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邓小平理论号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 (190482219972.1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 平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 (1904.8.22—1997.2.1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 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 平理论的创立者
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 广安县。1920年赴法国勤工 俭学。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 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 党觉员。1926年离法赴苏学 习。1927年回国,领导百色起 并创建红七军和左右江根 据地。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 三作1940年8月,参与指挥著名 的“首百团大战”。1944年10月 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 持八路军总部工作。1947年6月, 与刘伯承一起率晋鲁豫野战军 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 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11 月,参与领导淮海战役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 川广安县。1920年赴法国勤工 俭学。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 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 产党党员。1926年离法赴苏学 习。1927年回国,领导百色起 义,并创建红七军和左右江根 据地。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 征。1940年8月,参与指挥著名 的“百团大战” 。1944年10月 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 持八路军总部工作。1947年6月, 与刘伯承一起率晋鲁豫野战军 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 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11 月,参与领导淮海战役
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 总理等职。“文革”期 间,受到错误的批判。 1977年7月,再次复出 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局面 并为解决香港、澳门 湾间题和实现祖国统 等方面,创造性地提 出了“一个国家,两种 制度”的伟大构想。长 期的革命斗争,形成了 以“解放思想,事实求 事”为精髓的邓小平理 论。1997年2月19日 在京逝世,享年93岁
• 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 总理等职。“文革”期 间,受到错误的批判。 1977年7月,再次复出, 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局面, 并为解决香港、澳门、 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统 一等方面,创造性地提 出了“一个国家,两种 制度”的伟大构想。长 期的革命斗争,形成了 以“解放思想,事实求 事”为精髓的邓小平理 论。1997年2月19日 在京逝世,享年93岁
邓公一生,三落三起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 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落三起”中的“第 落”。同年6月,被 书长,是为“第 1939年 琼英(卓琳)在延安结婚。 1948年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 淮(又名徐蚌会战)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 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 落 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 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 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落三起”中的“第一 落” 。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 书长,是为“第一起” 。 1939年8月与浦琼英(卓琳)在延安结婚。 1948年,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 淮海战役(又名徐蚌会战)和渡江战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 落” 。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 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 邓公一生,三落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