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住不得,犹不能再停留下去了。这句是说,虽然东溪的情景美不胜收,但却不容许多留。 [6薄暮,临近黄昏。 评:此诗作于仁宗至和二年(1055),时圣俞丁母忧居宣城。 二、苏舜饮 生平:苏舜软(1008-1048),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南),迁居开封。祖 父苏夷简、岳父杜衍谐曾任宰相。其人状貌奇伟,性豪纵,倜傥不羁。以范仲淹荐,召为大理评 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论议侵权贵,为人所忌,借故劾免,废居苏州多年,买水石作沧浪 亭。后为湖州长史,卒。作者反对时文,写作古歌诗杂文,尚在欧阳修之先,对宋朝文学革新有 影响。其主要的成就在诗歌方面,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而风格超迈横绝,独出机杼,与 梅之深远闲淡者又自不同。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称:“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轩昂不羁 如其为人。”惟笔调有时流于粗率。有《苏学士集》。 “少慷慨,有大志。”(宋史本传) “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斯时不见用,感叹肠胃热。昼卧书册中,梦过玉关阙。”(《吾 闻》) “其人独憔悴,其志独昂昂。“(欧阳修语) “花枝低欹草生迷,不可骑入步是宜。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惟有春风知。”(《独步沧浪亭》)》 漫走声名三十年,亦曾文采动君前。玉颜皓齿他人乐,独守残灯理断篇。(《冬夕偶书》) 作品: 淮中晚泊犢頭: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册。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四。 【注释】铗头,淮河边的小地名。幽花,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幽花欹满树,细水曲 通池。“满川句,陈行《宋诗精华录)评:“视春湖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川,《诗林广记) 作“洲”。 评: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称此诗“极似韦苏州(唐诗人韦应物)。”具体可比较韦应物《滁 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附:第一节苏梅 【提示】《王直方诗话》:黄山俗“最爱此二诗,累书之,或真草,或大字
11 [5] 住不得,犹不能再停留下去了。这句是说,虽然东溪的情景美不胜收,但却不容许多留。 [6] 薄暮,临近黄昏。 评:此诗作于仁宗至和二年(1055),时圣俞丁母忧居宣城。 二、苏舜钦 生平: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南),迁居开封。祖 父苏夷简、岳父杜衍皆曾任宰相。其人状貌奇伟,性豪纵,倜傥不羁。以范仲淹荐,召为大理评 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论议侵权贵,为人所忌,借故劾免,废居苏州多年,买水石作沧浪 亭。后为湖州长史,卒。作者反对时文,写作古歌诗杂文,尚在欧阳修之先,对宋朝文学革新有 影响。其主要的成就在诗歌方面,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而风格超迈横绝,独出机杼,与 梅之深远闲淡者又自不同。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称:“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轩昂不羁, 如其为人。”惟笔调有时流于粗率。有《苏学士集》。 “少慷慨,有大志。”(宋史•本传) “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斯时不见用,感叹肠胃热。昼卧书册中,梦过玉关阙。”(《吾 闻》) “其人独憔悴,其志独昂昂。”(欧阳修语) “花枝低欹草生迷,不可骑入步是宜。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惟有春风知。”(《独步沧浪亭》) 漫走声名三十年,亦曾文采动君前。玉颜皓齿他人乐,独守残灯理断篇。(《冬夕偶书》) 【注释】犊头,淮河边的小地名。幽花,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幽花欹满树,细水曲 通池。”满川句,陈衍《宋诗精华录》评:“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川,《诗林广记》 作“洲”。 评: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称此诗“极似韦苏州(唐诗人韦应物)。”具体可比较韦应物《滁 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附:第一节 苏梅 【提示】《王直方诗话》:黄山谷“最爱此二诗,累书之,或真草,或大字
评: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 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欧阳修《六一诗话》】 思考题:比较《准中晚泊植〉和草物的《滁州西涧》并认识唐宋诗的异同 第二节欧阳修 一、生平:欧阳修(1007一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土。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 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历知滁州、 扬州、颖州、毫州、青州、蔡州。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致仕,次年卒。谥文忠。有 《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六一诗话》、《毛诗本义》、《新唐书》、《新五代史》. 早期要求改革政治,与范仲淹同道;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 古文。所作多议论当世事,切中时弊。以文章负一代盛名。积极培养后进,对北宋文学进一步的 发展有巨大影响。 二文学主张: 政治上要求改革弊政,文学上要求革新文风。 1 文与 道的关系: 道的内容:“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世者。”认为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文与道并重:“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书) 道重于文:“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道胜者文不难而 自至。”(答吴充秀才书)“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送徐无党南归序) 12
12 评: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 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欧阳修《六一诗话》) 思考题:比较《 《滁州西涧》并认识唐宋诗的异同 第二节 欧阳修 一、生平: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 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历知滁州、 扬州、颍州、亳州、青州、蔡州。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致仕,次年卒。谥文忠。有 《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六一诗话》、《毛诗本义》、《新唐书》、《新五代史》。 早期要求改革政治,与范仲淹同道;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 古文。所作多议论当世事,切中时弊。以文章负一代盛名。积极培养后进,对北宋文学进一步的 发展有巨大影响。 二、文学主张: 政治上要求改革弊政,文学上要求革新文风。 1、 文 与 道的关系: 道的内容:“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世者。”认为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文与道并重:“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书) 道重于文:“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道胜者文不难而 自至。”(答吴充秀才书)“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送徐无党南归序)
2 提倡 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反对五代以来的怪僻、艰涩的文风。(按:韩愈在这点 上是尚奇好异) 3 强调 文章和社会习尚的关系:“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厚薄,见于文章。”(奏上时务书) “文章所宗,必以理实为要,.庶有裨于国教,期增阐于儒风。”(宋会要辑稿) 评 散文:文笔纡徐委曲,条达疏畅,语言明白易晓。或:一、内容充实: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感情色彩浓厚,情文并至。二、形式多样:“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三 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风格平易自然。“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 (苏轼《六一居士集序》) 诗:诗如其文,平易疏朗少绮靡、晦涩之陋 词:刘熙载:“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词风上承南唐冯延已,下则“疏隽开子赡,深婉开少游”(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 新变的成分: 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若李煜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一既写传 统的类型化的相思别恨,也写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二、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向通俗化方向开拓,与柳词相互呼应。表现为:语言通俗,以口 语和俚俗辞语入词,富有生活气息;借用民歌“定格联章”手法,创作组词,如《渔家 傲》"鼓子词”两套咏十二节气,《采桑子》十首咏颖州西湖,主动向民歌学习,体现了 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 附:宋代文学背景的三个特点: 1、重文轻武的政策和时风
13 2、 提 倡 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反对五代以来的怪僻、艰涩的文风。(按:韩愈在这点 上是尚奇好异) 3、 强 调 文章和社会习尚的关系:“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厚薄,见于文章。”(奏上时务书) “文章所宗,必以理实为要,.庶有裨于国教,期增阐于儒风。”(宋会要辑稿) 评: 散文:文笔纡徐委曲,条达疏畅,语言明白易晓。或:一、内容充实: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感情色彩浓厚,情文并至。二、形式多样:“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三、 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风格平易自然。“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 (苏轼《六一居士集序》) 诗:诗如其文,平易疏朗,少绮靡、晦涩之陋。 词:刘熙载:“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词风上承南唐冯延巳,下则“疏隽开子赡,深婉开少游”(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 新变的成分: 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既写传 统的类型化的相思别恨,也写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二、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向通俗化方向开拓,与柳词相互呼应。表现为:语言通俗,以口 语和俚俗辞语入词,富有生活气息;借用民歌“定格联章”手法,创作组词,如《渔家 傲》“鼓子词”两套咏十二节气,《采桑子》十首咏颖州西湖,主动向民歌学习,体现了 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 附:宋代文学背景的三个特点: 1、重文轻武的政策和时风
2、诗、文复古运动的相伴始终,大诗人即大古文家,促成“以文为诗”的创作特点。 3、文人往往集诗人、学者、重臣于一身,政治地位和文学地位相互促进。 三、作品:战答元珍 吞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残雪壓枝猎右橘,谏需黛笋欲抽。夜聞解雁生鄉思, 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雌晚不须嗟。 评: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此诗乃次年 春在夷陵作。一本题为《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丁宝臣字元珍,仁宗景元年(1034)进士。 时为峡州军事判官,与欧阳修友善。详见作者《集贤校理丁君墓表》。 明妃曲:淡宫有佳人,天子初未盖,一朝随潢使,速嫁單于。鲍色天下無 一失難再得。 雖能毅贵工,于事竞何益。耳日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淡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明妃 去時泪,诚向枝上花;狂凤日暮起,飘泊落誰家。紅颜膀人多薄命,莫怨春楓誉自嗟。 【注释】初未识句:初,本。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汉元帝竞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单于来朝, 元帝命踢他五个宫女。昭君因入宫数年不得进见,遂自动请行。单于国,指匈奴。匈奴称其国君为单(如)于 难再得,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顿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顿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杀面工,元帝因后宫人多,不能亲见,遂令画工图画之,以便按图选召。当时众宫人都贿略画 昭君自特貌 独不行贿。画工丑之,终致落选。赴甸奴时,元帝才识之为后宫绝色佳人,但已不及替换,故而怒杀画工。 讯: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作《明妃曲》,梅尧臣、欧阳修等都有和作。 详解见后王安石《明妃曲》提示。 文赋:以散文为主,杂以骈偶、韵语的变体,别称为文赋,形成宋朝赋体的一种特色。 第三节王安石的创作 一、生平:王安石(1021一一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少好读书,过 目终身不忘。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土。初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有政声。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 时匡世之志,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即位,以知制诰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升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其执政期间,积极推行衣田水利、青苗、均输 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引起了同时和后世许多人的敌视。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 自号半山老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参见《宋史》卷三二七本传)王安石在文学
14 2、诗、文复古运动的相伴始终,大诗人即大古文家,促成“以文为诗”的创作特点。 3、文人往往集诗人、学者、重臣于一身,政治地位和文学地位相互促进。 评: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此诗乃次年 春在夷陵作。一本题为《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丁宝臣字元珍,仁宗景元年(1034)进士。 时为峡州军事判官,与欧阳修友善。详见作者《集贤校理丁君墓表》。 里 【注释】初未识句:初,本。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汉元帝竟宁元年(前 33),匈奴呼韩单于来朝, 元帝命赐他五个宫女。昭君因入宫数年不得进见,遂自动请行。单于国,指匈奴。匈奴称其国君为单(chán)于。 难再得,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杀画工,元帝因后宫人多,不能亲见,遂令画工图画之,以便按图选召。当时众宫人都贿赂画工,昭君自恃貌美, 独不行贿。画工丑之,终致落选。赴匈奴时,元帝才识之为后宫绝色佳人,但已不及替换,故而怒杀画工。 评: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作《明妃曲》,梅尧臣、欧阳修等都有和作。 详解见后王安石《明妃曲》提示。 文赋:以散文为主,杂以骈偶、韵语的变体,别称为文赋,形成宋朝赋体的一种特色。 第三节 王安石的创作 一、生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少好读书,过 目终身不忘。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有政声。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 时匡世之志,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即位,以知制诰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升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其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 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引起了同时和后世许多人的敌视。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 自号半山老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参见《宋史》卷三二七本传)王安石在文学
上为北宋大家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认为“巧且华不必适用”,“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见 《上人书》)他的散文逻辑谨严,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极峭拔、奇崛之致。其诗长 于说理,精于修辞,亦偶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道劲有力,恰如其文。晚年所作小诗,多为七言 绝句,“雅丽清绝,脱去流俗,谓之“半山体”。词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 卷四),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朱孝减辑入《疆村丛书》1 诗集有李壁、沈软韩注本, 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己。 三、作品: 詞:桂技香:登臨送,正故网晚秋巴,天氧初。千里澄江似辣,翠峰如簇。征帆去 棹殘陽要,背西風、酒旗斜盛。彩舟雲淡,星河魔起,畫国難足。念往昔”、繁华斌逐 円外頭叫,悲根相策一。干古器高,對此浸暖荣辱,六朝蓓事简流水,但寒煙草凝球 至今商女,時时猎唱,《後庭》遗曲。 评:《桂技香》词调,首见於王安石此作。《增修笺注草堂诗余后集》卷上引《古今词话》云:”金 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日:此老 乃野狐精也!“按作者于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治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旧称金陵), 此词或即作于是年秋季。 诗:诗风或刚朗劲德,或精深简淡 明妃曲:明妃初出淡宫时,淚濕春風安脚垂。低铜颜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米 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术曾付。意態山米盐不成,赏時枉毅毛延。一去心知更不部,可憐若 盘茨宫衣。寄聲欲周塞南,祇有年年鸿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年城莫相憶”。君不见思 尺長門阴阿婚,人生失意無南北: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即明妃。《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字始 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披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 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披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 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影)裴回,辣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 遂与匈奴。生二子。 [2]意态二句:《西京杂 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 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 之。而名籍己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箱其家资,皆 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按画工事《南匈
15 上为北宋大家。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认为“巧且华不必适用”,“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见 《上人书》)他的散文逻辑谨严,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极峭拔、奇崛之致。其诗长 于说理,精于修辞,亦偶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恰如其文。晚年所作小诗,多为七言 绝句,“雅丽清绝,脱去流俗”,谓之“半山体”。词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 卷四),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朱孝臧辑入《彊村丛书》)。 诗集有李壁、沈钦韩注本。 二、文论:《上人书》: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 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里 征 煙 评:《桂枝香》词调,首见於王安石此作。《增修笺注草堂诗余·后集》卷上引《古今词话》云:“金 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 乃野狐精也!’”按作者于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治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旧称金陵), 此词或即作于是年秋季。 诗:诗风或刚朗劲健,或精深简淡。 淚 里 【注释】 [1]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即明妃。《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字嫱, 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 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 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影)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 遂与匈奴。生二子。” [2] 意态二句:《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 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 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 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按画工事《南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