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生生之谓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 刚柔者,立本者也。 刚柔相推而成变化。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 子以厚德载物
11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生生之谓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 –刚柔者,立本者也。 –刚柔相推而成变化。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 子以厚德载物
2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2 2.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 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殆 通于天者,道也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3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 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殆。 –通于天者,道也。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气论思想 气的概念 源于先秦,其核心思想是“万物皆生于 《淮南子原道训》:“气者,生之元也。” 元气论哲学 东汉王充等将元气看作天地万物的本原 北宋张载发展起来气的理论;后来王廷相、 王夫之、戴震都继承、发挥了张载的学说
14 3.气论思想 • 气的概念: – 源于先秦,其核心思想是“万物皆生于 气”。 – 《淮南子·原道训》:“气者,生之元也。” • 元气论哲学 – 东汉王充等将元气看作天地万物的本原。 – 北宋张载发展起来气的理论;后来王廷相、 王夫之、戴震都继承、发挥了张载的学说
元气论对古代科学的影响 明代生物学家王逵《蠡海集》: 天\雨露霜雪:气 地 气+形 草木土石:气+形+性 鸟兽虫鱼:气+形+性+情 人类:气+形+性+情+义 中医吸收元气论用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 构成人体的物质;包括秉受于父母精卵结合的阴阳 之气(先天之气)也包括出生后来自呼吸的空气 和从饮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后天之气); 构成人体脏腑经络体系的这些物质所表现出来的 生理功能。例如脾胃之气,指消化功能;卫气 指防御功能等。 15
15 • 元气论对古代科学的影响 –明代生物学家王逵《蠡海集》: • 天\雨露霜雪:气 • 地: 气+形 • 草木土石: 气+形+性 • 鸟兽虫鱼: 气+形+性+情 • (人类: 气+形+性+情+义) –中医吸收元气论,用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 • 构成人体的物质;包括秉受于父母精卵结合的阴阳 之气(先天之气),也包括出生后来自呼吸的空气 和从饮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后天之气); • 构成人体脏腑经络体系的这些物质所表现出来的 生理功能。例如脾胃之气,指消化功能;卫气, 指防御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