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睡腺染色体的特征(1)巨大性:(2)体细胞配对,所以染色体数目只有半数(n);(3)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多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拢形成染色中心:(4)横纹有深有浅、疏密的不同,各自对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3.实验成败关键(1)果蝇三龄幼虫的培养V饲料要求松软,含水量较高,营养丰富,发酵良好;v控制幼虫的密度一一一般要求每cm培养基表面20一40只幼虫左右:V低温培养一一稍低的温度有利于幼虫的充分生长发育,因而15一18℃培养幼虫是合适的温度。(2)睡腺的拉取及识别。八、说明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园艺、林学、植保等专业。综合类(3学时)15
15 2.唾腺染色体的特征 (1)巨大性; (2)体细胞配对,所以染色体数目只有半数(n); (3)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多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拢形成染色中心; (4)横纹有深有浅、疏密的不同,各自对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 3.实验成败关键 (1)果蝇三龄幼虫的培养 饲料要求松软,含水量较高,营养丰富,发酵良好; 控制幼虫的密度——一般要求每 cm 2 培养基表面 20—40 只幼虫左右; 低温培养——稍低的温度有利于幼虫的充分生长发育,因而 15—18℃培养幼虫是合 适的温度。 (2)唾腺的拉取及识别。 八、说明 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园艺、林学、植保等专业。 综合类(3 学时)
实验六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一、实验目的1.掌握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及染色技术;2.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二、实验原理骨髓细胞具有高度分裂活动能力,是研究哺乳动物染色体的良好材料。直接制片法,是直接从骨髓中取出细胞,经压片法或空气于燥法制片。为了提高有丝分裂的指数,在动物实验时,可在取材前经腹腔注射有丝分裂抑制剂,一般采用秋水仙素。这些方法对于动物的核型分析是非常有用的三、实验材料大白鼠(2n=42)或小白鼠(2n=40)四、仪器、药品、用具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预冻保存)、5ml针管、吸管、天平、试管架、量筒、温度计、温箱、恒温水浴锅、冰箱、解部刀、解剖剪、眼科镊子、培养皿、烧杯、酒精灯秋水仙素溶液(0.1%)、柠檬酸钠溶液(2.2%)或0.075MKCL溶液、甲醇、冰醋酸、蒸馏水、PH7.2一7.4的磷酸缓冲液、GiemSa染液、生理盐水。五、实验内容和方法1.秋水仙素处理取材前2一3小时,在大白鼠(或小白鼠)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溶液,注射剂量为每公斤动物体重4mg。2.取骨髓细胞,大鼠断头处死、小鼠颈椎脱白,立即剪取后肢,取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用75%酒精擦去肌肉残渣,剪去两端骨;用带针头的5ml注射器吸4mL2.2%柠檬酸钠溶液,将骨髓洗入10mL离心管中,反复冲洗数次直至股骨断面由红色变粉色然后以15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3.低渗处理离心后的沉淀物加入4mL0.075mo1/L氯化钾溶液,混匀后在37℃水浴或恒温箱中放置30min,再以15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4.预固定加5滴新配的甲醇一冰醋酸固定液(3:1),立即混合均匀。12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5.固定加入新配甲醇一冰醋酸固定液4ml,立即用吸管打成细胞悬液,固定20分钟。离心去上清液后再用4ml固定液固定20分钟。离心去上清液后,在0.1一0.3ml的沉淀物中再加0.2一0.5ml固定液,用吸管打匀备用。16
16 实验六 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及染色技术; 2.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 二、实验原理 骨髓细胞具有高度分裂活动能力,是研究哺乳动物染色体的良好材料。直接制片 法,是直接从骨髓中取出细胞,经压片法或空气干燥法制片。为了提高有丝分裂的指 数,在动物实验时,可在取材前经腹腔注射有丝分裂抑制剂,一般采用秋水仙素。这些 方法对于动物的核型分析是非常有用的。 三、实验材料 大白鼠(2n=42)或小白鼠(2n=40) 四、仪器、药品、用具 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预冻保存)、5ml 针管、吸管、天平、试管架、量 筒、温度计、温箱、恒温水浴锅、冰箱、解剖刀、解剖剪、眼科镊子、培养皿、烧杯、 酒精灯 秋水仙素溶液(0.1%)、柠檬酸钠溶液(2.2%)或 0.075M KCL 溶液、甲醇、冰醋 酸、蒸馏水、PH7.2—7.4 的磷酸缓冲液、Giemsa 染液、生理盐水。 五、实验内容和方法 1.秋水仙素处理 取材前 2—3 小时,在大白鼠(或小白鼠)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 溶液,注射剂量为每公斤动物体重 4mg。 2. 取骨髓细胞,大鼠断头处死、小鼠颈椎脱臼,立即剪取后肢,取除肌肉,剥出后 肢股骨,用 75%酒精擦去肌肉残渣,剪去两端骨骺 ;用带针头的 5ml 注射器吸 4mL2.2% 柠檬酸钠溶液,将骨髓洗入 10mL 离心管中,反复冲洗数次直至股骨断面由红色变粉色, 然后以 1500r/min 离心 10min,弃去上清液。 3 . 低渗处理 离心后的沉淀物加入 4mL0.075mol/L 氯化钾溶液,混匀后在 37℃水浴或恒温箱中放 置 30min,再以 1500r/min 离心 10min,弃去上清液。 4.预固定 加 5 滴新配的甲醇—冰醋酸固定液(3 :1),立即混合均匀。1200rpm 离心 10 分钟,弃上清液。 5.固定 加入新配甲醇—冰醋酸固定液 4ml,立即用吸管打成细胞悬液,固定 20 分 钟。离心去上清液后再用 4ml 固定液固定 20 分钟。离心去上清液后,在 0.1—0.3ml 的 沉淀物中再加 0.2—0.5ml 固定液,用吸管打匀备用
6.滴片取预先冰冻的干净载片,甩掉冰水后迅速滴上2一3滴细胞悬液,立即用嘴在载片上吹气,使悬浮细胞均匀分散。将载片掠过酒精灯几次,以助染色体分散和展开,室温下干燥。7.染色用Giemsa稀释液染色30分钟,自来水冲洗,空气干燥。8,镜检封片将分裂相多而图象清晰的涂片在二甲苯中透明后,用加拿大树胶封片。六、实验作业及思考题1.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2.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有何不同?七、补充资料1.Giemsa母液配制取0.5gGiemsa,加几滴甘油,充分研磨,至无颗粒时,加入33ml甘油,放在56℃水浴中90分钟。再加入33ml甲醇,热过滤,倒入棕色瓶中,置4℃冰箱中存放半个月后使用。2.H7.2磷酸缓冲液配制0.2mol磷酸氢二钠(Na2HP04)溶液72.OmL加上0.2mol磷酸二氢钠(NaH2PO4)溶液28.0OmL即成。3.Giemsa工作染色液配制取100mLpH7.2磷酸缓冲液,加入3mLGiemsa染色母液即成。4.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指标之一。制备染色体标本无疑是细胞遗传学最基本的技术,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其它技术(如显带、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八、说明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综合类(6学时)17
17 6.滴片 取预先冰冻的干净载片,甩掉冰水后迅速滴上 2—3 滴细胞悬液,立即用 嘴在载片上吹气,使悬浮细胞均匀分散。将载片掠过酒精灯几次,以助染色体分散和展 开,室温下干燥。 7.染色 用 Giemsa 稀释液染色 30 分钟,自来水冲洗,空气干燥。 8.镜检封片 将分裂相多而图象清晰的涂片在二甲苯中透明后,用加拿大树胶封 片。 六、实验作业及思考题 1.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 2.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有何不同? 七、补充资料 1.Giemsa 母液配制 取 0.5g Giemsa,加几滴甘油,充分研磨,至无颗粒时,加入 33ml 甘油,放在 56℃ 水浴中 90 分钟。再加入 33ml 甲醇,热过滤,倒入棕色瓶中,置 4℃冰箱中存放半个月后 使用。 2. H7.2 磷酸缓冲液配制 0.2mol 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液 72.0mL 加上 0.2mol 磷酸二氢钠(NaH2PO4)溶 液 28.0mL 即成。 3. Giemsa 工作染色液配制 取 100mL pH7.2 磷酸缓冲液,加入 3mL Giemsa 染色母液即成。 4.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指标之一。制备染色体标本无疑是细胞 遗传学最基本的技术,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其它技术(如显带、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 件。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 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 八、说明 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 综合类(6 学时)
实验七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为进行细胞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奠定基础。二、实验原理: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大多数高等动植物是二倍体(diploid)。也就是说,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haploid),用n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有些高等植物还是多倍体。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chromatids),往往通过看丝粒(centromere)联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染色体分成相等或不等的两臂(arms),造成中间着丝粒、亚(近)中间着丝粒、亚(近)端部着丝粒和端部着丝粒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和进化理论的重要研究手段,也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三、实验材料植物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照片,或植物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照片,或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放大照片。四、仪器、药品、用具显微镜,测微尺,直尺,镊子,剪刀,绘图纸,显微摄影设备及照片放大设备。五、实验内容和方法1.染色体测量把放大的照片染色体进行随机编号、用直尺测量染色体总长和两臂长度(着丝粒一分为二算入两臂)。并注意各染色体随体的有无,随体和次继痕长度一般不计算在染色体长度内。2.测量结果的计算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放大倍数、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和臂比值。◆放大倍数=放大照片上的某染色体的照相长度(u)/目镜测微尺测定的实际长度(u)★绝对长度=某染色体(或臂)的照相长度(u)/放大倍数★相对长度=(某染色体绝对长度/染色体组总长度)X100%★臂比=长臂长度/短臂长度★臂指数(着丝点指数)=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3.测量结果填表18
18 实验七 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为进行细胞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大多数高等动植物是二倍体(diploid)。也就是 说,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 2n 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 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haploid),用 n 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有些高等植物还是多 倍体。 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chromatids),往往通过着丝粒 (centromere)联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 同,可以把染色体分成相等或不等的两臂(arms),造成中间着丝粒、亚(近)中间着 丝粒、亚(近)端部着丝粒和端部着丝粒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 有随体或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 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和进化理论的重要研究手段,也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植物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照片,或植物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照片,或人类体细胞有 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放大照片。 四、仪器、药品、用具 显微镜,测微尺,直尺,镊子,剪刀,绘图纸,显微摄影设备及照片放大设备。 五、实验内容和方法 1.染色体测量 把放大的照片染色体进行随机编号、用直尺测量染色体总长和两臂长度(着丝粒一 分为二算入两臂)。并注意各染色体随体的有无,随体和次缢痕长度一般不计算在染色 体长度内。 2.测量结果的计算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放大倍数、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和臂比值。 放大倍数=放大照片上的某染色体的照相长度(u)/目镜测微尺测定的实际长度(u) 绝对长度=某染色体(或臂)的照相长度(u)/放大倍数 相对长度=(某染色体绝对长度/染色体组总长度)×100% 臂比=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臂指数(着丝点指数)=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 3.测量结果填表
测得数据经整理后,按染色体的总长度由大到小顺序编号。若有两根等长染色体,习惯上按短臂较长的放在前面。将测量结果填入表内。染色体测量数据表照相长度(um)绝对长度(um)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臂指数类型编号长臂+短臂=全长长臂+短臂=全长I234",4.根据臂比数值,确定着丝粒位置,将染色体分类臂比1.01.7为部着丝粒染色体(M臂比1.71—3.0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臂比3.017.0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臂比7.01以上为端看丝粒染色体(SAT5.染色体配对和剪贴:(1)配对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形态特征,将同源染色体相配成对。(2)剪贴取两张放大照片,一张以整张粘贴于分析结果报告上,另一张则用于将各染色体剪下,剪下来的各对染色体其着丝粒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大的在前、小的在后,短臂在上、长臂在下,按染色体的编号各自成对地整齐贴在整张照片的下方,再用一座标纸绘出一张清晰的染色体组型模式图贴在整张照片的下方或右方。六、实验作业及思考题1,对一种生物的染色体进行组型分析:2.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有何意义?七、补充资料1.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析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另一类是分析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均能得到染色体组型。2.材料替换放大照片成本高,可选用清晰的照片用复印机复印。3.实验关键对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4.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1)原理:人类染色体组型是指人的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指19
19 测得数据经整理后,按染色体的总长度由大到小顺序编号。若有两根等长染色体, 习惯上按短臂较长的放在前面。将测量结果填入表内。 染色体测量数据表 染色体 编号 照相长度(um) 绝对长度(um) 相对长度% 臂比 臂指数 类型 长臂+短臂=全长 长臂+短臂=全长 1 2 3 4 . 4.根据臂比数值,确定着丝粒位置,将染色体分类 臂比 1.0—1.7 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臂比 1.71—3.0 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臂比 3.01—7.0 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臂比 7.01 以上为端着丝粒染色体(SAT) 5.染色体配对和剪贴: (1)配对 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形态特征,将同源染色体相配成对。 (2)剪贴 取两张放大照片,一张以整张粘贴于分析结果报告上,另一张则用于将各染 色体剪下,剪下来的各对染色体其着丝粒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大的在前、小的在后,短 臂在上、长臂在下,按染色体的编号各自成对地整齐贴在整张照片的下方,再用一座标 纸绘出一张清晰的染色体组型模式图贴在整张照片的下方或右方。 六、实验作业及思考题 1.对一种生物的染色体进行组型分析; 2.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有何意义? 七、补充资料 1.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析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目 和形态;另一类是分析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均能得到染色体组型。 2.材料替换 放大照片成本高,可选用清晰的照片用复印机复印。 3.实验关键 对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 4.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1)原理: 人类染色体组型是指人的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