说仙 话是神话的变种,所谓仙话主要讲述的是长生不死,羽化登仙,其中 有的是修炼,有的是仙人引导(指路)或服药。区分方法很简单:“仙 话的文化意蕴要比神话淡薄的多(民族精神,审美品质),仙话的文化 意蕴和神话比,大打折扣。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1、神话的概念 马克思曾给神话下过一个十分精辟的定义: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 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 2 卷),这段话有四个基本含义:a.神话是不自觉的艺 术作品;b.神话是诉诸幻想的;c.神话多方面反映原始人的世界观;d. 神话非历史,但是历史的折射。 2、神话的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 神话起源于原始社会野蛮时期(母权制时期),那时的早期人类思 维幼稚、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却是神话产生的条件。神话产生之初达 到了相当高的程度,随着文明程度的加深,尤其有了文字记载后神话 开始走“下坡路”,随着自然力逐渐被人类认识、运用,神话也就不复 存在了。 神话产生的思想基础:一是原始人普遍信奉的“泛灵论”(所谓“泛灵论
就是认为各种自然现象的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神秘的指挥者,他们不但拥有超自然的伟力,而 且还能主宰一切,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由于梦 幻的作用,初民在梦中可能梦见打猎捕鱼,也可能梦见战斗嬉戏,醒 来时却发现自己仍在原处未动,于是他们猜想在实在的、可看见的人 的肉体之外,还有一个虚空的、看不见的精神即“灵魂存在着,这种 灵魂观念也可以扩大至其他领域和事务,以至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日 月运行都带上了萌芽状态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泛灵论。 二是图腾崇拜。原始人的生活是以渔猎为主的,他们的衣食主要来 源于动物。也许是出于对动物的感激,也许是出于对凶禽猛兽的畏惧 种以动物或几种动物特征综合在一起的图腾崇拜出现了,中国上古 神话中的龙、凤凰、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物岀现。‘图腾'( totem) 原为北美印地安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即指认某一动物、植物 作为自己氏族的来源。图腾的产生意味着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氏族组织 的建立。图腾的意象为自然物,又表明“万物有灵ˆ时代物我不分的交 感式思维(人和物之间会产生一种心灵感应)特点。图腾也说明了人 类还远不了解生育之谜。误以为女祖是感应了某种生殖之物感物而生 殷人:简狄吞燕卵→契,《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周人 始祖神话诗《生民》:姜嫄踩到天帝的脚趾生下了后稷。很显然,图腾 观念的产生是人类还未能把自己同自然分开。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 化和图腾的不断人格化,‘图腾神岀现了。神被创造出来之后,神话 的产生便水到渠成。原始人在自己心目中将一切自然力量形象化、人 格化,依据自己生活中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或者
25 就是认为各种自然现象的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神秘的指挥者,他们不但拥有超自然的伟力,而 且还能主宰一切,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由于梦 幻的作用,初民在梦中可能梦见打猎捕鱼,也可能梦见战斗嬉戏,醒 来时却发现自己仍在原处未动,于是他们猜想在实在的、可看见的人 的肉体之外,还有一个虚空的、看不见的精神即“灵魂”存在着,这种 灵魂观念也可以扩大至其他领域和事务,以至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日 月运行都带上了萌芽状态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泛灵论”。 二是图腾崇拜。原始人的生活是以渔猎为主的,他们的衣食主要来 源于动物。也许是出于对动物的感激,也许是出于对凶禽猛兽的畏惧, 一种以动物或几种动物特征综合在一起的图腾崇拜出现了,中国上古 神话中的龙、凤凰、麒麟等动物都曾作为图腾物出现。“图腾”(totem) 原为北美印地安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即指认某一动物、植物 作为自己氏族的来源。图腾的产生意味着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氏族组织 的建立。图腾的意象为自然物,又表明“万物有灵”时代物我不分的交 感式思维(人和物之间会产生一种心灵感应)特点。图腾也说明了人 类还远不了解生育之谜。误以为女祖是感应了某种生殖之物感物而生。 殷人:简狄吞燕卵→契,《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周人 始祖神话诗《生民》:姜嫄踩到天帝的脚趾生下了后稷。很显然,图腾 观念的产生是人类还未能把自己同自然分开。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 化和图腾的不断人格化,“图腾神”出现了。神被创造出来之后,神话 的产生便水到渠成。原始人在自己心目中将一切自然力量形象化、人 格化,依据自己生活中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