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实中2007年秋初二语、数、外、物四科联赛 语文试卷 制题人郭西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除1l题8分、14题6分外,其余每题2分,计40分) 下列各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气愤气氛B、稀疏窸窣C、轻盈清音D、标志标致 2、对“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 根,而且枝叶茂盛了。”(选自《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分析全面正确的是( A、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党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 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B、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党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 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C、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我党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 据地,而且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 D、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党在这个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而且巩固并扩大了根据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大菱受伤后,“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 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选自《芦花荡》)对这句分析正确的是() A、“无力地坐下来,这一动作描写暗示了老英雄自尊心受到伤害;“飒飒 的风响”,是真实的自然环境描写,但也暗示了老英雄灰心失望的情绪 B、“无力地坐下来”这一动作描写暗示了老英雄悲观沮丧;“飒飒的风响”, 是真实的自然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C、“无力地坐下来这一动作描写暗示了老英雄自尊心受到伤害;“飒飒的 风响”,不仅写出了风凉,同时也暗示了老英雄的心凉,为下文的复仇热望铺 垫。 D、“无力地坐下来这一动作描写暗示了老英雄悲观沮丧;“飒飒的风响”, 有力地说明了老英雄护送大菱失利是有不可避免的原因的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 也不会是强盗。”(选自《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对这句 意味深长的句子理解正确全面的是() A、作者将英法政府和人民区分开来,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强迫英法人 民所犯的罪行。 B、统治者的罪行在于掠夺,不在于统治本国人民 C、作者将英法政府和人民区分开来,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所犯下的滔 天罪行,英法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友好的 D、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不能把这一罪行强加在英 法人民身上。 5、对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精神不振作) B、他(老王)送的冰比他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任”大词小用, 第1页共8页
第 1页 共 8 页 阳新实中2007年秋初二语、数、外、物四科联赛 语文试卷 制题人 郭西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除11题8分、14题6分外,其余每题2分,计40分) 1、下列各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气愤 气氛 B、稀疏 窸窣 C、轻盈 清音 D、标志 标致 2、对“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 根,而且枝叶茂盛了。”(选自《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分析全面正确的是( ) A、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党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 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B、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党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 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C、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我党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 据地,而且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 D、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党在这个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而且巩固并扩大了根据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大菱受伤后,“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 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选自《芦花荡》)对这句分析正确的是( ) A、“无力地坐下来”,这一动作描写暗示了老英雄自尊心受到伤害;“飒飒 的风响”,是真实的自然环境描写,但也暗示了老英雄灰心失望的情绪。 B、“无力地坐下来”这一动作描写暗示了老英雄悲观沮丧;“飒飒的风响”, 是真实的自然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C、“无力地坐下来”这一动作描写暗示了老英雄自尊心受到伤害;“飒飒的 风响”,不仅写出了风凉,同时也暗示了老英雄的心凉,为下文的复仇热望铺 垫。 D、“无力地坐下来”这一动作描写暗示了老英雄悲观沮丧;“飒飒的风响”, 有力地说明了老英雄护送大菱失利是有不可避免的原因的。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 也不会是强盗。 ”(选自《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对这句 意味深长的句子理解正确全面的是( ) A、作者将英法政府和人民区分开来,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强迫英法人 民所犯的罪行。 B、统治者的罪行在于掠夺,不在于统治本国人民。 C、作者将英法政府和人民区分开来,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所犯下的滔 天罪行,英法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友好的。 D、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不能把这一罪行强加在英 法人民身上。 5、对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精神不振作) B、他(老王)送的冰比他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任”大词小用
语言诙谐有趣味) C、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个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补”写出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说明他们注重图画美,善于将单调化为 多彩。) D、石拱桥在世界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结 构坚固”与“形式优美”语序应该颠倒) 6、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 ②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 ③老舍成功的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 ④他多次到三峡一带 ,研究那里的地形地貌。 A、反映原形刻画考察 B、反应原形刻划考查 C、反应原型刻画考察 D、反映原型刻划考查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就会相信。 B:他经常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迟到或早退。 C: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8、下面各项对卞之琳的《断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 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 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人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 装饰,在人生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成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图:一是白天的景 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诗 歌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 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 象中凸现出来。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句子是( )和(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 。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 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 。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 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 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10、下列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白雪却嫌春色晚②二月初惊见草芽③故穿庭树作飞花④新年都 第2页共8页
第 2页 共 8 页 语言诙谐有趣味) C、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个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补”写出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说明他们注重图画美,善于将单调化为 多彩。) D、石拱桥在世界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结构坚固 ....,而且形式优美 ....。(“结 构坚固”与“形式优美”语序应该颠倒) 6、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________。 ②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 ③老舍成功的_______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 ④他多次到三峡一带____________,研究那里的地形地貌。 A、反映 原形 刻画 考察 B、反应 原形 刻划 考查 C、反应 原型 刻画 考察 D、反映 原型 刻划 考查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就会相信。 B:他经常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迟到或早退。 C: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8、下面各项对卞之琳的《断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 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 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人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 装饰,在人生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成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图:一是白天的景 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诗 歌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 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 象中凸现出来。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句子是( )和( )。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 ________。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 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________。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 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 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10、下列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雪却嫌春色晚 ②二月初惊见草芽 ③故穿庭树作飞花 ④新年都
未有芳华 A、③①④②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11、古诗文默写(每题2分,计8分) ①、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美德在多古诗文中也有充分的体 现,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桃花源记》也有类似描写:“a 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王绩在遥望山野时孤独抑郁心情的 流露;而刘禹锡在《秋词》中则以一反悲秋的格调,豪迈乐观诗句 ③、战争总会给百姓带来痛苦 ”暗示 石壕老翁近乎家破人亡;杜甫自己也落得 的悲惨下场。(后两空填写《春望》中的句子) ④、大同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总纲领是 (用《大道之行也》中的原句填空) 12、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历史 老师的赞美和敬意: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 知识。 请你依照上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送给另外学科的某一老师。(2分) 答 13、.2007年5月31日是以“创建无烟环境”为主 题的第20个“世界无烟日”。据武汉市一项调查显示 烟民中女性比例高达3%~4%,且呈上升趋势;35%的青 看起来更 少年接触过烟草。右边这幅漫画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这 成惡? 现实问题。请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说话题。(2分) 的,我看起 (1)揣摩妈妈的话,其言外之意是: 比实除 (2)听了妈妈的话后,女儿禁不住说道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 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韩愈、李贺们的春感(kai) 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 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A春 光,B春意,也(yin)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 《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 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 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 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 写到珍惜春光。 第3页共8页
第 3页 共 8 页 未有芳华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11、古诗文默写(每题2分,计8分) ①、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美德在多古诗文中也有充分的体 现,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桃花源记》也有类似描写:“ a , b ”;“ c , d ”。 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王绩在遥望山野时孤独抑郁心情的 流露;而 刘禹锡 在《秋 词》中 则以 一反悲 秋的格 调,豪 迈乐观 诗句: “ e , f ”。 ③、战争总会给百姓带来痛苦。“ g , h ”暗示 石壕老翁近 乎家破人 亡;杜 甫自己也 落得个“ i , j ”的悲惨下场。(后两空填写《春望》中的句子) ④、大同社会 是社会主义 发展的高 级阶段,这 一阶段的 总纲领是 “ k , l , m , n ”。 (用《大道之行也》中的原句填空) 12、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历史 老师的赞美和敬意: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 知识。 请你依照上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送给另外学科的某一老师。(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2007 年 5 月 31 日是以“创建无烟环境”为主 题的第 20 个“世界无烟日”。据武汉市一项调查显示: 烟民中女性比例高达 3%~4%,且呈上升趋势;35% 的青 少年接触过烟草。右边这幅漫画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这一 现实问题。请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说话题。(2 分) (1)揣摩妈妈的话,其言外之意是: (2)听了妈妈的话后,女儿禁不住说道: 1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 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韩愈、李贺们的春感(kǎi) 。 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 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 A 春 光, B 春意,也(yín) 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 《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 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 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 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 写到珍惜春光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2分)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处填合适的叠音词。(2分) 选项:朗朗盈盈 (3)请从下面①②两句诗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 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沾衣欲显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品句 15、下面是某食品厂为其生产的食品“黑咖啡雪糕”所写的广告词,请根 据下面提示的角度,分别指出该广告词所传递出的信息内涵。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 (1)表达技巧角度: (2)哲理情思角度: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 (一)古诗赏析(6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全诗行文思路清晰,条理性强,写景的顺序是由_到,由景 物描写到诗人感受。(2分) 17、诗题虽为《望岳》,却未着一“望”字,这是否离题?为什么?(2 分) 1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加点的“钟”、“割”用得好,请选择 其中任意一词进行品析。(2分) (二)文言文阅读(6X2=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髙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9、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属引凄异神情与苏不属 C、或王命急宣或凭或立,不一状D、猿鸣三声泪沾裳三人行 2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第4页共8页
第 4页 共 8 页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2 分)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 A、B 处填合适的叠音词。(2 分) 选项:朗朗 盈盈 A: B: (3)请从下面①②两句诗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2 分) 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沾衣欲显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品 句: 15、下面是某食品厂为其生产的食品“黑咖啡雪糕”所写的广告词,请根 据下面提示的角度,分别指出该广告词所传递出的信息内涵。 苦苦的追求 甜甜的享受 (1)表达技巧角度: (2)哲理情思角度: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0 分) (一)古诗赏析(6 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全诗行文思路清晰,条理性强,写景的顺序是由 到 ,由景 物描写到诗人感受。(2 分) 17、诗题虽为《望岳》,却未着一“望”字,这是否离题?为什么?(2 分) 1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加点的“钟”、“ 割”用得好,请选择 其中任意一词进行品析。(2 分) (二)文言文阅读(6X2=12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9、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不属. C、或.王命急宣 或.凭或立,不一状 D、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人行 2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B、选贤与能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夏水襄陵 21、用现代汉语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2、作者在描写三峡风光时,采用了多种角度,请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各是从角 度描写的。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3、从文中找出一个对偶句,或者用文中出现的字词为三峡写一个对联。 24、结合全文内容,你认为“峡”应该是一个什么概念,选出正确一项() A、两山夹水之地B、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C、两山夹着的狭小水道D、河流经过的深而狭窄的山谷,两旁有峭壁 (三)现代文阅读 品读下文,完成24-28题(13分)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 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 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 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 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 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 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 厚的积雪,薇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 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 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 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 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 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 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 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 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 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 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 像你一样。”B 第5页共8页
第 5页 共 8 页 A、略无阙.处 B、选贤与.能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夏水襄.陵 21、用现代汉语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2、作者在描写三峡风光时,采用了多种角度,请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各是从 角 度描写的。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2)“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23、从文中找出一个对偶句,或者用文中出现的字词为三峡写一个对联。 24、结合全文内容,你认为“峡”应该是一个什么概念,选出正确一项 ( ) A、两山夹水之地 B、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C、两山夹着的狭小水道 D、河流经过的深而狭窄的山谷,两旁有峭壁 (三)现代文阅读 品读下文,完成 24—28 题(13 分)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 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 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 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 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 些 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 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 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 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 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 默许了。 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 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 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 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⑨“嗨,珍妮,”老人 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 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 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 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 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 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 像你一样。”B C