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莹语) 深,则是指感情深婉,不同于“花间派”的铺金缀玉。 3、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三、张先词 生评:张先(990一1078),字子野,为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 进土。以秘书丞知吴江县(今江苏省吴江县,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晚年优游于杭州、吴兴间,常泛扁舟,垂钓为乐。苏轼守杭时,与之交往甚密,有人甚至认为“东 坡作词是从张子野入手”,深受张先影响(参见《词学》第二辑载日·西纪昭《苏轼初期的送别词》,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日:“子野清出处、生脆处,味极隽永。只是偏才,无大起落。”有《安 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附: 苏轼评语:“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波耳。”举诗例如“浮苹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 声”,“悉似鳏鱼知夜水,嫩同蝴蝶为春忙”,以为可“追配古人”。 作品 天仙子·時码名禾小停,以树眼,不赴府命:《水湖》数聲持酒聪,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幾 時回?晚,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眼,破月來化养影。重重簾遮 燎,風不定,人初静,明口落红應滿徑。 评: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题作“春恨”。词写伤春兼寓伤别。其中“云破月来花弄 影”句,以写景如画著称;合并“娇柔嫩起,布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二句,为 时人称作“张三影”。又因作品多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有“张三中”之谓。(见胡 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词话》)】 又有:“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 明月,隔墙送过秋干影。“ 木蘭花·乙卯吴奥寒食:能頭舴艋吴兒臉,简柱秋干游女并。芳洲拾翠荐忘鲲,秀野踏青来不 定。行雲去後遥山眼,已放笙歌池苑静。中庭月色正清明,低數楊花通無影 评:此词为张先八十六岁时在故乡吴兴度寒食节所作。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以为:“中 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造语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
21 嘉莹语) 深,则是指感情深婉,不同于“花间派”的铺金缀玉。 3、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三、张先词 生评:张先(990——1078),字子野,为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 进士。以秘书丞知吴江县(今江苏省吴江县)。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晚年优游于杭州、吴兴间,常泛扁舟,垂钓为乐。苏轼守杭时,与之交往甚密,有人甚至认为“东 坡作词是从张子野入手”,深受张先影响(参见《词学》第二辑载日·西纪昭《苏轼初期的送别词》)。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曰:“子野清出处、生脆处,味极隽永。只是偏才,无大起落。”有《安 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附: 苏轼评语:“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波耳。”举诗例如“浮苹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 声”,“悉似鳏鱼知夜永,嫩同蝴蝶为春忙”,以为可“追配古人”。 作品: 倅 评: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题作“春恨”。词写伤春兼寓伤别。其中“云破月来花弄 影”句,以写景如画著称;合并“娇柔嫩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二句,为 时人称作“张三影”。又因作品多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故有“张三中”之谓。(见胡 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词话》) 又有:“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 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筍 评:此词为张先八十六岁时在故乡吴兴度寒食节所作。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以为:“中 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造语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
四、欧阳修 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细,草薰風暖摇征翡。藤愁渐遠渐低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 寸柔,盈盈粉泪。樓高莫近危欄倚。平熊是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詐?楊柳堆州,策幕無重 玉勒雅鞍游治贴,楼高不见章路。雨 横風狂三月暮,門掩黄昏,低計留春住。泪眼問花花不語,亂红飞過靴韆去。 讯:此词一称冯延已作,但李清照及宋人选集《乐府雅词》.《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 选》均定为欧词,比较可信。内容写闺怨。是否别有寓意,词话家议论纷坛。全词语意浑成,刻 画深致。《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调层 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 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附: 暮春有感:幽忧无以销,春日静愈长。薰风入花骨,花枝舞低品。往来采花蜂,清蜜未满房。 春事己烂漫,落英渐飘扬。蛱蝶无所为,飞飞助其忙。啼鸟亦屡变,新音巧调篁。游丝最无事, 百尺拖晴光。天工施造化,万物感春阳。我独不知春,久病卧空堂。时节去莫挽,浩歌自成伤。 评:作品中的客观态度与冷静思考形成其理性色彩,以思代情,使作品的美感寄托在思辨过 程之中。与《蝶恋花》的以情代思、美在其中不同。 探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残红,絮蒙蒙,垂柳杆壶川風。笙歌散故游人去。 始覺春空。垂下廉棍,雙燕部來细雨中。 【注释】西湖,指颖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颖水合诸水流处,风景佳胜。作者《西 湖念语》:“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颗之佳名。”双燕句:冯延已《罗敷艳歌》:“双燕归来书阁中。” 评:欧阳修晚年(1071一1072)退居颖州,有《采桑子》十首,歌咏西湖的春夏景色 皆以“西湖好”为首句,而词意不重复,为联章体(即组词,此词为其中的第四首。组诗开头 另有一段《西湖念语》,日:“昔者王子献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 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颖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 游或结于良朋,乘舆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 欢然而会意,亦傍若而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 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附: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22 四、欧阳修 征 鞦韆 评:此词一称冯延巳作,但李清照及宋人选集《乐府雅词》、《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 选》均定为欧词,比较可信。内容写闺怨。是否别有寓意,词话家议论纷纭。全词语意浑成,刻 画深致。《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 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 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附: 暮春有感:幽忧无以销,春日静愈长。薰风入花骨,花枝舞低昂。往来采花蜂,清蜜未满房。 春事已烂漫,落英渐飘扬。蛱蝶无所为,飞飞助其忙。啼鸟亦屡变,新音巧调篁。游丝最无事, 百尺拖晴光。天工施造化,万物感春阳。我独不知春,久病卧空堂。时节去莫挽,浩歌自成伤。 评:作品中的客观态度与冷静思考形成其理性色彩,以思代情,使作品的美感寄托在思辨过 程之中。与《蝶恋花》的以情代思、美在其中不同。 採 【注释】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颍水合诸水流处,风景佳胜。作者《西 湖念语》:“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颖之佳名。”双燕句:冯延巳《罗敷艳歌》:“双燕归来书阁中。” 评:欧阳修晚年(1071——1072)退居颍州,有《采桑子》十首,歌咏西湖的春夏景色, 皆以“西湖好”为首句,而词意不重复,为联章体(即组词)。此词为其中的第四首。组诗开头 另有一段《西湖念语》,曰:“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 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 游或结于良朋,乘舆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 欢然而会意,亦傍若而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 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附: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全宋词》、龙榆生《信宋名家词选)均作做词,《词品》卷二误作朱淑真词,《续草诗 余》卷上误作秦观词。 五、曼几道: 生评:晏几道(约1030一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生平在仕途上不得 意,曾任颖昌府许田镇(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监,职位低微。黄庭坚描绘说:“仕连蹇, 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 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 也。”(疆村丛书本《小山词序》)其词与乃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更接近《花间》。清陈廷 掉《白雨齐词话》卷一谓:"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 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所作多感伤之词。有《小山词》(原名 《补亡》 作品: 臨江仙:夢後楼室高筑,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立,微燕雙能。記 得小菊初见,兩重心字粱衣。琵爸弦上欲相思。嵩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评:晏几道《小山词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 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 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人间。”张宗《词林纪事》卷六谓“此词当是追忆苹云而作” 比较:台湾诗人郑愁子《雨丝》(未一段): 遗落在那里的— 我们的恋呵,像雨丝 斜斜地,斜斜地织成淡淡的记忆。 鷓捣天:彩袖股勤捧玉鐘,誉年拚卻醉颤红”。舞低褐柳极心月,歌盡桃花扇底趔。從别 後,他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利把銀红照,箱恐相逢是梦中。 评:此词上片追怀欢乐的往事,其“舞低杨柳楼心月,欧尽桃花扇底风”一联以工丽见称于 世:下片写久别难忘及重逢之后的悲喜交集之情. 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23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全宋词》、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均作欧词,《词品》卷二误作朱淑真词,《续草堂诗 余》卷上误作秦观词。 五、晏几道: 生评:晏几道(约 1030——约 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生平在仕途上不得 意,曾任颖昌府许田镇(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监,职位低微。黄庭坚描绘说:“仕宦连蹇, 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 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 也。”(彊村丛书本《小山词·序》)其词与乃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更接近《花间》。清·陈廷 焯《白雨齐词话》卷一谓:“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 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所作多感伤之词。有《小山词》(原名 《补亡》)。 作品: 卻 评:晏几道《小山词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 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 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人间。”张宗橚《词林纪事》卷六谓“此词当是追忆苹云而作”。 比较:台湾诗人郑愁予《雨丝》(末一段): 遗落在那里的—— 我们的恋呵,像雨丝 斜斜地,斜斜地织成淡淡的记忆。 卻 釭 评:此词上片追怀欢乐的往事,其“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一联以工丽见称于 世;下片写久别难忘及重逢之后的悲喜交集之情。 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总评: 一、王灼《碧鸡漫志》卷:“叔原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 二、夏敬观日:“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 纤悲,宜其造诣又过父。” 附:生查子二首: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 相思,背面秋千下。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 离难,不似相思好。 第二节柳永的词 一、生评: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者卿,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为举子 时,多游狭邪,流连坊曲,为乐工伎女撰作歌辞。尝有《鹤冲天》词云:“黄金榜上,偶失龙头 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后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 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 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待落之,日:‘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 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后改名永,方得磨勘得官。“(《能改斋 漫录》卷十六)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取进士。官到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 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谓“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流传之广可想而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云 “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作者精通 音律,多自度曲,尤其是大量制作慢词,在所存二一三首词中,用了一三三种词调,而宋人所用 八八0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创作手法上,善于铺叙和使用俚俗语言 所谓“曲处能直,密处能疏,票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宋 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乐章集》。 24
24 总评: 一、王灼《碧鸡漫志》卷:“叔原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 二、夏敬观曰:“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 纤悲,宜其造诣又过父。” 附:生查子二首: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 相思,背面秋千下。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 离难,不似相思好。 第二节 柳永的词 一、生评: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为举子 时,多游狭邪,流连坊曲,为乐工伎女撰作歌辞。尝有《鹤冲天》词云:“黄金榜上,偶失龙头 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后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 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 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 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后改名永,方得磨勘得官。”(《能改斋 漫录》卷十六)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取进士。官到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 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谓“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流传之广可想而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云: “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作者精通 音律,多自度曲,尤其是大量制作慢词,在所存二一三首词中,用了一三三种词调,而宋人所用 八八 0 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创作手法上,善于铺叙和使用俚俗语言, 所谓“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宋 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乐章集》
附:《论语·子张》:“子复日: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而厉。“ 二、作品: 雨学:寒蟬凌切,對长亭晚,联雨初做。都円帐欧無绪,留戀忠,南舟催發。黄于相看训 眼,竞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蓉沈沈楚天陶。多情自古傷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節!今省酒醒何虑?楊柳岸、晓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虚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 與何人! 评: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 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 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柳 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 白居易《长恨歌》:“行官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历代诗余》卷一五引宋俞文豹《吹剑绿》:东坡在玉堂日,有暮士善歌,因问:“我词何 如柳七?”对日:“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歌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郑振铎《插图本文学史》:“者卿词的好处,在于能细细的分析出离情别绪的最内在的感觉, 又能细细的用最足以传情达意的句子传达出来。 望海湖:束南形勝,江吴都會,线塘自古繁華。煙柳橋,風簾翠幕,参差十萬人家。雲樹 绕堤沙,怒清卷霜雪,天堑無涯。市列珠境。户盈鄙绮,競豪奢。 重湖叠道洁总,有三秋桂 日將好景,歸去回池誇。 评:《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 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帅钱塘,柳者卿作《望海潮》词赠之(词略)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歐,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柳永另有《一寸金》写成都,《破阵乐》《透碧驾》《倾杯乐》写汴京,《木兰花慢》《瑞鹤鸪》 写苏州,大多“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作品赞美繁华,渲染欢闹,期暮风流,夸耀奢侈的消费,与标榜淡泊清高的传统意识大相径 庭,传达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人生意识和审美情趣
25 附:《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而厉。’” 里煙 评: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 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 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柳 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 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引宋·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暮士善歌,因问:“我词何 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歌‘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郑振铎《插图本文学史》:“耆卿词的好处,在于能细细的分析出离情别绪的最内在的感觉, 又能细细的用最足以传情达意的句子传达出来。 煙 巘 煙 異 评:《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 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词略)。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柳永另有《一寸金》写成都,《破阵乐》《透碧霄》《倾杯乐》写汴京,《木兰花慢》《瑞鹧鸪》 写苏州,大多“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作品赞美繁华,渲染欢闹,期暮风流,夸耀奢侈的消费,与标榜淡泊清高的传统意识大相径 庭,传达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人生意识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