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3 于资本的乌托邦观念。这完全和至死坚持燃素,而不想对氧气有所 理解的老普利斯特列一样。只是普利斯特列跪实是最早析出氧气的 人,而洛贝尔图斯在他的剩余价值中,或者更确切些说,在他的“租” 中,只是重新发现了一种陈词褴调。但马克思和拉瓦锅的做法相反, 他不屑于说,剩余价值存在的事实是他最早发现的 洛贝尔图斯在经济学其他方而的成就,也是这个水平。他把剩 余价值搞成乌托邦的做法,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已经无意中进 行了批判:关于这一点还要说的话,我已经在该书的德文译本的序 言5中说到。他把商业危机的原因解释为工人阶级的消费不足,这种 说法在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四卷第四章中已经可以看 到(3)只是西斯蒙第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注意到世界市场,而洛贝 尔图斯的跟界却设有超出普鲁士的国界。洛贝尔图斯关于工资来源 于资本还是来源于收入的那些思辨议论,属于经院哲学的范围,并且 已经在这个《资本论第二册的第三篇中完全澄清了。他的地租理论 仍然是他的惟一的财产,在马克思批判这一理论的手稿2出版以前, 还可以安睡一会。最后,他关于旧普鲁上的土地所有权应该从资本 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建议,又是彻头彻尾乌托邦的,这些建议同避了这 里谈到的惟一实际向题:旧普鲁士的容克怎样能够做到每年收人比 如说2万马克,支出比如说3万马克,而仍然不负债? 1830年左右,李嘉图学派在剩余价值问题上碰壁了。他们解决 (3)“可见,由于财高集中在少数所有者手中,国内市场就越来超缩小, 工业就感来越需要到国外市场去寻找销路,但是在那里,它会受到更大的变革 的成胁"(即下面接著说到的1817年危机)。《新原理》1819年版第1卷第 336页
24 序 言 不了的问题,他们的追随者,庸俗经济学,当然更不能解决。使李嘉 图学派破产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劳动是价值的尺度。但是,活劳动在和资本进行交换时, 它的价值小于所交换的对象化劳动。工资,一定量活劳动的价值,总 是小于同量活劳动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或体现同量活劳动的产品 的价值。这个问题这样提出,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它由马克思正 确地提出,因而得到了解答。不是劳动有价值。劳动作为创造价值 的活动,不能有特殊的价值,正像重不能有特殊的重量,热不能有特 殊的温度,电不能有特殊的电流强度一样。作为商品买卖的,不是势 动,而是劳动力。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它的价值就决定于它作为社 会产品所体现的劳动,就等于它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 的劳动。因此,劳动力按照它的这种价值来买卖,是和经济学的价值 规律决不矛盾的。 第二,按照李嘉图的价值规律,假定其他一切条件相同,两个资 本使用等量的,有同样报酬的话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会生产价值相 等的产品,也会生产相等的剩余价值或利润。但是,如果这两个资本 所使用的活劳动的量不相等,那么,它们就不能生产相等的剩余价 值,或如李亮图派所说的利润,但是情况恰恰相反。实际上,等额的 资本,不论它们使州多少活劳动,总会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平均的相等 的利润。因此,这就和价值规律发生了矛盾。李嘉图已经发现了这 个矛盾,但是他的学派同样没有能够解决这个矛盾。洛贝尔图斯也 不能不看到这个矛盾,但是他不去解决它,却把它作为他的乌托邦的 出发点之一(《认识第131页)。马克思在《批判》手稿中,已经解决 了这个矛盾:5按照《资本论》的计划,这个问题要在第三册来解 决4第三册的出版,还要过几个月。因此,那些想在洛贝尔图斯那
序 言 25 里发现马克思的秘密源泉和把洛贝尔图斯看作马克思的一个卓越先 驱者的经济学家们,在这里有机会可以表明,洛贝尔图斯的经济学到 底能够提供什么。如果他门能够证明,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怎样能够 并且必须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而且反而要以价值规律为基础来形 成,那么,我们就恩意同他们继续淡下去。不过他们最好是快一点。 这个第二册的卓越的研究,以及这种研究在至今几乎还没有人进人 的领域内所取得的解新成果,仅仅是第三册的内容的引言,而第三 册,将阐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最 终结论,等到这个第三册出版的时候,洛贝尔图斯这个经济学家,就 用不着再提了。 马克思多次对我说过,《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是献给他的夫 人的。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85年5月5日马克思的生日,于伦敦
26 第二版序言① 这里印出的第二版,基本上是按第一版原样翻印的。印制错误 改正了,若干文体上不讲究的地方纠正了,若十短的、内客重复的段 落别掉了。 第三册虽然酒到完全料想不到的困推,但手稿现在也已大体整 理就绪,只要我还健康,今年秋天就可以开始付印。 弗·恩格斯 1893年7月15日于伦數 为了便于查阅,这里把所有采自第Ⅱ一VI1稿的地方,简单综 合如下: 第一篇 第31一32页采自第1稿。一-第32-44页采自第V11 稿。一第44一48页采自第V1稿。一第48-134页采自第V ①这标题是尊文服编者加的。一·编者注
第“版序言 27 稿。一第134-137页采自读书摘要中的一个注。--第138页 到本篇末采白第V稿:其中第146-148页有儿处采自第VI1稿: 第151页和第158页的注采自第1稿。 第二篇 本篇开头第171一182真是第1V稿的结尾。-一从这里开始 到本篇末第388页全部采自第Ⅱ稿。 第三篇 第十八章:(第389-397页)采自第1Ⅱ稿。 第十九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第398一432页)采自第V11稿. 第三节(第432一434页)采自第11稿。 第二十章:第一节(第435一438页)采自第Ⅱ稿,仅最后一段采 自第VII稿。 第二节(第438442页)主要采自第1稿。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442一470页)采自第V1Ⅲ 稿。 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470一487页)采 自第1稿。 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488-540页)采自第 VI稿. 第十三节(第540一550页)采自第Ⅱ稿。 第二十一章:(第551-592页)全部采自第VTI1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